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海洋学试卷库

合集下载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题库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题库

第二节 气温
15、大气受热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来自________。 A.太阳短波辐射 B.下垫面辐射 C.太阳长波辐射 D.大气辐射 16、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________。 A.组成成份 B.热力性质 C.物理结构 D.温度高低
第二节 气温
17、下列正确的概念是________。 A.太阳辐射又称为长波辐射,大气辐射又称为短波 辐射 B.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又称为长波 辐射 C.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都称为短波辐射 D.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都称为长波辐射
A.晴天大于阴天 B.阴天大于晴天 C.阴天等于晴天 D.多云大于晴天
4、空气增热和冷却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 Ⅰ.热传导;Ⅱ.辐射;Ⅲ.水相变化;Ⅳ.对流; Ⅴ.平流;Ⅵ.乱流。
A.Ⅰ~Ⅵ B.Ⅰ,Ⅱ,Ⅳ~Ⅵ C.Ⅱ~Ⅵ D.Ⅱ,Ⅳ,Ⅵ
第二节 气温
5、下垫面与空气之间的垂直热量交换途径主要有___。 Ⅰ.热传导;Ⅱ.辐射;Ⅲ.水相变化;Ⅳ.对流; Ⅴ.乱流;Ⅵ.平流。 A.Ⅰ~Ⅴ B.Ⅰ~Ⅵ C.Ⅱ~Ⅵ D.Ⅱ~Ⅳ,Ⅵ 6、形成较厚云层的主要冷却过程是_______。 A.平流冷却 B.辐射冷却 C.乱流冷却 D.绝热上升
第二节 气温
18、绝对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沸点温度分别为_______。 A.273K、212 ℉ B.373K、212 ℉ C.273K、32℉ D.373K、100 ℃
第二节 气温
19、通过不同温标关系换算14 ℉ 、10℃分别为 ________。 A.10℃、283K B.-10℃、283K C.-10℃、-263K D.10℃、263K 20、5℃换算成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分别为________。 A.41 ℉ 、278K B.37 ℉ 、278K C.27 ℉ 、278K D.37 ℉ 、278K

海洋生命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生物化学)

海洋生命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生物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12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A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答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pH=7时,磷脂酰丝氨酸带电情况为()A.0B. +1C.-1D.-22.有机磷农药的抑制作用属于()A.非竞争性抑制B.竞争性抑制C.不可逆抑制D.混合型抑制3.肝脏从乙酰CoA合成乙酰乙酸的途径中,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3-羟基丁酸B. 乙酰乙酰CoAC. .3-羟基丁酸CoAD.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4.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分子中负责识别启动子的亚基是()A.α亚基B.β亚基C.β’亚基D.σ因子5.测定小肽氨基酸顺序最好的方法是()A.2,4-二硝基氟苯法(FDNB法)B.丹磺酰氯法(DNS-Cl法)C.氨肽酶法D.苯异硫氰酸法(PITC法)6.将抗体固定在层析柱的载体上,使抗原从流经此柱的蛋白样品中分离出来,这种技术属于()A.吸附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亲和层析D.凝胶过滤7.鱼藤酮是呼吸链专一的抑制剂,它作用于A.NADH-辅酶Q还原酶;B.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C.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8.为了充分还原核糖核酸酶,除了应用巯基乙醇,还需()A.过甲酸B.尿素C.调节pH到碱性D.加热到50℃9.米氏常数KmA.随酶浓度增大而增大B.随酶浓度增大而增大C.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D.是酶反应的特性10.哪一种情况可以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A.不可逆抑制作用B.竞争性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二、多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答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面哪些酶存在于线粒体内()A.氨甲酰磷酸合成酶B.丙酮酸羧化酶C.丙酮酸激酶D.乙酰CoA羧化酶2.某一种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为ICG,它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A.UGCB.CGUC.CGAD.CAG3.下列有关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它并不利用乙酰CoAB.它仅仅能合成少于10个碳原子的脂酸C.它需要丙二酸单酰CoA 作为中间物D.它主要发生在细胞浆中4.丙酮酸脱H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H酶系需要的辅酶有()A.FADB.FMNC.NADD.TPP5.下列哪些糖没有变旋现象()A.果糖B.蔗糖C.甘露糖D.丙氨酸6.下面哪些AA与尿素循环有关()A.精氨酸B.天冬氨酸C.甘氨酸D.丙氨酸7.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是()A.A TPB.UTPC.CTPD.GTP8.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Ⅰ和DNA聚合酶Ⅲ的共性有()A.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B.聚合反应按5’→3’方向进行C.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D.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9.下列有关尿素循环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是在肝脏中生成的B.催化尿素生成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C.尿素的生成时消耗能量的D.尿素虚幻的限速酶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10.生物体内的酰基载体有()A.CoASHB.ACPSHC.CoQD.磷酸吡哆醛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请在答题纸上答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oQ和细胞色素C都是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完整版)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完整版)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一、填空题1、红肉鱼比白肉鱼含有较多的P38色素蛋白质、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2、鱼类鲜度的化学测定方法有几种P137挥发性盐基氮(VBN或T-VBN)、三甲胺(TMA)、K值、pH值;3、鱼类糖原代谢的产物,贝类糖原代谢的产物P40乳酸;琥珀酸明矾在加工海蜇中的作用机理P285明矾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硫酸铝在水溶液中解离形成的弱酸性和三价铝离子对新鲜蛰体组织有很强的凝固力,使组织收缩脱水;初矾和二矾其间的脱水及弱酸性的抑菌作用和维持质地挺脆尤为重要4、鱼体在僵硬过程中,肌肉发生的主要生化变化是:P1301、肌肉收缩变硬,失去弹性或伸展性2、持水性下降6、热风干燥工艺,影响水产品烘干速度的因素:P264温度、湿度、空气风速及方向、物料的厚度、形状和排列7、三大海藻食品胶,P328琼胶、卡拉胶、褐藻胶8、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P2871、重量变化:干盐渍法:重量减少。

