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猫摸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猫摸鱼》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猫摸鱼》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猫摸鱼》及教学反思《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猫摸鱼》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制作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鱼若干;创设一个鱼塘情境;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的小盆各一只;小猫头饰一只;人手一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
活动过程: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老师饰猫妈妈,小朋友饰小猫在睡觉。
猫妈妈说:“天亮了,公鸡叫了,我的宝宝快起床。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小猫一起叫着“喵喵¨¨”,并奔跑到妈妈身边。
2、猫练本领。
(运动觉感知)(1)妈妈布置任务及要求:妈妈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小猫小猫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鱼;小猫小猫喵喵,站起身来伸伸腰;小猫小猫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
(2)接着妈妈说,小猫做动作(如:我的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猫拍两次手,我的小猫蹲五次,我的小猫走一步,我的小猫转两圈,我的小猫跳四下等)。
(3)练本领。
第一次要求:妈妈说慢一些,小猫可以数出声来;第二次要求:妈妈说快一些,能干的小猫不数出声来。
(4)小结。
表扬小猫有本领。
3、小猫摸鱼(视听觉感知)(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
(2)提出要求:请小猫听妈妈敲小铃的次数去摸鱼,摸好后,看清鱼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3)小猫摸鱼。
妈妈敲小铃,让小猫听铃声摸鱼并学习检查。
检查顺序:先请妈妈检查;接着和伙伴相互检查;最后请小猫自己检查。
(4)小结。
夸小猫真能干,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宝宝。
4、小猫摸奖品。
(触摸觉感知)(1)发奖品。
妈妈给每位宝宝一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请小猫把眼睛闭起来,摸摸袋中有多少食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猫摸鱼》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猫摸鱼》含反思教案:小猫摸鱼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识别并说出小猫、鱼、水草等物品的名称。
2. 能够理解并仿照故事中小猫摸鱼的行为。
3. 能够通过听故事、察看画面等方式,培育幼儿的想象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二、教学内容
故事《小猫摸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察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本节课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2. 教学主体:
(1)故事复述:老师给幼儿叙述故事《小猫摸鱼》,帮忙幼儿理解故事中每个物品的名称和小猫摸鱼的动作。
(2)察看画面:老师出示与故事情节相符合的图片,让幼儿通过察看,想象故事中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语言表达:老师帮忙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并引导幼儿仿照小猫摸鱼的动作。
3. 活动延长:
(1)绘画活动:老师为幼儿供给纸张、颜料等画画材料,让幼儿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小猫和鱼。
(2)游戏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摸鱼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小猫摸鱼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幼儿把握了故事中物品名称和小猫摸鱼的动作;部分幼儿语言表达本领还需加强。
2. 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次教学采纳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复述、察看画面、语言表达、游戏活动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的改进:
对于部分语言表达本领还需加强的幼儿,应加强练习和引导,结合实际情境帮忙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4. 教学活动的评价:
本次教学活动设置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欢乐,加强了他们的交往和合作本领。
小班《小猫摸鱼》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间的基本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
2. 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1-5,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5,小猫摸鱼图片,鱼儿贴纸。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小猫摸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猫摸到了几条鱼。
2. 新课部分: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教师通过小猫摸鱼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3. 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数字接龙游戏。
2. 教师发放鱼儿贴纸,让幼儿根据数字的大小,将贴纸贴在对应的数字卡片上。
4. 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复述数字1-5,并能够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复习数字1-5,并尝试用数字编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幼儿对数字1-5的认识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复习数字1-5,并尝试用数字编故事,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2. 主题活动:组织“数字宝宝”主题活动,让幼儿用数字进行绘画、制作数字卡片等,巩固数字概念。
