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习题解-2005
2005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不同D 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 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SiCl4B H2OC BF3D 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 +2 C +1 D +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A23︰9 B 32︰9 C 46︰9 D 16︰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Na+K+HCO3-Cl-B NH4+Mg2+SO42-Cl-C K+Na+SO42-S2O32-D 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江苏高考理综物理(含答案)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每题3分,共75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有两个共点力,F1=2N,F2=4N,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可能是A 1NB 5NC 7ND 9N18.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同B 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反C 始终指向圆心D 始终保持不变19.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A 重物B 纸带C 天平D 低压电源20.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A 温度升高,体积增大B 温度升高,体积减小C 温度不变,体积增大D 温度不变,体积减小21.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 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22.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A 粒子性B 波动性C 衍射的特性D 干涉的特性23.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A 2411Na→2412Mg+01eB 147N+42He→178O+11HC23592U+1n→9236Kr+14156Ba+31nD 21H+31H→42He+1n24.光线以某一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3的玻璃中,已知折射角为30o,则入射角等于A 30° B 45° C 60° D 75°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当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第Ⅱ卷(非选择题)32.(4分)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T=s;在2.0s 末,摆球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x=cm。
2005年二轮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

2005年二轮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42.甲 乙 43.26Ω 8424J 2340C 8424J 44.5J 80% 五.实验题 45.(1)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发热量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 (2分) (2)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发热量与通过导体电流大小的关系 (2分) (3)玻璃管中液面升降的高度差 (2分) (4)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导体中的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2分) 46.(1)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吊住金属板测出金属板重力G (2分) (2)让吊住的金属板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2分) (3)S 实=gdF G 水ρ k 2七.计算题 51.(1)由m =ρv 得:m=1000cm 3×1g/ cm 3=1kg (2分) 据G =mg 得 G =1kg ×10N/kg =10N (1分) 据P =S F 得 P =202.010mN =500pa (2分) (2)混合预热:Q 吸1=mc (t -t 0)=1kg ×4.2×103J/(kg •℃)×50℃=2.1×105J (2分)煮沸:Q 吸2=Q 水+Q 浆汁=1kg ×4.2×103J/(kg •℃)×20℃+0.1 kg ×4.2×103J/(kg •℃)×20℃=0.924×105 J (2分)Q 总=Q 吸1 +Q 吸2=3.024×105 J (1分) (3)预粉碎、粉碎时只是电动机工作W 0=Pt =200W ×5×60s =0.6×105 J (2分) 混合预热、煮沸时只是电热丝工作Q =W =Pt =800W ×7×60s =3.36×105 J (2分) 全过程消耗的电能W =W 0+Q =3.96×105 J (2分) 52.(1)活塞关闭出水口时,作用在活塞A 处的压力 由P =SF得F =PS (2分) F =6×104Pa ×2×10-4m 2=12N (2分)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得: (1分) F 浮×OC =F ×OB (1分) ρ水×31V 球g ×6=12N 解得:V 球=6×10-4m 3 (2分) (2)增大浮球体积(或使杠杆的BC 段与OB 更长一些) (4分) (答案只要合理即可)沂源县2005年初中毕业会考物理试题A 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刻度尺 量程 2.0.5×103kg/m 3 490Pa 4.9N 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4.会聚 发散 5.短路 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6.电流表 电压表 电流表 0.5A 6V 0.2A 3V 76.72×105J 0.02三.计算题 1.由v =ts可得:s =vt (1分) s =5m/s ×10s (2分) =50m (2分) 2.由I =RU得 (1分) I 0=AV3.06=20Ω (2分) 当电压增加2V 时,导体两端电压为8V I =208V=0.4A (2分)。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课改卷)及答案

