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课件(4)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 第15讲_可持续发展 课件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 第15讲_可持续发展 课件 教科版

思考题
• 1、试论我国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实现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 2、浅谈学完本课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认 识。
1、以基础自然科学新成果为先导的高新技术 的发展 2、围绕一个问题或大目标的解决与实现形成 庞大的 综合性技术群 3、综合应用多种门类技术的复杂系统的研制 开发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 4、以软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多种社会技术成为 现代技术体系的新门类 5、大多数技术创新出现于新产品的研制过程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72.6 瑞典斯德哥欠摩《只有一个地球》 1987年 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
1962年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
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
展宣言》《21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生物多样性公约》
2、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① 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不同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落后 的社会制度往往束缚和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先进的社 会制度则能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 科技政策和体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直接决定资金的投入和分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科研成 果的评价和推广以及整个科研管理过程。 ③ 政治形势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0世纪实现了从“小科学”向“大科学” 的转变,这 种转变使得科学不再仅是学院式的“自由研究”,科学已 经成为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全面参与的社会事业。 民主制是学术自由的前提,政治上的民主和学术上的 自由是科学繁荣的必要保证,科学也是推进政治民主的最
贝尔纳 John D. Bernal 1901-1971
《科学的社会功能》是 一部专门讨论科学与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专著。贝尔 纳认为政府支持和规划科 学研究是改善人类生活的 最好方法。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环境: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我国50%以
上河段,90%以上城市受到污染,全国至少有2/3城市处于垃 圾的包围中。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非常薄弱 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 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 资源的基本国策。
中国可持续发展
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当前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平均每年增长1279人;年增长率为1.07%;
资源: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7%;世界人均耕地4.05,我国只
有1.16亩;我国人均林地为1。8亩,为世界的1/9;人均水资源 为世界的1/4;人均矿产资源居世界80位;
总体来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分布不 均衡。
沙尘暴
想一想:
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什么 怎么做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 资源相互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 同时, 不损害 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 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众多且增加迅速,资 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 量的提高。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结论:人口问题成了
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 键因素和首要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目 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 确途径。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 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



2、主要内容:
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②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 女; 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 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 个子女。具体参照各地计划 生育的法规。
学科:思 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小品 《超生游击队》
根据小品里的内容来思考两个问题
1、这小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重男轻女,多生超生)
2、多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活不稳定,流离失所,贫困交叉)
结论
3.社会原因现实社会生活中,社会性别不平
等现象仍然存在。女性在受教育机会、就业 机会、劳动分配、政治生活参与程度等方面 与男性仍有一定差距,这也促使人们的生育 意愿倾向男孩。 4.直接原因都是科技手段的滥用,根本原因 都是重男轻女。
论一论

我们有些同学也许就会提出:人多 不好吗,人是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 因此,人越多社会发展就越快,你认同 这种说法吗?


先来观察一组反映我国生存资源 的数据,算一算这笔账。
我国生存资源数据表
总量
水 资 源 耕 地 森 林
人均量
与世界水平相比 与其它国家相比
不足世界人均占 有量1/4 美国的1/5,加拿 大的1/40 美国的1/6, 俄罗 斯的1/8,加拿大 的1/15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课件
➢任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个体或单位,并不承担相应的责 任,而把损失转嫁给社会或国家承担。
➢任何由于环境改善而产生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资产增 值和美学景观享受等有益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在改善者 的收益核算中。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0
二、正确的价值观 1、环境价值的误区 2、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反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
1
2、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
客观性:一定环境条件下其大小是客观的。
主观性:其指标及数值将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的不 同而不同,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特别是 社会经济行为来改变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控制其变 化方向。
(2)区域性和时间性
地区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与环
境承
b
载力 a
c
a:自然发展
b:协同发展
c:不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8
第四节 全球生态系统学说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9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 成的统一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0
(11)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
(5)审美价值
(12)辨证的价值
(6)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 (13)生命价值
(7)历史价值
(14)宗教价值
这些价值又可以进 一步归类为: (1)个人偏好价值 (2)市场价格价值 (3)个人善价值 (4)社会偏好价值 (5)社会善价值 (6)有机体的价值 (7)生态系统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乐观主义:完全从技术发展的立场出发,认为 任何环境问题都可被技术的不断创新所克服,否定 了承载力的存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完美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完美版)

第二十二章
知知识识要要点点基基础础练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3-
知识点2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危害 3.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供热方式是( C ) A.用石油做燃料供热 B.用煤做燃料供热 C.用太阳能供热 D.用煤气做燃料供热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现象中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D ) A.汽车排放尾气 B.养殖场排放污水 C.工厂释放烟雾 D.使用太阳能路灯
第二十二章
知知识识要要点点基基础础练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4-
知识点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能源按其资源的再生性可分为 可再生能源 和 不可再生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 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 不可 ( 选填“可”或“不可” )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属于 可 ( 选填“可”或“不可” )再生能源。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
知知识识要要点点基基础础练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2-
知识点1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在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但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 方向性 ,因而人类可利 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仍然要注意节约能源。 2.下列关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在自然界中不是所有的能量都能被利用 B.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 C.不同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时,热传递的方向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D.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能量的转化不具有方向性
[名师微课堂专题]《能源与可持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能源与 可持续 发展ppt 课件( 完美版) -PPT课 堂说课 稿
第二十二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可持续发展导论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导论ppt课件

