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谱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1、龙形:(15 式)2、虎形:( 8 式)3、猴形:(15式)4、马形:( 8 式)5、鼍形:( 8 式)6、鸡形:(18式)7、燕形:(17式)8、鹞形:(15式)9、蛇形:( 8 式)10、骀形:( 8 式)11、鹰形:( 8 式)12、熊形:( 8 式)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形意拳拳谱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其形似闪,有如闪电,一指敏捷快速之意。
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向前。
(自上而下打)(由下往上打)(水平向前直打)(转而向前平打)(左右螺旋前打)1、起势(三体式)2、进步右崩拳3、退步左崩拳4、顺步右崩拳5、白鹤亮翅6、进步左炮拳7、撤步劈拳8、跃步鼍形9、进步横拳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11、拗步崩拳12、顺步崩拳13、狸猫倒上树(回身14、进步右崩拳15、退步左崩拳16、顺步右崩拳17、白鹤亮翅18、进步左炮拳19、撤步劈拳20、跃步鼍形21、进步横拳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23、拗步崩拳24、顺步崩拳25、狸猫倒上树(回身)26、进步右崩拳27、退步左崩拳28、收势三、形意八式拳(42式)四、八字功连环拳(30式)1、出式2、鹞子束身3、鹞子入林4、进步右马形5、退步左横拳6、右劈拳7、金鸡啄水8、金鸡食米9、退步勒拳10、右顺步炮拳11、进步左横拳12、龙虎相交13、左顺步崩拳14、掩肘右顺步炮拳15、白鹤亮翅16、翻身炮17、鹞子钻天18、鹞子翻身19、鹞子束身20、鹞子入林21、进步右马形22、退步左横拳23、右劈拳24、金鸡啄水25、金鸡食米26、退步勒拳27、右顺步炮拳28、进步左横拳29、龙虎相交30、左顺步崩拳31、掩肘右顺步炮拳32、白鹤亮翅33、翻身炮34、鹞子钻天35、鹞子翻身36、鹞子束身37、鹞子入林38、回身左顶肘39、上步右横拳40、左背步三盘落地41、退步左劈拳42、收式1、起势2、进步右崩拳3、上步虎托4、上步右展5、抡劈横展6、左双截手7、右双截手8、顺水推舟9、摇身双裹10、上步双撞掌11、撤步合肩12、上步左跨式13、上步左劈拳14、上步右鹰捉15、白蛇缠身16、上步右挑掌17、撤步左劈18、上步右挑19、退步双掩肘20、上步顶式21、捋手膝撞22、上步右顶肘23、捋手右崩拳24、右云式25、拗步左钻打26、左领式27、上步左炮拳28、回身虎托29、推窗望月30、收式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关注“老拳谱”公众号,海量经典老拳谱,免费为您推送;李存义形意拳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挺:挺项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泄,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掌扣则力气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三曲:两肱宜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觊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
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
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
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
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
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顶字诀: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
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
头为天才。
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
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
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
就是此“顶”字之诀也。
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
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
古籍【武术《形意拳古拳谱】

古籍【武术《形意拳古拳谱】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以鲐代之)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着于外者。
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五拳之意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
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
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
形意拳谱

作者:王修雨
形意拳叙 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 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艹/鬼)苗狝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客(可)率 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反悟(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明畅,语亦纯粹,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云,王讳飞字鹏举,河 北汤阴县人也,王父早卒,侍母最孝,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刚柔多谋,其 志勇绝伦超群,当时名将无比,及长应募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 言孙武,屡尚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多,自率八百人,破王善等十余万众南董门。八千 人破曹城等十余万众于桂领,其战故兀术顺昌,则背后嵬八百人于朱仙镇,五百人破京兵十 余万众,凡有所举,必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 撼岳将军难。