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上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神木职教中心 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2)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一、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流畅”“有情感)l、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表达了对母校依依不舍的赤子情怀)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这种感情怎样体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再别”是题眼;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开头结尾两节“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二、合作探究赏析意象(一)、读2、3、4、5、6段,探究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依恋的感情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点拨: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 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4)、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和迷人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因为“柳”音同“留”,所以古人常用柳来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意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热烈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揉碎了,有很凄楚“沉淀”即这是过去的,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二) 读1、7节欣赏回环美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一个“再别”,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作别”时的怅惘、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感情更进一层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惆怅不已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使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3.7.20—8.20
总课时
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识字2(二)
学习目标
1、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
学习重点
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
学习难点
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
二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年级
二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3.7.20—8.20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识字1(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学习难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大家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吗?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设问导读:
(一)图文结合,理解词串。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2、不理解的词在旁边做出标记。
3、结合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试着用文中的每组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2、(放录像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导
学
过
程
人们穿着什么?脸上怎么样?街上有着什么?
【最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定稿

【最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定稿小学语文教学案科目教者教学目标语文年级二年级课题识字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课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检测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
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
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4、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叠翠爽染登(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1 教学过程(3)巩固识字:教学过程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如: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
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语文二年级组 高效课堂《蓝色的树叶》导学案设计 齐节庆

1、红、黄、绿树叶进入读词环节。设计意图:先用美丽的树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出示词语,遵循了先读词、再单独识字这一字认字规律。
2、读字音,说发现。设计意图:区分平翘舌音。
3、游戏“找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比较、辨析形近字。
4、交流识字方法。设计意图:把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A、带拼音,读字词
师:看,(课件出示多种颜色的树叶)老师这里有好多绿树叶、黄树叶、红树叶,漂亮吗?(漂亮)这每一片树叶后面呀,都藏着一个可爱的生字宝宝,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想)请同学们大声地将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带拼音)
B、老师请坐姿最好的同学开火车读。
C、去拼音,读字词
3、我们再来看一个长句子,出示: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谁能用刚才的方法试着读读这个句子。(指1~2名读)
师:女生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想读得流利通顺,还要把其中的多音字读得很正确,就是——“教”(ppt注红),它在这里读——jiāo,它的另一个读音是——jiào,谁为jiào组个词?(指2名回答)
内容落点
3
四、指导写字“笔、景“
1、“笔”的演变过程
(1)“笔“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是这样写的,甲骨文时笔上端像手持的叉,末端撮兽毛的竹管在写字;金文中“笔”字承续了甲骨文字形;篆文中又在笔中加入了竹,强调了“笔”的竹子特质。笔的造字本义是: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书写。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导学过程第一课:拼音研究——声母 b, p, m1. 通过听音标认识声母 b, p 和 m。
2. 练用笔正确书写声母 b, p 和 m 的字形。
3. 通过配对练巩固声母的听写和书写。
第二课:字的构造——日1. 通过图片联想开始认识字的构造。
2. 研究并记忆字日的构造。
3. 练用笔正确书写字日。
第三课:词汇研究——人和上1. 通过图片理解人和上两个字的意思。
2. 研究并记忆字的读音和写法。
3. 进行词语搭配练,运用人和上两个字构成不同的词汇。
第四课:古诗欣赏——《春晓》1. 朗读并理解《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
2. 认读生字:晨,处,早。
3. 进行课文分析,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活动目标1. 学会正确书写声母 b, p 和 m 的字形。
2. 认识和记忆字日的构造,并能正确书写。
3. 研究人和上两个字的意思和读音,并构成不同的词汇。
4. 欣赏古诗《春晓》,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1. 声母 b, p 和 m 的字卡。
2. 字日的字卡和练纸。
3. 人和上两个字的图片卡片。
4. 古诗《春晓》的课本和相关解读资料。
活动步骤1. 介绍本研究单元的目标和内容。
2.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教学,包括听力练、图片联想、词语搭配和课文欣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整理学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馈。
5. 总结本研究单元的重点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复和自主研究。
拓展练1. 制作声母 b, p 和 m 的拼音卡片,进行听音配对练。
2. 探讨字日在其他字中的应用情况,尝试构造新的词汇。
3. 邀请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晓》,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反思本学习单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了声母 b, p 和 m 的字形,认识了字日的构造,学习了人和上两个字的意思和读音,并欣赏了古诗《春晓》。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
