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诗学概论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

2005年5月安阳工学院学报May 2005第2期(总第14期)Journal of Anya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No .2(Gen .No .14)3收稿日期:2004-11-16作者简介:刘永杰(1972-)河南民权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戏剧与文化。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刘永杰(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62) 摘 要:詹姆逊(Fredric Ja mes on )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文化特征;大众文化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8X (2005)02-0100-04 詹姆逊(Fredric Ja mes on )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
他不仅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
近20年来,他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在后现代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詹姆逊193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自1985年秋至今,他一直是杜克大学威廉・莱恩讲座教授,并担任文学系主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术刊物《南大西洋季刊》主编、《疆界》第二期主编。
他一生著述颇丰,如:《马克思主义和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9)、《时间的种子》(1994)、《文化转向》(1998)、《全球化与政治策略》(2000)、《全球化的形象》(2001)、《独一无二的现代性》(2002)等。
14.1杰姆逊(詹姆逊)

杰姆逊弗雷德理克·杰姆逊(Fredic Jameson,1934—),出生于克里夫兰,50年代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就读,于195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长期执教于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等高等学府,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对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1972)、《政治无意识》(1981)等。
1985年曾来华讲学,讲稿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为书名于1986年用中文出版。
杰姆逊的解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解释学、符号学的基本观点相结合的产物。
他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中,一再强调辩证思维是“思维的思维”,是“思维的二次乘方”。
他倡导一种“辨证的批评”理论,认为“解释可以被当作一种基本的寓意行为,它是由根据一种特殊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对于一特定文本的重写所构成的”。
任何解释都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来进行,尽管如此,在“重写”文本的过程中,仍会产生种种分歧。
这样,这些不同的解释就会发生或明或暗的冲突。
辩证的文学理论要对作品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和阐释作品的范畴和方法都作总体和历史的思考,他把从社会经济出发解释艺术作品看成是文学艺术的“终极代码”,要求结合社会背景来解释艺术作品。
杰姆逊认为,这种“辩证的批评”应当遵循三种方法论原则:总体化、中介化和历史化。
所谓总体化就是在一种结构整体的背景中,以一种开放的、否定的辩证思维打开对象的意识形态封闭性,揭示文本客体的局部语码的局限性;所谓中介化就是通过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主导语码或范畴来建立起文本与现实的关系;所谓历史化就是在一种共时的整体中对文本作历时的研究。
因此他要求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联系中展开批评。
他认为“辨证的批评”还应当显示文艺作品的内容,揭示被压抑的潜意识和原始经验。
文学艺术不仅从属于文化这一整体,同时又属于整个社会生活这个整体。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论文关键词: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辫证法论文摘要: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
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左派文论的领袖,詹姆逊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著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而且同时也是一位对发展中的中国理论界影响尤其巨大的当今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
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应邀到北大讲学,专门讲授文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作用的问题,其讲稿后由唐小兵整理翻译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于1986年在中国出版了。
客观地讲,该书应属中国后现代理论的启蒙读物,此后引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蔚然成风,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竟然兴起了“后现代热”,詹姆逊也因此被某些学人称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
毋庸置疑,詹氏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些中肯、甚至是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精神,并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且充满个性的研究而扬名学术界。
但事实上,他既非后现代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而自始至终只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误认的根源在于尽管他确实是怀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介人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并最终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现代文化现象迟早要随着晚期资本主义一起消亡,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批判是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一起进行的,而且整体来看,批判得又过于微妙,加之,他本人确实对解构主义颇为青睐,所以有时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显得不清不楚,招致许多误解。
詹姆逊文化批评的马克思主义简介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Jameson, Fredric 1934—),1934年4月14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195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56年至1960年先后在耶鲁大学获文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留学法德,博采众长,吸收了法德哲学的丰厚营养。
