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

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

关键 词 :建筑业; 法雷尔非参数方法; 技术效率; 效益边界
本 F r e 1生 建 筑业 是 中 国国 民经 济 的主 要支 柱之 一 , 其荣 辱 兴 等 , 文 拟运 用 法 雷 尔 (ar l) 产 效 率评 价 方 法 对 我 国各省 市建 筑业 生产 效率 作进 一步 的评 估分 析 。 衰 与经 济发 展 的态势 密切 相关 , 2 从 0世纪 9 0年 代末 至
9050 3 1 5
2 0 14 209
8 94 8 3 3 2
2 海 南 1 2 重 庆 2
2 3
2 5
6 7 .5 8 .6 14
2 6 0 0 .9
5 04 069 4944 4 9 9
17 2 4 O 38 8
4 5 8 10 பைடு நூலகம் 5 05 3 0 6 4
和 (o 0 依 次连 线 , o ,) 形成 一 条 开 口右 上 的 折线 弧 段 , 使
大 的差 异 , 括人 力 、 包 资金 的投 入 以及 建 筑 业 生产 效 率
L K Q
表 120 年中国建筑业投入 一 02 产出 基础数据
L K Q
序 号 省 、 市
2 95 6 19 1 4
四川
石 甬
8 黑龙 江
1 江 苏 O
2 贵 州 4 2 西 藏 6
2.4 7 1
5 .6 3 9
2528 2 2 0
4559 2 8 4
1 12 4 8 14
38 35 5 2 7
2 5 .1
3 26 16 4
2 6 4 19 9
1 75 2 0229
7 9
吉 林 上海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建筑业效率评价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建筑业效率评价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以及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2669.9万人发展到2010年末的4160.43万人,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58750个增长到2010年的71863个,资产规模由2005年的31485.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5221.77亿元,建筑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455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6031.13亿元①。

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从发展质量特别是效率方面看,是否也取得同样的进步,便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方法对2005~2010年我国建筑业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效率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建筑业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

1文献回顾对于建筑业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企业层面进行的。

Edvardsen 对2001年挪威建筑业企业进行分析,样本企业平均效率较高,达到0.834,高计时工资、低学徒比例、低产品品种、高工作时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1];Nguyen 等针对2002年越南2298家建筑业企业数据,应用DEA 和SFA 法计算技术效率,结果分别为0.586和0.578,发现国有建筑业企业效率高于非国有建筑业企业[2]。

国内研究方面,陈江明、高迎伏(2008)用DEA 方法对施工企业效率进行评价,为施工企业改进效率提出建议[3];葛振波等(2010)从生态效率角度,对我国各省区2007年建筑[摘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方法,对2005~2010年我国建筑业效率进行评价,指出我国建筑业效率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自身能力跟不上新技术要求、综合能力不足、规模把控能力有限以及行业整体不规范等,建议从规范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建筑业效率。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建筑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Abstract: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2005to 2010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method,and finds out the decreasing trend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 re -search points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decreasing efficiency are incapabilit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adapt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weakly comprehensive abilities,clumsiness in scale-control,and irregularities of Chi -nese construction market system.In order to promote efficiency,suggests to regulate market system,strengthen tech -nic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quality.Key words: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onstruction industry;overall efficiency;technical efficiency;scal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 (2012)07-0005-04①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作者简介]宁德保,男,生于1974年,江苏沛县人,博士,中国建设银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

基于 SFA 和 Malmquist 方法的建筑业技术效率研究

基于 SFA 和 Malmquist 方法的建筑业技术效率研究

基于 SFA 和 Malmquist 方法的建筑业技术效率研究曹泽;任阳军;沈圆;彭志文;李文娟【摘要】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av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concerning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from 2006 to 2013 in China by SF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shows a steady upward trend,that fixed asset investmentratio,and the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but that a high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of construction.In addition,the authors have also carried out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by Malmquist,and discover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is mainly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small.%运用参数型 SFA 方法,以2006-2013年中国建筑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建筑业技术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率、科技投入比重对建筑业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有资产比重对建筑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负效应;此外,利用 Malmquist 方法对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而技术效率的贡献度较小。