2005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化学综合试卷(课改实验区)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化学部分和物理部分。
2.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内。
3.第Ⅰ卷的答案分别填写在第Ⅱ卷前的化学部分和物理部分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请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答题。
4.答卷时间为120分钟,化学大约50分钟,物理大约70分钟。
你可以按顺序答题,也可以自选顺序答题,但一定要控制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S:32 O:16 Zn:65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B.钢铁生锈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D.食物腐烂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 B.铝C.硅 D.钙3、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C.+4 D.+5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6、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C.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能去除油污,可作厨房的清洁剂8、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5mL的水B.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D.测的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9、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10、为了防止病虫害,常对生长过程中的蔬菜喷洒农药。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答案解析教师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第Ⅰ卷14. (2005年北京)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答案】D【解析】根据热恋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得,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0,但是如果此进物体向外放出热量,即Q<0,则不一定判断出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选项A错误;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的个数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但是如果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少,则气体的压强也不一定增大,选项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做功的条件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选项C不正确;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即热机总存在一定的效率,不可能是100%,选项D正确。
15. (2005年北京)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答案】C【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及光电效应等反映的是光的粒子性,而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现象反映的是光的波动性,故该题选项C 正确。
16. (2005年北京)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E=△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C.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答案】D【解析】E=mc2表明能量与质量之间当量关系的方程,主要用来解释核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和计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所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选项A正确;根据△E=△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选项B正确;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选项C正确;E=mc2中的E不一定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也可能是吸收的核能,故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而该题是让选不正确的说法,故选项D符合题意。
第五章物理化学习题-解

第五章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1、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在298.15 K 时,175.4-Θ⋅=∆mol kJ G m r 。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 由J p 进行判断1472.0)]15.298314.8/(1075.4exp[)/exp(3=⨯⨯-=∆-=ΘΘRT G K m r()()ΘΘ=pO N p p NO p J p /]/[42222、Ag 可能受到H 2S (气)的腐蚀而发生如下反应: )()()(2)(222g H s S Ag s Ag g S H +⇔+今在298K 、100kPa 下,将Ag 放在等体积的H 2和H 2S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
