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____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____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事件性质和规模,合理配置 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等资源,确 保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
未来工作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分享经验和资源。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安全操作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 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在救治 过程中规范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Part
05
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
物资储备和调配方案
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物资储备制度,提前储备必要 的医疗物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确保在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
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可能 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疾病爆发流行、社会恐慌和不稳定等后果。
国内外典型案例
国内案例
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甲型 H1N1流感疫情等。
国外案例
埃博拉病毒疫情、t
02
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
传染病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加强信息发布工作,通过新闻发 布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 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 关切。
建立与公众的沟通渠道,通过热 线电话、在线咨询等方式解答公 众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Part
04
现场处置与医疗救治
现场指挥体系建设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01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中心,负责
加强应急值守,确保24小 时值班制度落实,及时接 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信息。
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提供 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新8篇)

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新8篇)

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新8篇)有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幼儿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1、向全体家长、教师及幼儿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我园蔓延、流行。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师、幼儿、家长的防护意识和幼儿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病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幼儿园成立由园长负责的、保健老师及班主任参与的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我市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是一种用于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通过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帮助公共卫生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报告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

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会在确诊某些传染病时立即向公共卫生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

公共卫生部门会根据报告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疫情,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相关单位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公共卫生部门报告。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恶劣天气、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等。

公共卫生部门会根据报告收集到的信息迅速评估事件的严重性,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包括疏散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救助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和公众的密切合作。

只有当信息得到及时报告和有效传递,公共卫生部门才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及早发现、控制和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建立的一套报告机制和相关法规体系。

该制度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地收集和传递关于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告者和报告对象:明确哪些机构和人员有责任向相关部门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应该报告什么样的信息。

2. 报告渠道和时限:确定报告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明确最迟应报告的时限,以确保及时传递信息。

3. 报告内容:规定应该报告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或事件的名称、病例数、症状、传播途径等具体内容。

4. 报告机构和责任:明确哪些机构负责接收和核实报告信息,以及对报告者的保密义务和奖励机制。

5. 数据收集和分析:规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报告信息,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和公共卫生风险。

6. 信息共享和通报:明确信息共享的渠道和方式,确保及时向相关机构和公众通报疾病和事件信息,以便启动有效的应急响应。

7. 处理程序和措施:确立针对不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应对措施和处理程序,包括病例追踪、隔离措施、药物研发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重要。

它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6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6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一、对辖区内服务人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监测二、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镇卫生院、村内卫生室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____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病人后,按要求填写《____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照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或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五、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____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

六、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七、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八、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当发生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时,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疫情扩散和蔓延,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报告人及职责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分管校长为疫情报告主要责任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责任区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监测与报告学校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7: 30-8: 00,中午12: 30-1:0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午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二级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晨检、午检。

2.晨检、午检中旦发现师生中有如发现学生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腹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来、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张义兵,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3.展检、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4.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

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出现新冠勃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废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明痛、咳嗽、头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

居家治疗期间班主任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要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要将惠病师生情况及时报告分管校长张义兵。

5.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张义兵要将晨、午检情况汇总,如发现一个班级-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间一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需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安全办。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5.经节肢动物传播: 其传播方式有两种:
①机械性传播 ②生物性传播 流行特征包括: (1)地区性分布特征; (2)明显的职业性; (3)一定的季节性; (4)青壮年发病较多。
6.经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疾病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病 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 机会与频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丙类共计。
非法定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 (不是血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 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二、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 报告时限: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 报告(网络报告)。
2、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 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网络报告) 。 非法定传染病也要报告。
四、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
(一)、传染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可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 途径、人群易感性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
动物。它包括: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1—7天,一 般为2—3天。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到病后10天内具 有传染性。 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的这 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样,短至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监测疾病。
1.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
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甲型 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 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 病、疟疾。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 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 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开展监测的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2.病例分类与分型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 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 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 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无临床诊断 病 例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 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 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 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 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 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 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 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
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 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 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 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 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 急性和慢性 。
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 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 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卫生部决 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
(3)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 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 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2、其他传染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 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 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AFP、其他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 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 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2小时内将传 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 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 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 联系电话 :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特别是要流调的 传似病例、临床诊断病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 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 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 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 供血机构填写。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 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 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 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 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 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 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卡》。
?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 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的填写
? 患者姓名 :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 家长姓名: 15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 (含农民工); 学生(托幼儿童) 详填发病时所在 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 填写“无”。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规范
? 应急知识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和处理服务规范
? 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 服务内容 ?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
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管理
?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