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工作度,是保证工程质量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按规范要求,在砼施工时,根据现场的砂、石集料的实际含水量,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调整成施工配合比。但如果仅仅只限制于此,而不考虑其它多变因素,一味墨守成规,反而不利于满足砼性能、质量的要求,也不符合配合比设计的宗旨。众所周知,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正确的做法是应重新取样,另做配合比。但在实际当中,往往原材料的产地、厂家、规格、种类虽没有改变,而其粒径、级配、密度等会发生一定的波动。我国的砂、石料大多是小规模料场生产,常常波动多变。若每次都重新做配合比试验固然正确,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每做一次配合比试验得先做原材料试验,配比报告出来后还需经监理试验室验证,取样、运输也都需要时间,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两三个月。可能没等配比确定,原材料又发生变化了,那这个配比还能用吗?是否还需要重新取样再做呢?再说工期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显然,实际当中不可能对每一次小范围的波动都重新做配合比。但我们也不能无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对每次、每种变动因素,应及时做出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调整出相应的施工配合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施工,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我认为正确调整施工配合比,除规范规定按含水量调整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要点:1、高浇筑环境气温

在低温条件下施工,水份蒸发、散失不大,可以不予以考虑。但在高

温条件下,如炎热夏季,高温干燥棚内施工等,水份会大量蒸发、散失。这时,就应适当增加拌合用水量,以弥补这一部分损失,保证砼的正常用水量。

2、模板及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

在使用非钢模板,特别是就地利用的墙体,地面来代替模板时,会从新浇筑砼中吸收大量的水份,还有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会引起新浇筑砼的接触面局部缺水,强度降低,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质量事故隐患。因此,除提前浇水措施外,还应在这些部位适当增加用水量。实际上在每次浇筑前底层先铺一层同比例砂浆,可以消除因振捣作用导致石子下沉,浆体上浮,造成底层缺浆现象,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还能有效防止施工缝的质量通病。此外,还应注意远距离运输,运输工具可能存在的损耗问题。

3、砂中的含石量

一般做配合比试验时,大都把砂中9.5mm以上颗粒筛除,再进行试配,有些试验室还把4.75mm以上的颗粒筛除,其所出的配合比报告中的砂的用量当然就是不含这些颗粒砂的用量了。但在实际中,有些砂确实存在着这一部分的含量。如果不考虑这个含量,按原配合比照猫画虎执行,就等于是减少了砂用量,而增加了碎石用量,违背了原配合比。这会导致砼空隙率增大,和易性降低,结构整体强度下降。如果用人工过筛工作量之大不切合实际,我们应根据砂中实测9.5mm(如配比报告是筛除4.75mm以上颗粒,则相应按4.75mm)以上颗粒含量,进行换算,把砂用量相应调大,碎石用量相应调低,才能

满足原配比要求。

4、碎石级配的变动

现在工程大都采用连续级配,用几种不同粒径碎石按比例掺配,试验配合比会注明碎石的掺配比例。但实际中碎石级配会经常波动,不视这一多变性,只坚持按原掺配比例执行,可能有时会不符合连续级配要求,出现级配不合理现象,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如果能按实际筛分结果,根据级配变化情况,选出相应的最佳掺配比例,进行施工,反而对工程质量更有利,同时也符合砼配合比设计的目的。

5、集料密度的变化

集料密度如果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引起超方或亏方现象。但不论出现那一种都不是好现象。亏方会造成经济损失,加大工程成本,超方等于实际水泥用量比原配比用量减少了,会使砼强度降低,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当砼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超过2%时应进行调整。我们要注意掌握集料密度变化。当发生较大变动时,根据实测数据,及时予以一定幅度的调整,合理的执行试验配合比。

我们要本着对工程认真负责的态度,熟悉每一个试验配合比的设计意图,严密监控,掌握各种变化因素,在不违背原配合比意图的条件下,及时、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有利于正常施工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配合比的满足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宗旨。以上几点是调整施工配合比的几点经验看法,供大家参考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式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 式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新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状态是衡量配合比好坏最直观的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工作性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有原材料质量方面的,也有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方面的。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有效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以下几点是根据一些混凝土拌合物常见的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有所帮助,同时也需要大家多多总结。 (一)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黏聚性和保水性合适 混凝土体系中浆体填充砂石混合骨料的空隙略有富裕才能在骨料表面形成润滑层,使浆体推动骨料运动。富裕浆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也随之增大,有研究表明,包裹在骨料表面的浆体厚度每增加3μm,混凝土坍落度增大30~50mm。混凝土浆体用量每增加10L/m3,混凝土坍落度增大20mm左右。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时,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增大浆体用量或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当坍落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坍落度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减少浆体用量或适当降低外加剂用量。 (二)混凝土坍落度合适,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 混凝土坍落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黏度较低,保水性能较差,虽然没有明显泌水现象,但存在部分粗骨料无浆体包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细骨料用量,降低粗

