性联遗传

合集下载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遗传现象和进行遗传研究非常关键。

本文将以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为主题,给你们讲解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连锁遗传连锁遗传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较靠近,因此往往以相同的方式继承给子代。

这种情况下,这些基因很有可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被传递给后代,而不会发生重组。

连锁遗传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主要源于第一位将此现象描述清楚的科学家摩尔根。

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遗传分析发现,有些基因表现出无法纷合的特点,而是以固定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这些基因被称为连锁基因。

连锁基因一般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由于它们的位置紧密相连,所以会一起被遗传。

如何确定基因是否连锁?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判断规则。

首先,科学家会选择有明显特征突变的果蝇进行实验,比如有不同翅膀颜色等特征,然后进行交配。

如果交配后的后代都表现出相同的突变特征,那么可以初步认定这些基因连锁。

接下来,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对大量后代进行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确认基因是否真正连锁。

根据连锁遗传的原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连锁基因,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揭示遗传规律。

二、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而不在常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这些基因表现出与性别相关的遗传模式,仅仅由父(母)亲传给子代。

性连锁遗传的发现也得益于果蝇的研究。

早期的实验发现,果蝇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雄果蝇具有XY染色体,而雌果蝇具有XX染色体。

由于染色体有性别差异,并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某些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只能由父(母)亲传给子代。

性连锁遗传可以通过观察后代的性别来确定基因的遗传方式。

如果某个基因属于性连锁遗传,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基因只出现在某一性别的个体中。

比如,对于雄性连锁遗传的基因,只有雄性个体表现出突变特征,而雌性个体则没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是进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个概念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在遗传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是指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现象,这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往往以固定的方式一起传递给后代,因为它们很少会发生重组。

当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通常一起随着染色体的移动而传递给后代。

因此,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度很高。

连锁遗传在基因图谱绘制和基因定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某个物种或家族的连锁关系,我们可以确定某些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进一步理解它们如何在遗传过程中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研究人们对某些特定属性的遗传方式。

例如,在果蝇中,人们发现单倍型连锁遗传与眼色的相关性,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进化和表型相关性非常重要。

然而,连锁遗传并不是永久的。

当发生基因重组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的方式发生重新组合。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性连锁。

性连锁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现象。

在人类中,性连锁通常指的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由于在性染色体上的重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性连锁基因通常以非常高的连锁度相互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性连锁疾病在男性中更为普遍的原因,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

性连锁在遗传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性连锁疾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例如,血友病是一种X 连锁遗传疾病,主要影响男性。

这是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旦携带异常的血友病基因,就无法通过正常的X染色体来抵消它的效应。

另一方面,雌雄同体动物往往没有性连锁遗传。

这是因为它们的性别由其他方式决定,例如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互作。

然而,在一些雌雄同体动物中,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连锁遗传的存在,这与某些性染色体的非性别决定角色有关。

总结一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

连锁遗传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传递方式,而性连锁则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连锁遗传。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及性连锁遗传-20页文档资料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及性连锁遗传-20页文档资料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及性连锁遗传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是细胞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着丝点:在光学显微镜下,每个染色体都有一个着丝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若染色体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断裂,势必成为两段,一段有着丝点:有着丝点的片段可以正常地移向两极,另一端没有着丝点:无着丝点的片段则不能正常地移向两极,常常会丢失在细胞质中着丝点将染色体分为两个臂(arm)。

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当两个臂被染色时,着丝点不着色,在光镜下,好象染色体在此区域是中断的。

于是又称着丝点区域为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次缢痕和随体有些染色体上除了主缢痕区之外,还有一个不着色或着色很淡的区域,通常位于短臂上,称为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次缢痕的外侧还有一部分染色体,这一部分可大可小,有时其直径与该染色体相同,有时较小,称为随体(satellite)。

次缢痕的位置和随体的大小,在一个物种内是相对固定的,这些也是识别特定染色体的重要的形态标志。

有的物种则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带有次缢痕和随体。

次缢痕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带有随体的染色体称为随体染色体(satellite chromosome)。

