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运用针刺、艾灸等外治疗以期为临床推 * 第一作者:申淑娴(1993―),女,2018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

** 通信作者:严张仁(1982―),男,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

E-mail:57671388@。

[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51.[8]王玮莉.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古代文献及相关临床用药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64.[9]曲燕燕.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1-48.[10]薛玉坤,李小华,贾华楠,等.亓鲁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3, 32(5):353-354.[11]高国宇.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5):321-322.[12]周良军,孙丰雷.程益春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1, 30(7):510-511.[13]陈银,魏军平.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7):789-792.[14]叶蓓,叶少玲.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2, 30(12):16-17.[15]陈文信,李红.李红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16, 34(4):1-2.[16]李婷,李鑫,党毓起.党毓起主任医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6):24-26.[17]赵勇,徐文华,陈继东,等.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1):20-22.[18]付露,崔云竹.程益春应用药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1(5):450-453.[19]赵勇.陈如泉教授辨治甲状腺疾病常用药对举隅[J].国医论坛,2011, 26(5):12-13.[20]胡从富.针刺治疗散发性甲状腺肿35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05,40(2):85.[21]卡咪拉,杨学智,李海燕,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针刺干预作用和四诊特征[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7):1 938-1 940.[22]蔡冬.针刺联合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 7(1):27-28.[23]胡国胜,陈汉平,侯永建,等.隔药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1992, 30(5):30-32.[24]夏勇,夏鸣喆,李艺,等.隔附子饼灸关元、命门为主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12, 32(2):123-126.[25]张育瑛,夏勇,游世晶,等.艾药结合治疗8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3):95-96.[26]王晓燕.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J].中国针灸,2003, 23(1):6-8.[27]徐惠芬.隔药饼灸加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6):459-461.[28]王秋虹,魏军平,王师菡.林兰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撷菁[J].环球中医药, 2015, 8(3):352-354.[29]张玮婧,张捷,彭娟,等.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4, 19(7):630-632.[30]Djurovic M, Pereira AM, Smit JWA, et al.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ashimoto thyroiditis on long-term levothyroxine replacement [J]. Endocrine, 2018, 62(1):136-143.(收稿日期:2019-02-28)编辑:曾文雪带状疱疹是由潜在于人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导致身体单侧出现带状簇集性红斑、水疱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并伴随明显神经痛。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瘙痒、感觉异常、刺痛等,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敏化等。

由于西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有研究提出可从中医角度出发进行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为常用治疗手段,方式较多,包括针刺疗法、体针、耳针、艾灸法、刺络拔罐法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可为医疗机构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费用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针灸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 ,免疫功能加强 ,同时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的分泌 ,产生镇痛作用 ,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 ,抑制炎性物质渗出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针灸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活动及皮肤温度的变化,在针刺时,外周血管呈舒张反应,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加速清除和破坏。

通过以针刺为主的中医外治法辨证施治,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所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痛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 ,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无副作用。

可行性高,效果良好,可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及脊神经后根 ,引起该神经感受区内疼痛 ,同时在相应的皮肤表面产生带状疱疹特有的节段性丘疱疹 ,以水泡多见。

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成人多见。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医宗金鉴》), 此症俗名“蛇串疮”、“蛇丹”。

有干、湿不同 ,红、黄之异 ,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 ,形如云片 ,上起风粟 , 作疼发热。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灸法观察分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为我国临床医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对我国的CNKI、CBM、VIP、WF四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能够回答3个灸法治疗的临床问题,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关文献,使用询证医学治疗五级分类,完成对其的针对性评价和逐级分类。

对完成结局指标统计可以通过借助RevMan5.3.3软件进行统计核实,该软件是由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

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达到了48篇,其中共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经核实表明状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优。

并且灸法治疗相较西药治疗可以产生较少不良反应;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结论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有关灸法间不同治疗对比相较文献资料明显较少,有关文献也表明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对此在下一阶段应当需要具备更高研究质量的文献资料,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可参考依据。

标签:现代文献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当前临床中[1],属于带状疱疹的皮损在愈合之后,所遗留的顽固类难以治愈神经性疼痛病症。

美国神经病协会曾经将带状疱疹皮损消退之后,患者的病症局部疼痛通常会超出3个月之上,将其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