骨料用量;另一方面是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浆体用量,相应调整砂石用量。 (三)混凝土砂浆含量过多 混凝土拌合物砂浆过多,石子含量较少,造成混凝土发散,流动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降低砂的用量,增加石子用量。如果调整后砂石用量比例合适,但混凝土仍然发散,流动性差,应适当增加浆体用量,增加混凝土黏聚性。 (四)混凝土泌水、抓底 混凝土拌合物拌合时流动性和保水性都很好,一旦停止拌合就慢慢泌水,下沉的石子紧紧地与铁板黏结在一起,很难用铁锹等工具铲动,这一现象称为抓底、板结。产生抓底、板结的主要原因是外加剂掺量敏感,外加剂用量或用水量提高2~3kg/m3,就会出现泌水。遇到这种情况,应适当降低外加剂掺量,或提高砂率,使用细度模数较小的砂。 (五)混凝土流动性差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保水性均可以满足要求,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看起来像用水拌合的,动感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混凝土中起分散作用的外加剂有效成分不足,可以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必要时需要降低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又不至于泌水。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所规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一)配合比调整的原因 (1)砂、石含水率、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等发生变化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过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其施工工艺过程见图4.27。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 1、水泥 2、砂、石与水 3、掺外加剂 二、混凝土的配料 1、混凝土试配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是根据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实验室计算及试配后确定的。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一个数值,即式中:—混凝土配置强度;—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由统计求得,无统计资料按规范取值。 2、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初步计算的配合比经过试配和调整而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确定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的骨料—砂石都是干燥的。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含水率大小随季节、气候不断变化。这样仍按原配比投料,必然导致配合比不符。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按配合比投料,在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假定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为W/C,施工现场测得 砂含水率为W sa 、石子含水率为W g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sa ):y(1+W g ) 水灰比W/C不变(但用水量要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 例题1某工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8:4.47,水灰比W/C=0.63,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C=285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求施工配合比及每m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方案 一、目的 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要确定单方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最佳相对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基本要求: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耐久性的要求;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节约水泥,降低成本。二、现有数据整理 自2012年9月21日开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制作,目前已收集混凝土试验 1、13#配合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C20混凝土) 2、01#和08#配合比达不到设计强度,且试验组数不足,需进一步制作试块,积累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调整。 3、通过数据经筛选,主要进行01#、08#和13#配合比的和你试块制作。 4、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混凝土试验目标强度应为设计值的 1.15倍。 三、配合比调整 1、在01#、08#和13#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块制作。 2、在调整配合比中的W/C,按照+5kg含量为一梯度,进行调整,预计制作至少调整4个梯度,即+5kg、+10 kg、+15 kg、+20 kg。 3、每种配合比的试块初步定为20组。 四、试块制作计划 (一)混凝土试块制作程序

受现阶段的气候影响,大气平均温度已降低至-10℃以下,所有临建道路及模拟实体构件暂停施工和制作,在正式工程施工前,将采用人工拌制混凝土和制作试块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数据采集工作。 混凝土试块制作程序: 1、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来回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石子,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形成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约一半的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拌合物上铲切一次,直到拌合均匀为止。 3、拌合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合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控制住在4~5min。 4、将试模内壁涂一薄层矿物油,编号待用。 5、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摸并稍高出摸口,用镘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后,移至振动台上,开动振动台,振动至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刮去多余拌合物并用镘刀沿模口磨平。 6、试件养护: (1)成型后的试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并在室温(20±5)℃环境中静置1~2昼夜,拆模编号。 (2)拆模试件立即送至检测中心,放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 比调整和试块制作,并制作新的试块制作计划。 五、确定施工配合比 1、通过收集的试验数据,绘制强度和W/C关系图,或采用插值法,选用略大于配置强度的配合比作为本工程的施工配合比。 2、当原材料质量发生显著变化时,需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讲解学习