盐水渍法:在食盐浓度10%-15%以下,重量增加;在以上,重量减少。

2、肌肉组织收缩:由于吸附在蛋白质周围的水分失去后,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移动,使静电作用的效果加强所致。

9、水产调味料分类(课件)及P339分解型、抽出型、干燥粉碎型、反应型10、构成鱼体肌肉色素P47肌红蛋白、血红蛋白11、捕捞的鱼如不采取保鲜措施,鱼体变化P129僵硬、解僵、自溶、腐败12、水产品加工常遇到的蛋白质变性课件冷冻变性、加热变性、腌渍变性、高压变性、水分活度过低变性、辐照变性、干制过程中的变性13、列出三种常用的水产品速冻设备 P205空气冻结设备、平板冻结设备、浸渍冻结设备、单体冻结设备14、海藻胶在应用中如何增加凝胶强度加碱处理、提高温度;加盐、相互协同15、乌贼类中呈美味含量多的游离AA P56甘氨酸16、牛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原料的生物活性17、常用防止鱼糜冷冻变性添加物P234糖类、山梨醇、聚合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18、测定鱼早期鲜度质量指标,P137K值19、主要海洋生物毒素种类有哪几种P112海洋鱼类毒素(河豚毒素、鲭鱼毒素、西加毒素、鱼卵和鱼胆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失忆性贝类毒素)、其他毒素(蟹类毒素、螺类毒素、鲍毒素、海参毒素、海兔毒素、蟾蜍毒素)20、A级绿色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哪些课件苯甲酸、苯甲酸钠;(省略后面)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而灭)、 2、4-二氯苯氧乙酸、可用毒性较低的防腐剂代替21、如何使热风水产品烘道内产生负压课件烘道设计成抽风量大于鼓风量,出口处设有抽风机,形成一定的真空。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水96.5 ﹪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根据“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2、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 3、含量占前两位的金属离子: 4、海水中主要含有的盐:
H2O Cl+ 2+ Na 、 Mg NaCl、 MgCl2
探究活动一:海水淡化
化学
1、人们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淡水资源危机问题? 海水淡化
述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观点。
化学
实验演示
化学
蒸馏
100

开始
水(沸点100℃)
盐(沸点>1000℃ )
通电
Mg + Cl2↑
化学
(三)关于海水制镁的思考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 “MgCl2→Mg (OH)2→MgCl2”的转化过程,
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从氯化镁在海水中的浓度及纯度考虑。
1.将MgCl2富集起来 ;
2.除去其它杂质。
三、海底矿物
化学
阅读教科书P31-32 ,解决下列问题: 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 2、“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可燃冰的优点有
化学
1、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 物资源等。 2、可采用蒸馏法、膜法等来淡化海水。 3、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应重视保护海洋资源。
化学
作 业 1、课后习题第2、3题。
2、请以“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
为关键词,登陆互连网进行搜索,搜集
和整理有关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阐
1、海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制得镁?
2、已知电解纯净的MgCl2就可以制得Mg和Cl2 。试想直
接电解海水可以吗?为什么?

