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崔克信《盐井之地质及盐业调查》的价值和意义

合集下载

望之弥高钻之弥深_盐业史研究成就斐然_宋劬

望之弥高钻之弥深_盐业史研究成就斐然_宋劬

望之弥高 钻之弥深——盐业史研究成就斐然宋劬 中国盐业史特别是以自贡为代表的中国井盐史,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

它是中国经济史、社会史、科技史和文化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盐业史研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有关盐的记载,史不绝书,时越数千余年,地跨大江南北,累玉堆金,积厚流广。

中国盐业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中国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盐业史几乎涵盖了各地域、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盐业史并给以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历史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陈列盐业历史文物、实物和资料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博物馆。

盐业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博物馆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成为了全馆业务工作链环中的中心环节;成为了搞好盐业史基本陈列的前提。

建馆之初,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等极左思潮的影响,文革时期,更受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极左路线的干扰,馆内的盐业史研究工作没有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馆内的盐业史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成就斐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年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培养和形成了一支以研究部为主体的盐业史研究队伍,他们在盐业史研究的领域中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孜孜以求,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付出了全付的心智。

他们不断拓宽盐业史研究的广度,不但研究井盐史,而且研究海盐史、池盐史,不但研究盐业科技史、生产史,而且研究盐业经济史和盐文化,不但研究盐业发展历史,而且研究盐业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他们不断加深盐业史研究的深度,从研究盐业历史事象深入到探索盐业历史发展规律,从研究盐业历史中的专题到归纳成为专史,从撰写盐业史研究论文到编纂专集、撰写专著。

馆内从事盐业史研究的科研人员多次参加市内外、省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多次参加市内外、省内外的盐业史考察,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并且参加组织了“中国盐业史学术讨论会”、“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大型学术活动。

【蜀学系列】曾凡英:盐文化研究的意义和趋势——社科视野下的中国盐文化

【蜀学系列】曾凡英:盐文化研究的意义和趋势——社科视野下的中国盐文化

曾凡英:盐文化研究的意义和趋势——社科视野下的中国盐文化钟永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理工学院曾凡英教授接受访谈(钟永新摄2011年6月24日)【人物简介】曾凡英,1962年生,四川自贡市人,四川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1990年至1991年,在四川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做进修学者,师从四川师范大学彭久松教授研究历史文献学与史学理论,1996至1997年,作为四川省高师培训中心送培的首届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师从瞿林东教授研究中国史学史,研究课题为“《史通》研究”。

从事中国历史与中国盐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现任四川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学报(哲社版)编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盐业史研究》杂志学术顾问。

已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含合著)。

【阅读提示】◆整合科研力量、成立研究盐业历史相关的科技、文化、经济、机构、经营、管理、法律等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盐文化,以说明盐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运用历史文化学、历史人类学、社会文化学、民俗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盐与人类的总体关系,通过对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因为有这样一个深深的盐巴情结存在,以后的日子我还会继续坚持在自贡做好中国盐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工作。

弘扬四川特色文化传承千年盐都文明钟永新:曾主任,您好!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和科研影响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请您介绍下中心成立的缘起和经过。

曾凡英:200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意见》,2004年四川省委也发布《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九条”对整个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重要部署,提出要把四川社科大省建成社科强省;要着力研究、传承、弘扬四川五大特色历史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井盐文化、三国文化、红军精神。

巴盐产地及其变迁--兼论盐业与巴人的关系

巴盐产地及其变迁--兼论盐业与巴人的关系

巴盐产地及其变迁——兼论盐业与巴人的关系朱圣钟摘要:从空间维度对巴人时代巴盐产地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梳理,可以反思盐业与巴人的关系。

在空间维度上,巴盐产地不仅三峡地区分布较多,嘉陵江河谷、沱江河谷地带也是盐产地分布集中的区域,而渠江河谷、清江河谷、乌江下游河谷、长宁河谷、梅江河谷也有零星分布;在时间维度上,前巴国时代和巴国时代巴盐产地数量少,而汉唐时期盐产地数量增幅较大,显示汉唐时期巴地盐业生产较前巴国时代、巴国时代有很大发展;从盐产地数量、地域分布、盐业生产者及巴盐产地交通等方面考量前巴国时代、巴国时代盐业与巴人关系,盐业对巴人的发展是否有决定性作用还有待商榷。

