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互动

合集下载

刑法法学论文4400字_刑法法学毕业论文例文模板

刑法法学论文4400字_刑法法学毕业论文例文模板

刑法法学论文4400字_刑法法学毕业论文例文模板摘要:深入开展和全面加强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是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召唤。

我国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欲寻求破解之道,本文认为需从树立新目标、探寻新路径和注重新成效等多维度对我国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进行创新性反思。

关键词: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这是因为,虽然法学实践性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已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对于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理论研究相对匮乏滞后,实践亦裹足不前,陷入瓶颈。

现有的《刑法学》案例教学、刑事法律诊所教育、刑事法律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教学均因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质量参差不齐或成效不彰,亟待予以完善和发展。

同时,对于《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缺乏创新,具体表现为方法匮乏,举措乏力,可持续性不强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法学本科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新时代对法学教育的新的需要和要求。

因此,对《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创新反思,就成为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加强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刑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16门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法律实务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淀,我国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出成绩。

但是,随着理论发展和实践变迁,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突出表现为:实践性教学滞后与虚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等等。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法学本科《刑法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分析和解决刑事法律问题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亟待进行改革与完善。

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一、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按照法律规范所属的法律部门不同,法律关系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而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刑事法律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于对刑事法律的范围认识不同,关于刑事法律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两种不同的主张:1、狭义的刑事法律关系说。

持此学说的学者认为,刑事法律是狭义或一般意义上的刑事法律,即指刑法典、刑事单行法规和附属刑法规范,因而“刑事法律关系只能是刑事实体法律关系。

”具体表述为“刑事法律关系就是国家和犯罪人依据刑法规范结成的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

”2、广义的刑事法律关系说。

主张此说的学者认为“刑事法律关系是刑事法律调整国家和公民及其某些法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组成部分包括刑事实体法律关系、刑事程序法律关系和罪犯改造法律关系。

”在广义的刑事法律关系说中:(1)刑事实体法律关系是指国家的刑法典、单行及附属刑事法规所规定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刑事程序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国家司法机关、刑事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

刑事程序法律关系以刑事实体法律关系为前提,刑事实体法律关系又以刑事程序法律关系为后盾。

(3)罪犯改造法律关系,就是国家与犯罪人在改造与被改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

此种关系是对前两种关系的延伸。

二、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刑事法律关系的上位概念即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与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刑事法律关系也是如此,包含主体、客体与内容三个部分:1、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刑事法律权利和承担刑事法律义务者。

主体是刑事法律关系必备要素之一。

可以成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

国家拥有刑罚权,对犯罪人依法给予刑罚制裁,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它通过下属的职能机关实施一定行为来行使刑法权利和履行刑法义务。

这种情况我们要注意,国家与国家机关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Criminal Procedural Law)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其它两大诉讼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刑法学知识,对我国的诉讼法体制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2学时)1、基本要求(1)理解与熟练掌握: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不同历史类型的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了解与掌握: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

2、重点、难点重点:重点: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难点: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3、说明:(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及作业布置要求的具体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3)刑事诉讼法的多种价值。

(4)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二) 刑事诉讼主体(3学时)1、基本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职权;理解与熟练掌握: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义务。

2、重点、难点:重点: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的性质和职权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难点:3、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思考题(1)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李卫红*内容提要: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是在刑事一体化范畴内各自独立的学科,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又有一些交叉。

犯罪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它们先后出现,以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犯罪问题。

它们之间是面对犯罪层层递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后一学科是对前一学科明显存在不足的发展。

关键词: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作为刑事法学中最古老的学科基本已有定论,犯罪学在19世纪后期也具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而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至今在全球还处于备受争议的阶段,我国刑事法学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1。

笔者认为,刑事政策学应当具有的独立学科属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前提。

学科的独立性取决于研究体系的独立与完整,逻辑层次的清晰与分明,研究对象的明确与科学。

而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也常常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人类之初的理念与实践不过是杀人偿命,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后,犯罪人最直接地受到惩罚,以实现人们原始的公平与正义,这些是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后来人们发现这并没有解决犯罪问题,反而,犯罪现象愈演愈烈,因此,人们就想到事前预防,从条件预防、被害预防等等着手,以期减少犯罪的发生,这些是犯罪学研究的对象。