幻灯片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 (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于2001.4.1施行 幻灯片2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 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幻灯片3 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幻灯片4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mc0+mg0+ms0+mw0= mcp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m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 其值可取2400~2450kg 。 幻灯片5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 设计的基本资料 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②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③原材料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④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2.初步配合比计算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σ645.10+=k cu cu f f ,, 幻灯片6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JGJ55-2000): 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fcu,k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σ645.10+≥k cu cu f f ,, 幻灯片7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规定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的稳定,保证配合比的完整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为了使调整配合比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调整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 调整依据 1)骨料含水率,颗粒级配或粒径发生明显变化时。 2)胶凝材料需水量比出现较大波动。 3)外加剂减水率发生变化。 4)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发生明显变化。 5)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产生混凝土的状态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2. 调整原则 1)调整要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防止随意调整。 2)调整时,水胶比不能发生变化,不得影响混凝土质量。 3)要做好调整记录。 3. 调整方法 1)坍落度、坍落度损失 优先采用改变外加剂品种、配方(需外加剂厂配合)、掺量的方法进行调整,如不满足要求可进一步采取提高浆体体积(水胶比不变)、调整掺合料掺量(配制强度应满足要求)的方法调整。 2)和易性调整 优先采取调整外加剂掺量(必要时增加改善和易性的组分)、粗骨料级配、砂率的方法进行调整,如不满足要求可进一步采取提高浆体积(水胶比不变)或外掺适量掺合料(容重应相应调整)的方法调整。 3)强度调整 视强度波动原因,采取针对措施,在原因不明时,应同时采取提高胶凝材料用量、提高外加剂掺量适当降低水胶比的保守方法调整,经验证满足要求后,视强度富余程度适当回调胶凝材料用量。 4、调整权限 1)质检员和商砼技术部主任 砂率:±2% 外加剂:±0.2% 用水量:按实际骨料含水率进行调整。 商砼技术部主任要对生产含水率进行严格监控,生产含水率与实际含水率不能相差太大。 2)在以上允许调整范围内如无法满足要求,调整人员应及时汇报会同主任或总工查找原因并做合理调整。 3)未经总工授权,任何人员无权随意调整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和设计用水量。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共3页第1页 校核: 主检: 配比名称 (设计、施工要求) 抗渗混凝土(泵送) C30及P6,坍落度100~120mm 委托编号 HP0700001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湿度>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材料情况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山东水泥厂 P.O32.5R 安定性合格 预测强度合格 泰安 中砂 μx=2.7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济南 碎石 符合5~25mm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针片状0.7% 省建科院 NC -4泵送剂 液状 掺量2.5% 饮用水 省建科院 PNC 膨胀剂 粉状 掺量8% 黃台电厂 Ⅱ级 配合比 计算式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f cu ,k +1.645σ=30.0+1.645×4.0=36.6 (MPa) 2、确定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ce f =32.5×1.10 ≈36 (MPa) 3、计算水灰比W/C=a α.ce f /(f cu ,o +a α.b αce f )=0.46×36/(36.6+0.07×0.46×36)=0.44 4、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 5、计算水泥用量1c m =180/0.44=409( kg/m 3 ) 6、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 =15%,超量系数K =1.3 mf =409×15%×1.3=80( kg/m 3 ) 7、计算膨胀剂用量p m =409(1-15%)×8.0%=28( kg/m 3 ); 8、计算外加剂用量j m =[409(1-15%)+409×15%×1.3] ×2.5%=11( kg/m 3 ) 9、实际水泥用量1co m =409(1-15%)×(1-8%)=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s=35%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 kg/m3得:mg=1171 ( kg/m 3 ) ms=631-(409×15%×1.3/2.2-409×15%/3.1)×2.6=588( kg/m 3 ) 试件尺寸 100×100×100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计 算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每m 3 砼材料用量(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拌合物 性 能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搅拌机 振动台 / / /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工作度,是保证工程质量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按规范要求,在砼施工时,根据现场的砂、石集料的实际含水量,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调整成施工配合比。但如果仅仅只限制于此,而不考虑其它多变因素,一味墨守成规,反而不利于满足砼性能、质量的要求,也不符合配合比设计的宗旨。众所周知,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正确的做法是应重新取样,另做配合比。但在实际当中,往往原材料的产地、厂家、规格、种类虽没有改变,而其粒径、级配、密度等会发生一定的波动。我国的砂、石料大多是小规模料场生产,常常波动多变。若每次都重新做配合比试验固然正确,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每做一次配合比试验得先做原材料试验,配比报告出来后还需经监理试验室验证,取样、运输也都需要时间,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两三个月。可能没等配比确定,原材料又发生变化了,那这个配比还能用吗?是否还需要重新取样再做呢?再说工期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显然,实际当中不可能对每一次小范围的波动都重新做配合比。但我们也不能无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对每次、每种变动因素,应及时做出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调整出相应的施工配合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施工,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我认为正确调整施工配合比,除规范规定按含水量调整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要点:1、高浇筑环境气温 在低温条件下施工,水份蒸发、散失不大,可以不予以考虑。但在高