关键词:巴地;巴盐;StJ*%;巴人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巴盐产地即巴人时代巴地的产盐地,巴人指曾活动于今渝、川、陕、鄂、湘、黔毗邻地带的历史族群,巴人时代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下至巴人消亡的唐代末年①。

盐业是巴地手工生产门类之一,历来学者们对巴地盐业史多有关注裂但他们多从时间维度对巴盐生产历史进行梳理,且多聚焦于长江三峡地区,很少从空间维度对整个巴地盐产地的分布及其变迁进行探究,也很少从地理维度对盐业与巴人的关系进行审视。

本中图分类号:K901.9 1003—9864(2019)03—0088—12文尝试从历史地理角度对巴盐产地及盐业与巴人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聊成一孔之见,藉以求教于方家。

一、巴人时代的巴盐产地巴人时代在以今重庆为中心的渝、川、陕、鄂、湘、黔毗邻地带的巴地很多地方都曾有过盐业生产。

由于汉代以前巴地名少见于文献,因此本文在表述巴盐产地时,多采用汉唐时期政区地作者简介:朱圣钟(1973-),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巴人分布迁徙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编号:07BZS037);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历史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生计方式变革与环境变迁互动关系研究”(编号:14SKB061)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以来山东盐业研究综述_纪丽真

20世纪以来山东盐业研究综述_纪丽真

20世纪以来山东盐业研究综述纪丽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盐税也一直是我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盐业史的研究历来为学界所关注,相关的学术专著、文章很多。

山东地区的盐业从古至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明清时期,山东运司盐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大产盐区之一,其每年的盐课收入,不仅是封建国家每年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是“军国之需”,而且,更密切维系着鲁、豫、苏、皖四省行盐地区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

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于山东盐业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全面回顾山东盐业研究的成绩与不足,找出研究亮点和差距,对于我们今后深入研究山东盐业具有重要意义。

综观山东盐业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盐业史研究领域,山东盐业的研究论文简直是凤毛麟角。

第二个时期是80年代以后至今。

令人十分高兴的是,其间关注山东盐业的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都越来越多;但远未像两淮、两浙盐业那样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一些专题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下面先分两个时期简单介绍几本有代表性的盐业论著。

第一个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关于盐业通史性的专著,有欧宗祐的《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对我国先秦至民国的盐政,按照朝代逐一进行了论述。

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但限于篇幅,一些内容未能展开。

曾仰丰的《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分为盐制、盐产、盐官、盐禁四章;每一章都开列子目,条分缕析,或溯源,或综述,条理清晰。

其分析“山东”盐区的内容,仅占两个页码,相当简略地介绍了自虞夏至近代山东产区的概况。

以上两部著作是新中国成立前研究我国盐政的重要作品,前者以朝代变迁为目,后者以主要盐政问题为纲,对研究我国的盐政历史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另外,此期还有田斌的《中国盐税与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版)、林振翰的《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等。

以上著作对山东盐业史都有所涉及。

第二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比较重要的盐业专著有以下几部①。

盐业史研究

盐业史研究

盐业史研究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它不仅用于调味品和食物保存,还在冶炼、纺织和医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盐业史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盐的制作、流通和使用的演变过程,以及与盐有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盐的制作历史已经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最早的盐制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们通过将海水或盐湖水晾晒,使其水分蒸发,留下盐结晶的方法取得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深井开采地下盐矿,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盐的提取。

例如,中国古代的盐井就是一种将地下盐矿开采出来并进行提炼的方法。

盐的制作和流通在古代往往受到政治力量的控制。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盐的独家经营权是君主的特权之一,通过征收盐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在欧洲中世纪,盐也是国家重要的贸易商品,由于盐的稀缺性,往往会导致盐的价格飞涨,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盐的开放生产和市场化交易的程度逐渐提高,盐业不再成为政治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正常的产业。

盐在人类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古代的盐贸易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和古罗马,甚至古埃及的人们都将盐视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品和货币。