中国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tc n c n f c e c st eman c u e h e u t fte s c n tg u g sst a ee ce c n c n t cin i d s e h ia i e i n y i h i a s .T er s l o e o d s e s g e t h t h f in y i o s u t n u - l i h a t i r o t s s n f a t mp o e y b t rd v lp n o s c in i d s ,h g e v lo r a i t n a d hg e e y g in y r i i i c l i rv d b et e eo me ti c n t t n u t e n u r o y r ih rl e fu b n z i n ih rp r e ao
建筑业效率的总体 变动趋 势及省际差异进行 了研 究, 并且利用 Tbt o i回归模型分析 了省 际建筑业效 率差异 的影 响因素。研 究发现 , 中国建筑业综合技 术效 率偏低 , 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 纯技 术无效率是主要根 源。第二阶段 研究结果表 明: 建筑业发达程度 、 城镇化水平和建筑业人均资产均显著提 高 了建筑业效率, 而建筑业 国有化程 度
y a f1 94 a 0 6,t a e r so e h rnd a d s aildfe e c fe c e y frCh n S c n tu t n i— e ro nd 2 0 9 he p p rwo k v rte te n p ta i r n e o f inc o i a’ o sr ci n i o d sr n h n a ay e h a tr nl e c n f ce c n h e o tge wih T bi rg e so de . Re e r h u t),a d te n lz ste fcos ifu n i g ef in y i te s c nd sa t o t e r s in mo 1 i s ac i d h t e h ia f in y o i a’ o tu to nd sr sl w a d p t p a do te d i h s . ow r fn s ta ,tc n c le ce c fCh n S c nsr c in i u ty i o n us u wnr n பைடு நூலகம் t e ma s L i pu e

基于所有制视角的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效率比较

基于所有制视角的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效率比较

行业发展论坛2012年第9期(总第359期)5*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2011KRM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2011-R3-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2011-R1-2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11E177)资助[作者简介]王晓,女,生于1970年,浙江绍兴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资产管理。

基于所有制视角的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效率比较*■王晓(西安石油大学国有资产处,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本文采用超效率DEA 方法,对2000-2010年间我国不同所有制建筑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建筑企业是有效率的,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所有制建筑企业中,国有企业更有技术效率,其次分别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集体企业;随着外资建筑企业的发展,考察期内外资建筑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使得外资建筑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内资建筑企业。

[关键词]所有制;建筑企业;技术效率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forms of ownership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during 2000-2010by the super-efficiency DEA.The study finds that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efficient ,but shows the down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ownership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ore efficient ,followed by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collective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fund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y show significant catch-up effect ,and mak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oreig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o be better than the domestic-fund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during the review period.Key words :ownership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echnical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 (2012)09-0005-041引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各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我国各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重要 的参 考意 义 , 因此 , 必要 使 用最 新 的数 据 对 有
近 年来 , 内对建 筑 业 生 产 效率 的 主要 研 究 国
方 法 是 采 用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a ev lp n d t n eo me t a
此 进行 研究 。 本文 通过 创 建 虚拟 决 策单 元 ¨ 。 。, 针 对 20 0 5年 中 国 建 筑 业 的 统 计 数 据 , 用 斑 A方 采 法, 计算 评估 全 国各 省 ( ) 市 区建 筑 业 的生 产效 率 , 进行 比较研究 并找 出生产 效率不 一 的原 因。
产 效率 。
假 设 有 n个 需 要 评 价 的 对 象 ( 策 单元 记 为 决
删 , 每个 D MU有 m种投入和 种产出, 则具 有非 阿基米德 无穷小 的 尺模型可 以表述如下 ¨ ": 】
收稿 E期: 0 80 .3 l 2 0 .4 1 作者简介: 百吉 (9 2 , 黑龙江人, 李 16 -) 男,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管理学院副教授 , 博士; 贾洪 (9 6 , 河南人, 16 一) 男,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 管理学院博士生。
较 多 个决 策单 元 效 率 的有 效工 具 。该模 型 以数学
规 划 为 基 础 , 时 也 是 运 筹 学 中 的重 要 方 法 , 同 特 别适合 于精确分 析我国各省 ( ) 市 区建 筑 业 的 生
法 H , 18 — l9 对 9 l 96年我 国建筑 业 的生产 技术 效
率进 行 评 估 分 析 , 果 表 明我 国建 筑 业 的 生 产 技 结 术效率 有显 著提 高 ; 0 6年 , 们选 取 中国 内地 20 他 3 个省 ( ) 1 市 区建 筑 业 投 入产 出 2 0 0 2年 的 截 面 统