有相关研究结果便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在当前临床中的病发率已经将近20%[3],此种病症主要多发于老年患者,并且近些年来此种病症的病发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1440-1441.[10] 黄璇,李建生.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60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8): 47-48.[11] 张禄芳,李康平,喻登明,等•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内痔区注射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21):3242-3244.[12] 孙树君•套扎器加硬化剂注射配合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45-46.[13] 彭林•经结肠镜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痔23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12):18.[14] 杨乐•浅析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痔疮的安全性风险[J] •中国药物警戒,2012,9(5):297—298.[15] 冯月宁,王爱兵,佟琳,等.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 (10): 1369-1371.[16] 吕长遥,伍静,何洪波•消痔灵注射内痔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分析和规范操作对策[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1): 77-80.(收稿日期:2020-06-12)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优丽杜孜•乌斯满打 马 忠1'2**作者简介:优丽杜孜•乌斯满(1990—),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应用。

Tel : 189****2024,E-mail :*****************通讯作者:马 忠(196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Tel : 138****2908(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来,不同针灸组合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了解到针灸组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方法多样。

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方式为临床提供多种不同治疗方式组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且需要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规范。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

针 灸 治 疗 带状疱 疹 后 遗 神经 痛 临床 研 究进 展
苟 浩 尤 艳 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 医大学附属长海 医院 中医系。 上海
【 关键词】 灸治疗 ; 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状疱疹 ; 遗神 经痛 后
di1 .99 ji n 10 o:0 36 /.s .0 6—15 .0 10 .6 s 9 9 2 1 .9 3 5 文章 编号 :0 6—1 5 2 1 )一 9— 5 7—0 10 99(0 1 0 4 3 2
医学 信 息
中西 医;讲及 综述 I 2
M EDI CAL 唧 oRMA 0N n No 0 21 9 01

・4 3 ・ 5 7
参 考 文 献 [ ] Rt E, er ad k ny Ft is J . m d 2 0 19( S pl 3 i H at n i e. a lt n [ ] A JMe ,0 6,1 5 a p z d a w [ ] 胡 嵘 . 血 压 病 中 医证 型 的现 代 医学 研 究进 展 [ ] 江 苏 中 医 药 ,0 4, 1 高 J 20 1 : 1 4 7 ) 4 5— 1 . 2 ( )5 5 7 :6—5 . 8 [ 何 林. 4] 稳压 方 治疗 高血 压病 的临 床观 察 [ ] 医 学创 新 研 究, 07 J. 20 [ ] 叶人 , 志 清 , 晓峰 . 2 程 徐 高血 压 病 的影 响 因素 与 中医 证 型 的相 关性 研 究 ( V ) 17—18 O Z :2 2. [ ] 浙江 中医学院学报,0 22 ( ) 1 2 . J. 20 ,6 6 :7— 0
部 治愈 , 有 效 率 为 10 。 总 0% 2 灸法 .
实验研究表明 , 灸既可使 局部组织 中淋 巴细胞 和单核 巨噬细胞 数量 艾 增加, 又可使全身白细胞计数 和淋 巴细胞计数增 多 , 对急性炎症造 成的渗 出 和水肿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 可提高免疫功能 , 破坏 细菌和病毒所处 的环 境和 抑制细菌 、 病毒活动的作用 , 对本病具有 良好 治疗作用 。刘 忠云等【J 灶局 4病 部或同节段背俞穴、 至阳、 手三 里、 阳陵泉、 大椎 等 区域 取穴 , 艾条在 上述 用 部位进行 回旋、 雀啄、 往返 、 温和灸 四步法施灸 。5 6例 患者痊愈 3 6例 , 显效 l , 4例 好转 6例 , 总有效率 10 0 %。姜雪原 J 患侧相 对应节 段夹脊 穴 , 取 进 行艾灸疗法 。5 O例患者痊愈 4 2例 , 好转 8例 , 总有 效 率为 10 。谭 小华 0% 等L 采用药线点灸配合 围刺 通 电治疗带状 疱疹 后遗神 经痛 。壮 医药 线点 6 灸: 将药线一端点燃 , 将火 星对 准疱疹病 变范 围的边缘 敏捷轻 按一下 , 火灭 即起 。毫针沿病变周围斜刺进针后接 电针仪 。3 O例 患者治愈 2 6例 , 显效 2 例 , 效 1例 , 效 1 , 有 效 率 为 9 .% 。 有 无 例 总 67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分别常规西医治疗、西医+针灸治疗。

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更好(P<0.05)。

结论:针灸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皮肤病,病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典型症状是成簇水疱、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群,整体上发生概率较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等多种性质的疼痛[1]。

目前,临床上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的一线药物是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可以缓解疼痛。

但是,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有限,并且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耐受,会影响用药,导致效果进一步下降[2]。

因此,为了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中医针灸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应用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

研究对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分组对照,探究针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数80例,选择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5-67(50.24±2.11)岁;病程1-6(3.24±0.24)个月;疼痛位置:肋间30例、颈部神经10例。

