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改变一点点 一点点改变 贲友林

合集下载

学习36计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学习36计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学习36计心得体会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习36计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有了很深的思考后,不妨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是我们实践后的心得记录,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习36计心得体会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而研究

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而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2007年要目(“:”前为期数,后为页码)名师访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而研究──访江苏省特级教师林俊本刊记者(1-2:3)追寻心中的“阳光课堂”──访江苏省特级教师黄朝群本刊记者(3:2)追求教学的新境界──访江苏省特级教师唐宇灵本刊记者(4:2)做走进学生心灵的舞者──访江苏省特级教师管晓蓉本刊记者(5:2)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访江苏省特级教师仓定志本刊记者(6:2)做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访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文忠本刊记者(7-8:3)慎思敏行──访江苏省特级教师祝中录本刊记者(9:2)在省察中改进在研究中提高──访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光新本刊记者(10:2)数学素养:数学教师的根基──访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宜林本刊记者(11:2)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访江苏省特级教师张义宝本刊记者(12:2)教学论坛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聂艳军(1-2:8)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思考张云萍(1-2:12)认知结构的形成及教学徐志彤(1-2:14)低效交流的现象与对策李辉(1-2:16)重视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吴静君(1-2:18)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韦波富(1-2:20)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叶青(1-2:22)教师教学语言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曹秋涛(1-2:24)浅谈“陷阱题”的设计王宏基黄九林(1-2:26)也谈思考题的教学王小霞(1-2:27)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分析与培养策略魏芳(3:5)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实践聂艳军李辉(3:8)学习单,数学学习的“自助餐”丁君华魏芬(3:11)课教不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陆雪霞黄红成(3:14)对某些判断题的思考吴存明(3:16)和谐:教学设计的新视角蔡宏圣(4:5)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周秋英(4:9)从细节中感悟教学实践智慧黄伟星(4:11)德育,如何占据学生的心灵陈惠芳(4:13)正确看待生活常识性内容的教学胡安波(4:14)做一名有数学素养的教师王小霞周志华(5:5)透视教学预案遭遇的“不测”张建斌(5:7)浅析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扰王玉帅(5:9)教学,如何更有深度景清华(5:11)对新授课教学的探索和思考孙如明(6:5)好课还需好结尾陶莉(6:7)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王玉东(6:9)在“对话”中打磨有效的教学设计钱志新(7-8:6)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徐伟(7-8:8)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吴海平(7-8:10)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严育洪(7-8:11)让学生“练”出实效潘修銮(7-8:13)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汤卫红(7-8:14)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黄伟星(7-8:17)谨防概念同化中的“伪抽象”宋煜阳(7-8:19)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梁雄芬(7-8:22)新课堂,不要矫枉过正徐春丽(7-8:2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许红萍(7-8:25)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张英(7-8:28)浅谈例题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运用罗丽琴(7-8:29)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与理性反思陈士才王兆正(9:6)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陶燕芳(9:8)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张淑珍(9:10)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钱建兵(9:11)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中体验数学常华新(9:13)数量关系表征:“原生态”与“精致化”的辩证思考张彪(10:5)解构与重建王玉东(10:8)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傅海洋(10:10)