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大学生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纷纷探索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这一模式的设计理念、培养路径和实践效果,希望能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阶梯式培养模式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特性,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创新人才。
这种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将培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别提供不同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阶段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阶梯式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念:1. 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设立不同的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专业化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化的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
3. 实践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国际化视野:引入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二、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根据上述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通过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 拓展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和科技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阶段: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之后,通过实习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和科研机构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 毕业阶段:在学生即将毕业时,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题 目之前 , 指导教师应充分考 虑学生的具体 情况 , 结合专业
特点拟定多于学生数量 的毕业设 计题 目供学生挑选 ,通过
师生面对面交流 ,指导 教师结合学 生的兴趣和 意愿及其将
从 事的工作性质 , 同时 考 虑 题 目的 创 新 性 、 作 量 和 难 易 程 工
度, 最终确定题 目。因为 目前大多数石油工程专业 的学生在 毕业设 计前都签订 了就业 协议 ,所 以根据其就业方 向进行 毕业设 计选题 , 同时根据个人 能力差异布置 毕业设计任 务 , 可以更好地 激发 学生 的积极性 和创 造性 。另一方 面 , 所选题 目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 新能力 的培养 ,但并不是前 沿性的 题 目创新性就好 , 传统性 的题 目创新性就不 好 , 而是要看学 生在毕业设计过程 中有 没有 创新 的可 能性和余地 。同时鼓 励 学生根据平时课程学 习或生产实践 过程 中发 现的问题 自 主提出毕业设计题 目,但 是需要请 3 5名教师进行 可行性 ~
开 题论 证 。
有余 、 创新不足 的情 况。为了培养本科 生 的创新 能 力, 现结
合我校石油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的教学实践 , 提出相关 措施 。
1在 平 时教 学 过 程 中全 方 位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能 力
学生创新意识 的培养不是 一朝一夕 的事情 ,需要 在平 时教学过程 中多渠道 、 方位提升学生 的创新能力 。首先 , 全 改革平 时的课 堂教学方式 ,在 授课过程 中注意学生创新 能 力 的培养 。采取 布置小论文 、 开展讨论课 等方式 , 训练学 生 的文献调研 和综合 分析能力 ,一方面可 以使 学生在调研 的 过程 中结合所学课 程提出新 的想法和 问题 ;另一方 面为毕
问题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法、 研 究路 线和研 究步骤 。 对 于教师 而言, 必须根据 具体 问题
和研究 目标 , 指导学生 形成可行 的研究方案 。
3 . 自主研 究
研究性 学习过程有多种模 式 , 包 括 以兴趣为导 向的学 习模 式、 项 目研究的学习模式 , 以问题为导 向的学习模式 ( P B L ) 等。
P B L 模 式在西方研究和实践了四十多年 , 已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实施 模式 。目前 比较 流行 的是S c h mi d t 提出的 “ 七步跨越 ” 模
型, 主要包括描述 问题 、 定义问题、 分析 问题 、 确定学 习目标 、 自
主学习、 评价 和分享 等实施 阶段 。 【 4 笔 者基 于 “ 七 步跨 越”模型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3 5 — 0 1 5 5 — 0 2
在 当前 国内外 经济形势下, 创 新 已经 成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 驱动力。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 础, 担 负着培养创 新人 才 的重任 。 而作为培 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重要 环节, 本科 毕
中教 师 教 学 和 学 生 学 习 的质 量 , 并 有 利 于在 发 现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二、 P B L 模式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实施模型
业设 计质量的高低极大影 响了高校培 养创新人才 目标的实现 。 因此 , 如何 改进本 科毕业设 计环 节中的教学模式 , 提高学生创
新 能力是 目前本科 教育环 节亟待解 决的重要 问题 。而以问题为 导向的学 习 ( P B L ,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模 式强调的是以学 生为主的 “ 提 出问题一查 找资料一 讨论研 究一 总结反思”探究 式教学模式 。 _ l P B L 的实施使学生在创 造性解决问题 的过 程中提 高观察 、 思考和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 拓宽创新思维 , 增强创
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工 艺 、 织 、 能 联 系 起 来 , 时 在 实 验 设 动 手 能 力 。 组 性 同
( ) 题 在 满 足 综 合 训 练 条 件 下 , 尽 4选 要 可 能 结 合 工 业 生 产 和 科 学 研 究 。 业 设 计 毕 个 阶 段 学 生 都 能 够 自 己亲 自所 为 , 是 任 ( 文 ) 基 本 教 学 要 求 是 使 学 生 综 合 运用 这 论 的 何一 个 教 学 环 节 所 不 能 达 到 的 。 践 表 明 , 实 专业 知 识 , 过 分 析材 料 成分 、 艺 、 通 工 组 毕 业 设 计 ( 文 ) 本 科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织 、 能 等 全 面 了 解 和 掌 握 材 料 科 学 知 论 是 性 关 键 环 节 。 为 毕 业 设 计 的 学 生 和 指 导 教 识 , 确 使 用 材 料 。 作 正 因此 毕 业 设 计 ( 文 ) 论 选