试验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68(50.28±2.16)岁;病程1-6(3.20±0.28)个月;疼痛位置:肋间31例、颈部神经9例。

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158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2月第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iil(Chinese Medicine\'ol.39No.22020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孙一鸣1李桂平A(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摘要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认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经形成较成熟的体系,在改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改善睡眠情况等方面的疗效均被验证,但针灸疗法种类繁多,仍难以甄选最优治疗方案,且目前研究多存在样本量少、作用机理阐述不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机理,着力于以上不足进行更加系统、科学地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针灸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20)02-0158-0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o,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致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等,且可伴有自发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感觉异常,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叫给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的负担西医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考虑与外周及中枢神经损伤机制相关it,治疗上主要以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和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多采用神经节阻滞或神经毁损疗法,短期内控制症状、止痛的效果明显,但副作用无法完全避免,且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护欠佳,要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和感觉异常都相当困难网。

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 j

≯豫 曩 誊嚣 誊 誊臻 麓誊 囊警嚣 糍



戮潮 臻
_

灸法治疗 带状疱疹 的临床研 究进展
李 丽 岳 灵 刘仕 伟 胡 幼平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针 灸推 拿 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7 5 )


近 年 来 灸 法作 为 中 医特 色疗 法之 一 , 在 治 疗 带 状疱 疹 方 面显 示 了其 独 特 的 优 势 , 主 要 分 为艾 灸、 灯 火灸、 铺
疱 疹病 毒 经 再 激 活 引起 的皮肤 感 染 . 其 典 型 特 征 是 例 。 在 毫 针皮 下 扇形 透 刺 结束 后 在疱 疹 处 皮肤 上 方 沿 感 觉 神 经 在 相 应 节 段 引 起 疱 疹 ,并 伴 严 重 神 经 约 2 ~ 3 e a 处 作 回旋 灸 法 , r 以患 者 能 耐 受 为度 , 时 间
较高 , 存 在 副作 用 , 且后 遗神 经痛 发 生率 较高 。因此 条 回旋 灸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1 ~ 2个 疗 程 后 .治 愈 l 2
寻找 一种 能 替 代西 药 或 辅 助西 药 的 方法 很 有 必 要 。 例, 显 效 8例 , 好 转 4例 , 无 效 0例 , 治 愈 好 转 率 为 针 灸 治疗 带 状疱 疹 有 一 定 的优 势 , 其 中灸 法 治疗 此
1 被点 燃 的一 端 对 准施 灸 部 位 按在 白纸上 , 当患者 感 到灼 热 时 立 即拿 起 艾 条 , 若
艾 叶苦辛 , 为纯 阳之 品 , 具 有通 十二经 、 走 三 熄 灭 则 重新 点 燃 , 每 个 部位 反 复行 实 按灸 7 ~ 1 0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作者:董雅婷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灸法观察分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为我国临床医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对我国的CNKI、CBM、VIP、WF四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能够回答3个灸法治疗的临床问题,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关文献,使用询证医学治疗五级分类,完成对其的针对性评价和逐级分类。

对完成结局指标统计可以通过借助RevMan5.3.3软件进行统计核实,该软件是由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

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达到了48篇,其中共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经核实表明状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优。

并且灸法治疗相较西药治疗可以产生较少不良反应;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结论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有关灸法间不同治疗对比相较文献资料明显较少,有关文献也表明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对此在下一阶段应当需要具备更高研究质量的文献资料,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文献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3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当前临床中[1],属于带状疱疹的皮损在愈合之后,所遗留的顽固类难以治愈神经性疼痛病症。

美国神经病协会曾经将带状疱疹皮损消退之后,患者的病症局部疼痛通常会超出3个月之上,将其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

有相关研究结果便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在当前临床中的病发率已经将近20%[3],此种病症主要多发于老年患者,并且近些年来此种病症的病发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针灸治疗在有关研究中表现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不会产生较强的痛苦,存在较低的病症复发率,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痛感得以有效缓解[4]。

现如今国内有诸多研究是针对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

但是灸法治疗的整体手段较多,且文献之间的参考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无法给临床治疗提供较高的可依据性。

因此本次研究观察分析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为我国临床医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科学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针灸问题对于针灸治疗疗效的有关问题,通常来源于临床医学实践中,通过将临床医学问题经由定性访谈完成归纳总结,确保整体治疗的真实代表性。

所主要访谈的有关对象,是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名主治医师,且均具备连续20年临床治疗经验,均有正高职称,亲自参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灸法治疗。

经由访谈之后,所挑选的具备代表性临床问题包括三点:其一就是灸法治疗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哪种方法疗效更优?其二就是不同灸法治疗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临床治疗中如何对其作出选择?其三就是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过程中,能够在单纯灸法治疗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治疗疗效?1.2 临床病症检索通过展开电子检索,所检索的主要范围包括了知网、生物医学、维普期刊以及万方数据库四大检索平台。