试问(1)Ag 是否可能发生腐蚀而生成Ag 2S ? (2)在混合气体中,H 2S 的百分数低于多少才不致发生腐蚀? 已知298K 时,Ag 2S 和H 2S 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分别为–40.25和–32.93kJ /mol 。
解:(1)判断Ag 能否被腐蚀而生成Ag 2S ,就是判断在给定的条件下,所给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可以计算∆r G m 值,由∆r G m 的正、负来判断, 也可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再比较K Θ与J p 的大小来判断。
用∆r G m 判断: ∆r G m = ∆r G Θ m +RT ln J p Jp 为指定条件下的压力商,其值为222222H H H H SH S H S1p p x p x J p x px ====其中摩尔分数之比等于体积百分数之比。
此时 ∆r G m = ∆r G Θm = ∆f G Θ(Ag 2S,s) – ∆f G Θ(H 2S,g) = (– 40.25 + 32.93) kJ/mol = – 7.32 kJ/mol∆r G m <0,故在该条件下,Ag 能被腐蚀而生成Ag 2S 比较K Θ和J p 的大小判断:∆r G Θm = –RT ln K Θ = ∆f G Θ(Ag 2S,s) - ∆f G Θ(H 2S,g) 则 ln K Θ =(– 40.25+32.93)×10-3/( – 8.315×298.2) = 2.953 K Θ= 19.15 而 J p =1∴ K Θ >J p , ∆r G m <0,正向反应自发,即Ag 能被腐蚀而生成Ag 2S 。
2005年中考物理章节分类试题——热学物态变化II

2005年中考物理章节分类试题——热学物态变化IID要的实验步骤)。
【解】(1)水蒸气凝结成路还是凝结成霜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2)方案略3.【2005扬州课改】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1)如何获得饮用水。
如图7,用大塑料袋套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袋口扎紧,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_ ___和_ ____,经过一段时间,你就能获取可食用的水了;(2)用影子辨别方向。
如图8,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 最近的点A ,则OA就指示_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为了防止触发雪崩,在攀登雪山时应禁止___________。
(4)在野外取火时一般使用防风打火机,由于在出气图7 图8口上方多了一个金属网罩,点火后网罩温度即刻升到很高的温度,这样当火焰吹灭被吹灭后,机内喷出的燃气又会被灼热的网罩点燃。
为此制成网罩的金属须具有_____________的属性。
若不慎遗失了火种,则可用的取火的办法有(只要求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外常用对讲机进行联络,小明将对讲机的频率设定为4.5×108Hz,则对讲机发的电磁波的波长为m;当他和3km 外的小华通话时,小华经过s才会收到信息。
(3×108m/s)(6)小明获悉科考队将再测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消息后,设计一份装备清单,请帮他填好表中的空格:(7)为抗风,搭帐篷时要用“地钉”(类似于长铁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小明发现地面越松软,地钉插入越容易,固定效果越差,原因主要是。
小明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插入地面,则地钉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为N;若要将地钉拔出,则至少需N 的拉力。
200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E=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根据ΔE =Δmc 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1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18.正弦交流电源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按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0Ω,交流表的示数是10V 。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1A.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100πt (A)B.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50πt (A)C.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100πt (V)D.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50πt (V)19.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29 2 有10 mol 的气体(设为理想气体),压强为1000kPa,温度为300K,分别求出等温时下列过程的功: (1) 在空气压力为100kPa,体积胀大1dm3; (2) 在空气压力为100kPa时,膨胀到气体压力也是100kPa; (3) 等温可逆膨胀至气体压力为100kPa。 解:(1)
状态I(10 mol,1000kPa,300K)状态(II)(V2=1dm3,300K)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nRTPV可知: )(1093.241000100030031.8103311mPnRTV
由 )(100101000100)(312JV(VPW外
(2)若在空气压力为100kPa时,膨胀到气体压力也是100kPa;即
状态I(10 mol,1000kPa,300K)状态(II)(P2=100kPa,300K)
对应的)(103.249100010030031.8103322mPnRTV )(2243710)93.243.249(1000100)(312JV(VPW外
(3)等温可逆膨胀至气体压力为100kPa,即
状态I(10 mol,1000kPa,300K)状态(II)(P2=100kPa,300K)