八、教学反馈:1.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幼儿反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小班《小猫摸鱼》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0-5,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计数和排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5。
2. 学习数数和排序。
3. 理解小猫摸鱼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0-5的认识和排序。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数字排序任务。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小猫摸鱼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
3. 分组合作法: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猫摸鱼图片、排序夹子等。
2.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套数字卡片和小猫摸鱼图片。
3. 环境:创设一个宽敞明亮、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小猫摸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情节。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0-5,并学习数数。
3.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合作,用排序夹子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 巩固练习: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数字排序游戏,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排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3.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幼儿对数字0-5的认识和排序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数学活动:组织类似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3. 学科融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故事、歌曲、绘画等,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猫摸鱼(精选3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猫摸鱼(精选3篇)活动名称:小猫摸鱼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算术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活动一:小猫摸鱼加法游戏材料准备:1. 小猫摸鱼游戏板(可在纸上绘制或使用教具)。
2. 鱼形纸片,上面标有不同的数字。
3. 手表或计时器。
活动步骤:1. 将小猫摸鱼游戏板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坐在周围。
2. 将鱼形纸片随机放在游戏板上的各个位置。
3.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摸鱼。
4. 老师或其他组员根据摸到的鱼的数字,在游戏板上进行相应的加法运算。
5. 摸鱼的代表需要尽快计算出答案,并按下计时器的按钮。
6. 回答正确的代表可以将鱼拿走,得到相应的分数。
7. 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所有鱼都被拿走或时间用尽。
8. 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并颁发奖品给得分最高的小组。
活动二:小猫摸鱼减法游戏材料准备:1. 小猫摸鱼游戏板。
2. 鱼形纸片,上面标有不同的数字。
3. 手表或计时器。
活动步骤:1. 活动准备同第一篇。
2. 将鱼形纸片随机放在游戏板上的各个位置。
3.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摸鱼。
4. 老师或其他组员根据摸到的鱼的数字,在游戏板上进行相应的减法运算。
5. 摸鱼的代表需要尽快计算出答案,并按下计时器的按钮。
6. 回答正确的代表可以将鱼拿走,得到相应的分数。
7. 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所有鱼都被拿走或时间用尽。
8. 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并颁发奖品给得分最高的小组。
活动三:小猫摸鱼乘法游戏材料准备:1. 小猫摸鱼游戏板。
2. 鱼形纸片,上面标有不同的数字。
3. 手表或计时器。
活动步骤:1. 活动准备同第一篇。
2. 将鱼形纸片随机放在游戏板上的各个位置。
3.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摸鱼。
4. 老师或其他组员根据摸到的鱼的数字,在游戏板上进行相应的乘法运算。
5. 摸鱼的代表需要尽快计算出答案,并按下计时器的按钮。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猫摸鱼》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猫摸鱼》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水生生物鱼;2.学生能够掌握观察鱼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对鱼的生活环境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准备1.十几张鱼的图片;2.针对小学生阶段水生生物的知识储备;3.模拟水族馆的布置。
教学内容与方法知识点一:认识鱼1.使用图片展示各种鱼类:鲤鱼、金鱼、草鱼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皮肤颜色和栖息地点;2.用实物和图片鉴别海洋里和淡水里的鱼,让学生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点。
知识点二:观察鱼1.通过模拟水族馆的形式,教师利用幼儿玻璃缸和站立式的缸,让学生观察鱼的游动方式和习性;2.大班学生可以用卡片或者彩纸制作鱼,通过比较大小和外形的不同,培养学生对鱼的观察能力。
知识点三:了解鱼的生活环境1.介绍鱼的栖息环境,比如淡水或海洋、开放水域或溪流池塘等;2.用可视化、动态展示方式展现鱼生活环境的特点,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鱼的生活场景。
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讨论学生对鱼的认知与知识水平;2.知识点一:认识鱼,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鱼类的基本知识;3.知识点二:观察鱼,让学生站在鱼缸旁,观察鱼的姿态、游动方式和身性事件,并用卡片模拟鱼的外形;4.知识点三:了解鱼的生活环境,通过可视化方式打造鱼的生活场景;5.知识点总结:让学生回答随堂口头问题,回顾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心得。
教学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在观察鱼时和制作卡片的时候表现的观察能力,来评估课堂效果;2.出示图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知识来进行识别和归类。
