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环境适应性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玉米。

然而,由于土地质量变化大,常常会出现干旱或者缺水现象,导致玉米生长困难。

因此,必须选种高适应性、强抗旱性的品种。

良好的耐旱性和适应性是种植高产玉米的关键。

2.肥料管理
玉米为重量类作物,所需的营养量比其它农作物更多。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质量的玉米,肥料管理非常重要。

施肥方式要科学合理,生长初期适量施用氮肥,等到玉米长至拇指大小时增加磷酸二氢钾。

此外,适度喷施微量元素,如锌、铜、钼、镁等也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3.排水管理
河西走廊地区地面下伏特别多的河流,土壤交错复杂。

排水管理非常关键。

提高土地培肥、改善土质,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渗漏率可以缓解排水问题,为玉米顺利生长提供保证。

4.害虫治理
玉米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害虫的威胁,如蚜虫、玉米螟、白粉虱等。

对于害虫的控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农药,但在使用农药时必须谨慎,不可滥用。

总结
河西走廊是适合种植玉米的重要农业区,它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丰富的土壤资源,但是,由于一些自然因素的干扰,如干旱、缺水、贫瘠土壤等等,种植玉米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使玉米在这种环境下获得高产、高质的收成。

优质耐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0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耐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0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要: 以泰 山2 1 为母本 、 自选 品系 1 9 2 2为父本有性杂交 , 后代采 用水旱交替选择育成小麦新 品种 阳光
1 0 。其主要特点是优质 、 抗旱 、 综合农艺性状优 良、 丰产性好 、 综合抗性强 , 品质达 到国家强筋麦标 准 , 2 0 1 3年
通 过山东省农作 物品种 审定 委员会 审定 。本文介绍 了阳光 1 O的选 育过程并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提 出了配套
1 选 育 经 过
1 . 1 筛选确 定 基础亲 本 1 9 9 7年 从 1 0 0多 个 品种 ( 系) 和 创 新 的 中 间
质、 综合抗逆等性状得到高度统一 , 选出9 9 0 5 A、 9 9 0 5 B、 9 9 0 5 C、 9 9 0 5 0 1 、 9 9 0 5 0 2 、 9 9 0 5 0 3共 6个 稳
2 . 2 丰产 性
量( 干基 ) 1 4 . 7 %, 湿面筋 3 2 . 9 %, 沉淀 值 3 9 . 2 mL , 吸水 率 6 4 . 6 %, 面 团形 成 时 间 7 . 8 mi n , 面 团 稳 定 时间 1 2 . 0 m i n , 面粉 白度 7 6 . 6 。其 主 要指 标 达到或 超过 国家 优质 强筋 小麦 品种 的品质 标准 。
材料 中筛 选 出一 个关 键 性 的骨 干 亲本 材 料 1 9 2 2 。 该 品系兼 具 烟农 1 9 、 5 4 3 6 8和 淮 麦 1 8的 血 缘 , 集 合 了抗 逆 、 抗病 、 分 蘖力强 、 适 应性 广 、 落 黄好 等多 个 亲本 的优异 性状 , 遗传 基础 十分 丰富 。
第 5期
王成超 : 优 质 耐旱 小麦 新 品种 阳光 1 0选 育及 栽培 技术 要 点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1期粮食作物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罗星星王飞名刘毅张分云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张安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201106)摘要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

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抗旱;旱优3015;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001-04农业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较为严重[1]。

水稻的农业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总量的比例比较高[2-3]。

发展节水抗旱稻,改变水稻长期淹水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拓展水稻种植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4-5]。

栽培稻的节水抗旱理论研究和种质创新研究日益增多。

经过长期节水抗旱稻育种实践,选育出沪优2号、旱优73、沪旱1509、沪旱1516和沪旱549等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并通过审定[6-8],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9-13]。

为解决品种旱优73在生产中植株偏高、生育期偏长等缺点,利用沪旱7A与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配组,选育出了早熟高产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3015(国审稻20200312)。

该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株型优良、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沪旱7A是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具有抗旱性强,配合力优等特点的籼型三系不育系,2012年该不育系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14]。