但是,犯罪案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一起,而是不断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人们又不得不重新面对已然的犯罪,而刑法规定的刑罚及非刑罚制裁措施等已被几千年的社会现实证明于犯罪无益。

百般无奈之中,扩大解决已然犯罪问题的思路,不仅仅有刑罚还有非刑罚制裁措施及刑事诉讼法、监狱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中对于犯罪的处理方式。

如实体上的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劳动教养、赔偿损失等,程序上的司法转处、恢复性司法等等,这些都是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对象。

上述脉络恰恰是从刑法学到犯罪学再到刑事政策学的发展轨迹,刑事政策学从此脱离了刑法学与犯罪学的现有框架,具有了真正独立的学科属性。

三门学科在刑事一体化的范畴内,从不同角度研究犯罪的身前事后,形成相对完整的层层递进、互为补充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1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1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对策法学/解释/实证方法一、引言近年来,在众多法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法学者们几乎普遍开始关注法律规则和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做出一些独到的分析和解释;很多学者越来越不满意于充当西方法学理论的“ 中国诠释者”或“中国移植者”的传统角色,开始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努力做出自己的独特理论贡献;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越来越得到中青年学者的接受,法学论文中论证的成分也有显著的增加……这些无疑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学术迹象,显示出刑事诉讼法学与整个法学学科一样,正在进行艰难的学术转型。

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学研究者对学术定位、研究方法甚至整个研究范式所进行的反思,是这门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这肯定会有助于法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但是,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整体发展作出正面评价的同时,笔者也不得不指出,这一学科也正在面临一些新的危机和挑战。

从近年来出版的法学论著来看,一些学者仍然有意无意地坚持既有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无论是在观点论证还是在学术表述上都还缺乏创新意识。

在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面,法学者往往将自己定位为“立法专家”,以发现立法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推动司法改革作为研究的归宿,而很少有人去反思法学家们究竟做出了怎样的理论贡献。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法学研究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却几乎没有提出多少获得举世公认的原创性理论,那种大师级的法学家也甚为少见。

在研究过程中,刑事诉讼法学者更愿意孤立地从事所谓“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而很少顾及其他法律学科如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犯罪学、人权法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向,更不要说引入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了。

结果,每当遇到一个“热点问题”,如沉默权、辩诉交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证据展示等问题,法学者都倾向于将其视为带有技术性的“专业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司法实践的问题和移植外国法的相关立法经验,来推动法律规则的改变和制定,或者促使相关制度发生变革。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理念上的统一——从犯罪构成本体论的角度入手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理念上的统一——从犯罪构成本体论的角度入手

完全构成犯罪 , 但是 , 考虑到在行为时的主客观情况
对 于行 为人 免 予处 罚 。在刑 法 与 刑 事 但 是 , 在迅速有 效 的同时 , 规范的缺失带来 的是 司法 的擅断和权力的
滥 用 。 中世 纪 野蛮 的司 法 擅 断 , 导 致 了现 代 刑法 与

刑 法 与刑 事诉 讼法 在机 能上 的趋 同与冲 突
无 论 是 刑 法 还是 刑 事 诉 讼 法 , 其 基 本 机 能 是 保 障人 权 ( 尽管并非是唯一的机能 ) 。就 单 纯 的打 击
犯 罪 而言 , 没有 刑 法 与 刑事 诉 讼 法 要 比有 刑 法 与 刑
如, 刑 法 当 中的期待 可 能性原 理 , 就是典 型 的刑法 对 于 其 自身社 会 目的 的考 量 , 其 内容是 行 为人 的行 为
刑 事诉 讼法 将 限制公 权 力 的滥用 和保 障人权 作 为 自 身 的基 本机 能 和认识 问题 的基 本 出发点 。人 权必 须 得 到 尊重 与保 障 。为 了保 障 人权 , 不 致 阻碍 国 民 的
相互独立的立法成果 , 但在理论上 , 大陆法系的刑法 学者并未将二者分别作为独立的体系进行研究。作 为实体法 , 刑法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程序的保障, 即正
体 系上 的 统 一 提 供 了路 径 。
关 键 词: 社 会 目的 ; 疑罪从轻 ; 犯罪构成 ; 本 体 论
中图分类号 : D 9 2 0 . 0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5 4 2 4 ( 2 0 1 3 ) 0 2 - 0 1 1 9 05 -
大 陆法 系 国家刑 法 理 论 界 普 遍 认 为 , 广 义 的刑 法 包 括三 个部 分 : 实体 刑法 、 刑 事诉讼 法 和刑 罚执 行 法 … 。从规 范 的层 面看 , 刑 法 与刑 事 诉 讼 法 尽 管 是

