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奔子栏-达日河段大型泥石流堆积扇的成因机制
全国通用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原生态满分练含解析

高考原生态满分练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探讨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样。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缘由。
(6分) 得分未能精确理解断裂形成的条件。
断裂形成须要板块之间受“挤压力”或“拉张力”力”表述不精确理专业术语。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缘由。
(4分) 得分抓住了关键词“流水侵蚀”系不明确。
题干问的是缘由类试题定要明确。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缘由。
(6分) 得分答题要点不全个要点在河流旁边出露较多。
答题的要点个是出露概率满分答题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塔纳岛位于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国的南部,塔纳岛东北部有亚苏尔火山,其400米范围内有多个火山口,几乎每天都在近乎垂直地喷发,被誉为世界上“最简单接近的活火山”。
火山口有平台可供视察,是瓦努阿图最闻名的巡游地。
塔纳岛有着一大片漂亮的黑沙滩,沙粒乌黑,但却细腻无比。
塔纳岛盛产椰子、甘蔗、棉花和檀香木等,岛上的原住民许久地生活在闭塞遥远的小岛上,岛上的原始文明如钻木取火、草药祛病等,非但没有被外来文化大肆地摧毁,反而以一种质朴的方式得以持续。
(1)推想亚苏尔火山被誉为世界上“最简单接近的活火山”的缘由。
(4分) 得分答题要点明确(2)简述塔纳岛黑色沙滩的地质形成过程。
(6分)得分分析全面“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黑色沙滩”就更精确。
得分沛”这一要点。
满分答题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尔泰山位于我国新疆最北部,是典型的地垒状山地,山麓至山峰的海拔改变多为1000~3500米,地势起伏明显。
全年都易受西风气流影响,足够的山地降水造就了阿尔泰山潮湿的气候,降雪多于降雨。
高山带常年被积雪覆盖,低山带多石质荒漠化景观,仅中山带有茂密的森林带分布。
发源于南坡的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唯一的外流河,其干支流水量大,流速快。
第5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真题训练】-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复习过过过

第5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真题训练】一、单选题(2021·天津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2.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021·全国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4.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5.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0·北京高考真题)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9.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
灾害地理作业.doc

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西南地区,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运动剧烈, 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 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 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
文章论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结合一些学者关于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为凉山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凉山州泥石流灾害原因灾害防治0 引言2012年入汛以来,凉山全境连续遭遇罕见山洪泥石流灾害。
凉山17个县市先后遭遇大到暴雨袭击,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24个乡镇、161个村、34万人受灾。
其中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有: 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矮子沟沟口一栋三层楼房内的水电局施工人员及家属和民工38人失踪,多人遇难;8月31日凉山州锦屏水电站施工区内外,因局部强降雨引起群发、多点山地自然灾害,截止周六凌晨,施工区三个灾害点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给凉山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 区域特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全州瞎17个县市,国土面积 6.01 万 km2,总人口 374.5万[1]2009.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大渡河分别在南、北两侧流过,雅砻江、安宁河贯穿其中,地形非常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且发生频率高。
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区,凉山州土地资源安全形式非常严峻[2]。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59.99 km2,城镇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密度为3525.33人/km2;耕地总面积34.0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1.11亩/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34% (2008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7亩/人),而且耕地质量普遍偏低,亩产仅有284 kg,仅全国平均水平的76.78%。
徐则民2011_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

第57卷第5期2011年9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Vol.57No.5Sept .2011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编号U1033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572159,40772189)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1-04-10;改回日期:2011-07-15;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徐则民,1963年生。
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教学和研究。
通讯地址:650500,昆明市呈贡大学城,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土木系;Email :abc5100@188.com 。
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徐则民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昆明,650500内容提要:金沙江干流右岸寨子村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638m ,滑坡体积约2.5ˑ108m 3,曾诱发严重的滑坡堵江事件,左岸坡残留滑坡坝顶面高出江面118m ,方量约180ˑ104m 3。
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沿江连续分布长度46km ,平均宽度2.6km ,对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的追踪使得堰塞湖沉积平面上呈现树枝状结构。
堰塞湖沉积分布于1180 1500m 标高之间,主要由纹层状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砂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树枝状平面分布格局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属于典型的昔格达组地层。
大部分昔格达组地层应形成于滑坡坝堰塞湖,堰塞湖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昔格达组地层的露头区平面形态、埋藏特征、与冲积砂卵石层之间的成生关系、对河流的高度依赖性、不同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之间的沉积规模差异及空间离散性。
关键词:滑坡;滑坡坝;堰塞湖;第四系;昔格达组山区河流下切到一定程度后,岸坡往往会以崩塌及滑坡等方式(slump )大规模集中性失稳并形成堵塞河道的滑坡坝。
如果滑坡坝在短时间内溃决,滑坡事件对岸坡夷平与河流下切进程的阻滞将是有限的,而如果滑坡坝能够稳定存在数百、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滑坡坝、坝前堰塞湖及堰塞湖沉积对岸坡夷平与河流下切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影响就可能是显著的、深远的。
金沙江科学考察的几个问题及思考

