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情绪与十二经络及与人体生病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健康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健康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健康关系中医学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指人的情感、意志和思维活动,而健康是指身心的良好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被视为维持和调理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情志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并探讨情志对健康的影响及中医的调理方法。

情志与五脏关系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每个脏腑都与一种情志相联系,情志的失调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健康。

具体而言:1. 心与喜悦:心属火,喜悦是心脏的情感表达。

若长期欢乐愉悦,能促进心脏功能,维持心血管的健康。

2. 肝与愤怒:肝属木,愤怒是肝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3. 脾与思考:脾属土,思考是脾脏的情感表达。

过度思考、担忧会损伤脾脏,引发消化问题、疲劳等。

4. 肺与忧伤:肺属金,忧伤是肺脏的情感表达。

长期忧伤可导致肺气郁结,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5. 肾与恐惧:肾属水,恐惧是肾脏的情感表达。

经常感到害怕会伤害肾脏,导致肾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情志的平衡与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过度或不足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情感对健康的影响:1. 高兴和喜悦:情绪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提升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2. 愤怒和烦躁:过度的愤怒和烦躁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忧虑和焦虑:持续的忧虑和焦虑可能导致失眠、消化不良等身体问题。

4. 悲伤和失望:过度的悲伤和失望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5. 恐惧和惊恐:持续的恐惧和惊恐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脏病。

中医的情志调理方法中医重视情志的调理,通过平衡情志以维护身心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情志调理方法:1. 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食物与情绪有关,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情绪。

例如,食用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糯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压力。

2.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草药的性味特点对情志进行调节。

十二经络与情志

十二经络与情志
• 肾经的保健——泡脚揉按涌泉穴 按太溪调补肾气、通利三焦、强健腰膝
•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心凹陷处。 • 太溪:位于内踝尖后方略微偏上的凹陷处。 • 补养肾经,増强免疫力小动作;1.抬脚跟100次;2.搓脚心
100下;3.缩肛运动50下;4.按摩小腿肚内侧,一直到发热为 止,约3分钟;5.腰部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100下.
八、未时(下午1点—下午3点)——小肠经当令
• 小肠经上的保健穴位——养老穴 • 养老穴在手腕的背面,掌心向下,用另一手的食指按在手腕背部外
侧的高骨点上,然后旋转手腕,掌心朝向胸部,另一手的食指会自动 滑落到刚才所按的高骨点旁边的小窝里,按揉3分钟. 3.拉伸小肠经;在午后进行.
用一条毛巾手握两头,与肩同宽,2-3分钟,毛巾不要碰到颈椎,左右 拉伸1-2分钟.
• 正向能量主欢喜、喜欢。 • 负面情绪主怨恨、仇恨。 • 怨恨比抱怨更强烈,有恨之入骨的势头,恨是由内心的最
深处升起来的。 • 生恨日久,耗伤心气、心血,导致心经淤堵。心脑血管问
题及爆死,多来源于心经淤堵。
七、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心经当令
• 心经保健—— • 按揉神门穴;神门在手腕内侧横纹的下方,可用大拇指掐按右手上的
两手在身后拉伸毛巾尽量往后伸1-2分钟. 双臂抬高,要—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是足太阳经,它起始于内眼角,往上经过额部,直达头顶百会穴

直行的主干线:从头顶入脑,返出来至颈后天柱穴,分出下行。

内侧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线往下,夹肚脐两旁,往下进
入腹股沟,后往下走大腿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
下行到脚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第二趾末端。

情绪与身体的联系

情绪与身体的联系

情绪与身体的联系情绪与身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免疫系统、生理反应等。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来探讨情绪与身体的联系,并分析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当人们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下,他们更容易保持身体健康。

相反,当人们持续处于消极情绪中时,他们的身体健康可能出现问题。

研究表明,长期的抑郁情绪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免疫系统与情绪情绪状态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直接的影响。

当人们处于愉快积极的情绪中时,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够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威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相反,负面情绪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们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

因此,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情绪与生理反应我们的情绪状态可以对身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

例如,当我们感到紧张或害怕时,体内会释放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激素,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上的变化。

这种生理反应是人类在面对危险或应激情况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然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下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胃肠问题等健康问题。

四、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了解情绪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促进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1. 接受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是情绪调节的第一步。

不要抑制或否认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正视并接受它们的存在。

2. 寻找支持:和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与他人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减轻负面情绪。

