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原理精华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原理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事项涉及三个项目:当期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所得税费用。
在任何一种企业所得税法下,当期所得税负债都是按照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负债) ,如果预交所得税大于应交所得税,其差额为当期所得税资产。
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与所得税费用中,必有一项是倒轧的结果。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需要符合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所得税费用自然就是倒轧数。
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关键是如何确认与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源于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
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应纳税所得税额) 分别表示为:会计利润( 会计收益) = 期末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期初净资产的账面价值(1)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 = 期末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期初净资产的计税基础(2)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代表经济利益的未来流入额,负债代表经济利益的未来流出额,而收益是期末拥有未来经济利益的净额。
从(1) 式来看,资产和负债的账面基础是按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2) 式表明,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按税法确认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即“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所得税法中的收益是应税所得,它强调收入与扣除项目之间的关系,资产只有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费用化,抵减当期收入,才能与应税所得产生联系。
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试图反映这一关系,其表述是:“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资产账面价值相同部分的金额,在未来期间不会引起应纳所得税的变化,只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在收回资产价值时才会形成应付或应抵扣所得税,才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全面了解资产负债表

全面了解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种重要表格,用于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全面了解资产负债表对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方面,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解析。
一、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
1.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年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买的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尚未收回的款项,存货是指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等。
2.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年以上能够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投资于其他公司股权、债权等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买的土地、厂房、设备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的资产。
二、负债负债是企业对外承担的债务或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部分。
1.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或义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和其他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短期负债,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尚未支付的款项,预收款项是指客户预付的货款或服务款项,其他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2.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或义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长期负债,应付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债券需要偿还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因为税务政策的变化而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其他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等。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首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说,要计算递延所得税,分3步走:(1)计算在会计准则下有多少资产负债;(2)计算在税法下有多少资产负债;(3)比较两个口径的资产、负债差异。
(1)计算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
什么意思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元,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总额是多少?想一想,价值80万元的账面资产,可以在未来不断使用,直到使用到账面金额为0为止。
把一个资产从80万用到一文不值,受益的金额是多少?就是80万元,没错。
(2)计算资产计税基础说说定义里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我们主要关注最后一句话,计税基础,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什么意思呢?还是固定资产折旧的案例,若税法允许企业做加计扣除,今年扣除的金额是是40万元。
那么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是多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100-40=60万元。
所以我们发现,其实谈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定义探讨「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究竟在谈什么呢?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是否就是在「不断增加按照税法规定税前扣除额的过程」?而这个增加过程的上限是什么?上限就是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探讨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在寻找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
确认递延,要先计算会计和税法各自的“账面价值”差异,一个是“会计账面价值”,一个是“税法账面价值”。
(3)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这时,会计认可的账面价值是80万元,税法认可的税法口径计税基础是60万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差异是20万元。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一、引言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它们分别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利润状况。
在企业的债务方面,两种报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将对这两种债务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一些案例加以说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资产负债表作为管理企业负债的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有效的负债结构管理,降低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
2、管理方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管理企业的负债结构。
具体做法是通过精细的债务分类,确定负债的性质和来源,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优化资本结构,并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优点(1)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能够对负债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从而减轻经营风险和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合理管理企业的债务结构,企业可以提高融资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4、缺点(1)对债务的管理,使企业采取保守策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控制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采取保守策略,错失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
(2)对债务规模的限制过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是以企业当前的负债情况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的债务情况限制力度不够,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三、损益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损益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损益表作为管理企业债务的工具。
它以企业每年实现的利润状况为依据,掌握企业的债务情况,从而分析和管理企业的债务状况。
2、管理方式损益表债务法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通过盈利和经营状况来评估企业的债务情况。
企业需要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分析每年的收入和成本,确定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优点(1)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情况损益表债务法以企业的盈利情况作为衡量企业债务的依据,更能直接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通俗理解举例说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通俗理解举例说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项法律法规,用于规范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债务和资产情况。
通俗来说,它是一份记录了你拥有和欠债的清单。
举例来说明,假设小明是一名个体户,他经营着一家小超市。
