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 - 小学作文】【篇一】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B 书:写C D 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很好很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很好很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目录(一)敏慧1、黄琬巧对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怪”6、杨亿巧对7、解缙敏对(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9、桓荣勤学不倦10、宋太宗学书11、崔景偁拜师12、为人大须学问13、读书五失14、颜回好学(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6、陈实与“梁上君子”17、赵简子元日放生18、邓攸弃儿保侄19、张之万之马20、王安石辞妾21、宋仁宗忍饿22、范仲淹罢宴23、顾荣施炙24、逆旅主人无情(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28、和氏璧29、幽王击鼓(五)品性30、许生端方31、王安石待客32、范文正正直33、王安国直言34、海瑞清廉35、吕蒙正不记人过36、梁鸿尚节37、蹇材望伪态(六)文艺38、米芾索帖39、赵孟頫过扬州40、欧阳修不喜释氏41、唐伯虎识破术士42、朱文公受骗43、章惇书绝壁44、李白之死辨误(七)政事45、隽不疑之母46、徐有功秉公执法47、王翱秉公48、么恩与公法49、晋平公游于河50、子产不毁乡校51、董阏于法无赦(八)奇闻52、商陵君养“龙”53、钱货入瓶54、田真兄弟55、樵夫毁山神56、奇鹰57、雉鸟报复58、桑中生李59、县令捕捕蝗60、天敌(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 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 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 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 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 )菜, 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 啖,dàn,吃,〕
•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 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 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 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 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 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 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 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 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 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 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 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 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九)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 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 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 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 说:外传。〕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创精华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创精华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与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X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

②〔纺绩〕织布。

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④〔夏(jià)楚〕责打。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9.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②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

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因:依靠。

⑤就舍:回到馆舍。

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译文:(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3、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曹操将击乌桓。

诸将多惧X表使X备袭许②。

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

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操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仲尼相鲁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

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

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

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

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

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①晏子: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

②阴:假意。

③强谏:竭力规劝。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忧(2)骄(3)纳(4)困
2.引文塑造了晏子_______的政治家的形象。

3、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饶州神童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

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

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

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

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

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注释】①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俚俗:民间。

③粗:大概。

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

⑤杪(miǎo):树梢。

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慕(2)绝(3)终(4)中
2.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杀之。

晏子
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
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

②烛邹:齐国大夫。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2)主(3)数(4)闻
2.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

庄公以为
父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④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
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①中(zhò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

中:符合。

②规:圆规。

③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

④密:同“默”,沉默。

1.解释
(1)御(2)旋(3)少(4)竭
2.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也。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孤(2)明(3)庐(4)笞
(5)共(6)执苦
2、翻译: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3、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5、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

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zǎn)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翻译:齐国姓田的(贵族)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宴席上有进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给我们享用。

”所有食客附和。

一位姓鲍的人的儿子,年龄12岁,也在场坐着,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一同生存,种类不同而已。

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

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人们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难道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解释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答案:①掺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您所说的,或您说的不对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反驳,责怪对方。

本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不要过于自我,认为世间一切皆为自己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