温条件下,如炎热夏季,高温干燥棚内施工等,水份会大量蒸发、散失。这时,就应适当增加拌合用水量,以弥补这一部分损失,保证砼的正常用水量。 2、模板及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 在使用非钢模板,特别是就地利用的墙体,地面来代替模板时,会从新浇筑砼中吸收大量的水份,还有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会引起新浇筑砼的接触面局部缺水,强度降低,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质量事故隐患。因此,除提前浇水措施外,还应在这些部位适当增加用水量。实际上在每次浇筑前底层先铺一层同比例砂浆,可以消除因振捣作用导致石子下沉,浆体上浮,造成底层缺浆现象,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还能有效防止施工缝的质量通病。此外,还应注意远距离运输,运输工具可能存在的损耗问题。 3、砂中的含石量 一般做配合比试验时,大都把砂中9.5mm以上颗粒筛除,再进行试配,有些试验室还把4.75mm以上的颗粒筛除,其所出的配合比报告中的砂的用量当然就是不含这些颗粒砂的用量了。但在实际中,有些砂确实存在着这一部分的含量。如果不考虑这个含量,按原配合比照猫画虎执行,就等于是减少了砂用量,而增加了碎石用量,违背了原配合比。这会导致砼空隙率增大,和易性降低,结构整体强度下降。如果用人工过筛工作量之大不切合实际,我们应根据砂中实测9.5mm(如配比报告是筛除4.75mm以上颗粒,则相应按4.75mm)以上颗粒含量,进行换算,把砂用量相应调大,碎石用量相应调低,才能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式

新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状态是衡量配合比好坏最直观的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工作性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有原材料质量方面的,也有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方面的。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有效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以下几点是根据一些混凝土拌合物常见的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有所帮助,同时也需要大家多多总结。(一)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黏聚性和保水性合适 混凝土体系中浆体填充砂石混合骨料的空隙略有富裕才能在骨料表 面形成润滑层,使浆体推动骨料运动。富裕浆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也随之增大,有研究表明,包裹在骨料表面的浆体厚度每增加3μm,混凝土坍落度增大30~50mm。混凝土浆体用量每增加10L/m3,混凝土坍落度增大20mm左右。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时,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增大浆体用量或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当坍落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坍落度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减少浆体用量或适当降低外加剂用量。 (二)混凝土坍落度合适,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 混凝土坍落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黏度较低,保水性能较差,虽然没有明显泌水现象,但存在部分粗骨料无浆体包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细骨料用量,降低粗骨料用量;另一方面是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浆体用量,相应调整砂石用量。(三)混凝土砂浆含量过多

混凝土拌合物砂浆过多,石子含量较少,造成混凝土发散,流动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降低砂的用量,增加石子用量。如果调整后砂石用量比例合适,但混凝土仍然发散,流动性差,应适当增加浆体用量,增加混凝土黏聚性。 (四)混凝土泌水、抓底 混凝土拌合物拌合时流动性和保水性都很好,一旦停止拌合就慢慢泌水,下沉的石子紧紧地与铁板黏结在一起,很难用铁锹等工具铲动,这一现象称为抓底、板结。产生抓底、板结的主要原因是外加剂掺量敏感,外加剂用量或用水量提高2~3kg/m3,就会出现泌水。遇到这种情况,应适当降低外加剂掺量,或提高砂率,使用细度模数较小的砂。 (五)混凝土流动性差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保水性均可以满足要求,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看起来像用水拌合的,动感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混凝土中起分散作用的外加剂有效成分不足,可以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必要时需要降低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又不至于泌水。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所规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一)配合比调整的原因 (1)砂、石含水率、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等发生变化 砂、石含水率会因砂、石所处的不同区域及进料时间发生变化,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发生变化。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化0.2,砂率相应增减1%~2%;砂石级配不合格或采用单级配时,砂率应适当提高2%~3%;石子最大粒径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 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时,应取σ=;当强度等级≥C30,计算值低于<时,应取用σ=。否则,按规定取值。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a α、 b α回归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或根据规定选取: 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则 ce f ,g 为水泥强度等级值,c γ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e b a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 0,