张俊常问用兵之术于王,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 王当童子时,受业于明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效 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经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凤,先生明末清初为浦东诸冯 人氏,访明师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曾继武先生于秋蒲,时人不知其武勇,先生 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酉靖远镇大督都之职,到任归籍, 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拳授余,学之十有寒暑,先生曰:子艺成矣。命余曰:晋至洛阳,遇学 礼马公书,于谈时势甚洽。属余为序,余不文,焉能为序,但见世有勇敢之士,势未常无兼 人之力,及观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者何也,不得个中真传之故也,所为真 传者,名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之自然谓也。而岂近世捉、拿、钩、打、封、 闭、闪、展,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其意拳大要,不外乎五行,阴阳、起落、进退、动 静、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何也?分内外三合,内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外如一,称其六合也。苟能日就月 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乎智之礼,会乎和之精,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 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 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之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一、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向前进方向转体45?,转体时足跟做轴,左足与前进方向平行,右足与前进方向成45?角,左足跟与右足弓相贴(图1,图2)。
要点:身体自然直立,放松、沉肩、含胸、拔背、悬头竖项,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腹式呼吸)。
二、起式(三俸式):两手向外翻转,两臂外旋由两侧向上托起,肘部下沉微屈,当前臂举至高与肩平时(图3),随即屈肘收掌,前臂内旋,阳掌经面部、胸部下按(随落随变),停于小腹处突变阳拳。
两手下落时,随之屈膝半蹲(图4),目平视前方。
左转身45?,两脚不动,右拳经胸前及下颏,向前钻出,高与鼻平,拳心向上,前臂向外拧劲,小指向上翻转,肘下垂(图5);左足向前进一步,左拳同时向前穿出(沿前臂内上侧),待两拳近于平齐时,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向前、向下劈出,高在肩胸之间,右掌撤回腹脐处,两手要有分挣之力(即三体式),目视左掌食指(图6)。
要点:两掌向上托起时,不要引肩上耸,臂不要挺直;两掌下落时,肘不动,待两掌经过面部、胸部后开始渐变成拳,落至腹前时,突变阳拳,两肘要抱肋,头要顶,气要沉,左脚上步与左拳前钻,双拳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前劈右掌撤至腹脐要同步,要体现拧裹、挣力,掌到脚停。
三、纵步金鸡独立:左脚向前纵一大步,右掌贴近左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撤至左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右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左足踝处,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右手食指(图7)。
要点:左脚前纵,右足要用力蹬地,以达纵步之远;左脚跟步要稳、快,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穿出、撤回要与脚动作同步进行,两掌穿出撤回要快,要有挣力。
四、退步金鸡独立:右脚靠左脚蹬力,向后纵一大步,左脚随之快速撤回至右脚处。
左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右足踝处。
与脚动同时,左掌由右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撤至右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左手食指(图8)。
要点:左脚蹬、右脚后纵,要退步远、快、稳;左掌穿出、右掌回撤要快,要有挣力,要与脚动同步;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要有挣力。
形意拳传承图谱

姬隆丰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宋世德车毅斋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刘元亨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孟志荣李占元张小平郭云深(支系)郭云深传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郭园(养子)刘勇奇刘纬祥李殿英李振山黄修亭赵殿元魏老率孟栋孟栋传马跃山----马福基 -------齐增托----- 王云龙李魁元传孙禄堂李汉章(子)马耀南韩奇英等孙禄堂传陈微明李玉琳孙存周(子) 孙剑云(女) 万良等李玉琳传李天骥(子) 李天骥传牛胜先万良传黄万祯黄万祯传朱从贵朱天册马耀南传张祥麟袁玉祥王谷臣苏长明扬世昌杨杰李子彬张子长闫士英韩宝树何洪滨等张祥麟传蔡永强单吉刚唐颂华等韩宝树传魏文征张凤祥倪瑞林向先王世清张利民杨世平李国庆栾强李延洲安立心韩世山(子)等韩世山传张尹子王世瑜陈挺王凯平张毅等魏文征传何向达何洪滨传史大连李培义郑守泉李东升李茂林李明庆李树基等李培义传张伟张宝珍等李东升传石勇周广传王庆江等许占鳌传汤士林倪成玉李振山传麻胜张学郭子昆郭子昆传冯志坤李世英宋光印刘纬祥传马青藻马礼堂孙百奎马礼堂传尚济孙百奎传陈士芬刘保林王广增刘学瑞宋世荣(支系)传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宋光匡任尔其赵守钰宋国秀宋宴彪王嗣昌宋虎臣传车润田潘振英陈光斗崔继光席子勤张效先董秀升吕佩双石瑞亭魏小鑫邢子成张剑清李旭洲刘实君董秀升传李桂昌李锦文李旭洲传许凡曾卢宗仁周连聚张贵良孟洪福张长泰杨月波许繁曾芦中仁许繁曾传王万友刘实君传潘兴文李兹轩王文满于钦都孙豹隐张凤宁黄江天杨基伟刘益群(子)鲍增智张胜蛟赵夫敏等人。
宋铁麟传吴立孝赵永昌宋光华胡增衡田种兰徐文忠孙福元吴立孝传田进忠田进忠传张增记赵永昌传赵川辉王儒贵贾保寿武星明李进陈金龙贾蕴高传郝湛如郝湛如传张品之邵善康田种兰传李六八冀立业田宝林(子) 范天保米克俭李云马植舜等人。