解 决 办 法 , 在 方 案 实 施 过 程 中解 决 所 遇 合作 , 有相 对独 立 , 整 个 设 计 过 程 中发 并 又 在 到 的 各 种 问 题 , 是 一 个 创造 过程 , 这 通过 这 挥 各 自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养 学 生 独 立 工 作 培 个 过 程 使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得 到 培 养 。 三 的 能 力 。 第 阶 段 是 总 结 阶 段 , 阶 段 是 将 设 计 者 在 设 本 ( ) 题 应 有 利 于 弥补 和 加 强 教 学 中的 3选 计 方 案 实施 过 程 中所 得 到 的 结 果进 行总 结 薄 弱 环 节 。 由于 学 时 所 限 , 课 堂教 学 中不 在 分 析 , 出结 论 。 是 一 个 能 力提 升 过 程 , 可 避 免 地 会 造 成 一 些 薄 弱 环 节 , 材料 加 得 这 如 通 过 这 个 过 程 使 学 生 能够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 高分析 、 决 问题的能力 。 提 解 材料 类 专 业 本 科 生 毕业 设 计 通 常 大 多
毕业设计_论文_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第41卷第2期2013年1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2January.2013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靳治良1,朱桂华1,杨晋1,续京1,姜国平1,祁利民1,夏广军2,姬鸿斌1,刘荣杰3(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宁夏大学机械学院,宁夏银川750021;3银川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宁夏银川750105)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对本科生强化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和提高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从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再认识、工作框架、选题、开题、指导、团队合作、工程伦理学及责任关怀制度的引导、质量监控制度、评价制度及反馈制度的构建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模式的借鉴与参考几个方面,分析总结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力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能力及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一些举措。
这些改革和实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在毕业环节的各阶段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02-0143-03*教改项目:北方民族大学教改项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NUN -HY2012039)。
通讯作者:靳治良(1966-),男,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任职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荣杰(1951-),男,银川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教授。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Process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JIN Zhi -liang 1,ZHU Gui -hua 1,YANG Jin 1,XU Jing 1,JIANG Guo -ping 1,QI Li -min 1,XIA Guang -jun 2,JI Hong -bin 1,LIU Rong -jie 3(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er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Ningxia Yinchuan 750021;2School of Mechanics ,Ningxia University ,Ningxia Yinchuan 750051;3College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Yinchuan University ,Ningxia Yinchuan 750105,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was an important step to consolidate th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conduct the basic 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Based on the reconsider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significance ,channel off on the task frame ,theme choosing ,guidance ,group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ethnics and responsibility solicitude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at aspects of quality control-ling system ,appraise system ,feedback system and design contest mode reference were emphatically carried out.Reform and practice inspired greatly the student ’s positivity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The student ’s innovation ability was fully developed in each stage of graduation design.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cultivation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这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永恒追求。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索

、
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 中心 , 坚持综合素 质为先 、 专业知识领先、 整体能力优先的全方位 、 立体化的 三维实验教学体系, 在长度 、 深度 、 宽度上下功夫_ 1 _ 。 传统教 育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 , 重理论轻实验 。实验课上往
实验室开放后 , 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 , 结合 课堂上所 学理 论边学 习边实践 , 并有机会熟悉各种实验仪 器 , 掌握各 种 实验方法 , 这有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进
基金 项 目: “ 农 科 生 态学 系列课 程 ” 国家级 教 学 团 队建 设 项 目( 教高函[ 2 0 0 7 ] 2 3 号) ; “ 农 业 生 态学 ” 国 家级 精 品课
76 -7 8.
