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

合集下载

甘地的资料简介

甘地的资料简介

甘地的资料简介甘地是印度民族领袖,他领导印度人民战胜英国殖民者,使印度独立,被印度誉为国父,还被世人尊称为圣雄,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甘地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甘地的资料简介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英文: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古吉拉特语: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म,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

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也就是他说的“nonviolent protest”,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

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

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语译成“truth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

甘地的人格力量对于甘地人格力量有哪些这个问题,世人认为甘地的人格力量体现在他的思想上,甘地奉行的是苦行僧式的思想,这使得甘地是个素食、禁欲、默想、独身的人,这是甘地体现出自己人格力量的基础。

史料记载中提到甘地人格力量有哪些这个问题,更体现在他的哲学上,甘地最主要的哲学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这一思想深受当时印度宗教信仰的的影响。

虽然非暴力的概念很久之前在印度宗教已经存在,但是甘地把这一思想表达出来,深刻的影响了当时印度人民的思想。

甘地是一个默想主义者,他在方面把自身的人格力量充分的表达出来,他每个星期会有一天不说话,在这种时候他都是通过写字跟别人交流。

高中历史选修四 甘地(精)

高中历史选修四 甘地(精)

本片荣获1982年第55届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 导演、最佳男主角、最 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 最佳服装设计等8项大奖。
《甘地传》Gandhi
导演兼制片阿顿伯罗为 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 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 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 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 这部巨片。
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中)在新德里 向圣雄甘地纪念坛敬礼。
如何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如果以革命史观评价,结果如何?
土布运动,向食盐进军运动,既使这个国家找到了自信、 自尊和民族特性,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又维护了民族 经济,赢得了印度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大大推动了人民觉醒。
---《甘地主义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
如果以近代化标准评价,结果又如何?
2007年10月2日是第一个国际非暴力
日。 潘基文秘书长致词:现在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需要传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我确实相信,只有非暴力才 能使印度和世界免于灭绝。”
——甘地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着的世 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
代,属于历史。”
——拉达克里希南(印度哲学家政治家)
甘地简介:出生于1869年,是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 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 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 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 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 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 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 岁。
“甘地精选了二千五百名志愿者,早
无法忽视的现实……
在越南战争中死亡的越南军人达110万 人,失踪人员达30万人,伤残人员达60万 人。同时,有近200万平民被杀害,200万 平民致伤致残,还有200万人遭受美军施放 的化学毒剂、毒气的伤害。

高二历史圣雄—甘地

高二历史圣雄—甘地
甘地简介:出生于1869年,是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 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 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 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 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 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 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和平 印度教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 自治或独立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 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 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 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这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可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 而随着时代的推进,人们对石器的研 制也在不断改进。而在时代划分上,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 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 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Chalcolithic),红铜时代(Copper Age)、青铜时代(Bronze Age)和铁器时代(Iron Age)。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爆发的背景:
2、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高中历史人物——甘地

高中历史人物——甘地

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内容 结果
《罗拉特法案》"文明不服从" 发生暴力 罗拉特法案》 文明不服从" 第一次 (1920-1922) (1920-1922) 阿姆利则惨案 不合作抗英 运动停止 第二次
(1930)
英国殖民当 局制定颁布 食盐专营法
"食盐进军" 当局妥协 食盐进军" 运动停止 甘地提出 "英国退 出印度" 出印度" 1947年印巴 1947年印巴 分治, 分治,印度 独立
英国殖民势力 的衰落, 的衰落,印度 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 人民强烈反抗 第三次
1946年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一任 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 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 蒙巴顿方案》 年英国提出《 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三,人生结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的同时,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的同时,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 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 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 子刺杀. 子刺杀. 印度总督由保镖护卫着 前往参加甘地葬礼 洒满花瓣的圣雄遗体在 火化前一刻供人瞻仰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补充)甘地主义: 哲学思想: ①哲学思想:和平 印度教 政治主张: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 自治或独立 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 物质文明 社会思想: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问题2: 问题 :甘地运用非暴力思想指导下的 早期实践活动有哪些? 早期实践活动有哪些?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评价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评价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评价
甘地,全名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国父,被尊称为“印度之父”。

他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也是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

他的领导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包括动员和唤醒印度民众,用非暴力将印度从殖民奴役下解放出来,建立强大而广泛的政党,并将有尊严的谈判和透明引入政治领域等。

甘地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不仅在印度,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许多知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杰出个人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领导力和管理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国防和国际安全战略、和平、精神和社会活动、剧作家、作曲家、作词家和电影导演、教育和学术领域、经济理论和方法论、环境和生态、管理理论和实践、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科学和技术、政治哲学和军事民族主义等。

然而,甘地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而被多次监禁。

最终,他在1948年1月30日被一名极端右翼分子刺杀身亡。

尽管甘地遭遇了悲剧性的死亡,但他的理念和精神仍然影响着全世界。

总的来说,甘地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改革者,他以非暴力和和平的方式推动印度独立,对印度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念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