车毅斋(支系)传李复祯布学宽王凤翙吕学隆郭玉山樊永庆李发春刘俭侯孝贤孟天锡范瑞峰车兆烈赵仁成孟兴德王之贵武杰王培本王丕春白光普贾祯赵钰郭昆车兆俊车兆杰李复祯传陈际德武承烈乔锦堂乔锦章段振奎陈际德传张书田郭凤山范效先张学绅陈挺进陈石根布学宽传布华轩张永义孙德宜苏登瀛布华轩吕家麟车彩藻史焕美张谦武春修张永义传梁焕章梁焕章传程登华吕家麟传李三元刘俭传胡万瑛吴殿科吴治泰高庆瑛段振化吴连福吴治泰传高宝东杜连杰吴连富传杨凡生侯孝贤传战开运王秀娥樊永庆传杨永蔚. 樊连蛮裴贵成。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谱【何向达抄录】(2011-04-30 16:18:56)戴龙邦拳谱出自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戴龙邦书于洛阳马公(学礼)书屋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
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蓃獀狩各有其时,而其精微奥妙更有天容,率意妄陈者。
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时恐言语不精,贻误后世。
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精纯、谱示明畅,急录之,以示余爱慕之情。
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
王父早卒,事母最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其智勇绝伦超群。
当时名将无匹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以言孙吴。
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薰门,八千人破曹成十余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五百而皆破其众十余万。
凡有所举必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言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平生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深为宋惜之。
当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
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金元明各代鲜有其技也,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于终南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
余回晋至洛阳遇马公学礼,谈艺甚洽,嘱余为序,余不文焉能为序。
但见世有能敢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视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论不合道,何也?不得真传故也。
所谓真传,名虽曰武,其实贵和。
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
岂世传捉拿、钩打、封闭、闪战,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
其意拳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
苟能日就月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乎知之理,会乎知之情,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渺如江海,光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
意拳目录:八字诀:斩、截、裹、挎(胯)、挑、顶、云、领。
形意运用之法。
斩,劈拳也。
截,钻拳也。
裹,横拳也。
挎,崩拳也。
挑,践拳也,既燕形也。
顶,炮拳也。
云,鼍形也。
领,蛇形也。
意拳出式:虎扑。
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豹)头。
钻践(剪)法:(又名十六练法或十六格目)一寸、二践(剪)、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齐(疾)、八正、九经(胫)、十胫(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1寸,足步也。
一寸是步也,前足只进一寸之踩步,成其寸也。
踩劲发力时,足高不过一寸也。
2(践,是退也。
)剪,腿也。
剪,践也。
两腿夹实践进,如夹剪之夹,前勇而后出,后腿跟进,着实而蹬,成其二剪也。
3钻,(是进身也)身也。
钻以身说,身法灵活,进式如矢,成其钻也。
4就,束身也上下束而为一也。
(就,随之意,随敌之势来去就之,使出粘按吐法,而加以挫之成其就也。
)5夹,剪也。
两腿行之剪也,如夹剪之夹也。
(夹,合也。
两腿胯夹合如剪,成其夹合之法是也。
)6合,内外六合也。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
肩胯合,手足合,肘膝合,为外三合。
7齐(疾)(正也)毒也。
内外如一,周身精神贯注,紧急速快变化不乱。
8正,直也。
看正却似斜,看斜却是正。
彼之诡计吾必分其真。
正斜随势而发,使彼不能变化成其正也。
9经(胫)手摩内五行也,心意使之相连,精气神运用合体,将真气主宰于腰际,内功内劲纯粹于前锋目的地,成其经也。
(胫,相磨而行也,即两足横度勿使开张也。
歌曰: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10胫(警)惊起四梢也,四梢并发,成其胫也。
(警起四梢也,火机一发物必落。
)11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
起似水浪翻波,落似水浪绝平。
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成其起落也。
12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是枉学艺。
(进步低也,退走高也。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则审其远近,知其老嫩。
退则当收则缩,当取则掀,成其进退也。
)13阴阳,看阴却有阳,看阳却有阴。
天地阴阳相合能以降雨,拳术阴阳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块)致,皆为阴阳之气也。
明乎阴阳,练就一气,辗转应敌,审其来意,知其动机,成其阴阳也。
14五行,内五行要发要静,外五行要应要随,发而既随,成其五行。
15动静,动为作用,静为本体,若言其静,未漏其机。
若言其动,未见其迹。
动静是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
动静得宜修养得法,静者,沉静虚无。
动者,发心中所见之真。
动发似雷电交加,静守本洞安然,动发出洞成功,成其动静。
16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本玄妙之至,丹田之本,元气之根,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人之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能产生不老仙丹,仙家以次处锻炼成其正果,吾辈拳家如不明修养丹田锻炼元气,将神意注于心意之间,难明内功之道也。
无内功者终属下乘拳技。
能藏精养气,练精化气,在斯心意拳中,专能培养稳身坚步之根基耳。
歌诀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又曰: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玄妙在其间。