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陈强(10:11)教师拖课的原因分析王强国(10:13)例谈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陈春圣(11:5)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刘其跃(11:7)自主参与学习的心理导引策略黄正威(11:8)优化习题教学的几个视角张锁荣蒋明玉(11:11)小括号的教学研究陈今晨(12:5)课改沙龙“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沙龙纪要竺雪群(1-2:29)校本研修:从“小”问题开始陈静(6:10)有效教学:理念、方法与出路贲友林等(7-8:3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沙龙纪要余颖(11:13)备课参考二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黄为良(1-2:32)五年级(下册)“方程”教学问答沈重予(1-2:35)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教学沈重予(3:17)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问答沈重予(4:16)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问答沈重予(5:12)产生需要体会特点学会运用陶俊(5:14)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问答沈重予(6:1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研读与教学建议吴红琴郭新华(6:15)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问答沈重予(7-8:36)重找会用凌国伟(9:15)“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教学问答(上)沈重予(9:16)体验认识应用孙敏黄伟星(10:14)“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教学问答(下)沈重予(10:16)也谈“时间、时刻”和“小时、时”盛大启(11:16)联系实际想象推理形成体验黄伟星缪宇虹(11:17)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问答沈重予(11:19)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教学问答沈重予(12:6)同课异构“认识整万数”教学实录与反思王凌(1-2:38)“认识整万数”教学实录与反思张齐华(1-2:41)大数概念的教学与数学素养的培养张德勤(1-2:44)“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评析王建荣蒋康华(3:20)“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意图余颖(3:22)“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漫谈李继海(3:24)“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李冬芳(4:19)“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顾丽凤(4:21)“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浅谈凌国伟(4:2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丁海燕朱孝兵(5:15)“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翟运胜(5:16)漫谈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成贤(5:18)“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思考黄晓波(6:24)“圆的周长”教学设计金冬娣(6:25)“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的启示陈春圣(6:27)为理解而教蔡宏圣(7-8:40)“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赵智敏(7-8:43)对“认识平行”教学的几点思考成贤(7-8:45)“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沈江黄荣德(9:19)“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李冬芳徐国明(9:21)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关注思路的形成成贤(9:22)把准学习起点的“脉”张勇成(10:19)“小数乘整数”教学实录与反思贲友林(10:22)同工异曲各有妙处李继海(10:25)“数数、认数”教学设计和意图说明颜爱华(11:21)“数数、读数”教学设计与说明李艳(11:23)“数数、读数”异构分析启示录陈今晨(11:2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张子春(1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景清华(12:1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詹明道(12:13)课例交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与评析彭鹏许从永(1-2:46)“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说明洪祥美(1-2:47)“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沈江(1-2:49)“生日快乐”活动方案设计与评析丁爱华袁瑜(1-2:51)“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评析姚媛媛张亚松(1-2:5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与评析平璇莹李盘高(1-2:55)“方程”教学设计与说明贲友林(1-2:57)理念蕴藏在教学中吴汝萍(1-2:59)引导探究注重过程贲友林陈今晨(3:26)“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祁昌志王聿松(3: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与说明郭志方蔡根林(3:31)“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与说明沈晓东(4:24)“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张秀花金成梁(4:26)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