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PPT
合集下载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妄:胡乱。
辩论 解释 胆大妄为
伽利略 17世纪著名 的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
思考 公开 试验
怀疑
推翻
反复 试验
为什么不能怀疑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呢?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四世纪的 古希腊哲学家、科 学家,被称为“最 博学的人”。
1
10
10
将两个铁球看Biblioteka 一个 整体,就是11磅重,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北京市朝阳区 呼家楼中心小学 蔡 振
这是什么建筑?
比萨斜塔
wéi
辩论 信奉 违背 解释 胆大妄为
zhí
固执 一磅 宣布
(约合0.9斤)
辩
辪
辩论
辪子
辩论家
口才好, 能言善辩
辨
辨别
信奉
部首:一、大
1、供养,伺候;
2、信仰; 3、遵守。
伽利略宣布了试验结果。
伽利略(公开 说明)了 试验结果。
1
10
10
落得慢的铁球拖住 了落得快的铁球,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事实,却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文(课件)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 时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 实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实 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 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 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 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 的态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们对观点的态度和思想的变化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快 10磅重的铁球 。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谢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3年5月29日
复习生字词: 辩论
解释 比萨城
信奉
宣布
违背
固执
拖住
十磅
胆大妄为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年轻时代对( 亚里士多德 )的一句话产生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 2、一位是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一位 是25岁的数学教授,是哪句话把他们联系 了起来?
•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 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两个铁球 着地。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科学的真理 不应该在古代圣 人的蒙着灰尘的 书上去找,而应 该在实验中和以 实验为基础的理 论中去找。
伽利略
17世纪 意大利 伟大的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 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 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他把阿基米德的浮 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 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 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 授,年仅25岁。1609年,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人们惊讶地 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 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是亚历山 大大帝的老师。他 在生物学、生理学、 医学、美学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 被马克思、恩格斯 称为古希腊哲学家 中“最博学的人 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会读: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科学的真理 不应该在古代圣 人的蒙着灰尘的 书上去找,而应 该在实验中和以 实验为基础的理 论中去找。
伽利略
17世纪 意大利 伟大的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 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 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他把阿基米德的浮 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 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 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 授,年仅25岁。1609年,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人们惊讶地 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 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是亚历山 大大帝的老师。他 在生物学、生理学、 医学、美学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 被马克思、恩格斯 称为古希腊哲学家 中“最博学的人 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会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系,物体越(重),落 下的速度越(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2)。
两个铁球一样 重,但落下的 速度不一样。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 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镑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镑重的10倍”
听起来很有道理 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名话说明: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 )关系,物体越( ),落 下的速度越( )。
这句话说明: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 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 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3课时)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那些人都保持着惊讶的表 情,有些人使劲眨了眨眼;有些人仔细回想铁球抛 下来的过程;有的人甚至想去掂一掂铁球的重量, 检查一下有没有作弊……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 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 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 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 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 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 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 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听了这句话,人们不禁感到:心一下子温暖了。 而且那一刹那,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 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 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 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 “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 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 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 “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 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 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 很远,很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听朗诵,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亚里士多德 )的一句话产生 年轻时代对(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三、我知道该怎么填。 不容( )改 此起( )落 ( )然自得 胆大( )为 热泪( )眶 ( )然挺立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 不管……还是…… 不是……而是…… ①.(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 他固执,但伽利略( )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 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 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 地,( )同时。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 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 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 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 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 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 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 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
试给课文划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 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 试验。 •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 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一 、读一读,写一写。 xuān bù biàn lùn wéi bèi gù zhí (宣布) (辩论) (违背) (固执) 二、我能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解释)(注释) 授( 教授)( 授权) 执( 固执)( 执著) 称(称呼)(匀称) 宣( 宣布)( 宣读) 腊( 希腊)( 腊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两千多年前,怀疑亚 里士多德的人就在眼前,你 会怎样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 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告诉了我们什么?
重的落得快,轻的落得慢。
伽利略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 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 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心理描写 快。
10+1<10,两个小球拴 在一起,落得慢的拖住 落住落得快的,因此速 度比10磅重的慢.
10+1>10,把两个 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重量 大于10,因此速度 比10磅重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 反义词,边读边划。
信奉 —— 伟大 -----违背 -----怀疑 渺小 遵守
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到 什么程度?从哪里看出来?
信奉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 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不容更改 真理 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 责备 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拿着10磅重的铁球,左 手拿着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 时脱手,从空中落下。
动作描写
写一写:
试验成功了,人们会怎么做? 怎么想呢?(写出动 作、语言、心理)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 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课外拓展:
找一找你身边具有执著追求 精神的人? 可以从:语言、心里、侧面、 动作等方面描写这个人!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重复做了多 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从而得出了 一个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 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落 下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 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他丢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