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研课件高一语文第六单元(二)学习之道:论说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教研课件】高一语文第六单元(一)学习之道:论说类文言文

教学过程——《劝学》第一课时
说明: 此处需特别注意具体学情,学生如果水平层次高,
词句理解基本无障碍,就很快过去,只处理个别词句 理解性障碍,明确每一段的核心语句即可;如果白文 点断诵读不顺畅,表明学生在词句理解方面问题比较 多,则需慢下来,给学生足够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 下注释,进行词语意思的确认和句子内容的理解。可 以采用词语填空的方式,进行强化确认。形式如下:
加强文言课文词句、语段、篇章的的理解,准确把
3 握作者观点、态度,认识议论表达的语段结构和篇
章结构。
在单元任务群的相关要求指导下,结合课文学习,
4
完成议论表达的针对性训练和议论文语段、篇章的 写作训练,在观点、表达、结构和针对性方面,提
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训练,背诵一定数量的语段。
教学过程——《劝学》第一课时
吾 尝 终 日 而 思 矣 不 如 须 臾 之 所 学也 吾 尝 跂 而 望 矣 不 如 登 高 之 博 见 也 登高 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并尝试翻译。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曰:学不可以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教学过程——《劝学》第一课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 吾 尝 跂 而 望 矣 不 如 登 高 之 博 见 也 登高 而 招 臂 非 加 长 也 而 见 者 远 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第六单元“学习之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书山有径,学海无涯——第六单元“学习之道”教学设计一、单元任务框架二、单元任务说明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是社会阶层的共同话题,也是个人发展的终身话题。
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然后知不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等先贤智慧,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可以说,“学习”常说常新,人们总是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这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学习情境,由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内容和新问题引发思考、辨析和探究。
本单元以“劝学”新说为主任务,目的是贯串各类文本、连通古今学习的一般规律,又突出新时代新生活中学习的新内容、新方向、新问题、新方法,综合了阅读理解与分析、评价与质疑、讨论与辩论、探究与发现等学习活动。
三组学习活动中,第一组重点关注学习的意义和一般方法,如从师、读书等,其中不仅有阅读,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悟、体验。
第二组涉及学习的态度,既要拿来,又要借鉴,对待古代和外国文化,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
第三组着重于眼前的变化,即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学习内容与空间,学会梳理与探究,进而能完成自己的“劝学”新说。
三、单元素养目标:(一)语言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劝学》和《师说》,积累“已、中、假、绝、嘉、贻等文言实词和“而、焉、所以、也”等文言虚词;2、阅读《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节选)》,鉴赏其生动活泼、准确形象的语言特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课堂验收及展示:1、疑难词句存在问题展示,学生互相解答;整理出疑难语句汇编。
示例:原文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段论点:学习要持之以恒原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改后文段:“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文段观点:学贵在坚持,有恒方能有成。
改后方法:引用论证学生活动2、①查阅相关资料,为班级制定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主题的辩论赛策划书及海报。
②了解辩论赛的规则及相关要求,准备资料。
学生活动3、撰写《劝学新说》,抒发自己对“学习之道”的体悟。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单元《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

人文主题——学习之道 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读书和学习提升自 身修养,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理性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质, 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
语文素养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代思辨性作品,探究其中蕴含的文 化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 2.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 辑,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 3.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论述合理,语言准确,以理服人。
3.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本文是一篇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杂文。作者针对几种对待 外来文化的极端做法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论证方 法多样,有清晰的思路和缜密的思维。
4.两篇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这是两篇有关读书的随笔。作者通过个人经历、经验的叙述来 表达鲜明的立场与观点。前者探讨获得修养的重要途径,先阐述自 己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进行说明。后者讲述了不同时期 进入不同图书馆的经历,表达了对图书馆的礼赞和对知识的崇敬。
思
辨 性
进阶一
阅
读
进阶二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任务一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任任务务三二理解“学习之道”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探究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运用技巧 写作训练:议论要有针对性
谢谢观看
1.两篇古代议论文:《劝学》《师说》 这两篇文章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作者都鲜明地提 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并且采用了多样的论证 方法。其中有关学习的观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一篇讲话稿:《反对党八股(节选)》 本文是毛泽东于 1942 年在延安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延安 政治工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不当学风和文风,分析问题的根源, 指出问题的本质,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全文论证方法多样,论证 结构清晰。本文的观点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具有指导意义。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1.分析实质 透过现象,阐述分析“假想敌”的内在本质,并让这些本质特性昭 然若揭,从而给予对方沉重一击。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听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努力干什么,顺其 自然吧”之类的话,这些被人们奉为人生格言的“金句”背后,无所作 为而又追求好结果的心态不言而喻。人们对于成功时刻投入过多的关 注,导致偶然运气的因素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运气决定论的拥趸。这 样看来,“佛系”心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运气主义论?但生活绝不 是靠运气来经营的,年轻人对命中注定的肯定,无疑是对主观努力的否 定,是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是对自己的放任自流。
在他们看来,若没有保证准确的预测,将大把时间投注于单一事物及挖 掘其价值中,会造成无法有效分散风险的后果,更有甚者,惧怕于失去 及时拉缰绳的机会,于迷途中一去不返。再结合朱光潜所总结出的“勤 有余劳,心无偶闲”的现代人的通病,则可见:即便有了再多的时间, 也不见得能拥有一双能够发现价值的眼睛;即便能够洞察是非曲直,也 不见得能从繁芜的名缰利锁中脱身。