一些文化和宗教中也与盐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基督教中的"你是世界的盐"的比喻,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中盐与人的关系。

例如,中国的一些婚礼习俗中,夫妻之间通过共同用盐品尝一碗新鲜的米饭来表示将共同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总结起来,盐业史研究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

它不仅从盐的制作、流通和使用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而且也帮助我们了解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作用。

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够继续深入挖掘盐业史的价值与意义,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盐提供更多的见解。

盐业考古国际合作研究的典范:《盐业考古》(第三篇)前言

盐业考古国际合作研究的典范:《盐业考古》(第三篇)前言

新石器时代到近代。 重点讨论物质遗存 。 从方法上
讲, 多数篇章属于考古学的, 有些运用了不 同的 自 然科学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近年大大拓展了 考古学的探索。此外 , 本卷还收录了一篇主要依据 文献讨论的历史论文( 见本卷第 5 篇) 。 而某些考古
学论 文 的分 析 中也包 含 了文献 内容 。
疑是适宜的。 另一个重要动因是多处古代制盐遗址 随着 三峡 大坝 的修 建将 沉入 水底 。 三峡 地 区大规模
的抢救 性考 古工作 自上世纪 9 0年 代初 开始持 续 了
十余年 , 其 中就包括了相关遗址的发掘 。从某种意 义上讲 ,盐业项 目可谓上述艰巨工程的一个副产
品。 它向所有参加抢救工作的人们揭示 了制盐相关 遗存所具有 的特殊意义, 并就通过这类物质遗存能
南方文物
2 0 1 3 ・ 1
盐 业 考 古国 际 合 作 研究 的 典 范: 《 盐 业 考 古 》 ( 第三 篇) 前言
【 ( 美) 罗 泰 ( 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究第一 阶段成果 。本卷若有任何与第一卷矛盾之 处, 应考虑到该卷编于研究过程中。而本卷亦非定 论 ,而只是我们所期望的——在中国开展持续 、 深 入、 全方位的盐业考古工作之中的初期一小步。此 外, 本项 目与 目 前 已然沉于水下的忠县 中坝制盐遗 址的发掘不无关系, 希望本卷能成为即将出版的考
总体而言 , 本卷直接承接该系列的第一卷 ( 李
水城 、 罗泰 2 0 0 6 ) , 发表 了针对项 目地 区的基础研
标题 为编 者 所 加 。
以及技术发展等方面有力补充了其他角度的研究。 高健斌在第四篇概述 了云 阳县云安镇一个历

8 6・

盐业考古与盐史研究的新认识

盐业考古与盐史研究的新认识

盐业考古与盐史研究的新认识作者:王子今《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2日14版)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盐业开发是文明进步的基础。

盐资源的开发、盐的生产与运输、国家的盐政、社会有关盐的礼俗等,都构成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研究者无法忽略的重要主题。

近年来盐业考古的收获,不仅推进了盐史研究,更为今后相关学术工作的进步开启了新的路径。

盐史与文明史《世本·作》说:“宿沙作煮盐。

”自远古时代起,盐资源的开发就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我国早期文明发展史上,有控制盐业基地、把握盐品流通以取得优势地位的例子。

两周时期,齐地便因盐业而富强。

《史记·货殖列传》写道:“(齐)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

”《汉书·地理志下》:“太公以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辏。

”《国语·齐语》肯定齐桓公争霸之策:“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

诸侯称广焉。

”《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其中,经济史学者重视盐产和盐运的研究,生态环境史研究者重视盐产资源的考察。

而与盐相关的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如盐母传说、盐神崇拜、盐泉祭祀、盐场节俗、盐业禁忌等等,都为社会史学者所关注。

晋郭璞《盐池赋》,唐杜甫《盐井》诗、白居易《盐商妇》诗,宋柳永《煮海歌》,元陈椿《熬波图》等,则都是与盐有关的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

”(《汉书·食货志下》)盐政管理的历史经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而盐商的社会影响,其最为显著的事例是盐贩出身的王仙芝、黄巢发起的动摇李唐帝业的农民起义,这也在政治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中。

柴达木盆地西部黑北凹地晶间卤水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西部黑北凹地晶间卤水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特征

