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摘要: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
在此过程中二胡在结合地方音乐、戏曲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当然其演奏技法也在传承和开拓中持续发展。
中国多元的地理文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二胡曲目的创作与演奏风格。
而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地域风格演奏技法和曲目特色非常重要,这有利于二胡曲目音乐意境的最佳呈现。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法;地域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8-0099-03(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淮南232000)二胡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富有中华传统韵味的民族乐器,具有音质抒情优美、艺术呈现丰富的特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域文化上南北各具特色,这在二胡作品风格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在二胡演奏的地域风格演化进程中,南方主要侧重江南曲风,旋律以柔和、悠扬为主,曲调迂回曲折;而北方二胡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南等地,旋律以跳跃舒展为主,曲调浑厚、奔放、高亢。
此外,二胡作为戏曲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有大量戏曲元素融入而戏曲音乐本身也为二胡作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二胡演奏从地域流派划分上可以分为北派、南派、秦派、豫派四类,受地域与民俗戏曲文化的影响,各派二胡音乐、演奏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具体说来,江南二胡乐曲深受江浙丝竹音乐的影响,在演奏风格上追求旋律的细腻流畅、婉转动人,节奏柔和、韵律优雅、力度起伏呈橄榄式,常以内外弦交替的润色手法让江南丝竹奏乐变得灵动流畅、恬静素雅。
东北二胡倾向于用多样的滑音来呈现乐曲,非常重视不同弓法为乐曲呈现带来的重大意义,在激情动荡的旋律展示中强调一音一拍一弓,而且在力度和弓速的要求上较为严格,让人感受东北音乐中那种特有的活泼、灵动、爽直的音乐风格。
陕西二胡以秦腔、陕北民歌为底蕴,其总体调式主音以上下四、五度音符为旋律主干,通过灵活运用秦腔调式贴切地展示出陕北黄土地中粗犷高亢、洒脱自如的音乐风格[1]。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
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
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
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
从两首乐曲看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

从两首乐曲看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刘茹【摘要】二胡乐曲中富有地域性风格,借鉴融合当地民间音乐元素的作品并不少见,近年来以湖南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二胡曲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以湖南民歌与花鼓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山乡邮递员》与《湘江乐》进行分析,总结湖南风格二胡作品独特的音乐形态与演奏技法.【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二胡;湖南风格;艺术特色【作者】刘茹【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以湖南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二胡曲逐渐增多,但乐曲的数量、知名度与流传性亟需提高。
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以湖南地方风格特色创作、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二胡作品有:程辉庭以湖南花鼓戏曲牌《采茶调》为音乐素材创作的《山乡邮递员》,余奋扬根据湖南花鼓戏曲牌《双川调》改编而成的《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时乐濛以湖南民歌与花鼓戏为素材创作的《湘江乐》,匡学飞创作的在湖南民歌音调基础上借鉴西方创作手法写成的《故乡——引子与回旋》(二胡与钢琴),王建民用湖南民间音乐原始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而成的《第二二胡狂想曲》等。
《山乡邮递员》以湖南花鼓戏曲牌“采茶调”为音乐素材,旋律具有浓厚的湖南特色。
音乐情绪欢快,形象生动。
以传统的音调素材表现了山乡邮递员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德。
乐曲采用湖南花鼓戏“采茶调”中的上句“la la do la sol mi”为基本素材发展而来,全曲的曲式结构为三段式,调式类型为以F调定弦的D羽调式和C调定弦的A羽调式。
全曲由欢快的引子、生动的小快板、如歌地慢板、无变化的再现、自由的华彩与将乐曲推向高潮的尾声六个段落组成。
转入C调后主题乐句24小节中的“sol”,作者没有让它升高,而是用颤指代替。
他认为“二胡演奏湖南风格的乐曲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完全模仿大筒,地方色彩既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为人所接受。
浅谈二胡表演的风格与情感艺术的融入

12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3浅谈二胡表演的风格与情感艺术的融入苏广勇/王彦琪摘 要:二胡曾被称作南胡或胡琴,且它的流传之广也并非其它的乐器能够比拟的。
从早期奚琴时期发展至今,二胡已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它无论作为一种独奏乐器,还是作为一种民族合奏的乐器、或是作为现代管弦乐队中的一种常规乐器,都占着及其重要的位置。
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们也能够从凄美的演奏旋律中体会到作者创作音乐时的情怀。
而在进行二胡演奏的过程中仅仅只依靠精湛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融入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才能使演出的效果变得出惟妙惟肖。