学习刑事诉讼法心得体会

学习刑事诉讼法心得体会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
学习刑事诉讼法心得体会
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总的体会是;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
五、正义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

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

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律学科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刑法学主要研究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认定、刑罚的适用等问题;刑事诉讼法学则研究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刑事审判的程序保障、证据的收集和运用等问题。

本文将针对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一、刑法学刑法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在法律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关注刑罚的制定和刑罚的执行等问题。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刑法,即刑法规定的行为和相应的刑罚制度。

在刑法学中,重要的概念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犯罪的本质、刑事责任、刑罚等。

1.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行为、客观结果、主观因素三个要素。

行为是指犯罪人所进行的行动;客观结果是指犯罪人所造成的后果;主观因素则是指犯罪人的有罪心态。

只有三个要素都满足,才能构成犯罪。

2.犯罪的本质犯罪的本质是犯罪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不同的学派对犯罪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人违反了社会的正义要求,破坏了社会秩序。

另一种观点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在刑法规定的情形下,犯罪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包括主体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四个方面。

主体责任是指犯罪人本人应承担的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应向受害人赔偿损失;行政责任是指依法由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刑事责任是指依法由司法机关判处的刑罚。

4.刑罚刑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判处的罪犯应当受到的惩罚,它是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之一。

刑罚主要包括剥夺人身自由、罚金、没收财产、管制、缓刑、死刑等。

刑罚的类型和大小因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异,但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二、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是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性学科。