李月胜詹明道(4:29)“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魏亮(5:20)“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学设计与评析黄海滢武建军(5:22)真实、充实、扎实的人文课堂贲友林陈今晨(5:24)“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与说明张家萍(6:28)“统计”教学实录与评析刘春艳(6:30)“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与思考季国栋(6:32)“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周志华潘小福(7-8:48)“认位置”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韩旌平(7-8:50)学中有乐,玩中求知丁雪梅(7-8:51)“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后记王湘宏(7-8:53)“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教学设计洪明洁(7-8:54)“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教学设计黄占松(7-8:56)有效开发习题促进学生发展陈进春(7-8:57)“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与评析戴新珠孙静霞(7-8:5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与说明张寿君张辉(7-8:6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评析王道银唐莉曹清虎(9:24)“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王炳琦(9:26)“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李晓梅(9:28)“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王凌朱宇辉(9:3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蔡金林(10:26)精心设计启思助学周立栋陈今晨(10:28)“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曹秋涛(10:31)思考,在游戏中激活史彩英(11:27)“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邓雪霞(11:29)“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魏芬丁君华(11:30)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实录李开斌(11:32)“6、5、4、3、2加几”教学设计及说明张晓明郭萍(12:15)“近似数”教学实录与思考徐建文(12:17)复习园地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的教学李新(5:27)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的教学常大同(5:30)三年级(下册)期末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张勇成(5:33)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王凌(6:18)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的教学潘小福(6:21)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教学卞强(12:20)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教学钱如俊(12:22)三年级(上册)期末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王金法(12:25)四年级(上册)期末整理与复习的教学顾长明(12:27)五年级(上册)期末整理与复习的教学游基宏(12:30)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学建议朱红伟(12:33)试题设计小学数学考试“新题型”的设计杨国华(6:35)小学毕业试题设计的几个“走向”陆敏(6:36)教研在线课改实验地,智慧催生源王冬娟(1-2:61)从学生的视角研读教材汪强彭燕梅(1-2:62)“素数与合数”教材研读与教学建议张林(1-2:64)依教材之意,还是因学生所需王益琴(1-2:65)案例透视引导与组织——有效课堂不可丢失的“法宝”王文英(1-2:66)预习后,教师怎样教彭永新(1-2:69)因为预习,课堂更精彩杨惠娟(1-2:71)预习与否,效果迥异李志军华军(1-2:73)端点可以擦掉吗闫怀璇(1-2:75)关于成语在教学中应用的争议唐根林陈晓明(1-2:77)小改动大收获唐亚康(1-2:78)也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完善过程王广阔(1-2:80)清清楚楚“转”起来刘月(3:34)引发冲突凸显本质汤卫红(3:35)在数学规定的背后王益琴(3:37)巧用冲突引导探究潘修銮(3:38)开放不等于完全放开陈凌云(4:32)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朱炳禄(4:33)探究与否效果迥异许红萍(4:34)“用教材教”的尝试陈晶(4:35)“固执的2/4”教学随想朱荣武聂慧娟(5:35)表象内化的差异性宋煜阳(5:37)放手适度点拨适时王汉华(5:38)灵活应对非预设性生成王红妹(5:40)在自主探索中深刻感悟施凤(6:38)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胡良梅(6:39)合作,首选得有需求程茂山(6:41)“逼”着学生独立行走顾亚文(7-8:63)莫让教学语言随意化曹秋桦(7-8:64)这样教,行吗?吴晓雄(7-8:65)辨析明理巧妙过渡张祖润(7-8:66)合理剪裁取长补短管小冬(7-8:68)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王晓怡薛艳芬(7-8:70)曲路多弯处处精彩杨晓荣戴兢(7-8:71)舍得即获得刘世芹(7-8:73)一点开放十分精彩汤兆祥钱爱银(7-8:74)在对比中体验周秋英(7-8:76)领会教材意图把握教学深度阮祥珍(7-8:77)精彩中的遗憾蔡文美(7-8:78)一节好课必须有头有尾吗?