他决定浏览一下他的资产负债表,以了解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
以下是他的资产负债表的示例:资产:
1. 现金:5000元
2. 库存商品:10000元
3. 账户余额:2000元
4. 固定资产:60000元(例如,冷柜、货架等)
总资产:77000元
负债:
1. 供应商欠款:3000元
2. 银行贷款:15000元
3. 个人借款:5000元
总负债:23000元
根据这个例子,小明的资产总值为77000元,而他的负债总额为23000元。
资产减去负债(77000元 - 23000元),小明的净资产为54000元。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它使小明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帮助他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通过定期更新资产负债表,小明可以轻松地跟踪他的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帮助企业或个人管理和控制负债的法律规定。
它对于财务管理至关重要,有效地规范了债务的计划和还款,以及资产的管理和发展。
这样,个体户和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经济状况,并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管理企业负债的规定。
它的基本原则是明确企业负债的来源、用途、管理和支付情况,以及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偿付能力。
目的在于督促企业对负债有责任的管理,确保企业在持续性经营和可控风险环境下安全操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施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用途原则,即企业在获得贷款后,能够明确使用贷款的用途;二是安全原则,即企业使用贷款时,要注意保护贷款人的利益;三是还款原则,即企业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还款。
首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在选择财务投资项目时,需要考虑投资的杠杆率、投资的风险和投资的期限等因素,以确保企业以合理的回报支付债务。
其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应实施有效的资本结构管理,选择和优化财务架构,确保合理的杠杆和负债投资,控制负债总额、占比和期限。
此外,企业还应实施资本管理,建立有效的负债流程,按照财务规定,定期审计企业负债及违约风险,跟踪和监督指定的负债还款情况,以确保企业偿还负债能力。
此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要求企业必须制定财务指标考核体系,确定企业负债、负债成本及偿付能力等指标,并定期评估指标状况,以确保企业负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要求企业采取相应的负债和财务管理措施,在合理的经济情况下履行负债义务,避免投资过多承担不必要
的债务负担,以及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宗旨在于规范和管理企业的债务,防止企业以不当方式借款,以及限制企业负债规模,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充分发挥公司资源的效益和企业活力,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有效利用。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减少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增加数)”,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递所得税负债(负债增加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少数)”。
应付税款法充分体现了会计人表里如一地听税务机关的话,"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完全一致。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表现出会计人的纠结,交税时听税务机关的话,做账时,坚决不同意将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一致;因此,就设计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
所以就有了如下的说法:从企业的资金占用角度来看,若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短期内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相当于企业的一笔融资,对企业有利;若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当期向税务机关多交税,虽然未来可抵扣而少交税,但当期属于企业的资金占用。
其实这些都是准则制定者人为虚构出来的!第一,现实中,税务机关怎么会允许企业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呢?第二,现实中,企业向税务机关多交税,后续的抵扣,只是人为计算出来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就是所谓的“少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多计,只好预提一个递延(所得税)负债;同理,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就是所谓的“多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少计,只好设计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出来。
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正是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时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因为所得税费用可能为负数。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税收征管和税收纳税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是关乎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的。
它规定了企业应如何正确处理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事项,以及如何正确计提所得税会计费用,使企业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了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如何处理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预付的税款或者预提的税款,而所得税负债则是指企业未交纳的税款。
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的规定,正确计算和确认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并在相关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重要法规。
它规定了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并且明确了企业在计提所得税会计费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时正确处理所得税会计费用,以及确认和核算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1 .6, No. 3 J n 2 0 u.08
全 面 解 析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黄丽娟, 张孝友
( 南 大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庆 西 重
摘
401) 0 7 6
要 : 的企 业 所得 税 会计 准 则 摒 弃 了 原 准 则 中允 许 企 业 采 用 的应 付 税 款 法 及 纳 税 影 响 会 计 法 ( 括 递 延 税 款 法 和 损 益 表 债 务 新 包
d pe eo iia sa d r s( cu igd fre t o n c mesae n se/ i it t o ) b t e ur ee tr o td i t r n l tn a d i ldn eerd meh d a di o -ttme t st l bl ymeh d , u q i t ne - nh g n n a a i r eh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西南农 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uhwe tAgrc lu a nv riy S ca ce c iin o r a fSo t s iu t rlU ie st ( o ilS in eEdto )
中 图分 类 号 : 2 9 1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5 7 ( 0 8 0 17 3 9 2 0 3—0 3 —0 J 01 4
Al Ro n ay i o ln eS etAs e/ a it . t o l u dAn lss f a c— h e s tLibl yMeh d — Ba i
日, 财政部颁发了 1 项基本准则和 3 项具体准则 , 8 其中《 企 业会计准则第 1 号——所得税》 8 准则要求企业只能采用 资 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以规范所得税的会 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 税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所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既包含 当期按照税法规定应交的所得税, 也包含因为暂时性差异而
HUANG -u n, HANG a — o Li a Z j Xio y u
( c o l f c n mi n n g me tS uh s Unv r i , h n q g 4 0 1 , hn ) S h o o o o c a d Ma a e n , o t we t i s y C o g i 0 7 6 C i E s e t n a
我国原有关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在进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它是以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和负债为
所得税核算的时候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 着眼点, 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 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计 计法( 包括递延税款法和损益表债务法) 。由于应付税款法 税时可以归于该资产和负债的金额) 之间的差异 ( 即暂时性 操作简单, 也易于被会计人员所掌握, 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 差异)然后再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纳税额的影响金额确认 , 都选用应付税款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 。20 年 2月 1 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06 5 再由此确认所得
法) 而要求企 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 计核算 文 中旨在对 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 进行一个 全面 的解析 , 资 , 对
产负 债 表 中 有 可 能 产 生 暂 时 性 差 异 的 项 目进 行 了列 举 , 以案 例 分 析 的 形 式 阐 述 了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的 整 个 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 程 。 并 关 键 词 : 准 则 ; 得 税 ;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 时 性 差 异 新 所 资 暂
Ab ta t sr c -Th e a c u t g s a d r so c me t x a a d n t e t x p y b e me h d a d t e t x e f c c o n i g me h d a e n w c o n i t n a d fi o a b n o h a a a l t o n h a - fe ta c u t t o —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