在知网中搜索文献包括了期刊类数据文献、全文数据库文献、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文献。

对于无法查询全文的有关文献,手动检索图书馆有关资料。

对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过程中,所检索的选项具体设置要求是#1输入“灸”,对实际的针灸治疗可以搜索: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或者三伏贴等,不能发生遗漏文献。

对#2输入“带状疱疹后医神经痛”,或者输入“带状疱疹后遗症”;对于#3则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或者“对照”检索。

1.3 纳入排除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明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资料等,中医诊断治疗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指标[5],西医诊断治疗则需要依照《临床疼痛治疗术》[6],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指标。

灸法治疗的标准依照《刺法灸法学》有关指标。

如果文献资料中不存在对照组,则对试验患者行灸法治疗为主。

主要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依照VAS评分、中医症状评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排除出现重复性发表和研究文献、非临床研究的有关文献,或者其他类病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手段较为复杂,虽然行灸法治疗,但是并不能有效体现灸法的治疗干预地位。

具体的干预研究措施为,如果研究中存在对照组,实验组可以使用不同灸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

1.4 临床证据评价方法依照《循证医学》的五级分类法[7],将所检索文献资料依照科学及可靠度进行划分,具体划分为五个等级,I级主要分为1a、1b、1c,2级分为2a、2b、2c,3级分为3a、3b、3c,4级作为病例系列完成观察,5级则为专家有关意见。

通过由两位评价者完成对所检索文献资料的各自阅读之后,将不合格的文献资料得以剔除。

之后针对可能存留的符号文献类资料完成全文阅读,之后对其决定是否纳入。

进而由两名评价者完成对不同纳入结果的核对,如果产生分歧意见可以由第三位评价者做出决定。

根据所需要回答的有关灸法治疗问题,将评价者的有关纳入文献资料,依照循证医学的五级划分指标划分为从高到低的临床依据。

依照标准化的排列顺序,完成meta分析,高质量文献的临床对照,低质量的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以及叙述性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采用RevMan5.3.3软件完成本次研究统计数据科室,连续性的数据变量加权均数差,应当在分类变量采用RR(相對危险度),两者之间的效应量则应当使用95%CI完成表示,以P2 结果2.1 检索结果完成初步检索的得出有关文献资料110篇,经查阅之后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文献资料有48篇。

见图1。

2.2 证据概况本次研究的证据级别包括了1像1b级证据、1像1c级证据、2像2a级证据,2项2b级证据,10项2c级证据以及1项3b级证据,17项4级证据以及3项5级证据。

主要的资料设计类型,最终确定的48例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均属于原始研究,且对照组实验的共计25项,非随机对照实验的共计1项,病例系列的观察共计16项以及6项专家意见及经验。

发现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达到了48篇,其中共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经核实表明状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优。

并且灸法治疗相较西药治疗可以产生较少不良反应;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3 证据信息3.1 针灸临床问题1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1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存在5项临床证据,能够作为灸法对照常规西药治疗的文献资料,其中有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

观察组患者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8],对照组行芬必得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治疗,经研究结果表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3.2 针灸临床问题2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2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

1项2c级的文献资料中,实验组患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百笑灸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百笑灸治疗止痛疗效相较艾灸明显较优[9]。

3.3 针灸临床治疗问题3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3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有文献资料经过对样本量为60例的展开研究,观察组患者行麦粒灸联合围刺与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电针夹脊穴连接围刺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94%,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表现两者的治疗疗效存在差异。

但是两组患者愈合率则分别为94%和81%。

以此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10]。

4 讨论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展开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的总结评价,发现关键性可参考依据,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如上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将灸法用于带状疱疹后医神经痛治疗,治疗疗效可以肯定,相较常规西药治疗,不仅存在治疗优势,不良反应也相较西药治疗明显较少。

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相对较少[11],仅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1项2c级的文献资料中,实验组患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百笑灸治疗,后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止痛疗效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如果需要针对临床治疗中,具体应当采用哪一种灸法治疗,还尚未确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资料作为治疗依据。

对于灸法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过程中,发现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以此可以发现临床中,可以通过结合其他灸法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但是临床中存在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以此如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依据,还需要在今后展开更多的科研验证。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目的,就是需要在临床治疗科研开展中,能够较为科学的展开检验,为临床中的患者针对性的制定有关临床治疗方案,并且对其加以进一步实施。

在众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借助循证医学完成进一步的临床方案确定,归纳总结治疗疗效方案,最终挑选最为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其作为临床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