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括所有因素, 这是 因为 S A是分析公司之间效率 F
例及其所有权性质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鉴于以上所述 , 本文将 以竞争较为充分 的我 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 利用 20 -20 0 4 08年 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 运用随机前沿(F ) S A 技术 的技术效率状况如何?其二 , 第一大股东持股 比 例及其所有权性质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的显著
了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 司, 明第一大股东持股 表
素的具体作用 , 这样就 把影 响效率 的影 响因素与 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 其一 , 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
比例对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有显著 正向影响, 而第

大股东 的国有性质抑制 了技术效 率的提升 。 j
( 前沿生产函数原理及本文采取 的模型 一)
毛路 、 吴蓓菁(06 以制造业上市公 司为样本 , 20 ) 运 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得到结果 : 公司规模对 公司效率有显著影 响, 股份制改造和股权结构对 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 响, 但是股东性质可能是左 右股权结构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重要 因素 。孙兆 J
斌(06 认为股权集中度 以及控股股东的持股 比 20 ) 例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水平 的提高
建筑业是我国第二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和基础性产业 , 是 在产业链条 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 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路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而建筑业上市公 司
是促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因此 , 对我国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展开研究极为必要。
率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一数据包络分析( E ) D A 为代表的非参数方法 ; 另一种则是 以随机前沿
分析( r ) SA 为代表的参数方法。D A与 S A都是可 以处理多投入多产 出模型 ,F E F S A只是需要首先假定生 产 函数的形式 。S A可以用来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 F 一是公司技术效率如何 ; 二是如果没有效率, 其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研究与探索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研究与探索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研究与探索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当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研究和探索这些新兴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可以为建筑业提供新的动力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消耗日益严重,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可以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研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有助于提升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筑业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

通过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提升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研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A.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产能过剩:近年来,由于投资过度、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建筑业产能普遍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技术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建筑的需求。