赵背花(9:32)也谈“固执的2/4”赵智敏(9:34)弥补自身本体性知识的缺陷虞益锋(9:36)与学生共同遭遇问题许志君(9:37)感受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维钱志新(10:33)“错题”演绎的精彩衡锋(10:35)计算教学,如何有效张冬梅(10:37)灵活应对教学中的“可能”程继德陆丽华(10:39)“5”是从上面移下来的吗魏光明(10:40)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张春新(11:34)用活情境图叶丹云(11:36)各具特色妙趣横生陈美华(11:37)巧设问题情境体会内在价值缪素萍(11:39)练习:期待“高峰学习体验”朱小平(12:36)让题组教学丰富、灵动起来朱向明(12:37)创新火花数据的“力量”汤建军(1-2:8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札记嵇宪长(1-2:82)数学课堂中的“广告”张荣萍(1-2:84)找准学习起点整合教学资源龚雪萍(1-2:85)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探究品质刘云峰(1-2:85)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更大作用黄正安(1-2:86)毛线是怎样变成线段的金春平(1-2:87)闭上眼睛,你会“看”到更多张玉胜(1-2:87)改变,只需要一点点冯圣文(1-2:88)有内涵的题材才是好题材曹秋涛(3:40)信“手”拈来活用资源江为军(3:41)把握教材既要瞻前,也要顾后戴俊(3:41)经历线段图的再创造过程徐海芳施长官(3:42)从细节入手,培养空间想象力顾惠娟(4:36)由一则案例看教师的专业素养谢爱进(4:37)让学生深刻领悟“有序思维”洪志蓓(4:38)探寻数学背后的文化张力陆佩香(4:39)用活教材主题图,让思考力生长张惠萍(5:41)由质疑引发的别样精彩钱云花(5:42)巧妙转化化繁为简尹友胜(5:42)妙手偶得巧破难点项有敏(6:42)“三算结合”,优化结构吴文娟(6:43)简单处理演绎缤纷思考沈俭(6:44)从一道数学题的教学失误谈开去胡德运(7-8:79)优化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居云慧(7-8:80)淡化操作形式突出思维本质吴文娟(7-8:81)换一换效果迥异杨美凤王建友(7-8:82)当学生难以掂量时陈美华(7-8:83)当意外出现时金莉莉(7-8:84)细腻处理深刻理解庞烨铃(7-8:84)不仅仅是一个“?”于九法(7-8:85)课堂因细节而精彩钱蔚(9:27)“公顷”离学生有多远蒋华(9:38)“问”出一片精彩周秋英(9:39)提问要由肤浅走向深入吴汝萍(9:40)巧妙引导突破认知难点朱丽红(9:41)从“7.9元”走向“7.9”朱宏伟(10:41)“小”游戏“大”精彩朱春荣(10:42)借助动态原型建构“平行”概念张玉胜(10:42)开放时空让习题增值谢世萍(10:43)把握结构促进迁移钱燕芳(11:40)随画随停思考不停汤卫红(11:41)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谢为芳(11:42)“细微差异”背后的“细腻思考”胡德运(12:39)用足习题诱导思维吴烈(12:39)教海拾贝从精心预设走向精彩生成姚卫峰(1-2:89)从一道试题说起刘正松(1-2:89)由“你的同伴是怎么说的”想到的董平(1-2:90)是谁输了比赛王俊(1-2:91)数学课堂,期待从容有度的引导戴金花(1-2:91)大尺上的1厘米比小尺上的长吗徐海芳(1-2:92)浅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徐静(3:33)由“童言无忌”想到的唐绚红(3:43)幽默的魅力黄芳(3:43)追寻有效的课堂交流尹亚萍(3:44)怎样理解“每隔几天去一次”龙川水(4:12)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周峰(4:40)关于几个教学疑点的思考汪志华(4:41)当指针停在分界线上汤卫红(4:42)做数学也要“咬文嚼字”吴汝萍(4:43)例谈提问的有效性刘妍慧(4:44)谈一道习题的教学孙丹(4:44)为什么列不出减法算式朱宇(5:43)关于口算与笔算的辩证思考孙敬彬(5:44)我放弃了用摄像头验证结果王朝军(5:45)是补充,还是回避?季丽清(6:45)有效生成转“识”成“智”吴汝萍(6:46)也谈4.2的小数部分高静(7-8:86)习惯培养:一个需要重申的话题杨德清(7-8:87)走出动手操作的实践误区梅建伟(7-8:88)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陈恒虎(7-8:89)提问,让学生乐在其中闵爱红(7-8:90)教学,也需要“告诉”李毅(7-8:90)如何应对学生的“先期学习”蒋建林(7-8:91)理解形式背后的道理叶天荣(7-8:92)一波三折的判断李忠衡(9:42)一次“争议”引发的思考徐燕(9:43)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吗?施长官徐海芳(9:44)数学活动,最忌高耗低效缪小兰(9:45)当教学遭遇尴尬后……邱虹雯(10:40)“同头无除”都是商八、九吗刘书洪(10:44)例题改编要把握实质徐宏臻(10:44)允许学生“自我淘汰”于亚燕(10:45)从有限走向无限朱长青(11:43)开放的课堂灵动的思维陈惠芳(11:44)只有“举例验证”是不够的朱春仙张楼军(11:45)关于“集错本”的尝试吴小薇(12:40)学生作业质量,你关注了吗屠莉敏(12:41)问题研讨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李春娣(1-2:93)把个体的认识转化成群体的认识孙敬彬(1-2:94)因差异而教朱宇宋有银(1-2:94)正视差异分层要求冒金彬(1-2:95)不要用无形的手,扼杀学生的思想陈荣芳(1-2:96)把纠错的机会留给学生丁银辉(3:45)转化学困生的实践刘军霞(3:46)帮助,从“心”开始吴汝萍(3:47)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尹默(3:48)敢问还需善引朱宇(4:45)深入的思考,源于有价值的问题魏芳(4:46)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徐俊(4:47)我的学生会提问吗汪静静(4:48)应注意数学语言教学的阶段性徐海芳(5:46)有意识地培养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覃凤玲(5:47)寓思维于语言之中陈燕胡德运(5:47)数学语言表达“四要素”唐慧彬(5:48)对期末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梅建伟(6:47)重视过程性评价张秀花(6:48)“既为彼岸也为海”金晓峰肖雅(7-8:93)追求主体和主导的和谐统一沈科(7-8:94)关键是把握好“度”朱维霞(7-8:94)激发探究的内在动力陈荣芳(7-8:95)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顾正理(7-8:96)要彰显结语的价值胡德运(9:46)结语呈现应慎重陆立海(9:47)给学困生一根拐杖吴永琴(9:47)“教”服务于“学”曹英(9:48)不能一概而论张秀花(9:48)学非“探其花”而要“拔其根”金晓峰(10:46)动手操作应伴随数学思考徐国明(10:47)合理定位精心设计适度提升张文生(10:47)怎样的操作更有效封国云(10:48)在钻研教材中提高教学素养曹秋涛(11:46)教学机智:教师必备的素养汪志华(11:47)做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师魏芳(11:48)关键是对“大约”的理解陈青(11:48)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朱维霞(12:42)防止两极分化的对策秦仕祥(12:43)把好“四关”防止分化汪志华(12:44)。