J i n s h a R i v e r[ R] .Wu h a n :C h a n  ̄ i a n g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6
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流地 区 , 也会带 来 大量少 数 民族移 民 , 生 变关 系等大尺度 方面 , 还 有许多 科学 问题 值 得研究 , 如地 质构造运 动与地质灾 害及河 道演 变关
系、 人类活动 对 于地质 灾 害影 响程 度 、 梯 级 水 电站 的 建设 对于金 沙江及川江水 生态系统 影 响 、 气 候变 化对 金沙江 生态系统 和地 质灾害影 响 、 地 震对 于梯 级水 电
动 地方 经济 和社 会 的同步 发展 。
[ J ] .A c t a G e o g r a p h i e a S i n i c a ,1 9 9 9,5 4( 2 ) : 1 4 2—
1 4 9 . ( i n C h i n e s e ) )
[ 2 ] 陈
剑, 崔 之久 , 戴福 初 , 等. 金 沙 江奔子栏一 达 日河
意保 护 藏族 等少 数 民族 文 化 , 而且 应 该 帮 助 地方 进 行 村镇 建设 , 带 动 少数 民族 同胞 一 同致 富 。金 沙 江
站安全 和库岸稳定影响 , 以及金沙江上游保护对策 等, 需要 开展 长期观察 和科学研究 。
参 考文 献 :
[ 1 ] 王治华 . 金 沙江下 游 的滑坡 和泥石 流 [ J ] . 地理学 报 ,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与检验:以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为例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与检验:以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为例吴赛儿;陈剑;ZHOU Wendy;高玉欣;徐能雄【摘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平台和小流域单元,采用逻辑回归(LR)模型对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干热河谷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总体检验与随机个案检验.评价与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优指标组合下LR 评价模型的AUC值为82.7%;预测的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面积合占全区面积的35.98%,实发泥石流面积占泥石流总面积的65.03%;在个案检验中,位于各等级分区的检验组样本实发泥石流比例随着分区易发性等级降低,依次为91.7%(极高)、75.0%(高)、36.4%(中等)、16.7%(低)、0(极低),表明评价效果良好.研究区泥石流集中发育于金沙江沿岸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主导性的评价指标依次为距主干道路距离、岩性、距断裂带距离、雨季月平均降雨量.人类活动与季节性降雨为研究区干热河谷泥石流的主要诱发条件.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提高了泥石流发生可能性的预测精度,可为干热河谷区泥石流预测预警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12页(P611-622)【关键词】干热河谷区;泥石流;逻辑回归模型;易发性评价;金沙江【作者】吴赛儿;陈剑;ZHOU Wendy;高玉欣;徐能雄【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lorado Denver 804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0 引言泥石流作为我国最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多发生于半干旱山区以及高原冰川区,其分布遍及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全国有1 583个县(市)长期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困扰,每年要暴发数千起泥石流灾害,其活动区域面积达480万km2,共计8万多处,其中活动强烈的泥石流有8 500多处,面积达130万km2[1-2],多爆发于西南、西北的广大山区,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的特征。
金沙江白格堰塞体结构形态与溃决特征研究