注意事项1.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的爱和兴趣是最重要的;2.严格把控课堂时间,避免让学生在过程中产生疲惫;3.留有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和讨论的机会。
(教学课件)-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猫摸鱼》

活动目标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3以内的数的关系。
2。
能按数取物,按物说数。
3。
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每天早晨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准备早饭、叫孩子起床、等他穿衣服、洗漱、自己洗漱整理,最后送孩子上学,这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逃脱不了迟到的命运。
比如,明明早上一切都很顺利,偏偏出门前小福气不肯穿袜子,非要光脚就穿鞋子。
哄来哄去,他还是不听。
一下我就火了,冲他吼了起来,强硬地告诉他,袜子穿也得穿,不穿也得穿。
在吼第一声的瞬间,我感觉到有一种快感从身体里喷薄而出,接着又多吼了几句。
同时心里暗暗一惊,原来打骂孩子真的会上瘾,难怪那么多人会体罚孩子。
整个过程中小福气一直在大哭,但还是不肯穿袜子。
好容易哭声小一点了,我又接着不停地刺激他,你要迟到了!拿不到绿牌子了!也得不到小贴花了。
(幼儿园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的奖励)他听我这么一说,又继续放声大哭起来。
快点,快点!我不停地催促他。
他还是不肯自己穿,非得让我来帮他穿。
我蹲下来才发现袜子里面有个线头,会勒着他的脚指。
于是问他,是不是袜子里的线弄疼了你,你才不想穿?他点点头。
我的心软柔下来,他小小的心藏着委屈却不敢告诉我。
而此时,距离我开启每天独自带娃7X24小时的模式,已经长达一个月之久。
周一到周五,我早上先送他去幼儿园,然后去上班。
晚上接他回来,做饭、洗澡、讲故事、哄睡觉。
周末我所有的时间都贴上去,更是一点喘息的机会也没有。
刚才瞬间的爆发是我长期累积的怨气,已经把自己逼到了崩溃的边缘,我只顾着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根本没去了解孩子到底在抗拒什么。
大人有了压力就会对比他弱小的孩子发泄,人性在潜意识里总会选择欺软怕硬。
比如我,没有办法说服爷爷奶奶来帮忙接送孩子,也没有能力把老公培养成既做家务带孩子,又能赚钱养家的好好先生。
自然就寄期望于孩子,希望他乖乖的,按照我的意愿跟我保持步调一致,别招我烦遇到孩子不听话,看起来是在跟他生气,但其实是在发泄对其他人的不满,可无辜的孩子又有什么错呢?但是等我意识到这些时,一切已经晚了,该骂的已经骂了,该出的气也已经撒了,该有的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猫摸鱼》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猫摸鱼》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鱼的特征和鱼有哪些种类。
2.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鱼的颜色和体形。
3.培养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鱼的特征和种类2.观察鱼的颜色和体形3.“小猫摸鱼”游戏教学准备材料1.鱼类的图片或实物模型2.游戏所需要的几十条毛绳、一些小石子、小银球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问:“小朋友,你们吃过鱼吗?鱼都有哪些特征呢?”2.让小朋友分组讨论鱼的特征,并查看鱼的图片或实物模型,了解鱼的种类。
学习环节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鱼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体形。
2.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颜色和体形信息进行分类汇总,进而认知并探究不同鱼的特征。
3.通过识别颜色和体形的差异,进一步了解生物自然分类的规律。
游戏环节:小猫摸鱼1.通过捡起几条毛绳,扔掉一些小石子,某个小朋友会将手放入其中,摸到一条“鱼”后,说出鱼是什么颜色的,其他小朋友猜测出是哪种鱼。
2.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和观察,不断积累和分类鱼的特征信息,发现其中的规律。
总结环节1.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展示所收集到的鱼类图片和鱼类特征信息,评价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教师总结出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和规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思考题1.在游戏中,你们是如何猜测到鱼的种类的?2.学习了鱼的特征和种类后,你们对鱼有什么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在游戏和观察中对鱼的特征和种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分类和思维能力。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应该加强学生对鱼的细节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的特性和科学分类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猫摸鱼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制作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鱼若干;创设一个鱼塘情境;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的小盆各一只;小猫头饰一只;人手一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老师饰猫妈妈,小朋友饰小猫在睡觉。
猫妈妈说:“天亮了,公鸡叫了,我的宝宝快起床。
”小猫一起叫着“喵喵¨¨”,并奔跑到妈妈身边。
2、猫练本领。
(运动觉感知)
(1)妈妈布置任务及要求:妈妈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小猫小猫
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鱼;小猫小猫喵喵,站起身来伸伸腰;小猫小猫
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
(2)接着妈妈说,小猫做动作(如:我的小猫叫三声,我的小
猫拍两次手,我的小猫蹲五次,我的小猫走一步,我的小猫转两圈,
我的小猫跳四下等)。
(3)练本领。
第一次要求:妈妈说慢一些,小猫可以数出声来;第二次要求:妈妈说快一些,能干的小猫不数出声来。
(4)小结。
表扬小猫有本领。
3、幼儿园小猫摸鱼(视听觉感知)(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带
你们去鱼塘摸鱼。
(2)提出要求:请小猫听妈妈敲小铃的次数去摸鱼,摸好后,看清鱼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3)幼儿园小猫摸鱼。
妈妈敲小铃,让小猫听铃声摸鱼并学习检查。
检查顺序:先请妈妈检查;接着和伙伴相互检查;最后请小猫自己检查。
(4)小结。
夸小猫真能干,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宝宝。
4、小猫摸奖品。
(触摸觉感知)(1)发奖品。
妈妈给每位宝宝一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请小猫把眼睛闭起来,摸摸袋中有多少食品。
(2)一起分享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