甘地生平简介出生于186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

甘地生平简介出生于186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

接近甘地
早年熏陶 英国求学 南非工作
回国斗争
仁爱 素食 苦行 不杀生 掌握丰富法律知识; 基督教影响; 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 接受托尔斯泰思想;
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洒满花瓣的圣雄遗体在火化前一刻供人瞻仰
印度总督由保镖护卫着前往参加甘地葬礼
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中)在新德里向甘地 纪念坛敬礼。
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伟大的心灵 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
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
1930年3月,印度,在甘地的卡拉迪总部附近举 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声援甘地。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 独立国家。
——摘自穆旦诗歌《甘地》

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物。 ——爱因斯坦
在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
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
牢记他。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
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无不景仰圣雄甘地,通过本课 的学习,从甘地奋斗的一生之中,你觉得甘地给我们 留下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一任 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 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 英雄,他持之以恒地发动不合作运动,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 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 度之魂。
甘地生平简介: 出生于186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 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 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 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 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 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 教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甘地的名词解释

甘地的名词解释

甘地的名词解释甘地(Mahatma Gandhi)这个名字众所周知,是20世纪印度独立运动的象征和灵魂人物。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非暴力抗争和和平运动的代名词。

然而,甘地不仅仅是一个人,他代表了一个理念和一种精神。

首先,甘地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

他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并在孟买接受了最初的教育。

年轻的时候,他去英国留学,并在那里熟悉了西方社会和政治的思想。

然而,他的真正使命在南非开始。

在那里,甘地亲身经历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压迫,这激发了他反抗不公正的决心。

他领导了一系列的运动,旨在保护印度人民,特别是南非印度裔的权益。

甘地提出并实践了他著名的“非暴力抵抗”理论。

他相信,非暴力可以是一种强大的武器,用来与不公正和压迫作斗争。

他鼓励人们用自己的善良、真诚和坚持不懈来改变世界。

他的非暴力抵抗哲学对许多后来的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美国民权运动和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

甘地提倡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卧轨抗议”。

这种抗议形式源于甘地的信念,他坚持认为人们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不公正的抗议。

他教育人们放弃对暴力和仇恨的回应,而是选择政治自缚和牺牲。

卧轨抗议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千上万的印度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

甘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强烈的反差人物。

他穿着简朴的印度传统服装,生活俭朴,拒绝奢华和享乐。

他坚持素食主义,主张和平生活和公正分配资源。

他的生活方式成为他非暴力理论的一部分,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简单和清廉的生活方式来反对贪婪和不公正。

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甘地被尊称为“印度之父”。

他领导了一系列罢工、示威和抗议,最终使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统治。

然而,甘地并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他还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对宗教的宽容和和谐的追求使他成为令人敬仰的人物。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包容和平和共处。

甘地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印度的范围。

甘地

甘地
“以德报怨,以善报恶”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最终盲目。”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 暴力 ——甘地
理论形成
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 主旨。在南非,他亲自创建名为“凤凰新 村”的非暴力训练基地(消极抵抗)
②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 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坚持真理)
1、运动渐突破非 暴力的范畴。2、 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签订协议,甘地 停止不合作运动
二战结束后,英国 度”——争取印 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度的统一与独立。 1947年《蒙巴顿方 案》印巴分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政策特点: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 独立。 斗争形式: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3)、二战爆发后的新发展--第三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 原因:①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 ②印度人民强烈反抗战争。 经过: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发出 不合作号召 结果:1947年,“蒙巴顿法案”,印巴分 治,印度独立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 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2009年江苏高考)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 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 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 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 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 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 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 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 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 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 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 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甘地的简介
这是一位印度的老头,他衣着简朴,围腰布和内衣,短衫和棉绸混纺的头巾,脚上则一直穿着一双皮凉鞋。

他总是慢慢行走,行人看到他既是走路也在沉思。

他的眼光奇异而有神,异常明亮,没有意思急躁和焦虑的痕迹,一张圆圆的脸,薄薄的嘴唇,鼻子既不高又不塌,小个子,中等身材,肤色黝黑。

这就是甘地一个尽管之缠着腰布光着上身却有着帝王气质的领导者,是印度的好船夫,是贯穿20世纪点亮世界良知的星星之火,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这位异国的老头,既是印度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

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信仰的坚定捍卫和对人性的孜孜追求。

二、过渡阶段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三、温和的甘地
被世人称作是圣雄,如果没有温和便不能称作圣。

而他的温和主要是对人的关爱以及对敌人的感化,是灵魂的温和!
众所周知,甘地是一位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但是他在穆斯林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当然这是他的关爱所带来的。