海洋化学 复习重点

海洋化学 复习重点

元素逗留时间:某元素以稳定速率向海洋输送,将海水胸该元素全部置换出来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年)称为该元素的逗留时间。

前提条件 1.稳态 2. 元素在海洋中是均匀的海洋“稳态”原理: 海洋中各元素的含量(供给和从海水中去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dA/dt=0 各元素含量不随时间改变保守性元素:海洋中的浓度表现为无变化或几乎无变化的元素。

非保守性元素:海洋中的浓度表现为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元素。

恒比规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海水氯度简称“氯度”:早期定义为:一千克海水中所含的溴和碘由等当量的氯置换后所含氯的总克数。

单位为“克/千克,符号为Cl‰。

为了使氯度值保持永恒性,便于相互比较,克努森和雅科布森在1940年提出新的定义:沉淀0.3285233千克海水中全部卤素所需银原子的克数,即为氯度。

标准海水:经过放置和严格的过滤处理,调整其氯度为19.38‰左右(其氯度值准确测定到0.001‰)的大洋海水。

中国标准海水由中国海洋大学生产,其氯度值与中国海平均氯度数值相近,在17—19‰左右。

实用盐度标度:将盐度为35的国际标准海水用蒸馏水稀释或经蒸发浓缩,在15℃时测得的相对电导比.绝对盐度:符号SA,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营养盐:一般指磷、氮、硅元素的盐类。

营养盐再生:在真光层内,营养盐经生物光合作用被吸收,成为生物有机体组成部分,生物体死亡后下沉到真光层以下,有机体分解、矿化,营养元素最终以无机化学形式返回到海水中的过程为营养盐再生。

铁假说:离子缔合:两个异号电荷离子相互接近到某一临界距离形成离子对的过程。

EH:通称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反应强度的指标。

PH: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

1.大气的气体组成可分为不变气体成分和可变气体成分两部分:不变气体成分(11种)主要成分:N2、O2、Ar 微量成分:He、Ne、Kr、Xe、H2、CH4、N2O;可变气体成分:CO2、O3、NO2、CO、SO2、NH3、H2O2.生源: CH4、NH3、 N2O、 H2、 CS2、 OCS 光化学: CO、 O3、 NO2、 HNO3、 OH、 HO2、H2O2、 H2CO 闪电: NO、HO2 火山: SO24.真实气体( Vander Waals方程)式中,a、b为范德华常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注意事项 ①不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因: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较__低______ ,且_杂_质______较多,需要进行富集和提纯。 ②选择石灰乳作沉淀剂的原因:石灰乳易得,成本较__低______。
探究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 → Mg(OH)2 → MgCl2” 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交流评价: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
置做哪些改进?
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或改用冷凝管进行蒸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淡化的方法
渗透
(1)膜法:又称为反________法。
闪急
探究点三 海水淡化
[情景展示1] 工人师傅用稀盐酸除铁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海洋化学资源
问题导学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最多的离子是__氯__离_子___。 (2)海水中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钠_离__子___。 (3)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___水_____。 (4)海水中溶解的最多的盐是_氯_化__钠__,每1000 g海水中含有大 约__3_5_____g盐。
核心一 海水中的物质
例1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来自于海 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 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图8-1-3
(1)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__C_a_(O__H_)2_+_M__g_C_l2_=_=_=M__g_(O_H__)2_↓+_,Ca_C_l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 ,则Z的化学式为_H__2 _____,X溶液的名称是稀_盐_酸______。 (3)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C_a_C_l_2 ___。

2021届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单元试卷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A卷 基础夯实(含答案)

2021届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单元试卷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A卷 基础夯实(含答案)

【原创】2021届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单元试卷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A 卷 基础夯实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碱 制玻璃B.生石灰 氧化物 补钙剂C.食盐 盐 除铁锈D.火碱碱 生产橡胶2.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

下列相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水分子B.图乙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图丙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D.图丙表示的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3.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溶质:溶液=1:1B.溶质:溶剂=1:1C.溶剂:溶液=1:1D.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4.粗食盐中的杂质主要是。