4 . 探索多元化 的毕业论文模式。 毕业论文工作属于大 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教学部分 ,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 , 目前本科毕业论 文 工 作 形 式较 为 单 一 , 基 本上 是 “ 导0 R + 若干学生” 的 指 导 模 式 。实 际上 , 大学 生 在大 学期 间 已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专业 素质和工作能力 , 如果能提供机会 , 让大学 生能够 自主地 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 完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 造潜能。为此 , 本系大力鼓励生态学专业 的本科生积极申 请各个层 次的科技创新课题或者积极参加 大学生 挑战杯 竞赛活动 , 通过各种不同类型 的科研实践 活动 , 可使学生
1 . 做 好 实验 室 开 放 教学 工 作 。实 验 室是 高校 进 行 教 学、 科研 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 成果 转 化 中 的作 用 已越来 越 突 出 。 然而 实 验教 学 计划 上 的 有 限时 间 已制 约学 生 实验 技 能 的提 高 。 实 验教 学应 适 用 形 势发 展 的需 要 , 大 力改 革 。 推 陈 出新 , 实现“ 开放 型 ” 教学 。
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文九巴张凌峰任风章张柯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2期摘要:工科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材料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案制定、工艺实施等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并介绍了开展多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教育毕业设计创新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77-02工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各学科门类之首的地位。
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整个培养计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决定性阶段。
其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专业课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不单单体现在学生所做出来的设计或论文质量,而是体现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衡量工科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
本文以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对象,对该教学环节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材料工程类本科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进一步掌握,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艺设计、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这些实践环节的设置对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科学生理论课学时较多,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多数学生仅仅是参与了过程,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而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却是毕业设计(论文),所以毕业设计(论文)成为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圈
雾 中国电力 教育
20 年1 月上 总 第16 08 2 2 期
的指 导方 法 ,使学 生 获得 科 学 研 究 、学 习新 知 识 的能 力 。
5 选 题 应 具有一 定的先 进性 .
处于 现在 的信息社 会,科学 技术 日 新月异,企 业急需具有
教育最后 阶段 的学习和训练。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将所 综合 素质 和先 进技术 的人才'要注 重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新 学 的理论 知识 、 实验方法和设计能力 得到巩 固、 提高 、 融会贯通, 技术 的能力。机械 设计 制造 及其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的题 目要
校 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研 究”( D 00 A A 7 ̄) 的研 究成 果。
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培养计 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培养学 用的题 目,把毕业设计当做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生综 合运用所 学知识,提高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和创新能力 的 重要环节,国 内外高 等院校都十分重 视。毕业设 计是学生大学
4 选 题 宜尊重 学生的 意愿和 兴 趣 .
的能力 ;培养学生 勇于探索 和创 新的精神 ; 培养 学生作 为未 来
工程 师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 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一
在 确定毕业设 计题 目前,应 先与毕业设计 的学生进行充分 的交流。通过 交流,先 了解学生 的个人 兴趣,以后从事工作 的 意 向以及个人能力 ( 比如 掌握 大学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
作者简介 :王红军 (96 ) 16一 ,女,河南郑州人 ,北京信 科技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工业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指 导技 术 。( 北京 109 ) 0 ]2