对应的)(103.249100010030031.8103322mPnRTV 由)(5740393.243.249ln30031.810ln122121JVVnRTdVVnRTdVPW外
3 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RCmV23,,始态(1)的温度为273K,体积为22.4dm3,经历如下三步,又回到始态,请计算每个状态的压力、Q、W和U。 (1) 等容可逆升温由始态(1)到546K的状态(2); (2) 等温(546K)可逆膨胀由状态(2)到44.8 dm3的状态(3); (3) 经等压过程由状态(3)回到始态(1)。
解:(1) 始态(1)(273K,22.4dm3)状态(2)(546K,22.4dm3)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 )(10278.101104.2227331.833111PaVnRTP
)(10556.202104.2254631.833122PaVnRTP
0ln)(12212121VVnRTdVVnRTdVdpPdVPWI外
)(3403)273546(31.82321,JdTnCUQmVIV 或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可知: )(3403JUQI (2)状态(2)(546K,22.4dm3)状态(3)(546K,44.8 dm3)
)(10278.101108.4454631.833323PaVnRTP
)(31454.228.44ln)(213232JnRTdVVnRTdVdpPdVPWII外
由于是理想气体,所以该等温过程0IIU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可知:)(3145JWQIIII (3)状态(3)(546K,44.8 dm3)等压始态(1)(273K,22.4dm3)
)(6.226810)8.444.22(101278)(33113JV(VPdVPWIII
外
因U为状态函数,有0IIIIIIIIUUUU, 所以)(3403)(JUUUIIIIII
或)(3403)546273(31.82313JdTCUVIII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可知: )(56726.22683403JWUQIIIIIIIII 或)(5672)546273(31.82513JdTCHQQppIII 5 在298K时,有2mol N2 (g) ,始态体积为15 dm3,保持温度不变,经下列三个过程膨胀到终态体积50 dm3,计算各过程的U、H、W和Q值。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1) 自由膨胀; (2) 反抗恒定外压100kPa膨胀; (3) 可逆膨胀。
解:(1)状态(1)(298K,15 dm3)自由膨胀终态(50 dm3,298K) W=0,Q=0,0U,0H (2)反抗恒定外压100kPa膨胀;
状态(1)(298K,15 dm3)恒外压膨胀终态(50 dm3,298K) 因理想气体U、H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0IIU,0IIH
)(350010)1550(10100)(331221JV(VPdVPWII
外外
)(3500JWUQIIII (3)可逆膨胀 状态(1)(298K,15 dm3)可逆膨胀终态(50 dm3,298K)
)(1053.49105029831.833222PaVnRTP
因理想气体U、H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0IIIU,0IIIH
)(59631550ln29831.82ln)(1221212121JVVnRTdVVnRTdVPdVdpPdVPWIII外
)(5963JWUQIIIIII 7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V1膨胀大到10V1,对外做了41.85 kJ的功,系统的起始压力为202.65kPa。 (1) 求始态体积V1; (2) 若气体的量为2mol ,试求系统的温度。
解:(1) 状态(1)(V1,T,202.65kPa)状态(2)(10V1,T) 由 )(4185010ln31.8ln)(1221212121JTnVVnRTdVVnRTdVPdVdpPdVPW外
则nT=2187 由nRTVP知:
)(1068.89100065.20231.821873311mPnRTV (2)若气体的量为2mol 则T=1093(K) 12 0.02 kg乙醇在沸点时蒸发为气体。已知蒸发热为858 kJ.kg-1,蒸发的比容为0.607 m3.kg-1。试求过程的U、H、W和Q值(计算时略去液体的体积)。(乙醇沸点78.5℃)
解:状态(1)(乙醇,液态)沸点状态(2)(乙醇,气态) )(16.1785802.0kJH )(012.002.0607.03mVg )(93.1510012.010132516.17)(3kJPVHU
)(1216)0012.0(10132521JdVPW外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HkJWUQ)(16.17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p200 习题
2 5mole He(g) 从273K和100kPa (标准压力p) 变到298K和压力1000kPa ( 10p),求
过程的S。RCmV23, 解:
)/(57.8603.9246.5lnlnlnln)(121212,2212,21,2121KJTppTnRTTnCVVnRTTnCTpdVTdTnCTWdUTQSmVmVmV
3 0.10kg 283 K 的水与0.20kg 313 K 的水混合,求S。设水的平均比热为4.184kJ/K.kg。 解:设混合后水的温度为T,则高温水放出的热为
)313(184.42.0)T(TTCQV==高放 而低温水吸热为 )283(184.4.0)T(-1==低吸TTCQV 由放吸=-QQ 所以有 )()(2低高TTTT )(30332833132KT
)/(446.1283303ln184.41.0313303ln184.42.0303283303313)(303283303313303283303313KJTdTCTdTCTdUTdUTQTQSSSVV==+(低)高低高
混
4 在298 K的等温情况下,两个瓶子中间有旋塞连通。开始时,一放 0.2 mole O2,压力为20kPa (0.2×101325 Pa) ,另一放0.8mole N2 压力为80kPa (0.8×101325Pa),打开旋塞后,两气互相混合。试求 (1)混合后,盒子中的压力; (2)混合过程中的Q、W、U、S、G (3)如设等温下可逆地使气体回到原状,计算过程中的Q和W。 解:(1)先计算开始时,O2瓶与N2瓶的体积 由PV=nRT知:
)(02476.010002029831.82.032mVO
)(02476.010008029831.88.032mVN 混合后总体积为 )(0495.0322mVVVON+=总
混合后O2与N2的压力各为
)(3.400220495.029831.88.022PaVRTnpNN=总
)(5.100050495.029831.82.022PaVRTnpOO=总
)(5.5002722PapppON+=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