工业上常将粗盐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过滤出食盐。

对此,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的含量基本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的浓度基本不变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D.粉碎颗粒的大小影响浸洗后食盐中的含量5.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是因为地球表面有被水覆盖,地球上淡水资源又很不充裕,是因为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因而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

若要实现海水淡化为饮用水,下列方法和原理不可行的是( )。

A.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使海水淡化B.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并淡化C.在海水中加入极易挥发的物质,使水和盐分离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使海水淡化 6.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

A.钠离子 B.氯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7.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A.蒸馏B.沉降C.过滤D.吸附8.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工业废水直排入海稀释 D.合理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考核试卷

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考核试卷
3.过度捕捞会导致底栖生物种群减少,生态位改变,解决策略包括限制捕捞量、设立禁渔期和保护关键栖息地。
4.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了解物种适应性和进化历史,常用的方法是DNA测序,通过分析基因序列差异来评估遗传多样性。
A.珊瑚
B.海藻
C.海绵
D.海葵
20.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表现在()。
A.提供能量来源
B.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促进物种进化
D.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以下哪些?()
A.作为渔业资源
B.促进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形成生物避难所
D.提供新的药物资源
15.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海洋底栖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A. DNA测序
B.分子标记
C.基因表达分析
D.蛋白质组学
16.以下哪些生物过程对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A.繁殖
B.摄食
C.竞争
D.移动
17.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A.水温适宜
B.光照充足
C.营养物质丰富
D.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8.在海洋底栖生物调查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估算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A.显微镜观察
B.样方调查
C.水下摄影
D.遥感技术
9.以下哪种生物是海洋底栖生物中的主要捕食者?()
A.鲨鱼
B.海豚
C.鳄鱼
D.飞鸟
10.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A.提供食物资源
B.保持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H 和 O 。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 亚热带海域 (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
气体的 溶解度 。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约 薄 ,海-气界面气体交换
通量越 大 。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
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 大 ;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 小 。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 DIC 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 DOC 、 和 POC 。(从DIC、DOC、
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 降低 ;盐度增加时,pH值 增
加 ;压力增加时,pH值 降低 ;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 降低 。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 在氧化性海水中,氨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NO2-,并进一步被氧化为NO3- ;
海洋反硝化作用是指 在溶解氧不饱和的海水中,一些异氧细菌将NO3-作为电子接受体以代谢有机物,从而
将部分NO3-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还原为N2 。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 低 ,氮、硫含量比较 高 ,13C比较 高 。
10.分子式 C106(H2O)106(NH3)16PO4 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 DON 形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 DIN
形式存在。(从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 氨基酸 通过 肽键 结合而成,活体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
用 N 元素浓度来指示。
13.判断题:利用CTD实测得某海水的盐度为32.02315‰。( × )
判断题:开阔大洋表层水中不含有难降解的DOM。( × )
二、 问答题(20分)
1.与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不同,开阔大洋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并未在1000m左右水深处表现出极大值的特征,
为什么?(6分)
答案:由于蛋白石的溶解相对于有机物的降解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溶解态硅酸盐的垂直分布
没有像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一样在1000m水深附近产生极大值。
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6分)
答案:溶解态Zn为营养盐型痕量金属元素,它在上层水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当生物死亡后,部分
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
化作用时,它会重新回到水体中,由于深海热盐环流的流动路径为从北大西洋流向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深
层水的年龄要老于北大西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溶解态Zn越多,故北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Zn
浓度高于北大西洋。Al为清除型元素,它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水流动过程中不断
地通过颗粒物吸附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其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低于北大西洋。
3.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TCO2和Alk将分别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8分)
答案:CaCO3溶解导致Alk增加,TCO2增加。
颗粒物再矿化时,Alk不变,TCO2增加。
三、 分析题(50分)
1.下图为一些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您可得到什么信息。(8分)

答案: (1)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溶解氧的典型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8分)

答案:(1)500~1000m存在溶解氧极小值;(2)深水中相对较高的溶解氧;(3)北太平洋深层水溶解
氧明显低于北大西洋。中层溶解氧极小值是有机物氧化分解与富含O2冷水的平流输送之间平衡的结果。在
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至~900m深度区间,南极中层水(AAIW)的入侵可明显看出。北大西洋深
层水(NADW)是高溶解氧海域,从60N的表层~2000m向南至南大西洋3000m均存在溶解氧极大值。这
些NADW在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北向输送过程中逐渐损失O2。南极底层水的形成也导致了南大洋高的溶
解氧。
2.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文石的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单阐述其成因。(8分)

