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 北师大版 2018年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 (共36张PPT)

影响: 消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开战争 赔款先河 积极—保持百余年和平,互市不绝
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
二、宋夏和战
1.党项族的兴起
西夏王陵
坐落在贺兰山东麓, 距银川市42千米。陵区 东西约4千米,南北约 10千米,随地势错落布 列着9座西夏帝王陵墓 和140多座官僚的陪葬 墓。其规模与北京明十 三陵相当。每座帝陵又 各自是一个独立的、完 整的建筑群。
三、碰撞中的交流
探究思考: 结合下面的图片,了解辽、西 夏汉化 。
多元汇聚
文 字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印 章
西夏
辽
多元汇聚
器 物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器 物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钱 币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建 筑
西夏
宣化辽墓发现的《备茶图》
备茶图(一)
宣化辽墓的壁画
三老对弈图
出行图
辽、西夏汉化简表
辽(契丹族) 西夏(党项族) ①奖励垦荒 汉化共同改 ② 汉人大规模地北迁 革 ③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政权
史事链接
(907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
党 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项 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 强大的王朝。(五代)南方各地又 吐 蕃 陆续或并存过吴、南唐、吴越、 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 南 闽、北汉势力。称为十国。史称: 诏 “五代十国”。
晋 后梁 前 蜀
荆南
契丹 燕
吴
吴越
楚 南 汉
闽
【自主学习】
一、辽宋“澶渊之盟”
1.辽的建立
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并 于 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 辽,定都 。他就是 。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 (共44张PPT)

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C
)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B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 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 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C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人南迁 2、战争与交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 唐太宗时击败东、西突厥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汉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4、友好往来 唐朝,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文成公主入藏
基础巩固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 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交界处开设贸易
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
行交换,互通有无。
材料四: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
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大太的 面子。……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送双方贸易中获 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 方都是划算的。 ——《中国政治通史》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20张)

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课堂练习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B)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
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
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
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
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
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城:兴庆
契 时间: 916年 丹 建立者:耶律阿保 (机 辽 ) 都城:上京
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 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 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对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 但是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以劫掠 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三、碰撞中的融合
民族交流报告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框题“碰撞中的融合”(56—57页),并配合以下 图片,介绍一下辽和西夏政权与汉族融合的基本情况。
契丹文字
契丹大藏经
契丹矛
辽应县木塔 西夏文字
西夏贡米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课堂练习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B)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
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
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
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
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
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城:兴庆
契 时间: 916年 丹 建立者:耶律阿保 (机 辽 ) 都城:上京
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 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 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对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 但是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以劫掠 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三、碰撞中的融合
民族交流报告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框题“碰撞中的融合”(56—57页),并配合以下 图片,介绍一下辽和西夏政权与汉族融合的基本情况。
契丹文字
契丹大藏经
契丹矛
辽应县木塔 西夏文字
西夏贡米
10七年级第10课__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2课时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 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宋议和
1044年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 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内容分别是什么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 用 贸易的发展
辽与北宋,西 夏与北宋的关系, 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朝历史的发展情况
开元盛世 武则天统治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618年
907年
契丹 党 项 晋 后梁
吐 蕃
燕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楚 南 汉
闽
907,唐朝灭亡之后,中 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 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先 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的王朝。 同时,南方又陆续并存过九 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 南唐、吴越、楚、前蜀、后 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 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 史称:“五代十国”。
3.评价
积极 影响:
4.澶渊之盟(评价)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 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que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 辽 “岁币”银、绢,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辽 北宋
杰出 首领
都城 与宋重大事件
西夏
政权名 建立 称 时间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960年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历史: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设计一张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960年 1038年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建立者
耶律汴京 兴庆
宋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处理少数民族政权并 立的关系,它与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不同? 如何看待北宋的民族政策?
赵匡胤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唐朝实行的是友好、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在统一 的前提下有了各民族之间与中央政权之间“和同为一家”的 局面;北宋与其它少数民族之间是并立战和的关系。 与唐朝相比,宋朝比较弱小,兴起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 与其发生战争,并订立了和议,和议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的负 担,另一方面换来了安定,使他们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 有了一定的发展。
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 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1、学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 4、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 5、用汉文铸币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设计一张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960年 1038年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建立者
耶律汴京 兴庆
宋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处理少数民族政权并 立的关系,它与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不同? 如何看待北宋的民族政策?
赵匡胤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唐朝实行的是友好、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在统一 的前提下有了各民族之间与中央政权之间“和同为一家”的 局面;北宋与其它少数民族之间是并立战和的关系。 与唐朝相比,宋朝比较弱小,兴起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 与其发生战争,并订立了和议,和议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的负 担,另一方面换来了安定,使他们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 有了一定的发展。
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 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1、学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 4、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 5、用汉文铸币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北师大七下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