被称为“可能是当代用英语写作的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①现任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主任。
作为当前美国公认最重要的左派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之一,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一种全新的文学、文化阐释学。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精神分析到后现代主义,各种不同的理论与观点被他整合到自己的理论系统中,通过有选择的批判性吸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阐释体系。
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崇与坚持,使他的理论超脱了一般的文学、文化阐释学而成为一种具有历史维度的社会-文化理论,成为20世纪末以来颇具影响的“文化阐释学的马克思主义”。
上世纪60到70年代,随着解构主义思潮的盛行,各种传统的哲学概念纷纷受到质疑。
在“去中心”、“碎片化”、“差异化”等概念的包围下,阐释学也面临着严厉的挑战,一股反阐释的潮流盛行开来。
面对恶劣的理论环境,詹姆逊迎难而上,在论述了阐释的必要性与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元批评”理论,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渴望与倾慕,并认为要达到一种辩证的批评,就必须回到阐释对象的社会历史环境,在对象与环境的具体现实性关系中挖掘它的深层含意。
詹姆逊的辩证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卢卡奇为鼻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以说,从谱系学上来讲,他的辩证法是黑格尔式的。
在详细地分析了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后,詹姆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自己意图建构的“新阐释学”的根本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运动发展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视域和总体性的原则。
可以说,在这三个角度中,总体性对于詹姆逊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概念的批判性吸收,詹姆逊将总体性视为辩证批判的根本方法,这个方法不仅指导了其阐释体系的构建,还贯穿他的理论实践的全过程。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哲学类】

——附加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程概况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 *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
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项目经理部组成1.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浅析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浅析作者:陈婧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围绕《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为中心,总结出其学说中的几個关键词。
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揭示出詹姆逊的文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关键词】詹姆逊;西方马克思主义;关键词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留学法国与德国,因而深受法德批评传统的影响。
现为杜克大学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中心主任。
詹姆逊的理论涉及文学、政治、历史、经济学和语言学等多個领域,他的名作包括《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政治无意识》等。
在詹姆逊的理论体系中,有几個重要的关键词值得引起注意:一、总体性/整体性(Totalization)在《批评的踪迹》一书中,詹姆逊的学生张旭东曾评论老师的“整体性”整合观点,“往往被视为当代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同时也被视为一個‘黑格尔主义者’的分类……他的‘整体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综合……是以一种历史性的思维‘进入’各种差异内部,用他们各自擅长的方式去参与和把握那些被这种特殊语言所把握的特殊经验,从而形成总体性的更宽阔、更深入、更丰富的叙事。
”首先,“总体性”指詹姆逊习惯从别人的理论入手,将许多异质的理论融会贯通,逐步系统地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运用他人的理论时,詹姆逊往往会因为自己特殊的语境需要对这些理论做一些变化与调整。
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这一总体性倾向,而且在著作中也总是坚持为“总体性”思维正名。
他显然受到黑格尔、萨特、卢卡契等人的影响,詹姆逊的博士论文正是以萨特作为研究对象。
而这几位学者都以其总体性思维著称。
同时,马克思主义以乌托邦幻想作为背景的总体论思维,也是包括詹姆逊在内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都无法抗拒的诱惑。
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民族寓言理论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抵抗的乌托邦——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民族寓言理论研究姓名:程江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学指导教师:王朝元20060401抵抗的乌托邦----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民族寓言理论研究中文系2003级美学专业研究生:程江华导师:王朝元教授摘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思想驳杂,其理论涉及文学和文化的诸多方面。
本论文所论述的仅仅只是他所谈论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即他提出的第三世界文学的“民族寓言”问题。
本文也涉及詹姆逊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但并非是对詹姆逊的总体学术思想做泛泛的讨论,而是围绕着民族寓言问题而展开论述,并对有关民族寓言问题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探讨,以及结合现实和当下形势的发展对第三世界文学作一些更深程度的思索。
本文从詹姆逊提出“民族寓言”问题入手,即他在论文《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做出的那个著名论断:第三世界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即使是关于个人的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有时也包含着对整个民族的艰难叙述。
这个问题的提出当然会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议和讨论,最著名的莫过于艾贾兹·阿赫默德。
这些争论从各种角度反映出了詹姆逊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立场。
以此为切入点,论文先讨论了民族寓言提出的理论背景。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詹姆逊对寓言这种形式做过的许多探索,他把第三世界文学概括为民族寓言,与他自己曾经对寓言做过的探索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则是詹姆逊个人的学术背景——总体化和辩证法思想,这一点应该说是更深一层的原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詹姆逊民族寓言概念的提出。