旱恢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籼型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

内蒙古旱地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内蒙古旱地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3期59栽 培 与 种 植内蒙古旱地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乔瑞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农牧和科技局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100)摘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种植模式会使土壤中的墒情快速流失,难以达到玉米出苗的要求,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通过推广应用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进一步蓄积降雨,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为玉米发芽出苗营造一个良好的湿度环境。

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选地整地、科学选种、起垄、地膜覆盖、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

关键词: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干旱半干旱乔瑞霞. 内蒙古旱地玉米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8):59.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水处理,土壤中65%以上的水分会被无效蒸发。

而实现旱作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就是想尽办法将这部分无效蒸发的水分降低到最低,最大程度的利用天然降水。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就是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具体水分供给特征而探索出来的一种保温保墒的抗旱栽培技术。

通过利用全膜覆盖栽培能够最大程度的收集天然降雨,同时还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保留起来,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水分蒸发。

一、选地整地玉米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想确保玉米获得高产稳产应该科学选地。

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耕作层深厚、理化性质良好、保水保墒能力较强的土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

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对土地进行翻耕,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 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

土壤耕作层较浅的应该每间隔2-3年使用土壤深松机对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深松作业,深翻作业完成之后要及时将土地耙平。

秋季整地要细致,第2年春季直接起垄覆膜。

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施肥工作。

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5000 kg;如果选择商品用有机肥,一般每亩追施3000 kg,同时还应该向田间施入硫酸钾15 kg、过磷酸钙10 kg、尿素30 kg。

农作物夏季抗旱救灾生产措施

农作物夏季抗旱救灾生产措施
大 学 生创 新 创 业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2 0 1 2 1 0 3 4 1 0 O 7 ) ; 2 0 1 2 年 浙 江农 林 大 学农 业与 食 品 科 学 学 院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2 0 1 2 0 1 0 1 。 2 0 1 2 0 1 0 2. 2 0 1 2 0 1 0 3 )
苦瓜 、 南瓜、 豇豆 、 菜 豆等 , 要 争 取抗旱 保 产争 丰 收 , 其主要 抗 旱措施 有 如下几 种 。
①遮荫降温 利用遮 阳网、 草帘 、 无纺布覆盖
来 调节 温 度 和 光 照 时 间 , 并 加 强夜 间通 风 , 将 昼 夜
潘凌洁( 1 9 9 0 一 ) , 女, 硕士 , 研 究方 向 为 蔬 菜 栽培 与 生理 ,
中 图分 类 号 : S 4 2 3 .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3 5 4 7 ( 2 0 1 4 ) 0 4 — 0 0 3 9 — 0 3
2 0 1 3年 7月 以来 。浙 江 省 遭受 连 续 4 0 。 C 高 温
量。 在 高温 干旱 的情 况下 , 应采 用管 道供 水 、 车辆运 水方 式 合理 调配 水 源 , 并 结 合沟 灌 、 间歇 灌 溉 、 湿 润 灌溉 等方 式 , 科 学有 效 用水【 l 】 。 晚 稻是 浙江 省 粮食 生产 中最重 要 的一 季 , 用 水 多, 供 水 不 足 会 影 响有 效 穗 数 。 而且 因前 期 已投 入
亡, 多数 农作 物减 产 , 农 民损 失惨 重 。 农作 物 的抗旱
救 灾 刻不 容缓 , 为缓 解 晴热 高温 天气 对农 业 生 产 的
影 响, 以下 针 对浙 江省 内种植 的早 稻 、 晚稻 、 蔬菜 、 花 生 等主 要作 物提 出相 应 的抗 旱救 灾措 施 , 并 提 出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穴距离 3 3厘 米 . 床 上 3 4厘 米 可 条 施 尿 素 、 铵 等 流 动 性 种 ~ 二
深 松 是 指 疏 松 土 壤 , 破 犁 底 层 , 雨 水 渗 透 到 深 层 土 打 使
壤 , 加土 壤储水能力 , 不翻动土 壤 , 破坏 地表植被 , 增 且 不 减
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
用 中耕 和 镇压 保 蓄 土 壤 水 分 。

节水 抗旱 栽培 措 施
7覆 盖 保 墒 .