澶 州 用 大 兵 战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蒙 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境内崛起,并 建立起辽、西夏、金、蒙古等强大 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和 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文化与 游牧文化逐渐融合。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 全国(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 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 社会生产的发展,是正义的。
契丹族、党项族与
汉族融合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多元汇聚
契丹从后晋皇帝
石敬瑭手中得到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示意图
宋辽关系---战
杨 业
宋辽关系---战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 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 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 退辽军。
北宋与辽的关系——战和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战
和
澶渊之盟 阅读教材P55页 找出“澶渊之盟”内容。
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了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和南宋和金
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时期。
史事链接
(907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
党 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项 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 强大的王朝。(五代)南方各地又 吐 蕃 陆续或并存过吴、南唐、吴越、 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 南 闽、北汉势力。称为十国。史称: 诏 “五代十国”。 晋 后梁 前 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北师版新版七下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11张)

——陈鑫:《试论北宋与辽夏边区的违禁贸易问题》
“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地点:澶州 双方:辽和北宋 内容: ①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② 北宋每年给辽输送“岁币”(银、绢等)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澶渊之盟”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 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实力均衡的产物; ③ 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
阿保机雕塑
辽石房子
读史料:辽代前期,这一区域除沿燕北“塞下”一线及域中一些地方辟为牧 场,有一定量的畜牧业生产外,其他部分则被有限制地陆续招民开荒,辟为 农田,因而,辽代前期燕云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史籍中 常有如“燕蓟大熟”等类似记载。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二、宋夏和战
贺兰山西夏王陵(宁夏银川西郊)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 时间:1044年 双方:北宋和西夏 内容: ① 夏对宋称臣; ② 北宋送给西夏“岁赐”; ③ 重新开放边境建立者:元昊 定都:兴庆(今银川) 民族:党项族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
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辽国与北宋贸易的物品有羊、马、橐驼、麻布、食盐、珠 玉等,其中以羊、马为大宗,每年约数万只,主要供应皇家的需要, “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而北宋对辽输出的物品则有香 药、犀象、苏木、茶叶、瓷器、绵帛、漆器、粮食为主。宋太祖时 即“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互市”。宋辽间的榷场贸易活动给双方 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两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银川承天寺塔
契丹大字
名称 辽
“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地点:澶州 双方:辽和北宋 内容: ①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② 北宋每年给辽输送“岁币”(银、绢等)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澶渊之盟”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 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实力均衡的产物; ③ 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
阿保机雕塑
辽石房子
读史料:辽代前期,这一区域除沿燕北“塞下”一线及域中一些地方辟为牧 场,有一定量的畜牧业生产外,其他部分则被有限制地陆续招民开荒,辟为 农田,因而,辽代前期燕云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史籍中 常有如“燕蓟大熟”等类似记载。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二、宋夏和战
贺兰山西夏王陵(宁夏银川西郊)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 时间:1044年 双方:北宋和西夏 内容: ① 夏对宋称臣; ② 北宋送给西夏“岁赐”; ③ 重新开放边境建立者:元昊 定都:兴庆(今银川) 民族:党项族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
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辽国与北宋贸易的物品有羊、马、橐驼、麻布、食盐、珠 玉等,其中以羊、马为大宗,每年约数万只,主要供应皇家的需要, “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而北宋对辽输出的物品则有香 药、犀象、苏木、茶叶、瓷器、绵帛、漆器、粮食为主。宋太祖时 即“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互市”。宋辽间的榷场贸易活动给双方 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两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银川承天寺塔
契丹大字
名称 辽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33张)