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一、“导学案”设计的背景当前由于受办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学习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题海战术”还为不少教师所热衷,教师讲题,学生听题是课堂教学的基调;满堂灌现象随处可见;过重的压力,过高的期望,使学生疲于奔命;教学围着“应试"运转;陈旧的教具,传统的教法,苦教苦学,盛行不衰,一言以蔽之,成绩来自学生的繁重负担。
正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挤点了原本应是他们多阅读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越来越少,所有的热情寄托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这就是失去语文原有的人文性的功能。
从教学最优化理念来说,要更完善地完成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形成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控制作业量,合理设计作业,满足各层次学生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是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背景。
二、“导学案"设计的流程“导学案"设计工作量比较大,个人难以完成每学期每课的“导学案"设计。
因此采用分摊的形式让同组老师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一般按课数分摊给本组老师,每个老师一学期完成3至4 个“导学案"的设计,每个教师在期初完成初稿。
完成初稿的每个月“导学案"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导学案"设计者是每次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对“导学案"的具体目标、重难点、课堂练习题的难易度、内容板块组合等问题进行说明,其他教师事先要熟悉讨论的课题,并提出初稿的整合意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第二稿。
最后课老师根据所任班级的学情进行整改,在不改变整体方案的上,可以增减题量数,插人有关链接,调整环节的次序,由此形成的第三稿就是一份其体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导学案"。
高效课堂导学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班级二年级课题识字四课时 12.小组交流讨论。
互听读成语,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成语?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生字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4.整体朗读感悟课堂检测把成语补充完整。
尺有所___ ,寸有所___ 取___ 补___ 相得___ ____管中___ ___ 坐井__ ___ 一叶___ 目, 不见___ ___ ____苗助长 ____劳无功瓜熟____落水到____ 成课后作业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
板书设计: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二年级上册)班级二年级课题 13.井底之蛙课时 1 主备人孙燕使用人使用日期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课中或小组交流中提出:导学案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小鸟回答说──青蛙说──小鸟说──青蛙笑着说──小鸟也笑了,说──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四、揭示寓意1.交流心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结束语: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短小幽默。
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
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课堂检测填空: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新部编⼈教版⼆年级上册语⽂导学案[键⼊⽂字]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字进⾏归纳,再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按⾃然段读⽂,读准字⾳,读通句⼦。
(3)归纳不认识的⽣字,会读的同学⼤声范读,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组同学都读不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拼⼀拼,再读⼀读。
4.学⽣按⾃然段朗读课⽂,努⼒做到读准字⾳,不断句。
三、精读课⽂,随⽂识字(⽤时:10分钟)1.指名读第⼀⾃然段,认读并理解⽣词“⾷物”,想⼀想:⽼虎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狐狸的?2.引导学⽣画出描写狐狸和⽼虎的动作的词,思考:⽼虎和狐狸谁更厉害?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具书和联系⽣活实际理解:“⾷物”指吃的东西,说明⽼虎是在饥饿的情况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蹿”,⽼虎的动作是“扑”和“逮”,说明⽼虎更厉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学⽣⾃觉使⽤⼯具书。
2.可引导学⽣做动作理解这⼏个动词,使学⽣明⽩狐狸的动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虎逮住,这说明⽼虎更厉害。
3.提醒学⽣利⽤语速的快慢来表现⽂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时:10分钟)1.课件出⽰本课⽣字“⾷、物、眼、爷”,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观察它们在⽥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4.利⽤投影仪展⽰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认读⽣字并组词,⽐⼀⽐谁组得多。
2.学⽣观察并交流⽣字在⽥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师范写时,学⽣⼀边观察⼀边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再看看不⾜,并改正。
教师要引导学⽣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重点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物”字,引导学⽣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五、课堂⼩结,布置作业(⽤时:2分钟)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总结,⿎励学⽣采⽤多种⽅法识字。
2.布置作业:将课⽂正确、流利地读给家⼈听。
1.学⽣从⽼师的总结中知道学习⽣字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3册)
班级 2 (3)课题识字1 课时 1课时主备人彭新荣审核人组别语文使用人
(语文第3册)
班级 2 (3)课题1、《秋天的图画》课时 1课时主备人彭新荣审核人组别语文使用人
(语文第3册)
班级 2 (3)课题2、《黄山奇石》课时 1课时
(语文二年级上册)
班级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时第一课时
(语文二年级上册)
班级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时第二课时
(语文二年级上册)
班级课题4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
(语文二年级上册)
班级课题4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
班级课题识字二课时第一课时
班级课题识字二课时第二课时
五十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二年级课题 5.一株紫丁香课时 1课时
五十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二年级课题 6.我选我课时 1课时
五十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二年级课题 7 一分钟课时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8.难忘的一天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8.难忘的一天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陈秀琼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课题识字3 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识字3 课时第2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课题 9.欢庆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9、欢庆课时第2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课题 10、北京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10、北京课时第2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课题 11、我们成功了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张义萍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11我们成功了课时第2课时3、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12看雪课时第1课时
主备人张义萍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
班级课题 12看雪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张义萍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三册)班级课题识字4 课时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