——选自《溯洄从之,突破限制》
该片段在论述时间的价值与时间的作用时,认识到时间不是直击事 物本真的唯一出路。作者先点出错误的观点——“静静等候时间潜移默 化地做出改变是直击事物本真的唯一出路”,针对观点进行批驳,进而 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例文赏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答案】示例: (1)《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 中的“日”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 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经用老师的职能作了 理论论证和用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 出的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 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 与学是可以相长的。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之道《劝学》《师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之道《劝学》《师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之道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说明】统编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以任务群为学习旨归,聚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
本设计初衷既紧扣新课标,又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单元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的课为单位,一组一组设计教学。
第十课的任务主题把握学习观点,学习文言知识。
第十一课任务主题学习说理方式,感受语言特点。
第十二课任务主题梳理论述思路,体会文章针对性。
第十三课任务主题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新难题。
10.《劝学》《师说》设计者:丁小勤一、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的完成,了解跟《劝学》《师说》有关的一些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文章的说理逻辑思路,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真正领会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二)重点难点:(2)搜集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在班里交流。
活动二:绘制思维导图,理解论证思路教学提示: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角度思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制,然后组与组之间交流,逐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1.小组合作,绘制《劝学》的论证思维导图。
2.小组合作,绘制《师说》的论证思维导图。
活动意图:思维导图的绘制、交流、修改,可以让学生把握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了解论据及论证方法,为写议论文做准备。
活动三:填写比较表格,探讨文章差异课文观点主要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语言《劝学》学不可以已比喻论证并列结构,逐项阐述自己的观点文章中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举的句式,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课件

单元构成:
• 10 劝学/《荀子》 • *师说/韩愈 •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 12 拿来主义/鲁迅 •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 *上图书馆/王佐良
学习之道与有效阐释
古人的学习之道 今人的学习主张 学者的学习的经历 古今中外学习路
论述的针对性 论述的方法选择 我对学习与从师的看法 应有的学习态度 处理中外文化原则 我对当今文化现象的看法 黑塞的读书主张 王良佐的读书之路 我的读书经历与感悟 篇章各自的主题意义 篇章的主题关联
课,有的多篇组合?其实意在引导群文阅读任务的两种方式:一种 遵照单篇拓展阅读;一种是对比阅读。可不可以依托“课”完成任 务群教学,完成区教研室提倡的“和课改一起成长”的期望。
第六单元:学习之道
• 立德树人指向: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读书和学习提升自身
修养,培养终身学习的 理念;借助理性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 和美丑。
• 3. 我对从师的问题怎么看?以《劝学新说》为题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高中语文部编新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之道 课件(共32元——学习之道 课件(共32张PPT)
• 学科素养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代思辨性作品,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
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2.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 和逻辑,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3.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 阐述自己的看法,论述合理,语言准确,以理服人。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提示: ⑴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 和 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 题,要 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 典型的思辨性文本 ,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 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驳斥错误的观点。 ⑵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 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注 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 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 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 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 地帮助学生解决概 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 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学期第六单元——学习之道 教学PPT

学生之类的话,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
学问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的唉人!(为古师代,那就种觉)得跟是从近老乎师
学习谄的媚风尚不能( ),(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恢医复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
( ),现在他们的见识( )反而(看不起)(这些人),真是令人竟奇怪啊! 赶不上
《反对党八股》 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 第二层
(②-⑨) 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具体分析批判党八股的八 大罪状及其危害,并提出 纠正的办法。
第三层 (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申党八股对革命的严重 危害,提出正确观点。
重要层次分析:
活动过程
篇目
重要层次
层次主要内容
《反对党八股》 第二层:第②-⑨段
具体分析批判党八股的八大 罪状及其危害,并提出纠正 的办法。
他自己呢,却以跟对从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孩子们的老师,是教那他些们读书,
(帮助他们)学习(
)的,不是我文所辞说的的休能止传和授停那顿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
),有的向不老知师句学子习(,如有何的)却停不顿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
(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 )的。
),就能( )而且行动检也查没、有省过察错了。
见识明达
活动过程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之道》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