论文的第三部分对民族寓言问题的提出的直接因素做具体的分析。
詹姆逊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做了具体的阐述之后,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即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其局限,当詹姆逊认为处于“奴隶主地位”的美国人不免因为自己高高在上而存在着认识上的残缺,这种认识上的残缺必然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不足。
弗雷德瑞克 詹姆逊 文化转向 无视频

11
Part 2
作品
1985年秋,北京大学 四个月讲学。讲学内容后来 整理出版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在 20世纪80年代的学界颇为流行。当时的中国文化 思想界,整体上还继承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主 义,沉浸在对现代性的仰望中。杰姆逊教授带来 的“后现代”诸种理论,突然将现代性及其诸位 大师挤到思想史的边缘,福柯、格雷马斯、哈桑、 拉康等等一大批后现代理论家占据了前台。此时, 中国学者蓦然意识到西方当代文化理论和文学理 论已经今非昔比,都变成了“后”的天下,杰姆 逊由此也成为把后现代文化理论引入中国大陆的 “启蒙”人物,备受推崇。
12
Part 2
作品
九篇重要论文及三篇附录,反映了詹氏理论的框架和中心 思想,在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似乎互相排斥的 领域、詹氏进行了结合的尝试,并据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对后现代主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说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提出并论证了后现代主 义是基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文化现象的观点;坚持了马克 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提出并论证了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 本主义的"文化主导"的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 观,对后现代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做了辩证的、历史的 分析。
开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最初收入《后现代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辑入该书又稍加变动。 该文在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几个显著特点后,明确指出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的、消费的或跨国的资本主义的新 时期息息相关”,这一观点构成了詹明信整个后现代思 想的基石。
Part 3
文化转向
18
Part 3
15
Part 3 文化转向
16
Part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TRoDCUT 0N 1 To REDRI AM_S F CJ E oN ’ S
PoETI CS oF CULTURE
L U Jn I i
( hns p r n ,  ̄hc ece ̄c t , r co g 6 7 0 C /a C ieeDeat t S um Tah r ot me  ̄e A nh n 3 0 2, hn a j Ab tac :F e r a s n o n t c s8 Ma xa o tc fc l r wh l h o tc s c a gn o r he c l r sr t r d i J me o e sr t r in p eiso u t e, ie te p eis i h n ig fwa d t ut e c u u u
其 独 特的诗 学理 论 。 对 詹 姆 逊 的诗 学 理论 , 中外 研 究 者赋 予 了其 不
同 的 称 谓 :辩 证 批 评 ” “ 克 思 主义 的 阐 释 学 ” “ “ 、马 、文
站 在批评 理论 的前 铪 , 著作 甚丰 , 其 最著 名的是 被 特 里・ 伊格 尔 顿誉 为“ 西方 马 克思 主义 ” 的三部 曲 巨制 : 《 马克思 主 义 与 形 式 》 《 言 的 牢 笼 》 《 治 无 意 、语 、政 识 》 以及 《 , 后现代 主义 , 日晚 期资本 主义 的文 化逻 或 辑 》 。詹 姆逊 在 国际学术 界是 研究 的热点 . 中 国 等 在 也有 不少 的评 介性 文章 。但 是 , 国对 詹 姆逊 的研 中 究还 缺 乏深入性 和 系统性 , 因此 , 者在本 文 中力 图 笔 在世 界 诗学 的文化 走 向态 势 中从 总体上概 括性 地把
su y. h so y,d oo y t d T ehitr ie lg
.
,
algr n eme e t r teman s o n u jcsi a sn Sp eis An efu l oya dh r n ui a h iet f e c e ma ysbet nJmeo ’ ot dt r c h o
( W . dro 、 杰 明 ( k e e _ n 、 卡 契 ( T. A o ) 本 n Wa hr a ) 卢 Bn G
弗雷 德 里 克 - 姆 逊 ( r r a eo ) 又 译 为 詹 Fe i Jm sn . de 杰姆逊 , 明信 . 詹 詹姆森 ) 这 个名 字对 于 中国学术 界 ,
来说 已 不 再 陌 生 。 他 8 年 代 中 期 来 华 的 讲 演 集 0
— —
以后 对 他 进 行 进 一 步 深 入 的 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1 期
N0. 1
四 ,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I j 哲 J t ]0 Seu nT ah r C l g ( hl o h n o i e n e) omz f i a e ces o ee P is pya dS c l i es t h l o aS e
的 诗 学主题 中 , 史 、 祝 形 态 、 言 、 历 意 寓 蝌释 是 最 为基 丰 的 , 把 握 其 叉 化 诗 学思 想 的 主 要 线 索 。 是 关键词 : 文化 诗 学 ; 史 ; 识 形 态 ; 言 ; 历 意 寓 螭释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5—16 ( o 2 m —O 6 0 4 52o ) O 6— 5
作 为一 个 涉猎 颇 广 的马 克思 主 义 者 , 姆 逊在 詹 后 现代 的文 化语境 中 以马 克思 主义的 主导话语 为基
础 , 过 与 其 他 各 种 异 质 性 理 论 话 的 对 话 , 示 出 了 通 显
《 现 代 主义与 文化理 论》 后 —— 一 度 曾是 中国人
了 解 西 方 后 现 代 主义 的 入 门 书 。 詹 姆 逊 是 国 际 上 公 认 的最 重 要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学 术 界 享 有 崇 高 的 在 声 望 。。 入 学 术 界 以来 , 一 直 以 自 己 独 特 的声 音 1 步 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e sae t e p n i a le t t d i p eiso u tr o g t . h me r h r c p lcu o su y h s o tc fc l e t u h s i u h K e r s:t e p eiso u tr h s f ;d oo y; l g r ; e me e t y wo d h o t c lue; imf i e lg-al o y h r n u i c f e - c
握其 诗 学思想 . 提出其 诗学 的 四个基本 问题 , 并 以期
化政 治诗 学 、 文化 学 的 阐释美学 “ 等等 。本文选 择 “ 文化诗学 ” 概括 詹姆 逊 的马克思 主义 诗学理论 。 来 首 先 , 姆逊 自称 为“ 詹 文化 批 评 家” 他 在第 一 次 来华讲 学 时 , 明 自己“ 以 说 是 一 个 文化 批 评 声 可 家” “ 我 推 荐 的 阅 凄 材 料 里 , 选 择 了 阿 多 诺 、在 我
20 0 2年 1 月
Jn 2 0 a 0 2
弗雷 德 里 克 ・ 姆 逊 文 化 诗 学 概 论 詹
刘 进
( 川 师 范 学 院 中 文 系 , 川 南 充 67 0 ) 四 四 30 2
摘 要 : 世 界 诗 学 呈 文 化 走 向的 走 背 景 下 . 雷 德 里 克 ・ 姆 进 建 构 了一 种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化 诗 学 。 在 其 盘 多 在 弗 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