名师名言(教育)

名师名言(教育)

名师名言01每一位老师的成长与成功,都是由无数个“一点点”铺就的。

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就会一点点改变。

——贲友林02我们习惯了教学固定的模式,习惯了大家都这样做我们也这样做,习惯了流行什么我们做什么,没有习惯的是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思考,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常丽华03教师有得也必有失,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不在乎失去什么。

我们要学习圆规,先确定中心点,然后就是腿再长而心不变。

——崔慧娟04课比天大。

教师风格各异,但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只有一条:能把课上好,把学生教育好。

——程翔05当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在他们身上付出时间和真情,收获最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程红兵06如果你定下心来做教师,那么不管再苦再累,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否则做了事情,心态还很糟糕,那岂不太对不起自己了?——常生龙07我的教学起点很低,但再低的起点都不是不进取的理由。

成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求索推动人生的拔节。

——陈维贤08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快乐。

——陈耀09我以书为伍,再累也要读书,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总是随身带着自己喜欢的书。

——程中一10当教育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时,先检视自己,不埋怨学生。

——窦桂梅11我们应该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教室,能够容纳五千年的岁月,纵横几万里的长空,容纳五万个汉字汇成的奔流不息的墨写的黄河……——董一菲12辛苦的背后有一个“幸福”在等着,那辛苦就“值”。

——管建刚13教师像一个摆渡人,他的责任就是把学生送达知识的彼岸和精神的彼岸。

——黄厚江14教师除了要好读书,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紧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活得像个人。