I秋 翻 地 。 秋 翻 深 度 达 3 . 0厘 米 以 上 , 土 壤 充 分 接 纳 使 秋 、 季 的 降 水 , 春 顶 凌 细 耙 , 土 壤 达 到 细 、 、 , 虚 冬 早 使 暄 平 上 下实 。 2免 耕 法 。采 用 免 耕 播 种 机播 种 , 动 土 , 少 了水 分蒸 . 少 减
利 用 无 壁 犁 或 松 土 铲 疏 松 土壤 .加 深 耕 层 而 不 翻 转 土
壤 , 地 表 继续 保持 覆 盖 , 轻 土 壤 风 蚀 与 水 蚀 , 少 水 分蒸 使 减 减
发 , 高 土壤 保 持水 分 的 能力 ; 松 能 打 破 犁 底 层 , 加 雨 水 提 深 增
好的颗粒化肥 , 肥量在 6—4 施 0 20千 克, 顷 。该 机 操 作 简 便 , 公
通 常 只需 两 个 人 。 个 操 纵 车 。 人 在 后 监 护 播 种 机 运 行 情 一 一
人 渗 能 力 , 除 土壤 压实 , 深 耕 层 , 善 土 壤 结 构 。深 松 能 消 加 改 促 使 土 壤 团 粒 结 构 形 成 。 善 土 壤 蓄 水 保 肥 性 能 , 大 土 壤 改 加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黄 俊 超 崔 景 富 张 丽 智 马 海龙

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关键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关键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关键措施农作物抗逆性是指农作物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作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逆境压力。

因此,采取措施增强农作物抗逆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关键措施。

一、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选择具有良好的抗逆性状的育种材料,培育耐旱、耐盐、耐寒、抗病虫害等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研发了抗旱品种“超级稻”,其具有较高的耐旱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障农作物抗逆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逆境抵抗能力。

此外,有机肥的应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保水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

三、改进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至关重要。

科学制定灌溉方案,避免因过量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分过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四、增强作物免疫力增强作物免疫力是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适当的精准农药使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轻作物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五、土壤改良合理的土壤改良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

例如,添加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施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能够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和供养水分的能力。

六、应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具有潜在的巨大潜力。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调控植物的抗逆基因表达,提高植物的抗旱、抗盐和抗病虫害能力;利用昆虫抗性基因转化到农作物中,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性。

结论提高农作物抗逆性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通过遗传改良、合理施肥、改进灌溉技术、增强作物免疫力、土壤改良和应用生物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雨养玉米抗旱品种介绍及关键栽培技术

雨养玉米抗旱品种介绍及关键栽培技术

雨养玉米抗旱品种介绍及关键栽培技术来源:区种植中心网站日期:2007-06-18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京单28(曾用名京科9、京玉15)京单28,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

2006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同时在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中也表现突出,名列前茅。

品种审定编号:京审玉2006004主要特征特性:1、高产。

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若地力条件好,栽培措施优化,最高亩产可达1000公斤。

2、优质。

籽粒大,金黄色;千粒重可达400克以上;容重高,达到国家一级标准710克/升以上;成熟度好,商品质量优。

3、多抗。

田间综合抗性好,抗大、小斑病等多种病虫害。

4、广适。

对多个地域、播期和年份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1)适应地域广。

北京、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广大地区都适宜。

(2)适应春、夏播。

可以夏播(98天),也可以春播(125天)。

早播不早衰,晚播能成熟。

(3)适应不同年份。

偏旱年份、雨多年份,都适应,耐阴雨寡照天气。

5、耐密植。

抗倒伏,一般密度3500-4000株/亩。

每亩种5000株也抗倒,种植3000株更稳产。

做到了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匀、饱。

6、果穗匀。

果穗大小基本均匀一致,无小穗,畸形穗。

7、出籽率高。

从外表看果穗不太大,但均匀一致,出籽率高。

可达到88-90%,100公斤干果穗可出近90公斤的籽粒。

栽培技术:最适密度4000株/亩。

最适播期。

平原夏播6月中旬,平原春播5月~6月上旬。

山区春播5月上、中上旬。

其他技术措施与种其他玉米相同,不需特别管理,简化栽培即可。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农大86农大86是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我国第一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于2000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主要特征特性:农大86生育期125天左右。