若水灰比计算值大于表4-24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②水灰比在~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m3混凝土用水量。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表4-26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 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用合理的砂率值(βs) 坍落度为10~60mm 的混凝土:如无使用经验,砂率可按骨料种 () β-=10w wa m m 0c 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完整word版)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

【例】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 ,混凝土为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42.5的普通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13,密度ρc=3.1g/cm3; 中砂:级配合格,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ρos=2650kg/m3,堆积密度为ρos ′=1450 kg/m3; 碎石:级配合格,最大粒径为40mm ,表观密度ρog=2700kg/m3,堆积密度为ρog ′=1520 kg/m3, 水:自来水。 试求: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 1. 确定配制强度(fcu,o) )(2.330.5645.125645.1,,MPa f f k cu o cu =?+=+=σ 2. 确定水灰比(W/C) 6.00 .4807.046.02.330.4846.0=??+?=+=ce b a cuo ce a f f f c w ααα MPa f f g ce c ce 0.485.4213.1,=?=?=γ 3. 确定用水量(mwo) 查表,则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mwo=175㎏。 4. 确定水泥用量(mco) )(27364 .0175)(00kg C W m m w c === 5. 确定砂率s β 由W/C=0.64,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 ,查表5—25,取合理 砂率为36%。 6. 计算砂石用量(mso ,mgo) 1)体积法 1101.02700 2650100017531002730=?++++go s m m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48㎏。 2)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00㎏/m3,则: mso+mgo=2400-175-273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50㎏ 初步配合比为:mwo=175㎏,mco=273㎏, mso=702㎏,mgo=1250㎏。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混凝土吉各组成材料用量之比即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确定出满足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本节阐述水泥、水、细集料和粗集料四组分的组成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有下列两种: 1)单位用量表示法 以每1㎡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330㎏:150㎏:706㎏:1264㎏。 2)相对用量表示法 以水泥的质量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例如1:2.14:3.82;W/C=0.45. 2.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 不论混凝土路面或桥梁,在设计时都会对不同的结构部位提出不同的“设计强度”要求。为了保证结构物的可靠性,采用一个比设计强度高的“配制强度”,才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2)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按照结构物断面尺寸和形状、配筋的疏密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来确定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 3)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 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或桥梁、桥梁墩台在水位升降范围等,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水泥,合理地使用材料,以降低成本。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原始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o:m wo:m so:m go。 2)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个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m wa:m sa:m ga。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 cb:m wb:m sb:m gb。 4)换算“施工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即m c:m w:m s:m g。或1:m w/m c:m s/m c:m g/m c。

混凝土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教育资讯] 悬赏点数10 该提问已被关闭2个回答 强哥说事2009-01-09 17:08:40 172.30.211.*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 最佳答案 红茶3382009-01-09 17:32:08 121.9.250.*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强度等级不同,量也不同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