答案:大洋表层水对于文石是过饱和的,过饱和约4倍。随着深度的增加,文石的过饱和程度逐渐降
低,直至其跨过1的线。在太平洋水深200-400m,文石已成为不饱和。至深层海洋,文石在深海水中
是不饱和的,其原因可能在于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升高及有机物的氧化等所致。另外,太平洋水体文石的
饱和程度小于大西洋。原因在于太平洋深层水比大西洋深层水具有低的CO32-离子浓度(即高的CO2含量),
换句话说,太平洋深层水更具腐蚀性。这是因为海洋环流与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深层水年龄
“老”于大西洋,因而它包含了更多由有机物再矿化所产生的CO2,从而降低CO32-离子浓度。
3.下图为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总碱度的垂直变化,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8分)

答案:太平洋表层水的Alk低于大西洋,而深层水的Alk高于大西洋。表层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大西
洋由蒸发导致的高盐度,深层水的差异原因在于太平洋水年龄更老,其累积了更多由CaCO3溶解所释放的
CO32-。
4.下图为南大洋表层水中硅酸盐与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情况,请比较二者的分布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为
什么?(8分)

答案:硅藻吸收上层水体的的硅酸盐是非常有效的,在40~50S的海域,硝酸盐浓度较高,但硅酸盐
浓度仍接近于0,说明这些海域硅酸盐浓度限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在55S以南,硝酸盐浓度和硅酸盐浓
度均比较高,这是因为存在亚极地上升流和生物吸收速率低所共同形成的,这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被认
为受光、低温度及痕量营养盐如Fe等所限制。
5.下表为用沉积物捕集器于北太平洋环流区不同深度得到的颗粒物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垂直变化,试用图形
与简单文字描述出各组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并计算出各层位有机物的C/N比,简单阐述C/N比垂直变化的
产生原因。(10分)

深度(m)
碳酸盐 有机物 OC N
(%总重量) (%有机组分)
378 35.1 59.5 52.3 6.8
978 72.1 16.2 45.1 5.7
2778 68.4 14.0 45.4 4.9
4280 71.6 10.7 48.9 5.3
5582 61.4 13.5 44.3 5.4

答案: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碳酸盐含量由378m-978m有所增
加外,随深度变化不大。原因在于有机物的降解导致了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的降低,而碳酸盐的溶
解速率要慢于有机物的降解,因此其随深度变化较小。
各深度C/N比分别为:378 m: 8.97; 978m: 9.23; 2778m: 10.81; 4280m: 10.76; 5582m: 9.57。其垂直分布显
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至2778m后相对稳定。原因在于颗粒有机氮组分的降解速率快于有机碳组分。
四、 计算题(15分)
1.假设某组分仅由河流输入海洋,其在河水中的平均浓度为2 mg/L,在开阔海洋混合层与深层水中的浓度
分别为4 mg/L和16 mg/L,试计算该组分从混合层中以颗粒沉降迁出的份额及其在海洋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已知混合层与河水的体积比为30;海洋水体周转一次的时间为1000 a)。(9分)
答案:已知Cr=2 mg/L, Cs=4 mg/L; Cd=16 mg/L; 30VVrivermix;Tmix=1000 a,由:

river
deep
river
surface

C
C
301CC301•


g

得组分从混合层中以颗粒沉降迁出的份额(g)为:g=0.75.
由混合层颗粒物迁出进入深层箱子的元素最终埋藏于沉积物的份额(f)为:

)CCCC(VV11friversurfaceriverdeeprivermix

= 0.0055

该组分在海水中的停留时间为:1000/(fg)= 2.42×105 a
2.假设开阔大洋与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的Fe:C原子比分别为1:33000和1:3300,已知全球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为2.6×1015 molC/a,沿岸海域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是开阔大洋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的4倍,且 沿
岸海域面积是开阔大洋面积的1/9,试计算沿岸海域与开阔大洋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Fe量。(6分)
答案: 沿岸海域初级生产力 = 0.8×1015 molC/a;开阔大洋初级生产力 = 1.8×1015 molC/a
沿岸海域浮游植物吸收的Fe = 242×109 molFe/a;开阔大洋浮游植物吸收的Fe = 55×109 molFe/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