保绿性突出,完全成熟后植株有11片以上绿叶;产量较高,一般亩产700公斤,比农大108增产5%-10%,收获籽粒后秸秆青贮产量可达到2500公斤/亩;同时,农大86综合抗性突出,抗病、抗倒、抗涝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2017, Vol.37, No.22
农业与技术

※种植与养殖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王 胜
(甘肃省临夏县民主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临夏 731800)

摘 要:
阳光、土壤、水、适宜的温度等因素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抗旱工作在农作物
生长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保证农作物发展的重要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
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974/nyyjs.2017113208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是人们并没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观念,导致地球环境比较恶劣,使得我国大多数的土地的含水量逐年降低,不能及时地给予农作物提供水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此,除了要重视保护环境意识以外,最本质的问题还是要从农作物自身的问题入手,不断地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不断地提高和改善抗旱栽培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1 改善农作物的幼苗培育方式要做好农作物的抗旱栽培工作,在种植植物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不断改善幼苗培育方式,保证农作物的存活率。如果种植范围比较广时,为了使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作用,可以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交叉种植,优化配置好植物的种植。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种植人员可以选用生育期恰当的植物进行栽培,例如抗旱性能较好的玉米和马铃薯等品种。要全面实施旱育幼苗以及定量栽培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了水分的需求量,还给植物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提高产量。如果种植玉米和马铃薯时,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适当的施肥。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存活率,种植人员在培育幼苗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幼苗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其的存活率,还可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2 改善农作物的灌溉模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抗旱栽培技术是灌溉技术的提高,对于幼苗培育的水分需求量,常见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滴灌和微灌2种。采用微灌方式可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主要适用于严密播种的作物。现阶段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可以适当添加恰当的肥料,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裕的水分,还要为农作物的根部提高必要的营养。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种植人员要保证种植场地长期保持有一定的水分,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种植人员可以用锄头、犁等工具对种植地进行松土,提高土壤的通气,让农作物充分地吸收到水分。3 适当利用化学药品和化肥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种植地喷洒保水剂和抗旱剂来改善土地的肥力,这是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的最好方法。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长会发生蒸
腾作用而流失一定的水分,为此,人们就通过喷洒保水
剂和抗旱剂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的水分过
分流失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在对培育幼苗之前,首先
要多种子进行浸泡,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幼
苗的存活率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了采用浸泡种子
的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以外,还可以采用种子
的干湿法,对种子进行浸泡然后在吹干后进行浸泡,这
样循环多次,目的是让种子提前接受干旱的“培训”,
提前适应干旱天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
抗旱能力,提高产量。例如在种植玉米时,对玉米种子
进行浸泡然后在吹干,周而复始几次再进行种植,使得
玉米种子的含水量大大地提升,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能。

4

做好防病防虫,实行综合防治

虫害、鼠咬是农作物的最大病害,也是种植人员一
直以来最头疼的一件事情。近几年来,我国的地球环境
越来越恶劣,土地含水量减少、沙漠化等问题给农作物
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农作物严重遭到了飞蛾、老
鼠等不同害虫的破坏。这些虫害的发生不仅不利于农作
物的健康生长,还会致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都会逐渐
流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为此,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种植人员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农作物进行喷
洒驱虫的药物,或者采用人工除卵等手段,将这些虫害
扼杀在萌芽状态中,给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
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

覆盖作物保墒

保墒栽培方法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也农
作物的栽培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种植之前,要保
证种植地的土壤中具有充裕的水分含量,这样才能保证
种子高效地发芽长根,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地生长。还
要对种植地的表面土质做松土工作,让农作物能够更加
充分地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也可以降低土壤中的
水分的蒸发作用,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

6

结语

为了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种植人员应该不断地改善植物的幼苗栽培技术。为提高
我国的农业经济,解决粮食供不应求的危机,种植人员
需要不断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改善农作物的生长
环境,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