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有比较原始的方法有几个步骤吧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有比较原始的方法有几个步骤吧,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换算、转换)1、要求施工单位见证取样送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如需使用的话)到有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做原材料检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对试配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测定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石的含水率可不考虑,砂的含水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试验测定,也可采用经验数值)取2%左右,计算出此部分水的重量,换成砂的重量,同时减少水的重量,调整后确定一个现场使用的配合比。3、根据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机械和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换算出每一槽的各材料用量。如混凝土搅拌机是400升的,其每一槽的体积是0.26立方左右,即每一次投料可以投两包水泥的料,因此在现场悬挂两包水泥(注意水泥每袋的重量,有的出口装水泥每袋重量是45公斤而不是50公斤)的各材料用量。另外机械的参数可以去查查有关施工机械参数的书藉(或是直接问施工单位每一槽投几包水泥的料)。二、施工过程控制1、对上述换算的配合比进行现场称量,一把磅称可以解决问题,称量后将各材料放到工地用于投料的送料小车上,看能装到什么程度,做好记号(也可以叫施工员拉上斗车跑十来米回来后再做标记,反正他也不敢有意见),如果有外加剂的,则要在相应的容器内做好标记。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拉各材料的车子分别标记不能混用。2、开始施工时找个人旁站一会,看他们下料,每一车看装料是不是在标记处,发现有误及时制止其投料,纠正并跟工人说明,同时别忘了把负责混凝土下料的施工员狠狠训一顿,开始的时候不严格,到后面你没有办法控制。3、在看搅拌的时候,还要看看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投料方法。投料的顺序有很多,施工规范或是一些工艺标准中推荐了一种方法,可以去找来参考,手头没有资料我就不找了。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看紧,一个是搅拌时间,不能太短(不可能太长的),二是进料和放料,严禁一边投料一边出料,出现这样情况你找他们的总工长甚至技术负责人如果项目经理不好彩也在的话,狠狠训他们一顿,不用 111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施工图纸等相关标准。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坍落度180±20mm。 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 三、组成材料 1、水泥:P.042.5,28d抗压强度47MPa。 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7。 3、碎石:5~25mm合成级配碎石(5~10mm;10~25mm=30%:70%)。 4、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8%,减水率25%。 5、粉煤灰:F-II级粉煤灰。 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 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cu,0) 根据公式 fcu,0 ≥ fcu,k+1.645δ 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cu,k——设计强度(MPa) δ——标准差,取5

试配强度 fcu,0 = fcu,k+1.645σ = 30+1.645×5 = 38.2(MPa) 2、混凝土水胶比(W/B) W/B = ɑa×fb/(fcu,0+ɑa×ɑb×fb) 式中:ɑa,ɑb——回归系数,分别取0.53,0.20,fb——胶凝材料强度。 已知,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为47.0MPa, 【方案一】: 粉煤灰掺量为30%,影响系数取0.75,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75=35.3MPa; 【方案二】: 矿粉、粉煤灰双掺,各掺20%,影响系数:粉煤灰取0.8矿粉取0.98。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8×0.98=36.8MPa; 由水胶比公式求得: 方案一: W/B=0.53×35.3/(38.2+0.53×0.20×35.3)=0.45。 方案二: W/B=0.53×36.8/(38.2+0.53×0.20×36.8)=0.46。 3、确定用水量 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坍落度75~90mm时,查表用水量取210kg,未掺外加剂、坍落度18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80-90)/20×5+210=232.5kg/m3。 掺外加剂用水量:232.5×(1-25%)=174kg/m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 【方案一】: 水胶比为0.45,即W/B=0.45,则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案 (太原西北二环ZH05标项目) 一、优化目的 在满足设计标准、施工和易性、耐久性前提下,通过配合比优化,提高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成本。 二、优化依据及原则 优化依据:①G2003太原绕城高速公路义望至凌井店段(太原西北二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0;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④JTG/T 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优化原则: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满足耐久性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 三、原材料选用 1.水泥:根据项目涉及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标准要求,选用较为合理的水泥,一般选用P.O4 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本项目采用岚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优先选用河砂,河砂供应紧张地区,可选机制砂代替,但要控制机制砂的级配、石粉含量指标,配合比设计时充分考虑砂率影响,经试验确定。(本项目采用娄烦县尖山铁矿生产的机制中砂)。 3.碎石:优先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本项目采用娄烦县尖山铁矿/古交岩鑫产生产5~20mm

碎石)。 4.粉煤灰:应选用能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的生产单位,等级不低于II级。(本项目采用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II级粉煤灰)。 5.水: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或对水质有疑问时,应对水质进行检验。(本项目古交地下水)。 6.外加剂:选用与水泥、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高效减水剂。(本项目采用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1%)。 四、配合比调整优化方向 1.水胶比确定:水胶比是指混凝土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决定混凝土强度,水胶比的大小与混凝土强度关系成反比,与稠度成正比,在能满足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的前提下宜取上限,既能满足要求,又能达到更好的经济性。 2.单方水量确定:根据设计坍落度、骨料粒径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工艺方法,选择合理的用水量。 3.粗集料:石子的粒径越大,其比表面积相应减小,因此所需的水泥浆量相应减少,在一定的和易性和水泥用量的条件下,则能减少用水量而提高混凝土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子的粒径应尽量选用大一些的,但并不是粒径越大越好,一是粒径越大,颗粒内部缺陷存在的机率越大;二是粒径越大,颗粒在混凝土拌合中下沉速度越快,造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