刑事诉讼法学主要关注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以及在诉讼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制度设置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刑事政 策的表达 .但是这个 表达却包含 了丰 研究 的时候 .一些具 体 的问题 总是多学 科交叉 .光靠
富 的思 想 内容 .要 想 做 到 严 而 不 厉 .没 必 要 通 过 过 于 一 个 学 科 解 决 不 了 下 面 这 几个 刑 事诉 讼 法 的前 沿 课
严 峻 的 刑 罚 .但 是 法 网 必 须 严 这 么 多 年 来 我 国 刑 法 题 ,需要刑法理论 、刑法资源来支持。
的发展 变革 .引进 的很 多条 款 .受 到英美法 的影 响 比
第一 .涉案财物 的追缴。在我 国现有的刑罚体系
较 大 。 比 如储 老 师 最 早 提 出 的 持 有 型 犯 罪 .这 个 概 念 中,不管是主刑还是 附加刑 ,我们 的财产刑只有两个 .
在作 为与不作为之外 ,成 为第 三种犯罪行 为的形态 。 罚金 和没收财产 涉案物在刑法 中没有 明确的规定 .
年 来 .法 教 义 学 这 种 研 究 方 法 运 用 比较 少 .对 策 法 学 法 就 是研 究这 个 过程 两头 ,一 头犯 罪 学研 究 .一 头行 刑
几乎成 了刑事诉讼法研究 的主要模式 刑事诉讼法学 学 、监 狱学 研 究 。刑 法更 多 的是研 究 法律 适用 ,刑事 诉讼
者写文章 。一般是谈 问题 .问题完 了以后 谈对策 .再谈 法研究的是事实认定 .事实认定可 以说这是刑事诉讼法
我们认 真看 一看美 国和英 国 .它的持有 型犯 罪 .跟 推 目前 主要 有 三种 .一 是 违法 犯 罪 所 得 及 孳 息 ,二 是 犯 罪
定机制密切相关 。举例来 说 .一个 人在街上走 。警察抓 工具 .三 是违 禁 品 如果 在 刑 法 上 没 有 涉 案财 物 的地
住 他发现 身上有毒 品 .直接就 持有毒 品 .不需 要证 明 位 ,它 不 是刑 罚 ,那 应 该是 什 么 呢? 现 在有 人 写 文 章说
储老师几个重大 的思想 给我们启 发 良多 原来在做这 序宣告无效 .可能导致这个案件没法走到尽头 .连适用
种跟犯罪 、程序 、证 据打交道 的学科 ,我们也可 以提炼 刑法那一刻都到不了.中间就得终止了
出思想 。我特别喜欢 引用储老师 “严 而不厉 ”的思想 。
我受储 老师的启发 .感觉到我们在做刑事诉讼 法
专题 :刑事一体化思想 的理论 与实践 (上 )
责任 编辑 :岳向阳
I中囡趋簪宦 I 13 傩 c 一 一 unm 骼
刑 法学与刑 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互动
·陈瑞 华 (北京 大学 教授 ,长 江学 者特 聘教 授 )
当 前 对 刑 事 诉 讼 法 了 。你 辩 解 说 不 知 道 。那 就 推 定 你 知 道 ,你 承 担证 明 明
的研 究 . 由 于 多 方 面 的 知 .你来证 明你不 知道。所 以证明责任机制就把这个
原 因 跟 刑 法 走 了一 条 即 问题完全解决掉 了 然 而 。多年来 我们主客观相统一
接 近 又 有 一 些 区别 的 的原则 .要求 每个案件 都得 明知 .但是 实践 中公 检法
路 。 因 为 刑 事 诉 讼 法 跟 机 关 证 明 明知 比登 天 都 难 .如 果 犯 罪 嫌 疑 人 不 说 话 .
2018/0t啊 (司法实务 】 总第 283期
1 4 l中囤慈蘩宦 1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专题 :刑事一体化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上 )
责任 编辑 岳向阳
是 保 安 处 分 .是 为 了剥 夺 犯 罪 分 子 再 犯 罪 的能 力 的一 体 系 .根 据 客 观行 为推 定 犯 罪 嫌 疑 人 明知 .推 定 犯 罪 嫌
种手段 .还有的人从 民法和行政法 的角度说是 国家资 疑 人 具 有 非 法 占有 目的 .推 动 犯 罪 嫌 疑 人 持 有 的时 候
度 ,还有 监察体 制改革 . 好 .我 不再 重复 。他 特别 强 调 两 头 抓 。一 头来 自犯 罪 现
都与刑事诉讼程序密切相关 由于刑事诉讼 法的研究 象 .一头来 自刑法对犯罪的惩罚活动 。我受他的启发.除
涉 及 到 大 量 不 确 定 的 改 革 及 其 试 点 效果 .所 以最 近 十 了看 两 头 以外 ,还 得看 中 间 的过 程 .我 们 整 个 刑 事 诉讼
改 进 的 思 路 。这 种 东 西 充 斥 着 诉 讼 法 学 的论 文 。当然 。 跟刑法在研究对象上的一种分工 事实认定 的过程可不
我 认 为 这 并 不 是 说 一 种 理 想 的状 态 .因 为 在 这 样 研 究 单纯是一个工具和手段 .还有 许多规则 .像现在的非法
的 态 势 下 .我 们 的 研 究 只 有 对 制 度 建 构 的设 想 .缺 少 证据 排 除规 则 ,越来 越 受重 视 。司法解 释 也越 来越 多 。在
司 法 体 制 关 系 太 密 切 怎 么 证 明 明 知 ? 当然 有 人 会 说 可 以 客 观 推 断 ,但 是 在
了 .现 在 涉 及 到 的 法 院 、 基层更 多的可能是 依赖 于 口供
检察 院 、公安 、律 师制
储 老师 还 有一 个思 想 .刚 才 陈兴 良老 师概 括 的非 常
理 论 的 总 结 和 提 炼 随着 我 国各 方 面改 革 的 推 进 .当 一 定程度上 .如果一个案件 的事实被非法证据规则给排
我们有 了一个 比较稳定 的刑 事诉 讼法法典 的时候 .刑 除掉 了 .最 后不 能 认 定 的话 .就 意 味 着 这个 案件 还 来 不
事诉讼法 的研究 才有可 能走向刑法今天的法教义学 及刑法适用就终止了.事实认定成为隔离带防火墙。刑
昨天我 在读到储 老师 的几篇 论文 和他 的专著 的 事诉 讼 法 这 几年 的发 展 表 明 .刑 事 诉 讼具 有独 立 的品
时 候 ,感 觉 到刑 法 、刑 事 诉 讼 法 乃 至 广 义 的刑 事 法 学 。 格 .能 够 阻 止一 个 诉讼 活动 继 续 进 行 .因为 违 反 法 律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