3.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

通过培养正向的思维模式,我们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升整体幸福感。

4.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锻炼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情绪稳定性。

总结:情绪与身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和健康。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中医养生之道中就有所涉及。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喜悦,以及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调节情绪以增强健康。

一、中医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情绪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正常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的消极情绪则可能引发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将情绪与五脏联系在一起,如:1. 快乐与心脏:快乐情绪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2. 怒火与肝脏:过度的愤怒、急躁情绪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肝病、高血压等问题。

3. 精神抑郁与肺脏:长期的悲伤、抑郁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郁结,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4. 担忧与脾胃:过度的忧虑、担心情绪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问题如胃疼、食欲不振等。

5. 恐惧与肾脏: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易导致肾气不固,进而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医强调调节情绪来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情绪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情绪。

合理搭配食物,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积极情绪。

此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节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比如常用的柴胡、百合等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抑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4. 中医推拿与穴位按摩:通过推拿和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5. 心理调适: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和调节需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理情绪是很重要的。

中医惊世发现:疏通经络,负面情绪自然消失!

中医惊世发现:疏通经络,负面情绪自然消失!

中医惊世发现:疏通经络,负面情绪自然消失!【导语】在《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各主一类情绪,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是经络中能量堵塞,如果疏通了经络,负面情绪就会自然地消失。

十二经络所主情绪对号入住,看看自己的是什么类型的情绪,查一下自己的哪个经络被堵塞了。

最下面是实操方法,即按压四个穴位。

如何判断经络是否通畅一级:舌下两条静脉隐现,主干直径在 2.6毫米以下,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整条舌下静脉无扭曲、怒张。

二级:主干饱满,直径不超过2.6毫米,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1/2,轻度弯曲。

三级:主干饱满,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轻度弯曲。

三级者表示气血循环有瘀堵。

四级:主干饱满,曲张明显,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或将及舌尖,外带有粗枝状分支或鱼子酱刺状。

四级者表示体内有早期肿瘤。

十二经络所主负面情绪每个脏器都主一种自然的正向能量,如果外界环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过多,就会堵塞本脏器的经络。

通过疏通这些堵塞的经络,就可以消除由于不良情绪对人体产生的垃圾,进而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

★胆:负面情绪主焦虑胆:正向能量是主中正、决断;负面情绪主焦虑。

胆的功能强健,决断力强,中正无私;若胆经淤堵,就会出现焦虑不安,优柔寡断,左右摇摆。

★肝:负面情绪主愤怒、指责肝:肝的正向能量是主计谋、谋虑。

负面情绪主愤怒、指责。

肝经淤堵的人,容易愤怒,好攻击指责。

疏通肝经,可以降肝火、平和情绪。

★肺:负面情绪主悲伤肺:正向能量是主一身之气。

负面情绪主悲伤。

肺经淤堵的人容易悲伤。

疏通此经络,可以减低悲伤情绪,找回正向能量。

★大肠经:负面情绪主懊悔、烦恼大肠经:正向能量主传导、排毒、存污。

负面情绪主懊恼(懊悔、烦恼)。

大肠不通容易烦恼、无名火;大肠泻下容易对过去的事情懊悔不已。

疏通大肠经、改善大肠功能,可以消除这类负面情绪。

★胃:负面情绪主急躁胃:正向能量主接纳、豁达。

经络与情绪

经络与情绪

中医之玄妙:经络与心理情绪!<汉古经方>1、概述: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

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络内联五脏六腑,五官七窍。

在《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各主一类情绪,经络中能量堵塞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疏通了经络,负面情绪也会自然地消失。

一级:舌下两条静脉隐现,主干直径在2.6毫米以下(不粗),整条舌下静脉无扭曲、怒张。

二级:主干饱满,直径不超过2.6毫米(不粗),轻度弯曲。

三级:主干饱满,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粗),轻度弯曲。

三级者表示气血循环有瘀堵。

四级:主干饱满,曲张明显,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粗),外带有粗枝状分支或鱼子酱刺状。

四级者表示体内有早期肿瘤。

事实上,每个脏器都主导一种自然的正向能量,如果外界环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负面情绪。