第48卷中国井矿盐Vol.48 CHINA WELL AND ROCK SALT柴达木盆地西部黑北凹地晶间卤水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特征校韩立 '郑綿平 '李洪普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3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察院,青海格尔木816000)摘要: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黑北凹地含有丰富的卤水资源,本文对柴达木盆地黑北凹地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黑北沉积凹地第四纪晶间卤水富水性较好,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卤水K C丨品位高,水化学类型以硫酸镁亚型为主;对黑北凹地中的晶间卤水的钾氯系数、溴氯系数以及钾总盐系数的分析表明,卤水为陆相成因,卤水源于溶滤水。

关键词:含钾卤水;水化学特征;水文地质;黑北凹地;中图分类号:TS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35(2017)05-0023-03Hydrogeolog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Potassium-Bearing Brine in Heibei Concave in the West of Qaidam BasinXiao Han-li1,2,Zheng Mian-ping1,Li Hong-pu3(1 MLR key laboratoryofSaline Lake Resource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M ineral Resources, ChineseAcademy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100037, China; 2 College of Geological Sciences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M 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100083, China; 3 QaidamIntegrated Geological Instituteof Qinghai Province, Golmud, Qinghai 816000)A bstract: Heibei concave, which is rich in potassium brine, is a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sediment concave located in the west of Qaidam basin. In his paper,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Heibei concave brine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e brin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grade KCl and medium watery. There are two hydrochemical types including chloride type and magnesium sulfate subtype. Ratios of correlative elements reflect that the brine is derived from continent leaching water.Key words: Potassium-bearing brin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ydrogeology; Heibei concavei前言我国钾资源的开发对象主要为卤水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青海省u,黑北凹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东北部,其北缘为红三旱一号构造,南部为尖顶山、黑梁子、长尾梁,东部与察汗斯拉图干盐滩相邻,是一个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形成的沉积凹地(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科 , 1 9 3 1 选 人地 质 系学 习 。1 9 3 5年 地质 学 毕业 后
进人经济部地质调查 所任练 习员 , 两年后任 技佐。
1 9 3 9年 4月 , 崔 克信 赴 西 康 省 泰 宁 、 道孚 、 鱼科、 炉
① 民族识别后 当地的民族 主要是藏族和纳西族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2 0 [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2 0 1 5年度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西部项 目“ 清代 以来川滇交界 区盐税改革与基层社会 治理” ( 项 目编号 :