金沙江白格堰塞体结构形态与溃决特征研究金沙江白格堰塞体是指2000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引发的白格堰地震湖的溃决体。
堰塞体是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堆积泥石流形成的。
经过详细的研究,金沙江白格堰塞体的结构形态可以分为三部分:堰体区、垮塌区和垮塌泥石流堆积区。
堰体区是白格堰湖出口上方,并且沿着金沙江岸边延伸。
堰体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上部是由岩石崩塌堆积形成的堆积体,下部是泥石流沉积物。
堰体表面覆盖着泥石流沉积物,大部分是由绵长的岩石碎屑和砾石组成。
在堰体区上游的一侧,有许多岩石碎块散布在泥石流沉积物中,形成类似于岩石堤坝的结构。
垮塌区是指地震引起的大规模山体塌陷区域,位于堰体区上方。
垮塌区的形态主要由山体崩塌导致的大规模地震滑坡形成。
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体表面裸露、植被破坏严重。
垮塌泥石流堆积区位于垮塌区下游,是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混合物构成的。
泥石流由滑坡堆积物和降雨引发的泥石流物质混合形成。
堆积区的形态较为平坦,厚度较大,主要由泥石流沉积物堆积而成。
金沙江白格堰塞体的溃决特征主要包括溃决方式和溃决过程。
溃决方式主要有溃决堰体和溃决堰体上升漫顶两种。
溃决堰体是指堰体上方的一部分溃决,常常伴随着巨大的泥石流。
溃决堰体上升漫顶是指堰体溃决后,泥石流沉积物沿着堰体上方的支流沟谷流下,从堰体上方流过。
溃决过程主要包括泥石流爆发和冲击、堰体坍塌和泥石流漫顶等阶段。
泥石流的爆发和冲击是指泥石流突然崩塌并流向下游,有时伴随着巨大的波浪和冲击力。
堰体坍塌是指堰体由于泥石流的冲击而发生的大规模崩溃和坍塌。
泥石流漫顶是指泥石流冲击到堰体上方,泥石流沉积物从堰体上方流过。
云南程海大朗河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