环境污染严重: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音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212229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横向自选资助项目(3042D904095)作者简介:王幼松(19632),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经济、工程管理和房地产.中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王幼松,张雁,黎少松,詹鹏,徐炳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投入产出2002年的截面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非参数凹效率边界和凸效率边界的经济计量分析模型,计算各地的生产技术效率值,并进行排序比较.结果显示,浙江、江苏、广东的建筑业产出规模较大,江苏、四川、浙江的从业人员较多,资本投入则以广东、江苏和北京较多.生产技术效率方面,上海和浙江相对较高,而广西、江西、海南等地较低.另外,甘肃、四川和江西的劳动密集度较大,而广西、广东、西藏和北京的资本密集度较大.本项研究为横向比较衡量行业内的生产技术效率表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关键词:非参数方法;生产技术效率;经济计量分析;建筑业中图分类号:F224.5;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162(2006)0120014205,据统计资料显示[1],它对G DP 的贡献在5%~10%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每年的工程建设总量很大,相伴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建筑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但是,相对而言,我国建筑业的总体效率还不够高,一方面,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另一方面,生产技术效率发展水平参差,有些地区建筑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不能令人满意.关于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如对香港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计算[223],以及各投入要素科技进步对我国建筑业产出增长贡献比例的探讨等[4].本文以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两种互相关联的非参数经济分析方法,建立评估它们的生产技术效率的模型,以图对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表现作一个横向的比较,对建筑业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生产技术效率方面的分析.1 数学模型的建立数据自生成效率边界属于非参数方法[5],它可以用来计量分析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效率.由于概念明确,数学手段可行,模型构造简单,现已发展成为经济计量分析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分支[6].它适用于多投入单产出的结构模型,先以单位产出所消耗的各个入量为坐标,分析所有数据点的分布,以适当的数学方法找到最佳效率边界,比较各实际数据点与此边界的几何关系即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效率值.它的表达有两种方法,几何上其生产效率边界曲线分别呈凹和凸两种形式.1.1 凹效率边界模型假设现有两个投入,如人工(L )和资本(K ),经过经济活动可以得到一个产出,如产值或利润第23卷第1期2006年3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G u angdo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V ol.23N o.1M arch 2006(Q ).分别以K ΠQ 和L ΠQ 为纵横坐标,可以得到图 1.图1 生产效率概念示意图若曲线SS ′为效率曲线,则所有数据点应落在SS ′上或它的右上方.又假设直线AA ′的斜率等于K 和L 的价格比,且与SS ′相切于Q ′点.对于任一数据点P ,连接OP 分别交AA ′,SS ′于R 和Q .这里定义:P 点的技术效率 T p =OQOP ;(1)OP 线的价格效率 P Q =OROQ;(2)P 点的总效率 E p =OR OP =OQ OP ×OROQ =T P ×P Q .(3)这里,T P 反映了当投入不变时该数据点P 的产出与可能达到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P Q 反映了OP 线上该组投入与最佳投入搭配之间的差距,E P 则是技术效率和价格效率的乘积,也是点P 与技术及价格综合最佳点Q ′之间的总效率差距.显而易见,T P ,P Q 和E P 的取值范围均是[0,1],而且1≥T P ≥E P ≥0,(4)1≥P Q ≥E P ≥0.(5)图2 生产技术效率凹边界曲线SS ′的生成示意图由于投入变量的价格很难准确从统计资料中得到,这里只考虑技术效率T P 的问题.所谓某一组数据的生产技术效率,就是指在一定科技发展水平条件下,一定经济生产范围内在当时的单位产出所消耗的投入综合值与所能实际达到的最佳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这种研究手段避开了价格因素的影响,易于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效率分析,因而颇受经济研究者的青睐.进行生产技术效率分析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效率曲线SS ′.为此,假设共有n (n >1)个数据点P 1,P 2,…,P n 需要进行经济技术效率分析,把其中若干距圆心O 最近的点以及两个附加点(0,∞)、(∞,0)依次连线,形成一条开口右上的折线弧段,使所有其它的数据点均落在它的右上方且在第一象限,此弧段即为效率曲线SS ′,详见图2所示.欲求任一数据点P k (x 1k ,x 2k )的技术效率,连OP k 必交SS ′其中一段P i P j 于P k ′,则T P k =OP k ′OP k.(6)上述问题亦可数学表达如下.令集合A 包含所有数据点P 1,P 2,…,P n 和(0,∞),(∞,0),建立方程组:λ1x 1i +λ2x 1j =x 1k ,λ1x 2i +λ2x 2j =x 2k ,(7)其中,P i (x 1i ,x 2i )和P j (x 1j ,x 2j )皆是属于A 的点.若方程组的解是λ1′和λ2′,只有满足λ1′≥0,λ2′51第1期王幼松,等:中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0,线段P i P j 才与OP k 直接相交.