❖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 C、消除了民族矛盾
∨ ❖ D、维持了长期和平
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 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 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都城:汴京
契丹矛反映了契 丹族已会制造和 使用铁器,契丹 族是个勇猛善战 的民族。契丹文 字是学习汉文化 的重要成果。
传说钩史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 (今西拉木伦河)而 来,女子乘青牛自土 河(今老哈河)而来, 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 繁衍成为八个部落, 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 契丹族。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 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 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 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 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 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 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 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 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 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 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 三陵相当。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 重要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 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 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碰撞中的融合
自学课文第57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
融合的表现:
❖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 C、消除了民族矛盾
∨ ❖ D、维持了长期和平
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 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 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都城:汴京
契丹矛反映了契 丹族已会制造和 使用铁器,契丹 族是个勇猛善战 的民族。契丹文 字是学习汉文化 的重要成果。
传说钩史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 (今西拉木伦河)而 来,女子乘青牛自土 河(今老哈河)而来, 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 繁衍成为八个部落, 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 契丹族。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 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 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 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 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 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 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 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 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 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 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 三陵相当。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 重要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 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 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碰撞中的融合
自学课文第57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
融合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来了双方长久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 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苏 辙 《 栾 城 集 》
居汉 ,人 不户 与 乐休 朝 战养 廷 斗生 和 。息 好 ,年 人深 人, 安蕃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 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 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 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
第10课 辽、西夏 和北宋的并立
张国亮
• 请设计一幅关于北宋、辽和西夏建立的 简表(包括建立的政权名称、时间、建 立者、民族、都城等方面),简表形式 可以不拘一格。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哪些?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北宋与辽、西夏之 间的和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结提高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和
澶 渊 之 盟
澶 渊 之 战
战
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四 时 畋 猎 是 生 涯 。
千 里 山 川 无 土 著 ,
一 卓 穹 庐 数 乘 车 。
行 营 到 处 即 为 家 ,
契 丹 人 的 生 活 :
李 焘 : 《 续 资 治 通 鉴 长 编 》
中仿 ( 夏 国中 中 以 车国 原 西 自 服官 ) , 契 ,署 领 其 丹 行, 土 间 取 中任 , 所 燕 国中 役 生 蓟 法国 中 英 以 令贤 国 豪 北 才人,, ,力皆拓 皆读 , 为 拔 与中 称 其 ( 中国 中 用 党 国书 国 。 项 等刊 位 得 ) 。, 号 中 得 用,国灵
——
• 你认为“岁币换和平”值得吗?(分成 三个小组:少数民族代表队、汉族代表 队、中学生代表队,各组分别从不同的 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 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 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礼?” 大数据 / zxc23vb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个?上 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 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 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哪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 来。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间和战的 内容,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你 认为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是 什么? 2、请比 较“澶渊之盟”与宋夏1044年和议的 相同点(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 比较)。
是双方势力均衡的结果 向少数民族送纳岁币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
请根据以上材料,讨论分析辽、 西夏是从哪些方面效法中原王 朝,推进自身社会进步的?
• 1、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少数 民族的关系? 2、新 疆、西藏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今天 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操纵 之下,企图把新疆、西藏从祖国的领土上 分割出去。请你站在民族关系的角度谈一 下如何制止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苏 辙 《 栾 城 集 》
居汉 ,人 不户 与 乐休 朝 战养 廷 斗生 和 。息 好 ,年 人深 人, 安蕃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 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 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 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
第10课 辽、西夏 和北宋的并立
张国亮
• 请设计一幅关于北宋、辽和西夏建立的 简表(包括建立的政权名称、时间、建 立者、民族、都城等方面),简表形式 可以不拘一格。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哪些?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北宋与辽、西夏之 间的和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结提高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和
澶 渊 之 盟
澶 渊 之 战
战
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四 时 畋 猎 是 生 涯 。
千 里 山 川 无 土 著 ,
一 卓 穹 庐 数 乘 车 。
行 营 到 处 即 为 家 ,
契 丹 人 的 生 活 :
李 焘 : 《 续 资 治 通 鉴 长 编 》
中仿 ( 夏 国中 中 以 车国 原 西 自 服官 ) , 契 ,署 领 其 丹 行, 土 间 取 中任 , 所 燕 国中 役 生 蓟 法国 中 英 以 令贤 国 豪 北 才人,, ,力皆拓 皆读 , 为 拔 与中 称 其 ( 中国 中 用 党 国书 国 。 项 等刊 位 得 ) 。, 号 中 得 用,国灵
——
• 你认为“岁币换和平”值得吗?(分成 三个小组:少数民族代表队、汉族代表 队、中学生代表队,各组分别从不同的 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 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 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礼?” 大数据 / zxc23vb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个?上 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 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 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哪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 来。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间和战的 内容,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你 认为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是 什么? 2、请比 较“澶渊之盟”与宋夏1044年和议的 相同点(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 比较)。
是双方势力均衡的结果 向少数民族送纳岁币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
请根据以上材料,讨论分析辽、 西夏是从哪些方面效法中原王 朝,推进自身社会进步的?
• 1、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少数 民族的关系? 2、新 疆、西藏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今天 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操纵 之下,企图把新疆、西藏从祖国的领土上 分割出去。请你站在民族关系的角度谈一 下如何制止分裂、维护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