专题 六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12
七、三农问题与可持 续发展
13
专题八、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14
专题九
可持续发展与人
15
专题十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16
专题一
走向可持续发展—
人类痛苦之后的抉择
地球—— 我们唯一的家园
17
春无鸟声 夏无蝉声 秋无虫声 冬无雪声 皆因四季马达声
“原来百鸟歌唱、春光明媚的春天,如 今阴影笼罩,已听不到鸟鸣的音浪;以 前清澈的河水,清澈的小河溪,游洄着 鱼虾贝类,绿荫碧波的池塘里栖息着异 类的水生生物,现在捕不到鱼虾,听不 到动物的声音——像失去了任何生命似 的寂静;曾经一度多么引人入胜的林荫 道路和怡神悦目的百草鲜花,现在只见 像火灾浩劫过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小鸡、牛羊成批的病倒或死亡------”
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人民的愿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3、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有正副两方面影响 。
4、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由于发展不足而引起的,因此要 发展保护并重。而发达国家则是因为工业和技术引起的。

5、人类的增长引起环境问题,要采取措施。

6、要求人们在计划行动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7、为达到环境目标要求公民、机关、团体、企业、政
持全人类进步的道路,是一条资源保护与经济
社会发展兼顾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
《里约热内卢环境和发展宣言》

23
1、蓝天白云不再有丽丽红日 看不见;
2、绿树青山在消失; 3、地球遍地是垃圾; 4、物种在灭绝; 5、海洋在呻吟; 6、一江污水向东流(污云滚滚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优质教学课件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优质教学课件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 转化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 源叫绿色能源。
探究新知
未来理想新能源
满足条件: 1. 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3. 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巩固练习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 下册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导入新知
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它们 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总有使用殆尽的一天。
等到那一天,我们人类又会用什么?
素养目标
2.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并在 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 贡献。
1.认识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提高节能 意识。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内燃机把能源中储备的化 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内能。
化学能
机械能
内能
内能 这些机械能、内能能否再转化回可以被利用的能源?
探究新知 火力发电厂把煤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生产和生
连接中考 1.(2018•玉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图所示,下面哪种现象 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 D )
A.汽车排放尾气 C.工厂释放烟雾
B.养殖场排放污水 D.使用太阳能路灯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2.(2019•巴中)下列关于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煤是新型能源 D.电能是一次能源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4.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考点知识扫描 重点难点突破
②生态农业的模式 生态农业主要模式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
“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 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 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 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A.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型:该类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使林、 农、药、菌等物种的特点通过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 结构,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 生产力的目的,又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形式的生 态农业在我国普遍存在,也是一种主要类型,如云南西双版纳 的多层经济林等。 B.生物物种共生生态型:该类型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促进 的物种组合在一个系统内,使物种间存在互惠互利,达到共同 增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生物物种共生的 有禽—鱼—蚌、稻—鱼—萍、苇—鱼—禽共生等多种类型,其 中稻田养鱼在我国南、北方都已得到普遍推广。
三产业,各环节之间追求的是协作与统一,考虑其生产的原料
来源、产品性质及技术要求,生态工业园不适宜规划成高新技
术开发区。
【答案】 (1)D (2)A
考点知识扫描 重点难点突破
(2010年海口模拟)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 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 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1)~(2) 题。
C.生态工业园内应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形成了争夺资源、相互竞争的态