着丝点的位置决定染色体的形态,将染色体分为两个臂。

臂比(arm ratio):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的长度之比,长臂/短臂表染色体形状与臂比染色体名称臂比中期后期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1X字形V字形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1~1.7似X L字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 chr.) 1.7~3.0似X 棒状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 chr.) >3.0 倒V 棒状或点第二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有丝分裂(mitosis)的遗传学意义: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分裂产物都是相同的,它们精确地含有和亲代细胞核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 名词解释:1. 2. 率。

3. 4. 5. 6. 7. 8. 9.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换与重组。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连锁群(linkagegroup)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叫做连锁遗传图。

性连锁(sexlinkage) :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 。

10.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 :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 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 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二) 是非题:1. 2. 3. 4. 5.14. 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X 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X 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11. 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 :是指位于Y 染色体(XY型) 或W 染色体(ZW型) 上的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现代遗传学 第四章 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现代遗传学  第四章  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浙江大学
第四章 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24
4
一一、、连连 锁锁::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贝特生(1861~1926): 英国生物学家,
曾经重复过孟德尔的实验
1906年贝特生(Bateson W.)和 贝拉特(Punnett R. C.)在香豌豆二对 性状杂交试验中 ¨ 首先发现性状连锁 遗传现象。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杂交组合
F1 表现的
F2 的表现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花色
红/白

(种皮颜色) (褐色/白色) (褐色)
705
224
种子性状
圆/皱

5474 1850
子叶颜色
黄/绿

6022 2001
豆荚形状 饱满/不饱满 饱
882
299
未熟豆荚色 绿/黄
绿
428
152
浙江大学
第四章 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31
AB P
AB F1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完全连锁 3:1
ab
×
ab
AB ab
×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测交 1:1
非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很少,一般是不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 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
如: C sh // c Sh 。

性连锁遗传

性连锁遗传

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是指在染色体上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性状。

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X染色体可以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而Y染色体则相对较少。

由于男性有XY染色体,而女性有XX染色体,因此性定向遗传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性连锁遗传主要与X染色体上的遗传性状有关。

X染色体上的遗传性状会影响男女之间的遗传模式。

例如,红绿色盲就是一种典型的性连锁遗传疾病。

此疾病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突变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缺失或功能异常,进而造成红绿色区分困难。

由于X染色体在男性中只有一个,而在女性中有两个,所以男性患有该疾病的概率远高于女性。

如果母亲是携带该突变的,她有50%的几率将该突变传递给她的儿子,而将此突变传给她女儿的几率为50%。

还有一种常见的性连锁遗传疾病是血友病。

血友病主要分为凝血因子Ⅷ缺乏型(血友病A)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型)。

血友病A和B都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的功能缺陷。

因为X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凝血因子的基因,男性很容易患上血友病,而女性则需要同时携带两个异常基因才会患上该疾病。

因此,女性往往是血友病的携带者,而男性才是真正的患者。

除了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性连锁遗传还与一些其他疾病有关,如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鳞状红斑病等。

这些疾病都是由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由于X染色体携带的基因信息相对较多,所以性连锁遗传疾病的种类也较多。

与性连锁遗传相关的遗传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母系中传递,另一种是在父系中传递。

在母系中,女性携带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有一半的几率将该突变基因传递给她们的子女,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这就是为什么性连锁遗传疾病在母系中传递得比较普遍的原因。

另一种情况是在父系中传递,即父亲患有该疾病并将其传递给他的女性子女。

在这种情况下,患有性连锁遗传疾病的父亲有50%的几率将该疾病传递给他们的女儿,而将携带这一突变基因的儿子的几率则为0。

性连锁遗传的疾病对个体和家庭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第4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第4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个数 157
1067
965
146 2335
结果: 亲本组合=((1067+965)/2335)×100%=87.02% 重新组合=((157+146)/2335)×100%=12.98%
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
13
(二) 连锁遗传的解释
上述结果均说明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50%。 重组率(交换值) :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
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两种亲型配子多,两 种重组型少,均分别接近1:1。
10
1.相引组
原来亲本具有的两对非等位基因(Cc和Shsh 或pr+pr和vg+vg)不是独立分配,而是连系在一 起遗传,如C-Sh、c-sh或pr+vg+和prvg常常连系 在一起。 ∴ F1配子中总是亲本型配子(CSh和csh或pr+vg+ 和prvg)数偏多,而重新组合配子(Csh、cSh或 pr+vg和prvg+ )数偏少。
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 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
15
1906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中首次发现连锁 遗传的现象以后不久,摩尔根等用果蝇为材料 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具有连锁遗传关系的一 些基因就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那些非等位基 因。
摩尔根用灰身残翅的雌果蝇(b+b+vgvg) 和黑身长翅的雄果蝇(bbvg+vg+)进行杂交, 然后用F1中的灰身长翅的雄果蝇和黑身残翅的 雌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了两种亲本类 型,黑身残翅和灰身长翅。
5
➢(二) 连锁遗传的解释
试验1:
试验2:

第三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第三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F1
F2 观察值
紫、长 P_L_
4831
紫、长 PpLl ⊗
紫、圆 P _ ll
红、长 ppL _
红、圆 ppll
390
393
1338
总数 6952
按9:3:3:1 3910.5 计算理论值
1303.5 1303.5
434.5
6952
P
PPll 紫、圆 × 红、长 ppLL (相斥相)
F1
F2 观察值
原因??
相引相: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性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遗传。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彼此联系在一起遗传。
㈡ 连锁遗传的解释
独立遗传时出现 9︰3︰3︰1 的比例,是在 F1 产生的 4 种配子数 目相等的前提下得出的。如果前提动摇,4 种配子比例不等,那么 F2 分离就不可能出现 9︰3︰3︰1 的比例了,所以需要检验 F1 配子的组 成和比例。
需要经过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才能确定三对基因间 的距离及排列顺序。

(二)三点测验 :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确定三对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相对距离。
基因定位中常用的方法。
单交换与双交换:
在顺序排列的三个基因中,若只有其中两个相邻基因 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称为单交换。
若其中任两个相邻基因之间各发生了一次单交换,即 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称为双交换。
第六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异型) (同型)
雄杂合体
雌杂合体 染色体倍数
平衡关系
Ba_Ts_ babaTs_ Ba_tsts
babatsts
环境
基因
谢谢!
已知两个连锁基因 AB 相斥,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18cM,则杂合体自交时可产生Ab型配子的百分率为 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periment 4: 性聯遺傳
引言:
利用摩尔根的實驗去做性聯遺傳的測定與證明,再次觀察白眼果蠅的遺傳行為。

所以morgan 的實驗方式也配合孟德爾遺傳定律著手。

他是利用突變的雄果蠅和正常紅眼的母果蠅做雜交,觀察看看紅眼還是白眼是顯性。

預期當中,F1子代竟然全是紅眼,所以證明了紅眼是顯性。

然後將F1做自交,出現的子代是雄性的果蠅都是白色。

結果將雄性白色果蠅和雌性紅色果蠅做雜交。

最終得到的結果為1:1:1:1比例,而且是白紅雌雄果蠅都有。

果蠅的性別決定於x chromosome.假如一個個體具有兩個x染色體是雌性,雄性則為一個x 和 y 染色體。

在受精過程中,卵和x精子結合,她的子代會是xx,相反的,假如是和y精子染色體結合,那子代會是xy合子。

所以為何果蠅的白眼遺傳是坐落在x chromosome 的原因,因此會成為性聯遺傳。

以上都可以證實性聯遺傳的重要性和它們的意義。

它們的條件是控制基因是在性戀遺傳上,性聯遺傳大多數為隱形,位於x 染色體上。

Table 1
材料/實驗:
材料:
1.收到兩瓶果蠅:一瓶為紅眼野生型(純係),另一為白眼突變(純係),每瓶約各有3-5隻母蠅與公蠅,瓶內果蠅的外表型相同。

方法:
雜交組合:
1. 正交:紅眼雌蠅 白眼雄蠅
2. 反交:白眼雌蠅 紅眼雄蠅
在F1世代中,請計算下列四種外表型的數目:
1.紅眼雌蠅
2.紅眼雄蠅
3.白眼雌蠅
4.白眼雄蠅
並依據此數目推衍出眼色性狀的遺傳模式,並在F2世代中自行設計試驗,以證實您所假設的眼色遺傳模式為真。

實驗操作:
結果和討論:
Table 2
結論:Table 3
結果,所以證明了控制果蠅顏色的基因為紅色是顯性,白色是隱性。

控制果蠅的基因是在性染色體x 上。

雌性需要有2x的染色體才會有表現。

雄性只要是一個x就會表現白色眼睛,所以這是recessive tra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