通过疏通这些堵塞的经络,可以改善或消除这些不良情绪。

1胆:负面情绪主焦虑正向能量是主中正、决断;负面情绪主焦虑。

胆的功能强健,决断力强,中正无私;若胆经淤堵,就会出现焦虑不安,优柔寡断的心境。

心:负面情绪主怨恨、仇恨正向能量主悲悯、怜悯;负面情绪主哀愁。

怜悯之心人皆该有,若怜悯过度及成哀愁。

哀愁过度及成哀伤。

哀愁过度及容易产生溃疡,容易堵塞小肠经。

疏通小肠经,纠正偏颇,可以平和的对待一切哀伤之事。

膀胱:负面情绪主消沉正向能量主积极、向上、阳光,微笑;负面情绪主消沉。

膀胱经为一身阳气之所,为阳中之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膀胱经的位置正好迎向太阳。

若膀胱经不通,人体阳气就无法升腾、部散;人体缺少阳气,就像天上缺少太阳,晴天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会积极向上,阴雨天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容易郁闷、消极。

10肾:负面情绪主恐惧正向能量主智慧;负面情绪主恐惧。

肾精充沛,智慧、勇敢。

若肾精亏损、肾经淤堵,就容易生不出智慧,遇事恐惧、恐慌、害怕、惊恐。

孩子经常看恐怖电影,玩一些血腥的电子游戏,均容易损耗肾精,影响智慧。

11心包:负面情绪主压抑正向能量主欢乐,愉快;负面情绪主压抑。

中医理论与心理健康情绪与身体的相互影响

中医理论与心理健康情绪与身体的相互影响

中医理论与心理健康情绪与身体的相互影响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身心相互关联的理念。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中医理论对心理健康情绪与身体的相互影响的观点和实践。

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情绪是人体内气血的表现。

根据中医的理论,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是人体情绪的基本表现,情绪的失衡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喜乐可使气和畅通,怒则使气逆;思虑可伤脾胃,忧者则伤心肺;悲则气结,恐则水液失职,惊则伤肝、肾。

各种情绪都有可能导致身体脏腑功能紊乱,出现疾病。

中医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调节气血的流通,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中医强调通过调节情绪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和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避免过度的负面情绪对身体造成影响。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融合在中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医强调内外调为整体,适时排解积聚的负面情绪,让身心得到调和。

针灸、中药、气功等传统疗法在调节情绪方面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为维持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帮助。

比如,针灸理论认为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舒缓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中医理论对心理健康情绪与身体的相互影响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通过理解和遵循中医的观点,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重视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心理健康,珍视身心平衡,从而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穴位情绪对照表

穴位情绪对照表

恐惧:不信任、怀疑、感觉被虐待、感觉被利用、心神不宁、缺乏安全感、害怕缺乏安全感:优柔寡断、无能为力、没有意志力、犹豫不决、没有效率、情绪不稳、绝望、没耐性、怕冒犯他人愤怒:焦躁、尖刻、嫉妒、怨恨挫折感:痛苦、指责他人、觉得被伤害、拒绝承担责任、优柔寡断、羞愧、懊悔、忧虑、恼怒、难以宽恕并放下、不讲理、过度反应、易怒、爱挑衅、有攻击性、粗鲁、觉得被利用、感觉世界不公平、失望、沮丧忧虑:过度担忧、恐慌、焦躁、抗拒所做的事、厌恶、妄想行为、自私、冷漠、不信任他人、失望、贪婪、不满、害怕匮乏、恐惧未来、嫌恶、固执、执迷、神经质缺乏自尊:胆怯、软弱、缺乏魄力、依赖他人、寻求确认、赞同、缺乏安全感、觉得没有希望、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忧虑、怀疑并恐惧未来、低自我评价、无力感、绝望感觉受伤:觉得被冒犯、觉得被拒绝、觉得被虐待、脆弱、失望、心碎、压抑爱的痛苦、否定情绪与感觉、压抑情绪与感觉、失去信任、不敢开放或付出自己、害怕与人变得亲近、假装快乐、情绪不稳定、过度兴奋脆弱:过度敏感、觉得失落、缺乏安全感、觉得被抛弃、被压抑的爱、羞耻、胆怯、内向、不确定、孤独、负罪感、内疚悲伤:骄傲、无法承认错误、不负责、无法放掉过去、伤心、忧虑、失落、哀痛、渴望过去、无法活在当下、死板、瞧不起别人、失去信心、傲慢、偏执、抑郁、自负、渴求、无助死板:焦虑、没有弹性、武断、自我防卫、紧握规则不放、执迷于秩序、洁癖、完美主义、负罪感、顽固、渴求压力:担忧、不安全感、难以专注或记忆、后悔、内疚被压抑的情绪:急性压力、受困于过去、困惑、空虚、难以专注或记忆、后悔、内疚情绪不稳:迷失、忧虑、困惑、无助、怀疑、不信任、偏执、绝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没有理性、孤独、情绪起伏极大、无能为力、觉得没有价值、过度兴奋、震惊、剧烈的创伤被压抑的性欲:被压抑的情绪、冷漠、性欲不满/挫败、无法享受、不敢感觉、懊悔、觉得羞耻、自责、一再回来的负面感觉、觉得、被利用、被虐待、难堪、被侵犯、被轻视、被背叛、疑神疑鬼、疲惫、枯竭、麻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是会有人与某一种健康问题纠缠不清。