学研 究有 重要 的参 考 价值 和启 发 意义 。 [ 中 图分类 号 ] C 9 5 8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0—0 0 0 3 ( 2 0 1 5 ) 0 3—0 1 0 3—0 9
盐井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 断山脉 , 坐落 在西
藏 自治 区芒康 县 境 内 的澜 沧 江 两 岸 。 自明代 以来 , 这 里 的 民族 主要 以 晒 盐 为 主 要 生 计 , 克 服 澜 沧 江
崔克信计划之 内, 还是事 出有因呢?在其 《 我 是怎
样走 上 古地 理 学 研 究道 路 的 》 一 文中 , 笔 者 找 到这 样 一句话 : “ 我 和古 地 理 学 结 缘 要 从 青 藏 高 原考 察 谈起 , 1 9 3 9 -1 9 4 6年 我主要 从 事 大 渡河 以西 和 金 沙
者之 一 。 中国科 学 院地 质研 究 所 在 他 8 0大 寿 时 发
时局动乱 , 为何还 要前 往调来自查 , 盐井此 次 调查 是
文 写道 : “ 崔 克信 教授 从 事 地 质科 学 五 十 多 年 , 最 突 出的成 就是早 期 对康 藏高 原 的地 质 考察 和近 期对 中 国古 地 理 的研 究 。他 是青 、 J i I 、 藏高 原地 质研 究 的重 要 先驱 者 和开拓 者之 ~ 。他 的部分 成果 还体 现在 为 我 国著 名地 质 学家 李 四光 教 授 创立 的 ‘ 巴康 山字 型 构造 ’ 提 供 了可 靠 的科 学 依 据 。 ” … 1 9 4 1深 入 盐 井
统 的晒盐 法一 直 被 当 地 的 民族 所 采 用 , 成 为 目前 世 界 上 仅存 的高原 晒盐 盐 田。 盐井 盐 属 井 盐 , 然 而 井 盐使 用 晒盐 法 在 国 内绝 无 仅有 。尽管 盐井 盐 业 历史 至少 达 五六 百 年 , 但 是 学 者 普遍 对 盐井传 统 晒盐 法 的关 注 是 2 0世 纪末 2 l 世 纪初 期 了。不过 仔 细 收集 文献 , 查 阅文本 , 发 现在 民 国年 间, 在 西 康 地 区 从 事 地 质 学 研 究 的 工 作
1 5 X NZ 0 1 2 ) 的阶段性成果 ; 广西师 范学院西部 广 西城 乡一体 化发展研 究中心“ 西 南边 疆地 区新 型城镇 化进 程 中社会 风险防范机制研 究” 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1 4 Y B 0 0 5 ) 阶段性 成果。
[ 作者简 介 ] 李何春 ( 1 9 8 4 一) , 云南大理人 , 法学博士 , 讲师, 主要从事藏 学和 少数 民族文化研 究。
2 0 1 5年 6月
西藏研究
T i b e t a r I S t u d i e s
No . 3
第 3 期
J u n . 2 0 1 5
试论 崔克信《 盐 井 之 地 质 及 盐 业调 查 》 的价 值 和 意 文
李何 春
( 广西师 范学院政 法 学院, 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月二 十 日离开 盐井 。一 共在 盐井 调查 的时 间为十 五 天左 右 。
崔克信 1 . 9 3 9 年 I 1 月借 调西康金 矿局 副工程
师, 1 9 4 1年 1月一 1 9 5 0年 5月任 西康 省地 质 调查 所 技师 、 代所 长 、 所长 ; 地 质学 家 , 中 国康 藏地 质考 察 的 先驱 和 开拓者 , 中 国西 南 地 区石 油 地 质 研 究 的先 驱
1 03
试 论 崔 克 信《 盐 井之 地 质 及 盐 业 调 查》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霍、 甘孜 和瞻 化等 地 调 查 地 质及 砂 金 矿 、 铁矿等 , 取
得 了突破 性成 绩 。
墩, 却被 莽领 守 军 拦 住 , 交 涉 数 小 时候 后 才 得 以脱 身, 二 十五 日又从 南墩 出发 , 三 十 日才 到达 盐井 。路 途足 足 经历 了 十天 。在 盐 井 调 查 了六 天 之后 , 十 一 月七 日去 了德 钦县 调查 , 本 月十 一号 重返 盐井 , 十一
崔 克信 ( 1 9 0 9 -2 0 1 3年 ) , 河 北 井 陉人 , 地 质 学
家。1 9 0 9 年7 月 7日出生 于河北省井陉县库隆峰
村 一个农 民家庭 , 从 小 家 境贫 寒 。1 9 2 3年 进入 河 北
宣化 第 五师 范学校 学 习 , 毕 业 后 随 即进入 北 京 大 学
[ 关键词 ] 崔克信 ; 盐井调 查; 价值 ; [ 摘 要】 民国以前 , 对西藏 东部的盐业进行实地调查并无先例 , 即便到 了民国初期 , 也较 少有
人 进行 调 查 , 这和 盐 井的地 处 川 滇藏 交界 区地理 位 置 和 长期 以来 地 方社 会 混 乱 不无 关 系。然
而在条件极其艰苦 下, 崔克信先 生在 1 9 4 1 年几经周折, 深入盐井, 此次调查成果《 盐井之地质 及 盐业调查》 成为了解 民国时期 盐并地方社会和盐业的重要依据 , 对如今进入 盐井从事人类
者——崔克信 , 早已对盐井的盐业进行 了描述 , 这成
为 如今研 究盐 井 的重要 文献 。

两岸 险要 的地势 , 人 工建 起盐 田 , 背 卤晒盐 。通 过 盐

崔 克信 盐井调查 缘起 和时代背景
和其他生活必须品 , 如粮食 、 布匹、 食用油 、 糖等进行 交换 , 以此保证当地盐 民的生活。历经五六百年 ,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