——黄玉峰15因为我们教师没有读书,所以工作很忙。

——华应龙16当年,我为了生活走上这三尺讲台。

今天,当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

不潮不用花钱-林俊杰歌曲歌词【电视剧《乌鸦嘴妙女郎》插曲MV】

不潮不用花钱-林俊杰歌曲歌词【电视剧《乌鸦嘴妙女郎》插曲MV】

不潮不用花钱-林俊杰歌曲歌词【电视剧《乌鸦嘴妙女郎》插曲MV】《不潮不用花钱》是林俊杰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俊杰作曲,林俊杰、Kenn C编曲,林怡凤、林俊杰(rap部分)作词,收录在林俊杰2008年10月18日发行的专辑《JJ陆》。

林俊杰借用此歌来鼓励人们找出自己的绝活,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电视剧《乌鸦嘴妙女郎》插曲不潮不用花钱歌词和MV视频。

电视剧《乌鸦嘴妙女郎》插曲MV:不潮不用花钱不潮不用花钱-林俊杰歌曲歌词Hey greedy don t fret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You name it I have it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左左左左偏左就用左手生活就不用想太多怦怦怦怦心动张开眼睛就记得当下的强烈有时灵光一闪而过牛顿也吃苹果我的念头不太罗嗦限时间能入座请你不要到处叩叩潮流需要抠抠不小心就没抠抠用力到处扣扣花掉所有抠抠钱买不到绝活你说听说听说你听谁说跟着乱走闹哄哄通通通通普通普通如果不懂不要随便拒绝有时灵光一闪而过牛顿也吃苹果我的念头不太罗嗦限时间能入座请你不要到处叩叩潮流需要抠抠不小心就没抠抠用力到处扣扣花掉所有抠抠钱买不到绝活Little chick having chips on my sofa Bearbricxs take a shit on my sofa Smudge babies lying on my sofa Neighborhxxds and kiks singing so-fa Little chick having chips on my sofa Bearbricxs take a shit on my sofa Smudge babies lying on my sofa Hey greedy don t fret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You name it I have it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请你不要到处叩叩潮流需要抠抠不小心就没抠抠用力到处扣扣花掉所有抠抠钱买不到绝活Yeah...Hey greedy don t fret(叩叩)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叩叩) You name it I have it(不要到处叩叩)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Hey greedy don t fret(不要到处叩叩)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叩叩)You name it I have it(喔噢叩叩)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喔噢叩叩叩叩喔噢。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

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

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师:动作真快!表扬完了,故意东张西望,先是迟疑,后是欣喜我看到有同学桌面上还放了橡皮,正好是我想借的,谁愿意借给我?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师:把周围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示出非常感谢的神情。

举起满手的橡皮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

有学生试探性地说——生1: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2:做魔术。

生3: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4: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是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

学生们笑了。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生:懂事地点点头。

师: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把橡皮收到抽屉里。

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

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

”这是自然的结果。

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了几分慎重。

而现在的学生很是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

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学生和我们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粗心”。

其实学生做错的原因一般都不是“粗心”,往往可能是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

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画圆就仅仅是画圆吗?其实,画圆是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圆,认识圆的特征。

不妨再一起分享其后的对应的教学片段——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集合六篇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集合六篇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集合六篇网络学习心得体会篇110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北京大学远程网络培训平台组织的培训学习,形式新颖,效果明显。

当时的培训学习是有指标的,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人参加,我倍感责任重大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于是,我毫不怠慢,一有空就上网学习。

随时把U盘带在身上,便于储存学习信息。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主任第一次感受到了高科技的博大精深,第一次领略了教授、专家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启了智慧之门初开始我认为这无非又是一些流于形式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领导及班主任老师和指导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每天都坚持上网学习、写作业、发表评论,也可在网上直接聆听专家讲座,讨论交流,互动效果好,克服了以往只是专家讲,培训老师听的这种单一的形式。

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本次培训作为一件重要的大事来对待。

随着学习的推进,自己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且必须好好学。

所以我每天都挤时间坚持在线学习、写作业。

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我感到在网络教研、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简单总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与同仁共勉:1、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确转变了学习观念,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2、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本次网络培训中的视频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3、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满目皆是,易于接受,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交流互动、提高发展的平台。