关键词:二胡表演;风格;情感艺术;融入;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苏广勇(1961-),男,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王彦琪,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现如今,二胡已逐步由民间音乐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二胡发展的走向上在表演问题方面也愈加变得重要起来。
它作为我国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二胡具有柔美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善于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情趣。
而从演奏技巧上来看,它除了运用到传统技法外还吸收并借鉴了大量的小提琴特色,这使得二胡在音色优美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特色性,让二胡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也使得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源远流长,且在历史发展中造就了灿烂的器乐文化。
一、浅谈二胡表演的艺术(一)二胡表演艺术所谓的表演艺术主要是以思维与体验作为主要基础的。
它可以将喜悦、轻快、悲惨凄凉、暴躁愤怒、哀怨忧愁等多种情绪恰当的表现出来;也可以将深邃幽远、热闹、空旷辽阔、缥缈与宁静等意境适当的描写出来;还可以进行对质朴纯善、憨厚老实、活泼可爱、彪悍、恐怖、果断等形象的塑造,也能对不同的品格与思想同时反映出来。
二胡的演奏也可以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在形式上同其他的艺术基本大致相同,但在演奏艺术上也有着独特的美学原则与规律,它在美学原则的问题方面涉及也较为广泛。
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

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代表乐器之一,也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线性乐器,在戏曲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民族戏曲演奏中必不可少。
由于其发声与人声相似,在艺术情感表达方面,更容易表达人的内在情感,更善于表达内在含蓄的温婉情绪。
而且,它可以表达出很多特殊的情感,有利于更好地升华戏曲表演的情感色彩。
因此,二胡在戏曲伴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胡;技巧;戏曲伴奏;运用引言: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二胡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独特的技巧,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风格,流派唱腔的风格,滑音抹音,装饰音与唱腔结合的运用,及右手弓法的科学性等等,在这里重点浅析一下托腔保调,揉弦和半音运用以及演奏二胡中情感艺术性的几个技巧特点。
一、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一)托腔保调就是根据演员所演唱的旋律进行相同的纯旋律伴奏方式。
“托腔”的演奏往往需要伴奏员与演员极其默契地相互配合。
在演奏戏曲唱腔时,不能单靠谱面演奏,而是需要灵活的演奏手法,力争与演唱者做到密切配合,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在演奏实践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一些滑音、装饰音、重音等,使二胡演奏技法更加丰富多彩,与演唱的行腔、吐字紧密配合,也显得韵味浓厚。
这些都与演员平时的唱腔磨合熟练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行腔中的旋律,曲调走向,以及吐字、韵律等等,要进行分析研究,多次进行实践演奏,与唱腔紧密结合,才能奏出戏曲独有的韵味,达到台上台下“一棵菜”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二胡的包腔二胡是乐队的三大包腔乐器之一,在包腔的演奏中灵动传神,独显韵味。
包腔演奏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二胡的最佳音区,即中高音把位。
二胡中高音的音质与戏曲演员的音质较为接近,优秀的二胡演奏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特点,用二胡来模仿人的说话,使戏曲的表演内容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
在包腔的演奏过程中,二胡演奏者的左右手需要达到高度默契的状态,除了要把握好左手如何产生韵味,右手如何控制弓法力度强弱变化以外,还要对演员的台词进行熟练度的掌握,按字与字之间声调的变化选择演奏手法。
浅谈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

浅谈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由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象征意义的乐器,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它的演奏目的是表现音乐情绪,抒发情感,实现视觉、听觉相结合的审美价值。
秦腔是一门融音乐、舞蹈、诗歌、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的音乐语言是很复杂很特殊的,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国民歌、曲艺和民族器乐曲,也不同于其他地方剧种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
二胡以其音色纯厚优美,表现力丰富而在秦腔演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秦腔音乐中独树一帜的伴奏乐器,属于三大件包腔乐器之一,除担任伴奏外,有时还领奏、独奏部分音乐片断。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胡支撑着秦腔音乐的伴奏群体。
掌握秦腔的调式规律与特点,是二胡更好地为秦腔伴奏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在秦腔戏曲音乐中,有“欢音”与“苦音”两大类,因此从这两类不同音阶里产生的乐曲基本调式便形成“欢音”徵调式、“欢音”宫调式,“苦音”徵调式、“苦音”宫调式。
各种调式里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性音。
“欢音”徵调式、“欢音”宫调式的特性音为“3”和“6”,7为原位。
“苦音”徵调式、“苦音”宫调式的特性音为4和7,4是微升,7是降D7。
还需强调的是,“苦音”中的4和7不仅在旋律中处于主要位置,而且其音高与欢音中的两个音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区别欢音和苦音两种体系的重要依据。
特性音的不同决定了音乐风格色彩的不同,两类声腔的音阶都是五声性的七声音阶,由于特性音及特性音阶构成乐汇和乐曲,因此特性音直接关系到秦腔乐曲的音律与旋法。