当且仅当λ1′+λ2′取得极小值,线段P i P j 才是效率曲线SS ′的一部分.所以,P k 的技术效率可表达为T P k =Max 1λ1′+λ2′, ΠP i P j ∈SS ′.(8)可以证明,式(6)与式(8)是相等的,详见文献[728].该模型可以拓展至3个或更多投入的情况,但是产出数只能取单一,因此,它的适应条件是单产出多投入的效率分析问题.1.2 凸效率边界模型同理,建立坐标系,分别以Q ΠK 和Q ΠL 为纵、横坐标,可以得到图3.此时的效率边界曲线FF ′成为一凸弧,所有数据点均落在FF ′左下方且在第一象限.对于任一数据点P k ,连接OP k 必定交FF ′中的某一段P i P j 于P k ′,则图3 生产技术效率凸边界曲线FF ′的生成示意图T P =OP kOP k ′.(9)也可以如上建立该模型的代数表达形式,这里从略.2 基础数据这里,选取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其中,人工投入取从业人数(Number of staff and w orkers ),资本投入取资产合计(T otal assets ),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资产延递等;而产出为总产值(T 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由于土地投入数据无法从年鉴中得到,本项研究暂不考虑其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详细投入产出数据见表1.生产经济规模方面表现参差,浙江、江苏、广东的建筑业总产值分列前3位,其中浙江和江苏均在2000亿元以上,较全国平均产值高两倍多,而西藏、海南、青海等地建筑业规模较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产值的1Π27~1Π8;江苏、四川、浙江的从业人员依次最多,其中江苏和四川超过200万人;该年的资本投入则以广东、江苏和北京最大,尤其是广东,资本总值超过2100亿元,明显超过其它地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经济规模在生产技术效率方面虽然存在一定影响,但这里只考虑其投入产出关系,因而比较的是其相对生产技术效率.3 计算结果及分析将基础数据分别代入上面两个数学模型,可得到各自生产技术效率点的分布,分别绘出其凹最佳效率边界和凸最佳效率边界,详见图4、图5;然后,计算出各地区的生产技术效率值,见表2.表中技术效率值为1即生产技术效率达到相对最佳的点.61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23卷表1 中国建筑业投入产出基础数据(2002年)表2 中国建筑业各省市技术效率值及排序(2002年)地区从业人数L 资本K 产值Q Π万人Π万元Π万元北京56.801475706610550535天津27.1248801874061628河北99.7171312707111712山西49.6555487434469457内蒙古27.6123470742200194辽宁95.0793015508393428吉林31.8435731292926017黑龙江44.9555750774079097上海41.97112350258222730江苏248.421969503621995164浙江198.841432624022829906安徽89.5054957065282183福建45.4954850214026874江西42.8528939102450718山东182.721301718911511730河南89.8155703795367328湖北92.2374869766365491湖南92.0653807685955616广东149.692137283413417808广西34.7940958172211684海南 6.75500649415089重庆81.4644994945006543四川206.091073284810725229贵州27.1422522081811244云南53.9642585493582375西藏 2.51312664216949陕西44.2737065123465727甘肃39.5922549841923798青海9.39871636733550宁夏9.601098153839121新疆23.3142443813122828平均值72.4365774545976508地区凹边界模型凸边界模型效率值排名效率值排名北京0.964230.95543天津0.938740.86134河北0.6258190.625915山西0.6857100.626214内蒙古0.6630120.633811辽宁0.703470.65399吉林0.699080.637610黑龙江0.6655110.602518上海 1.00001 1.00001江苏0.751560.73116浙江 1.00001 1.00001安徽0.6031230.603317福建0.6560140.595320江西0.5314300.531129山东0.5549270.554925河南0.6046220.604516湖北0.5819240.562823湖南0.694590.69438广东0.6219200.561424广西0.4753310.431531海南0.5316290.526730重庆0.6112210.69817四川0.6270180.627113贵州0.5592260.537827云南0.5642250.549426西藏0.6328170.572822陕西0.6543150.627812甘肃0.5353280.535528青海0.6329160.594021宁夏0.6603130.601819新疆0.835150.76725平均值0.6730Π0.6485Π 两种模型计算所得均为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对值,结论基本一致,排序基本吻合,其生产技术效率值的离散程度也大体相当,31个省区的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730(凹边界模型)和016485(凸边界模型),因而可以比较出各省区生产技术效率的优劣关系.相对最佳效率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和浙江,其生产技术效率值均为1;而效率较低的地区有广西、江西和海南等,生产技术效率值约在0.43~0.53之间.单位产出的投入关系方面,甘肃、四川和江西的劳动密集度较大,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劳动密集度较小,最大最小之间相差约4倍;另外,广西、广东、西藏和北京的资本密集度较大,浙江、江苏和重庆的资本密集度较小,最大最小之间相差约3倍.值得指出,这里劳动密71第1期王幼松,等:中国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集度的比较准确度高一些,而资本密集度包含当年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产延递和总产值等因素的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可能会有些许随机不确定性.图4 数据点的分布及凹效率曲线SS’ 图5 数据点的分布及凸效率曲线FF’4 结语应用非参数经济分析方法,建立生产技术效率凹边界模型和效率凸边界模型,计算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值并比较排序.