4、专家的讲座内容更是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通过专家的引领,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十分肤浅贫乏,需要更进一步深入地探究学习。

电影《有完没完》歌曲歌词

电影《有完没完》歌曲歌词

电影《有完没完》歌曲歌词导读:电影《有完没完》作为4月1日愚人节唯一上映的喜剧电影,不仅有国民级“喜剧大师”范伟亲自坐镇,天生自带“范”式喜剧的幽默,更请来了一众南北笑咖齐力助“笑”。

【超级舞林】王啸坤&赵英俊&范伟(电影《有完没完》预告主题曲)我来唱首歌好像一把火不管你认不认识我我在用力跳你要大声喝笑得脸蛋红似火跳就跳个够不需要理由来到广场显身手舞林不落后不赢誓不休甘洒热血跳一宿买股票不如跳舞看电视不如跳舞听广播不如跳舞抱孙子不如跳舞打麻将不如跳舞玩电脑不如跳舞看医生不如跳舞干啥都不如跳舞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唱起那动人的歌谣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党的光辉照万代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唱起那动人的歌谣Mi So La Mi SoLa So Mi Do Re党的光辉照万代【有玩没完】铁竹堂之PLAYAZ(玩家帮) (电影《有完没完》主题曲)作曲 : 林迈可作词 : Jason/MC Hotdog/姚中仁今晚想要买醉跟着我别担心没有派对VIP通道直达最私密的包厢根本就不用排队喜欢喝什么都可以就怕你不能喝而已把你的兄弟姐妹全部带来跟我一起party别客气气温持续的升高酒精生效这样正好最好趁早丢掉贞操如果你是单身是否赞成找个男人整晚在舞池中用力摇都不要停就算全身湿透也不要紧让我看见所有人的表情原始的欲望已经被挑起uh我是来自 Taipei city 香槟清除队我们总是晚酒朝舞不管怎样都不累 yeah跟上重低音的节奏一直不停的点头所有不好的念头全部都会消失不见那就对了对了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谁想要Party Shit 周末别窝在家里废把皮都给绷紧点哪里有妹举起酒杯哎呦喂啊把夜生活当景点把你当点心你当心点哥我今天发薪水来这还在演戏的到底累不累你到底杀青没杀青酒喝这杯忘情水是我喝得太醉还是真的到处都网红脸拍个照顺便修修脸发朋友圈说我好High啊可是你明明滑了一个晚上的'手机啊哈I'm a playa 我只是个玩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不是个玩咖看到兄弟吹瓶我绝对不会拦他如果不能喝就赶快给我回家音乐还在播我喝的太多不要担心我继续倒拜托我不是在饶舌我根本就在乱说今朝酒今朝醉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我是来自 Taipei city 香槟清除队我们总是晚酒朝舞不管怎样都不累 yeah跟上重低音的节奏一直不停的点头所有不好的念头全部都会消失不见那就对了对了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Up & down有玩没完Up & downUp & downUp & down【电影《有完没完》歌曲歌词】1.2017有完没完电影观后感2.有完没完电影观后感3.电影《软硬天师》所有歌曲歌词4.电影《绝世高手》歌曲歌词5.电影《抢红》所有歌曲歌词6.电影绝世高手歌曲歌词7.电影爵迹中的所有歌曲歌词8.抢红电影是所有歌曲歌词上文是关于电影《有完没完》歌曲歌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用力爱 (周迅、桂纶镁)》歌词 女人不坏