独奏、伴奏二胡的所有技法对秦腔演奏都适用。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丰富多彩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表现力的认知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二胡演奏风格的多种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十足的效果,这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二胡的揉弦分为滚揉、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得到应用。
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二胡,在经历了从胡文化、西域文化到中原文化相汇相融的近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后,成为了民乐的一个重要主体。
它反映出的不单单是一件乐器的变迁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变迁,二胡的变迁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趋向,并在民乐发展以及民乐思想的演变中形成影响,甚或推波助澜。
由此,完全可将二胡文化当作民乐思想的一种基质来看待。
二胡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深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
二胡的音色,沉闷,高亢,犹如人声,有一种对世事洞察,娓娓道来的内敛。
同时二胡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传统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下,出现了如阿炳,刘天华等二胡艺术大师,他们将二胡由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把二胡从民间自流状态逐步引向专业化的道路,他们的艺术创新和主要成就奠定了近代二胡的发展,也最能体现近代二胡的技术和风格特色。
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方法进行了改良,既由原来的只有第一把位演奏,改为效仿小提琴,扩展为第二,三,四,甚至第五把位的演奏。
从此,二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华彦钧(阿炳),也对二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50~60年代二胡的制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对二胡制作进行了定型。
华彦钧,又名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博采众长,广纳集群,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
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研究

78欧阳嘉颖: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研究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研究欧阳嘉颖(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 100055)作者简介:欧阳嘉颖(198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二胡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在二胡艺术家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背景下,二胡已经成为了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代名词。
二胡作为乐器,其是通过音色来表达情感的,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精准、成熟的技法表现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听众产生共鸣。
本文就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进行探析,旨在让人们对二胡音色的审美价值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色;技法表现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078-03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是一种非常具有歌唱性的乐器,发音和人声比较接近,在二胡演奏中,人们对二胡的音色变化和技法表现非常重视,二胡具有自身独特的音色,在音色上存在着明亮和暗淡的差异,并且音色的变化非常丰富,包括柔美、明亮、浑厚、沉郁和暗淡等不同特征。
二胡演奏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音色受到不同演奏方法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加强对二胡演奏中音色及其技法表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二胡音色的物质基础(一)二胡音色的决定因素乐器使用的材质及其构造等特性都会影响乐器的音色,这是乐器音色的决定因素。
对于二胡来说,二胡乐器材质的选择以及制作工艺直接决定了其音色的好坏,好的二胡音色应该是听起来厚而不闷、清而不浊的,高音区应该给人纯净和明亮的感觉,中音区应该给人圆润的感觉,低音区则应该是浑厚的。
从二胡的构造来看,可以将二胡本身看成是一个振动体,其是皮膜类拉弦乐器,不同部位材质的选择以及制作工艺都应该遵循声学和力学的振动原理,要通过良好的振动来形成好的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河南豫剧院二团 任丽艳【摘要】二胡从唐朝开始,不断发展完善并绵延至今非常难得,并且通过刘天华、阿炳等近代优秀的二胡艺术家转播之下二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推广。
而从二胡的结构调式、节奏节拍、地域特色等方面都良好的体现了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而正是这样一种民族特性使得二胡也将不只是一门艺术而且更加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流传至今,因此更加需要人们的发展和重视。
【关键词】二胡艺术 民族特性 结构曲调 节奏节拍 地域色彩二胡始于唐朝,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称之为“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二胡又名“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但是二胡在中国古代包括有古筝、琵琶等乐器的冲击传播并不广泛,发展也较为缓慢。