《学习之道》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从《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一直在不懈地探索着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人文主题“学习之道”,参照教材课文编排的结构,把整个单元分为四个板块,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习之道”的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本方案围绕“学习之道”这一人文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活动,以期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计划由四个学习任务组成,分为9课时完成。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任务驱动,形成概念
二、任务驱动,概括要点
第一条可以用“空”概括——文章无论长短都要有实实在在的 内容
第二条可以用“装”概括——文字背后是装腔作势,装神弄鬼 第三条可以用“盲”概括——乱弹琴,瞎射箭,不看对象 第四条可以用“干”概括——语言乏味 第五条可以用“浮”概括——浮于表面,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第六条可以用“草”概括——潦草,草率,缺乏责任心 第七条可以用“毒”概括 第八条可以用“祸”概括
二、生细读课文,了解文章 内容。但是学生依然徘徊在思想的大门之外,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不仅是政治工具还是政治本身。我 们依靠语言建立秩序,借助语言定义世界和自我,根据语言开展 我们最重要的行动。我们党对一种语言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其背后 政治思想的强调和政治理念的贯彻。
1.陈祥龙 徐厚峰 《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下的八股文存废探析》 2.李林 《“党八股”一词的时代语境及意涵源流辨析》
二、任务驱动,自读课文
《反对党八股》结构清晰,语言平实,阅读少有 障碍,但是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需要教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浅表的字面 意思走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世界。给“党八股”下一 个定义,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实践活动。学生所下的定 义未必科学准确,但是下定义是一个引导学生认真读 书思考的语文实践活动。
1 学习议论文重逻辑,讲理据的特点,体会名家见解超越时
空的现实意义。
2
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品味杂文语言辛辣幽默的特点,学 习生动表达观点的方法。
3
锻炼梳理文章思路,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学习给概念下 定义。
4 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学习议论文重逻辑,讲理据的特点,体会名家见解超越时
二、任务驱动,自读课文
文章开宗明义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逐一展开分析: 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四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六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八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从原文中找到8个方面,学生用16个词概括没有难度,当然 ,对党八股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层。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出要 求,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与文本对话。——将16个词浓缩成 8个字,或许会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单元内容分析
另一条单元组织线索是学习任务群,它指向核 心素养的某一方面,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本单 元涉及的任务群有两个:一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学习任务群4);二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 任务群6)。
单元设计理念
落实2017版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要求,教师要立 足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创设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 全面落实读写要求,发展学生的实证、推理、批判 与发现的能力,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 美丑;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 水平;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有风度,有礼貌。
教学目标
1 学习议论文重逻辑,讲理据的特点,体会名家见解超越时
空的现实意义。
2
鉴赏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品味杂文语言辛辣幽默的 特点,学习生动表达观点的方法。
3
锻炼梳理文章思路,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学习给概念下 定义。
4 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立场、观点、态度,学习论证的方法
和逻辑。 2.感受议论文语言特点,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 3.加强诵读练习,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初步形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4.议论文写作练习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清晰、有
条理,说话有依据,讲逻辑,以理服人。 5.辩论、讨论时理性表达,有针对性,有条理,
空的现实意义。
2
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品味杂文语言辛辣幽默的特点,学 习生动表达观点的方法。
3
锻炼梳理文章思路,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学习给概念下 定义。
教学方法
诵读、精读、点拨、交流分享、写作实践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阅读《反对党八股》,了解背景,梳理内容,整合 加工信息,为“党八股”下定义。 第二课时:阅读《拿来主义》,关注杂文针对性,理清思路, 确认“拿来”的对象,整合加工信息,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第三课时:以《拿来主义》为例,学习选言推理,对比论证, 品味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 第四课时:自读《读书:目的与前提》《上图书馆》,按照要 求整合加工信息。 第五课时:时评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反对党八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反对党八股
一、明确议论文的针对性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 的讲演。议论文,特别是讲演,讲究观点明确,具有很强的针 对性。学习反对“党八股”,对什么是“八股”“党八股”概 念的流变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的方式有两个,一是教师补 充材料,二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查阅材料,将学习行为 前置。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老师,带着思考走向生活。教师可以 提供如下两篇文章帮助学生搞清“八股文”“党八股”是怎么 回事。
学习之道
——《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上图书馆》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内容分析
教育部新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 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设计充分考虑立德树人 的时代要求和高中生人格发展与精神成长的需要,聚 焦“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本单 元的核心话题是“学习”。安排了《劝学》《师说》 两篇文言文和《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四篇现代文,通过古代贤 哲和当代名家对学习的论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 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文化自信。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