基金项 目:本文系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 学改革立项项 目(2017、北京市教育科学 “ 2 4 5 ) 7 十一五 ’规划 2 0 年度课题 “ 07 北京市管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计 只 是 草 草 应 付 .没 有 发 挥 其 在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发 现 问题 并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方 面 的作 用 ,这 种状 况极 大 影 响 高 校
创 新 人 才 目标 实 现 。 2 .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设 计现 状 与 问题 分 析 本 文 在对 已有 研 究进 行 整 理 和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对 大 学 本 科 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阐述。
.
大 学 生 利 用 手 机 阅读 要 面 对 海 量 阅读 信 息 ,其 中 难 免 鱼 龙 混 杂 、 良莠 不 齐 。大 学 生 如 果 漫 无 目的地 在 阅 读 材 料 中 浏 览。 不 仅 无端 耗 费 宝 贵 的 阅 读 时 间 , 更会 因 垃 圾 信 息 的 充 斥 而 被误导 , 甚或 扭 曲 自己 的价 值 取 向 。 要 想 提 高 大 学 生 的阅 读 效 率, 不 仅需 要 保 证 阅读 时 间 与 阅 读 数 量 . 更要 确 保 大 学 生 接 触 到 的是 优 质 阅读 内容 。学 校 充 分 利 用 优 厚 的 师 资 和 丰 富 的 教 学 资源 。 针对大学生 的年龄特点 、 兴趣爱好 、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等 不 同 因素 先 行 筛 选 阅 读 内容 . 以 必 读 书 目和 选 读 书 目的形 式 , 为 学 生 订 制 阅读 计 划 。 可 以 包 括 通 用 的 人 文 类 阅读 内容 。 也 可 针 对 不 同专 业 学 生 定 制 推 送 适 合 本 专 业 的 阅 读 内 容 .以 满 足 不 同 的个 性 化 阅读 需 求 。 受手机 显示屏及大 学生“ 碎片化 ” 阅读 时 问 所 限 . 手 机 阅 读 内容 不 可 能 和 名 著 或 大 部 头 学 术 著作 相 提 并 论 。 何 明 星 指 出手 机 阅读 内容 的 表 面 形 式 应 是 非 系统 、 非 线 性 的结 构 , 每 次 阅读 内容 的长 度 应 不 超 过 千字 。前 一 章 阅 读 内 容 和 下 一 章 内 容之间不需要严谨的逻辑关系 . 但在整体上应是完整 的 、 有 机 的结 合 。“ 微 阅读 ” 正 是 为 了满 足大 学 生 这种 手 机 阅 读 特 点 而 提 出的 。 “ 微 阅读 ” 手 机 阅读 形 式 可 以借 鉴 盛 大 文 学 无 线 总 裁 齐 小 石 对 手 机 小 说 的 限定 ,基 于手 机 阅读 的 稳定 阅 读 时 间 为 l 5 分 钟, 因此 , “ 微 阅读 ” 应具备下列特点 : 每次阅读量不能太大 , 字 数不能太多 . 阅读 内容 具 有 现 实 性 , 能够 吸 引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阅读 内 容 之 间 的衔 接 不 需 太 紧 密 , 但要 有一定 的连贯性 。 为 了提 高 阅 读 效 率 , 或 为 了 引 导 学 生 完 成 特 定 的阅 读 任 务 , 每 个 阅读 单 元 都 可 给 出 导语 , 或布置思考性 、 讨论性任务 。
毕 业 设 计 过 程 中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探 索
路 培 1 刘 贺 明2 王 正2 欧 阳 汝欣
( 1 衡 水 学 院 生 命科 学 系 ; 2 衡 水 学 院 美术 系 , 河北 衡水 0 5 3 0 0 0 )
摘 要 : 通过 参 与教 学体 系 改革 实践 . 探 索在 以科 研 任 务 为 依 托 的 毕 业设 计过 程 中培 养 大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 在 实 践 性 教 学的 毕 业 设 计教 学过 程 中。 立足科学理论, 引导 学生 主 动 探 索 , 为 培 养 大 学 本 科 生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提 供 一 条 可供 参 考
的研究模式。
关键词 : 毕 业 设计 大 学 生
1 . 引 言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是 高 校 对 大 学 教 学 四 年 教 育 成 果 的 综 合检验 , 是培 养学 生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重 要 手 段 [ 1 - 。 由于 高 校持续扩招 , 教学投入不 足 , 管 理工作不 到位 , 教 育 改 革 深 化, 专业课程 缩减等 因素 , 学生缺 乏实践教 学环节训 练 , 毕 业
展能力[ 2 ] 。 在 这 些 给 出 的选 题 里 , 真 实 课 题 只 占很 小 比例 , 有 的 教 师 只 采用 虚拟 、 模拟性课题 , 这 类 课 题 选 择 忽 视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切 实 培养 。
2 . 1 . 2 被动 接受 , 消极等待。 通 过 手 机 完成 ” 的设 想 。但 目前 只有 国 家 图 书馆 、 上 海 卢 湾 区 图书馆 、 东 莞 图 书 馆 等 少 数公 共 图 书馆 推 出该 类 服 务 。 高校 图 书 馆 亟 须 转 变 服 务 方式 , 为 大 学 生 实现 手机 阅读 提 供 保 障 。 定制 功能 : 利 用高 校校 园的 网络教 学平 台 , 增 加 大 学 生 阅 读 的 定 制 功 能 。目前 , 许 多 高 校 都 建 立 了 自 己的 网 络 教 学 平台。 学 生可 以在平 台上注册 不 同阅读 主题 , 网 络 平 台 定 期 将 阅读 材 料 推 送 到 学 生 的 阅 读 平 台 或 固 定 的 接 受 邮 箱 。 变 被 动 等 待 学 生 下 载 或 登 录 学 习 为 主 动 推 送 阅 读 内 容 ,对 学 生 阅读 起 督 促 作 用 ,可 避 免 因 学 生 懒 惰 或 疏 忽 而 不 能 完 成 阅读任 务 。 创立 “ 微 阅读 ” 网络平 台 , 建立“ 阅读社 区” 和“ 阅 读 讨 论 组” , 实 现 阅 读 分 享 和 互 动 。依 托 手 机 网络 信 息 发 布 的 即 时性 特点 。 以 阅读 内容 为 主题 , 创 建 阅 读 交 流 平 台 。读 者 可 随 时 发 表 自己 的 阅读 体验 或评 论 。 与别人共享 ; 也可在“ 阅读讨论组” 中就 某 一 阅 读 任 务 展 开 师 生 、 生 生讨论 , 实现 阅读交 流 、 互 动 和分享。
2 . 1 . 1 选题不合理 。 目前 我 国大 部 分 高 校 在 着 手 进 行 毕 业 设 计 选 题 时 , 仍 采 取 约 束性 选题 方式 。 毕 业 设计 选题 通 常先 由指 导 教 师 拟 定 , 然 后 由学 生 在此 很 小 范 围 内选 择 。 选题设计缺乏创新 , 有 的指 导 教 师 给 出 的选 题 过 大 .远 远 超 出 本 科 生 的 能 力 和 所 学 专 业 知 识范围 : 而 有 的 教 师 给 出的 选 题 过 窄 致 使 学 生 难 以 发挥 或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