直至民国时期刘天华、阿炳等二胡代表性人物的出现才将二胡演奏和二胡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二胡虽然经历和辉煌但发展至今并不容乐观,同时二胡的显著民族特性也同样时刻提醒着我们二胡已经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文化精神逐渐影响着人们。
一、二胡的发展概述以及当前状况1、二胡的概述及其发展历程虽然我国弓弦乐器的发展己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但是与吹、弹和打三种乐器比较,弦乐器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
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戏曲的兴起,弓弦乐器才获得了发展的空间。
正是因为如此,胡琴作为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不断的被传播开来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而胡琴在近代更名为二胡,在刘天华、阿炳等二胡艺术家的努力之下,二胡艺术才终于被系统性的整理和发展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二胡并愿意传承下去,从而成就了二胡发展在一段时期的盛况。
虽然现在二胡已经传播的非常广泛可依旧面临着危机。
因为人们不仅仅是对待二胡,更多的是对待音乐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社会压力增大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人们过多的重视利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魅力使得二胡的学习和传播都变了意味。
学习二胡不再仅仅是因为欣赏音乐,因为这种艺术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看中其商业价值以及今后能带来更好的出路。
当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生存以及利益更加看中但是这往往会扭曲学习的动力从而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到二胡艺术的深邃所在。
2、二胡传承至今的发展现状二胡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当前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学习然后精通,进入表演团队,然后演出赚取名声和收入,或者之后在收学生教二胡,以此为生。
当然,为了能够不断的学习和演奏二胡,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但是过于重视经济利益以及今后的出路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二胡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
不能真正理解二胡艺术的真谛,只是将那些曲目演奏出来,机械的教授一些技巧,那么最终也只不过是将二胡当成一种发生的工具,所演奏出来的曲目也就一定是没有灵魂的。
而当初刘天华演奏和传播二胡的时候为的是信仰,是理想,所以他演奏的光明行具有着灵魂,从他的演奏中你能深刻的感受那种为了信仰并且向往光明的迫切和渴望。
瞎子阿炳一辈子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断的吃苦且受到压迫,但是却从来没有泯灭创作的热情,因此他的作品更加贴近老百姓们的底层生活,更好的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也是具有其灵魂的作品。
他们投入且热爱,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能更好的和听众进行交流,最终产生共鸣,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们依旧保持着对二胡艺术的热爱和信仰。
二、二胡音乐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性1、从乐曲的结构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二胡传承至今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前辈们的发展和完善,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特性,比方说在乐曲的结构上,我国二胡的乐曲结构和西方的音乐想必更加具有不规范的特点。
二胡的教授与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师徒的方式,因此就更加具有自然发展的原生性。
而在曲式结构上,西方音乐结构重视对比,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强调统一,在统一中追求对比,以渐变追求对比,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与以和为贵的思想。
所以在二胡艺术中良好的体现出了一种中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
在乐曲结构上独有的民族文化形成主要是因为自古以来二胡的教授和传承方式。
在古代音乐的教授更多的是以单独的师徒教授,虽然这样会使得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二胡艺术,但同样也因此良好保留下了二胡艺术最原始的美。
而西方音乐的学习主要通过普及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乐曲的结构较为统一,最终失去了不同国家所能够具有的独特。
因此二胡传承至今,通过前辈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二胡艺术体系,其不同的乐曲结构就能良好的体现出了专有的民族特性。
2、从乐曲的调式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除了乐曲的结构之外,二胡乐曲的调式也良好的体现出了其具有的民族特性。
二胡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会适当增加偏音与变徵音,这些变化既能使乐曲得到更好的风格表现,也能使乐曲丰富的表现出地方特色。
对旋律做出更好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性特征。
而这种旋律的运用手法实现了我国传统的统一思想,在统一的前提下发展渐变。
这些表现在二胡作品中使二胡的旋律具有民族特征,都是非常值得人们重视和学习继承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使得其各个方面的发展通过时间的积淀都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乐曲的调式也是如此。
古代五音即是宫、商、角、徵、羽,这最原本的发音方式和西方音乐是有根本上的区别的,虽然随着时间不断累积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合西方的一些文化特点,但是依旧会具有这自身独有的特点。
而二胡作为流传千年的乐器自然更好的体现除了中国音乐独有的魅力。
二胡艺术乐曲调式的不同就良好的体现出了其具有的独特民族特性,值得人们去重视和发扬。