设若妄传无义男,招灾惹祸损寿年。
又曰:武艺都要是真经,任意变化势无穷。
岂知误得婴儿玩,天下打法是真形。
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打灰尘净,风顺暴雨云,熊出洞,虎离窝,硬棚摘豆角,犁周三顶,将有所去,虎闭其食,将有所取。
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嫩,知宽知窄,上下而相连,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
一场要把势吊诡,闪战腾挪足底随,明知把式打来,算是好武艺,问尔何所据?答曰:我的心中无定势,或把或拳,望着就使,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二旋不轻饶。
手脚法: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
眼有监察之功,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程之本。
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击之。
前脚趁后脚跳,后脚趁前脚,前脚抬后脚连,前脚进后脚随。
心与眼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
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胳膊脚为五营四梢。
左为先锋,右为元帅。
(又:心为元帅,眼似先锋,左手为尖兵,右手为大将,意为先行,手似刀枪,腿似战马肝花肺为五营四梢,身为营盘,浑身毛孔好似千军万马,曲身似装炮,哈声如号令,发手如点炮。
)手脚相顾,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会不如一着熟,早知此应验,过后见识不如无。
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脚为一拳,肘为一拳,把(拳)为一拳,胯为一拳,臀为一拳,膝为一拳。
(此谓之七拳)打法定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拳打炮形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头打落意随脚走(头打去意随身起或头打起意站中央),起而未起站中央(踩定中门抢他位或浑身齐到人难挡),脚踏中门抢他位(缩身束势风扫地或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世取(左右盘步能下势),束展(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手只在肋下藏(有时左右两膀变,后手只在肋下藏。
又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手(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眼)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左右)相合得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内)胯抢步(抡步或藏步)变势难。
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伸缩)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合身展转不停势(浑身抖绝神威势),左右明拨任意行(左右横顺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角勇无虚(计)备(与人较技无停势),去意好似卷地风(蓄意须防被敌觉)。
腹打去意在(要)粘阴,全在内劲忽反弓(好似反弓一力精或好似还乡一力精),丹田练就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其功。
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起无形,落无踪,起如蛰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精气,肺腑之能,习艺者宜深玩之。
身法、手法、脚法、步法:身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往前一直而进,向后一直而退。
(或一直而出,一直而落)手法:其劲在腕,其力在指,转动灵活,开合自如。
脚法:脚起而钻,脚落而翻,不钻不翻,一寸为先。
步法:寸步、快步(疾步)、践步(钻步)。
三步不可缺少。
寸步者,即张身用寸力催逼而进,后足一蹬,前足自进(不必换步)。
疾步,马形步也。
其要全要后足用力。
钻步,一足放直前进,后足随之。
步法除寸疾二步外,钻步最为普通,在三步中尤称最要者也。
七顺歌:肩要催肘,而肩不逆肘。
肘要催手,而手不逆肘。
手要催指,而指不逆手。
腰要催胯,而胯不逆腰。
胯要催膝,而膝不逆胯。
膝要催足,而足不逆膝。
首要催身,而身不逆首。
心气稳定,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
五行合一处练法:远践近钻进合膝,粘身纵力。
手起如钢锉,落手如钩竿。
磨胫磨胫,心一动浑身俱动,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动成雷声,脾肾夹力攻,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起落二字自身平,盖身一字是中身,身似弩弓拳如箭,宁要不是莫要停住,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把枝摇,上法先(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远,气要催,拳打炮形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去不落空。
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
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
起落二字与心齐,死中返活,活中返死。
明了四梢永不怕,明了(闭住)五行永无凶。
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
明了三星多一力,三回九转是一势,势(是)怕人间多一精,一精知其万势精,万势无价宝,有钱将向何处找,要知好字路,还往四梢求。
何谓四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手脚为筋梢,毛发为血梢。
四梢俱齐,五行乱发。
血梢起不凶,牙梢肉梢不知情,筋骨发起不知斤。
身起未动可知情,才知灵心大光明。
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手脚去快如风,急上更加急,打了还嫌迟。
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斗蔽五行。
三起不见,三进不见,可见亦好,不见亦好。
势站中央最难变化,与人交战须明三前,眼前、手前、脚前。
踩定中门去打人,如蛇吸食。
内顾(使)精神,外示安逸。
见之如妇,岂知如虎。
布形猴气与神交往,急若腾兔,追其形,退其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大树成材在其柱,巧言莫要强出头,架梁闪折不在重,有秤打起千百重(斤)。
行其溺色之事,丢其虎狼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