《用力爱 (周迅、桂纶镁)》歌词 女人不坏

用力爱(周迅、桂纶镁)
用力爱
演唱:周迅&桂纶镁
曾经放大过自己
也试过缩小自己
找一种满意的比例
例外处处都美丽
先别说对我着迷
也别装自暴自弃
你说我难以分析
我说没关系没关系
快乐这个东西
突然发生很容易
想追求反而是一种压力
不讨论哲学问题
道理虚伪得可以
把自己爱的虚假
拼命伪装下去
伤身主义
单身主义
要看你自己
我可以幽默滑稽
可是我不玩游戏
怎样的分裂自己
再荒谬也很写意
我可以抽离无比
目空一切变无敌
用力的逍遥下去
我会尽全力尽全力
幸福让我沉迷
热恋起伏有高低
用力去爱是我最后的武器
睁眼看太清晰
朦胧想象更美丽
感情一半是浪漫另一半是勇气我是我自己也不是自己我来我去我快乐我气无所谓我也不想讨好你也不想问没有用的问题我爱我自己也讨厌自己我忘我记我的梦我定无所谓我演自己的电影
我只要对得起自己
快乐这个东西
突然发生很容易
想追求反而是一种压力
不讨论哲学问题
道理虚伪得可以
把自己爱的虚假
拼命伪装下去
心动原是生理
快慢却根据分泌
虽然科学也不失浪漫神奇
洒脱不是逃避
不做感情的蚂蚁
很多圈圈转得我实在透不过气
转来转去
圈外圈里
圈的是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用力爱(周迅、桂纶镁)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2014.5
/卷首Juanshou
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贲友林
为何要备课?备课是为了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多此一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

我以为,备课,是“养兵”;上课,是“用兵”。

上课,是“面子工程”;备课,是“根基工程”。

备课是最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也是为教师课堂教学这个脸面充实内在品性的最佳途径。

由此,说到“同课异构”。

有不少教师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就相同的课题在同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呈现,用课堂表达各自不同的设计与思考。

而我认为,每一次的备课、上课,我们每一位教师更需要有自己与自己“同课异构”的自觉,即由与他人的“同课异构”转向与自己“同课异构”。

“异构”的目的,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对同一个课题的比较与再思,构建一种对话场域,促使优化,走向深刻;对学生而言,针对学情,是设计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不难理解,因为学生不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这一次”。

当教学方案能被复制甚至“工业化生产”时,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方案是有“问题”的。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可以借鉴却不可照抄。

歌手孙悦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演唱《祝你平安》,十年后,孙悦又推出了十年版《祝你平安》。

其中一句歌词是:“周围的世界每天在改变。

”李宁运动用品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耳熟能详。

不过这是曾经的广告语。

当下,其广告语是“让改变发生”。

周围的世界每天在改变,我们的课堂呢?也应当让改变发生。

改变的过程,是与思考相伴同行的过程。

我们都认为,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

18世纪英国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爵士却认为,只要有可能,人类都会避免进行真正的思考。

这样的观点,初看很让人惊讶。

不过,再想想,我们每天是怎样度过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发现,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不去思考,而是依赖于记忆。

当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是以前已经解决过的,我们可能就是重复一下以前的步骤。

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

由此来看,因改变而思考,是费力的,是对自我的挑战,需要自我提醒、自我监控、自我鼓励。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果在教学中面对每一项任务都试图彻底改变,打破常规,那么新鲜感可能在一开始让我们兴奋,但这样的教育生活很快就让我们疲惫不堪。

人,倘若一直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生活也是非常糟糕的。

改变,应当是适度的。

该做的、能做的,是改变一点点。

改变,是基于已有的行动与现实,而不是向壁虚造、海市蜃楼。

回顾一下苹果公司近些年的经营历程。

2001年,从做iPod 开始,以微小的创新与持续的改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产品。

在iPod 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 Touch 的雏形。

有了iPod Touch ,再加上一个通话模块,就可以打电话了,于是,就有了iPhone 。

有了iPhone ,把它的屏幕拉大,又变成了iPad 。

一步一步的改变,成就了“苹果”的传奇。

正如乔布斯所言:“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


改变,教师要用力,还要用心。

生命的成长,是不断新陈代谢的成果。

唯有改变,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向上与蓬勃。

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

人,不应将自己降格为“机器”,让我们就从改变“复制+粘贴”的备课方式开始。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