3、从乐曲的节奏节拍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在乐曲的节奏节拍上,二胡也同样具有着其独有的民族特性。
在二胡的演奏中,大量散板的运用,实现了散整的结合,散拍有时出现在开头,称为散起,也有出现在乐曲的高潮,还有的散拍出现在结尾处。
二胡演奏中的慢、中、快、慢的渐变式节奏布局,更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经过了千年的时间积淀和文化传承最终形成的艺术特点和形式,良好有效的体现了我国音乐的民族特征,同时也非常具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但实际上自从民国时期涌现出的刘天华、瞎子阿炳等诸多对二胡艺术影响深远的人物在二胡乐曲的节奏节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慢慢的就很少出现相对来说经典的作品。
新作(下转第169页)162足十三,有些航空公司则没有第十三航班,酒店没有第十三号房间。
然而,非基督教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并不特别忌讳十三。
Ⅲ.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对象对文化禁忌知识掌握不足造成交际失误的现象十分普遍。
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文化间所存在的极大差异必然表现在交际对象对文化禁忌的理解不足上。
如果交际双方对交际对象所在国家或民族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甚至是一无所知时,就很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不满。
例如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拜访就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禁忌文化。
在中国,拜访之前是不需要告知对方,可以直接登门拜访。
但在西方这一点是十分需要注意的。
西方文化中对家和隐私的定义就意味着在登门拜访或做客之前一定要事先预约,将拜访的行程提前告知对方以征得同意,在时间上也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适当控制。
Ⅳ.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无论在什么场合触犯别人的忌讳,都会让人觉得缺乏素养、令人讨厌,影响人际关系。
禁忌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与民族、历史文化等关系密切。
我们在与外国人交谈时,通常对于他们在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错误不甚在意,但是如果出现了禁忌语,我们则认为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通过深入学习、认真分析汉英禁忌语的差异,以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解决交际中的困难,才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委婉语是运用委婉曲折的方法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手法,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委婉语主要指将新的字词使用在原本有负面意涵、无法大声张扬、具有攻击性或在社会脉络中有禁忌的地方。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总是希望人们的语言交际语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了解自己的意图,进行沟通并建立起交际双方的良好人际关系。
委婉语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我们在说上厕所这一事件时,中国人一般使用“去洗手间”,英语中经常用 “powder her nose 、wash one’s hand”等委婉语来代替。
日常生活中人们谈及怀孕这一现象,通常不会太直白地表达出来,一般会说“我妻子有喜了”、“她快要当妈妈了”等等;英语中表达怀孕的委婉语更为丰富,如 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be mother 等等。
V.结论本文通过饮食禁忌、颜色禁忌、数字禁忌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使读者能够对汉英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有更深的了解,明白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避免使用禁忌语,你应该尽量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尴尬。
而对于其他语言和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包容的态度,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错误。
总之,禁忌是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化,我们还应分析禁忌语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促进跨文化对话的发展。
【Bibliography】[1] Elizabeth,Gage. Taboo[M]. London: Corgi Books, 1993.[2] Freud, Sigmund. Totem and Taboo[M ] Routledge, 2001.[3]Macdonald, James. Dictionary of Obscenity, Taboo and Euphemism[Z].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5.[4] Philip, Thody. D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M]. London: The AthlonPress, 1997.[5] Thomas, J.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Macmillan, 1983.[6]李玮.中西方禁忌语比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141-143.[7]吴亚曼.从中英禁忌语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14-115.[8]许爱兵.从英汉禁忌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J].今日南国, 2009,(11):106-108.[9]张新娟.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J].安徽文学,2010,(7):279—280[10]张旭,李盈光.浅谈中西禁忌语的文化内涵与范畴[J].山东外语教学,2000,(2):27-3(上接第162页)品的缺乏使得二胡演奏变得缺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