比如,经常性的感冒、皮肤过敏、喉咙不适、胃痛胃溃疡、失眠多梦、经常性头痛等症状。

当事人常常会想:我是不是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了,但是,有时候,你不知道,经常的负面情绪才是幕后黑手……
疾病与性格特征的关系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从胃溃疡、支气管哮喘到老年痴呆症,各种疾病都与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急躁易怒——原发性高血压
排除富贵病的不良生活因素外,高血压病人被发现更容易具有趋向好斗和急躁易怒、要求过高过急等性格特点。

易犯人群表现为雄心勃勃,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

同时临床还发现,此类人群与冠心病、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争强好胜——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疾病与心理、情绪、性格的关系相当密切。

病人常常具有以下特点:如争强好胜,即使休息仍不能松弛;个性太过认真严谨,同时认死理太执着,不撞南墙绝不回头;情绪易波动,但惯于克制,
喜怒不形于色;虽然人际关系正常,但自我控制强,而并非天生热情、喜好社交等。

心理冲突——糖尿病
排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后,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可以诱发和加重病情。

曾经有医生提出“糖尿病人格”,认为他们容易有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等特点,但后来发现,这些人格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

情绪不稳——头痛
最常见的有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

长期情绪紊乱、精神紧张容易造成紧张性头痛。

而偏头痛与心理、血管、生化三方面有关,在性格和情绪方面,患者容易有情绪不稳定、过分因循守旧、对问题处理欠灵活、极端关心身体,偏于抑郁、悲观,易于不满等性格特点。

幼稚敏感——支气管哮喘
作为儿童较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患儿的性格趋于内向,有悲观倾向,多为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遇事退缩,自信心不足,情绪比较不稳定,甚至较小的事情也能够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精神紧张——神经性皮炎
皮肤问题是多种不良刺激的综合结果,其中精神刺激、情绪因素、压力太大无法宣泄、过度劳累是重要的原因。

甚至有观点认为,如
果幼年时期缺乏母亲通过抚摸和拥抱等方式给予足够的皮肤刺激,就可能会导致本病。

过分压抑——癌症
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对别人过分耐心,忍让,屈从于权威;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这种所谓的“好性格”是压抑出来的,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性格孤僻——老年痴呆症
性格倾向在老年痴呆症中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属于缄默寡言和抑郁型性格。

专家分析称,由于这种性格的人不善与外界交往,感情交流少,经常处于信息低负荷状态,所以容易患上痴呆症。

孤僻者、丧偶、独居、情绪抑郁者是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

情绪与十二经络的关系
人有五脏六腑,加上心包络,共十二脏器,即胆、肝、肺、大肠经、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每个脏器都主一种自然的正向能量。

然而如果身体健康状况遭到了破坏,或外界环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负面情绪。

每个脏器都有正向能量,相反在不良状态下,每个脏器也会产生一个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偶尔光顾,到也无妨,若是经常上门,就会对相应脏器产生损害,出现相关疾病。

负面情绪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可恶份子,人体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来源于不良情绪,它可以以一种负能量的形式,变成有形之物,堵塞我们的经络。

这样看来,情绪是因,堵塞经络是果。

然而,经络堵塞后,又会产生更多的负能量,从而激发起更强大的负面情绪。

这样一来,经络堵塞是因,负面情绪又变成了果。

(此谓循环,所以也可以用身体来调节情绪)
当下,最流行的名词是“养生”。

那么怎么样才能算是最正确的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有一个健康、快乐、智慧的人生。

因此,要想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消除负面情绪和疏通十二经络,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