而他对敌人的感化则可在一次小的暴动事件看出来。

1939年,在印度的拉吉科特土邦,600名手持棍棒和大刀的暴民前来攻击甘地主持的祈祷聚会。

他们冲散了人群以及为了保护甘地的赤手空拳的志愿者组成的纠察线,将甘地团团围住。

根据甘地的助手回忆说:“突然,我察觉到先生全身开始发抖。

但这不是恐惧,他的脸色说明他毫不惧怕,这是他对令人讨厌的暴力氛围反抗的肉体上的反应。

顿时,他闭上眼睛开始祈祷:我听见一种压倒一切虔诚的声音念到‘摩罗保佑’。

我也同他一起祈祷,为了保持我们高诵神的名字的节奏,我用手掌开始拍着他的后背·····”
“祈祷奏效了。

先生重新睁开双眼是,一股魔力般的新力量出现在眼前。

先生口气坚定地要求所有志愿者立即离开,留下他一个人对付这些雇来的乌合之众·····接着,先生把忙于冲散集会人群的暴徒头头叫过来,并对他说,如果想辩论,坚决奉陪;否则,可否说出下一步要做什么?令人震惊的是,暴徒的暴力行为像冰一样融化了····暴徒头头双手合十站在先生的面前····当晚先生一手搭在这位头头的肩上一路步行回家。


这种事情在我们看来是真的不可思议,并可以怀疑,但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甘地的这种温和的感化力量来自于他伟大人格魅力以及忠诚的信仰。

四、强硬的甘地
当然,甘地的忠诚信仰给他带来的出了温和还有他强硬的性格和不屈的斗志,这也是“圣雄”的另一面,即英雄的一面。

如果说甘地的温和是灵魂的温和,那么,他的强硬则是对信仰坚定不移的虔诚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我们知道“非暴力”的哲学思想由甘地提出,并进行坚决的执行实验。

在印度这样一个教派纷争频繁又遭受殖民的国度里,甘地一直坚持这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向任何敌对势力妥协。

由于主张不使用暴力,所以绝食则是甘地领导民众斗争的有力武器。

1947年即印度独立的那一年,从8月18日开始持续的欢庆和平场面突然在8月31日晚呗一批印度教徒带有暴力的示威打破。

甘地出来见示威者时,棍棒和砖头朝他
袭来,由于甘地的个子较小没有被打中。

当天晚上在加尔各答各个地区进行大开杀戒。

甘地在问自己加尔各答的平静是否”只是假象”时,宣布绝食,并且声称“只有当加尔各答恢复平和时才终止”。

(而此时的甘地已经78岁高龄了)9月1日晚上,甘地开始绝食,立即在全国引起响应,印度教徒和穆斯里举行和平游行。

约500名包括英国人和英裔印度人的北加尔各答警察宣布食24小时以示同情,同时照常执勤。

由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的男青年组成的“和平军”应运而生,负责在冲突时进行干预。

一名教授回忆说,很多学生来找我们,要求请假,因为他们感到不安,如果有谁非得为加尔各答不停地杀戮和背叛而受罪,他不该是甘地先生。

至此,许多人开始醒悟,并劝甘地终止绝食,甘地说:“我的绝食不是自残,是为的让人人能够自我反省。

”9月4日傍晚,苏拉瓦底带领由印度教大会穆斯林联盟以及锡克教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到甘地床前,他们恳求甘地终止绝食。

甘地问他们,为了阻止教派间再发生残杀,他们是否愿冒生命危险。

代表团退出房间进行商议,然后回到甘地身旁作上述保证。

甘地在提醒他们“特别是有神做我们的见证人”后,结束了绝食,这次绝食延续了73个小时,而换来的是今后数年内,加尔各答不会在发生教派骚乱。

甘地用他坚强的意志和绝食的武器再一次推进了印度的和平。

伦敦《新闻纪事报》报道:“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
它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埃及报纸颂扬甘地是“东方世界一位品德高尚的儿子,将其毕生精力献给和平、宽仁与博爱事业”。

五、甘地的去世
但是,即便是圣人和英雄组合的巨星也有陨落的一刻,只是甘地的逝去给整个印度带来了永久的遗憾。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印度教极端分子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甘地的喉咙里两次微弱的呼唤摩罗,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衣裳,举起来向人致意做祷告和祝福的双手落了下来,没有生气的身体轻轻倒在地上。

他双眼里的慈祥目光示意助手原谅那个可怜的人。

书中用了这样一段话结束了甘地的一生:人们用比对待花儿更轻柔的动作放置他,宁愿自己被人踩着,而不愿看到他再受损伤,眼见他瘦瘦的身躯毫无生气地躺在湿土和青草上。

匆匆去祈祷,静静踏上祈祷的圣地,感受到永生。

一行行崇敬的人们。

祝福人们的手势。

粗暴的推搡。

杀气腾腾。

三声枪响。

“神啊,神啊”,可能是句无声的“神啊,饶恕他们吧”。

托着他的是充满爱心的手。

大地、潮湿和青草。

夕阳射出的余晖。

完美的辞世。

六、结束语
甘地的一生不可思议,却很明智,他属于东方和西方、城市和乡村,一个受基督影响的印度教徒,单纯而精明、直率坦诚有彬彬有礼、严肃而风趣、谦逊而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