从经济产出规模方面来看,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较大,江苏、四川、浙江的从业人员较多,而资本投入则以广东、江苏和北京等地力度较大.相对生产技术效率的表现以上海和浙江较为理想,均处在效率边界上.另外,甘肃、四川和江西的劳动密集度较大,广西、广东、西藏和北京的资本密集度较大.应该看到,这里研究的只是其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对关系,与国外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加强管理,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又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时注重均衡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2003.[2]王幼松,张雁,邹广荣.香港建筑业生产效率的计算与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1,29(5):94297.[3]Wang Y S,KW Chau.An Assessment O f T he T echnical E fficiency O f C onstruction Firms In H ong K ong[J].T he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 onstruction M anagement,2001,1(1):21229[4]王幼松,张雁.科技进步对建筑业产出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J].2005,22(1):1152118.[5]Farrell M J.T he M 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 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 oyal S tatistical S ociety,1957,Series A,120(3):2532290.[6]Fried H O,Lovell C A K,Schmidt S S.T he M 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 fficiency[M].T 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Lond on: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7]Wang Y S.An Analysis of the T echnical E fficiency in H ong K ong’s C onstruction Industry[D].H ong K ong:H ong K ong Univ.1998.[8]Wang Y S.A Proof O f Farrell’s Frontier On T he Productive T echnical E fficiency[J].Journal of 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 echn 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2,30(8):122.(下转第24页)for the theory to guide the real practice of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using these methods.K ey w ords:small towns;theory of“organic centralization”;environmental features;construction meth ods(上接第18页)Comp arison and R esearch on Production T echnical E fficiency inConstruction I ndustry of ChinaW ANG Y ou2s ong,ZH ANG Y an,LI Shao2s ong,ZH AN Peng,X U Bing2jin(Architectural C ollege,S outh China Univ.of T ech.,G uangzh ou51064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ross2sectional statistical data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t province level of China in 2002,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non2parametric analysis m odels with concave and convex efficiency frontiers,re2 spectively.T he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values of31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 ous reg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T heir orders have been com pared.T he results sh ow that larger economic scales belonged to Z hejiang,Jiangsu,and G uangdong,m ore lab our em ployments were in Jiangsu,Sichuan and Z hejiang,and m ore capital input in G uangd ong,Jiangsu and Beijing.Relatively,Shanghai and Z hejiang obtained higher pro2 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values,and G uangxi,Jiangxi and H ainan g ot lower ones.Besides,lab our2intensive type went to G ansu,Sichuan and Jiangxi,and capital2intensive ty pe to G uangxi,G uangdong,T ibet and Bei2 jing.T he resear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and com pare the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hina.K ey w ords:n onparametric approach;technical efficiency;econ ometric analysis;construction indust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