【思路解析】 第(1)题,本题组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背景材
料,综合考查中国农业生产分布及生态工业的本质。甘蔗主要
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由此推断出该生态工业园的位置。第(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 时间尺度:二十一世纪—— • 第一阶段:调整期。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降低人 口增长速度;降低物质与能源的消耗强度;降低生 态和环境的恶化速度。 • 第二阶段:稳定期。稳定的人口数量;稳定的人均 物质消耗水平;稳定的资本数量;稳定的环境质量; 在较低水平上维持稳定。
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革命以 工业革命以 后(约1万 后(1750年 年前开始) 左右) 区域范围或 国家范围或 国家范围 洲际范围 追求“是什 追求“为什 么” 么” 自然优势主 人文优势主 义(天定胜 义(人定胜 人) 天) 初级水平 高级水平 (农业为主) (工业与服 务业为主)
经济特质 采食渔猎, 个体延续 系统识别 无结构特征 消费标志 满足于个体 延续需求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能源输入 人的肌) 产) 简单网络结 复杂功能结 构 构 低维持水平 高维持水平 的生存需求 的发展需求 简单技术与 复杂技术与 工具 体系 人、畜及简 非生物能源 单天然动力
协调型经济 (高效、和谐、 再生) 控制调节结构 自然-社会-经济 的全面发展需 求 智力转化与再 循环体系 清洁的与可替 代的能源 与环境协同进 化,资源再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 时间尺度: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末 • 第一阶段:到二十世纪中叶。煤炭与石油代替薪柴 成为能源基础,人口增长迅速,到1950年人口数量 已经达到25亿。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 第二阶段:到二十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 加快,全球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1960年为30.2 亿,1970年37亿,1980年44亿,1990年52.7亿, 1999年10月12日则被定为世界人口60亿。世界人口 数量基本上以每10年7亿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NPP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NPP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多指绿植物) 所固定的总能量(主指太阳能)减去其呼吸 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数量。 • NPP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食物的总来源,是所 有异氧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包括人类) 提供维持生存和实现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发展阶段的“成果”以及可能的前景
• 如果现在的环境资源开采、分配、消费方式维持不变, 并且不能高效地利用陆地NPP,那么地球将不能支撑 更多的人口数量--在现有数量上增加一半或更多; 然而由于人口预测是以现在的年龄结构及增长率为基 础,所以,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将维 持增长,那些认为增长的极限还很遥远的人们,只能 表明他们对生物现实性的无知。 • Vitousek等估计,如果人口的增长速率和消费水平按 照现在的这种速度继续增加,那么到2030年左右,人 类消耗的NPP将达到总量的80%;并且,如果消费水 平持续上升,其倍增时间还有可能缩短。所以,如果 沿着现在的方式发展,人类将不断地篡夺地球上其它 生物维持生命的营养份额,虽然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关 键的生态阈值(critical ecological limit)被不可逆地 超过的时间,但是可以得出结论:地球系统必将加速 崩溃。
发展的几种可能
• 动物数量超过了它的生物物理承载力的后果是种群数量的减 少,相应的带来增加的致死率、较低的生育率。一个经典的 例子:Klein(1968)研究:当初St.Matthew岛共引进29只驯 鹿,然后繁殖至6000只,他们破坏了资源基础,最终减少到 小于50只。
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
• 时间尺度:从人类出现到工业文明 • 第一阶段:农业社会之前,狩猎动物与采集果实为 生。每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期可以生育8.6个孩子,人 口增长率100年不超过1.5%(倍增时间4700年)。据 推算,农业革命前夕(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世界 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实际上这也可能是狩猎、 采集时期人口抚养能力的上限。 • 第二阶段:进入农业社会,可以稳定地供给粮食, 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公元前1000年到400年左右, 全球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亿左右。人口的年增长率 为0.5-1%(倍增时间为70-140年)。1750年前夕,人 口总数量达到7.7亿,其中85%集中在欧亚大陆,这 也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人口抚养能力上限。
第3讲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几 个阶段 •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生态学基础 •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生存阶段 – 发展阶段 – 可持续发展阶段 • 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
生态学基础
• Logistic增长曲线——系统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 方式。
Logistic增长过程
• 在系统发展的初期,限制因素的作用 较小,充足的环境容量驱动系统以很 快的速度发展。 • 随着时间推移和系统规模的增大,发 展的空间再缩小,资源供给能力下降, 环境条件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系 统增长率的提高。 • 当系统规模接近环境容量的时候,系 统增长率趋近于零。
比较项目 前发展阶段 时间尺度 大约1万年以 前 空间尺度 个体范围或 者部落范围 哲学思考 无中心,低 智状态 对自然的 自然拜物主 义 态度 经济水平 融于天然食 物链中 低发展阶 段 高发展阶段 可持续发展阶 段 信息革命以后 (最近50年) 洲际范围或全 球范围 追求“将要发 生什么” 天人互补协同 (天人和谐) 优化水平 (知识经济与 第三产业为主)
Vitousek and Ehrlich夫妇(1986)的工作
• 研究表明: • 全球NPP总量为224.5Pg(其中陆地132.1,水体92.4)。 • 直接被人类及牲畜使用的NPP占总量的3.2%。人类通过 占用耕地、林地等所直接和间接使用的陆地NPP占总陆 地NPP比重的30.7%,水体占用的比例为2.2%。 • 人类直接和间接行为对潜在NPP影响达到38.8%,已经 超过三分之一;只剩下将近60%的潜在NPP量供数以百 万计、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其它陆生生物所使用。
环境响应 环境无污染, 环境低度与 短期污染与 无干扰 缓慢退化 长期生态应 力
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耗
项目 原始 人 猎牧 期 + 农业前 农业发 工业时 现代技 达期 期 期 术社会 + + + + + + + + + + + + + + + + + 322.32 962.78
+ 火 家畜 风 水 化石燃料 核能 人均能量消耗 8.37
20.93
50.23
108.84
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活动工具和范围
项目 原始 人 猎牧 期 + 农业期 工业时 现代技 术社会 期 + + + + + + + + + + + 100 + + + + + + + + 500
+ 不行 畜力车 风车 舟船 铁路 公路 飞机 火箭 平均活动半径 2
5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