云南程海大朗河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刘丹丹;徐世光;黄建国【摘要】As a unexpected and severely destructive mountain geological hazard, debris flow was paid much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but just littl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mountain valley debris flow with deep faults flow. With the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the earth increases constantly, and human activities go deep into near the mountains continually, any one small debris flow can be very costly. Therefore, to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ch debris flow is very helpful to prevent debris flow in such areas, ensure the safety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rea and promo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urvey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rass Valley, Dalong River, Wangguan River, Jiguan River in Chengha river bas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bris flow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errain conditions, rainfall, 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ch debris flow.%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破坏性极大的山地地质灾害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对有深部大断裂形成的山区沟谷泥石流的针对性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与地的矛盾不断地加剧,人类活动不断地深入附近的山区,使得任何一次小的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研究该类泥石流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对防治该类地区泥石流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保证该地区地质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程海流域青草湾、大朗河、王官河、季官河地质灾害勘察,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从而探讨了该类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方法.【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00)022【总页数】6页(P5388-5393)【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机理;软防治;硬防治【作者】刘丹丹;徐世光;黄建国【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是一种介于滑坡和水流之间的含泥、沙和石块的固液两相流体,具有爆发突然、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活动特点,呈层流和紊流的运动状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 该剖 面各 类 植 物 孢 粉 的 含 量 , 以得 出在 可 该剖 面沉 积 时期各 类 植 物 的数 量 : 木 植 物 明显 多 乔 于灌 木及 草 本植 物 和蕨 类 植 物 , 占各 类 植 物 总 数 可 的 34余 , 于乔 木 植 物 中又 以 可 占各 类 植 物 总 数 / 且 12多的温 性 针 叶裸 子 植 物 松 为 最 多 , 外 也 有 不 / 此
第 3期
陈 剑, : 等 金沙江奔子栏 一达 日河段大型泥石流堆积扇的成因机制
35 l
表 1 瓦卡泥石流的样品粒度分析参数统计
T b e Patce sz n l ss o h a a de rsf w e o i a ll r l ie a ay i ft e W k b i — o d p st i l s
表 3 瓦卡泥石流沉积物的易溶盐分析
Ta l S l b e s l i a y i r m a a de rsf w e o i be3 o u l ai t a l ssf n yn o W k b i - o d p st l s
31 6
山
地
学
报
2 9卷
一 0 04 , .2 %
0 2 ~ .0 % , 0 % 0 0 6 由下 向 上 也 没 有 明显 变
化 。C C a O 的百 分 含 量 为 1.3 ~4 .8 , 52 % 26 % 自剖 面 由上 向下含 量 明显 增 加 , 可 能 表 明泥 石 流 沉 积 这 物 的表层 淋滤 作用 十 分 强 烈 , 同时 由于该 区灰 岩 发
在 瓦 卡泥 石流 剖 面 Ⅱ中采集 了 7块 泥石 流沉 积 样 品进 行孢 粉分 析 ( 4 , 样 的平 均 间 距 约 为 1 图 )采
4 泥石流 的年代学研究
4 1 样 品采集 与 测年 方法 .
I, l 每个样 品孢粉分析 的粒数为 10— 5 粒 。从剖 l 2 10 面 的孢 粉 组合 特 征可 以看 出 , 木植 物花 粉居 多数 , 乔
瓦卡 泥石 流 沉 积 物 中 的易 溶 盐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3 。泥 石 流 沉 积 物 中 的 HC 含 量 为 00 8 一 O一 .3 % 007 , 面 由 下 向 上 变 化 不 大 ; O 含 量 为 .4 % 剖 S 一
0 0 8 .0 %
Mg :0 2
.
~ 0 0 3 ;C : 0 0 1 . 7 % a . 1%
33 , 木 及 草 本 植 物 花 粉 较 少 , 占 总 数 的 .% 灌 均 1. % , 中又 以蒿 、 、 草 科 及 禾 本 科 粉 较 多 , 71 其 藜 莎 蒿 、 、 草 科 及 禾 本 科 粉 依 次 分 别 均 占 总 数 藜 莎 59 、.% 、. % 及 18 ; 类 植 物 孢 子 少 , . % 46 14 .% 蕨 均 占总数 的 7 5 , 中又 以水 龙骨 属 孢 子 较 多 , 占 .% 其 均
占总数 的 7 . % , 中又 以 松 粉 较 多 , 占总 数 的 52 其 均 5 . % , 次还 有 不多 的冷 杉 、 杉及 桦 粉 , 杉 、 87 其 铁 冷 铁
杉及 桦 粉 依 次 分 别 均 占 总 数 的 5 8 、 . % 及 . % 46
在 泥石 流古 环 境 研 究 中 的一 个 关 键 , 是 如何 就 准确测 定 泥 石 流 事 件 的年 龄 j 。对 瓦 卡 乡 和 达 日 乡 的泥石 流堆 积物 采 样 , 行 了光 释 光 的 年代 学 研 进 究 。采样 剖 面如 图 5所示 。具 体 取 样 方 法 : 不 锈 将 钢管 打进 新鲜 剖 面 中的细砂 层 获得 光释 光样 品 。将 样 品取入 样管 后进 行避 光密 封包 装 。对 所有 采集 的 样 品送 到实 验 暗室后 再打 开进 行处 理 。 样 品前处 理 的过程 如下 :1 干 样 品 , 据 样 .烘 根 品粒度 组 成筛 出 9 0~15u 或者 10~10u 粒 2 m 5 8 m 径 的颗 粒 ;.依 次 加入 2 % H 0 2 0 ,和 1% HC, 除 0 1去
、
n F r T m r m
图 4 瓦卡泥石流 沉积物的孢粉柱状图
Fi 4 S o o o ln h so r m ft e W a a d b i—lw e o i g. p r p le itg a o h k e rs f o d p st s
3 4 孢粉 分析 .
S :M O K O含量总体 由下 向上增加 ,i 向上 i 、 n 、 O S O 淋失率降低。C O的含量由下 向上表现为降低的趋 a 势 , 部 的淋 滤 作用 较 强。泥石 流 沉 积物 S : 上 i/ O R O 的比值较低 , , 表明这些沉积物是山坡岩体在遭
受强 烈风 化后 再搬 运堆 积而成 。 3 3 易 溶盐分 析 .
表 2为瓦 卡泥石 流沉 积物 基质 中的主量 元 素分
析结果 ( R X F测 试 ) 。从 表 中可 以 看 出, 面 中 剖
表明当时的植被 比较发育 , 气候相对温湿 。
表 2 瓦卡泥石流 沉积 物的主量元素分析
T b e2 C e c a y i r m h a a d b i— o d p st b s d o a l h mi a a l ssfo t e W k e rs f w e o i a n XRF ln l s /%
育, 溶解 的灰 岩 以 C C a O 形式被 水带到 泥石流 内
3 2 主量 元 素分析 .
部, 并在那里开始淀积富集 , 因而时代越老 , 淀积的 时间越长 , a O C C 的含量越 高。有机 质 的含 量 为
0 1% ~ .6 , 石 流沉积 物 中含较 多 的有 机质 , .4 20% 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