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贫血
肺癌晚期严重贫血靠输血能活吗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逐渐的增加,对于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威胁是较大的,其中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则位居第二。
临床上很多肺癌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病情较重,症状表现也较多,有不少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还会影响生存时间,因此需要及时改善。
有的患者会通过输血改善症状,那肺癌晚期严重贫血靠输血能活吗?肺癌晚期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肿瘤晚期癌细胞生长迅速,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而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治疗损伤的影响,食欲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恶病质;选择放化疗的患者,容易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也会引起贫血;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溃破,导致出现,引起贫血。
肺癌晚期患者贫血严重,会导致患者头昏眼花、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甚至还会引起组织、器官长期供血不足,导致气管衰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改善贫血的状况。
肺癌晚期贫血严重,通过输血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因贫血造成的缺氧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是输血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会导致各种输血反应,发热、溶血性反应等;输血还会导致同种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复发,影响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要改善贫血症状,除了输血外,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造血原料,如维生素、铁剂、叶酸等,也可以使用促进造血的药物,缓解贫血的症状。
同时还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目前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肺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且将抗癌与调理并重,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减少机体的消耗,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增强体能,缓解贫血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500例癌性贫血发生调查分析

500例癌性贫血发生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癌症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及程度变化、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对贫血的影响。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期间恶性肿瘤患者500例进行癌性贫血发生动态调查,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足叶乙甙+卡铂;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或卡铂基础上加第三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乳腺癌:蒽环类±紫杉类;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瘤等均采用常规方案。
结果①500例恶性肿瘤患者调查显示: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方案、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分组均有可比性。
化疗前总贫血率30.8%,其中轻度贫血占88.3%。
60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6.6%;60岁以下肿瘤患者为22.0%,不同部位的肿瘤贫血发生率也不相同,其中以肺癌的发生率最高占42.1%。
化疗后仍以肺癌最高,为92.4%。
化疗后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78.8%,较化疗前贫血发生率30.8%(154/500)明显升高(χ2=232.543,P<0.01)。
另外,化疗后贫血发生以中度贫血为主70.8%,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92.4%,非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73.2%,两组比较(χ2=22.657,P<0.01)。
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在年龄上有差别,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且以轻度贫血为主。
化疗后贫血以中度为主,化疗加重贫血发生。
不同癌症类型应用不同化疗方案引起贫血发生率各不相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导致贫血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性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金项目:*2006年希思克基金癌性贫血又称肿瘤相关贫血,是指恶性肿瘤本身以及治疗相关导致的贫血,主要由慢性疾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ACD)、化疗、放疗、肿瘤相关因素和非肿瘤相关因素引起。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生率近50%。
癌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对EPO的反应性降低
• 其原因可能为:a:正常时血中EPO受肾组织氧分压影响,低氧和贫 血是EPO升高的主要因素。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贫血 可促发。肾氧分压降低,刺激EPO产生。 • b:TNF、IL-1、γ-IFN等可降低红系祖细胞CFU-E对EPO的反应能力, 故血清EPO保持较高水平。另外,机体靶细胞上的EPO受体对EPO 产生耐受,使EPO受体对EPO刺激阈值提高,EPO不能充分利用。 • c:部分非贫血肿瘤患者血清EPO升高可能与肿瘤异质性和自发性分 泌有关。 • d:肿瘤患者肝脏分泌EPO增加。 • e:肿瘤患者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不同程度升高, 刺激血清EPO升高。EPO较高时发生癌性贫血与患者对EPO反应性 降低有关。 返回
• 普通贫血的诊断标准(Hb值)(g/L)。 • 分级 严重程度 标准 • 1 轻度 < 120(男) / <110(女) • 2 中度 <90 • 3 重度 <60 • 4 极重度 < 30
癌性贫血的诊断
• 根据上述标准,诊断癌性贫血不难。 • 但是在诊断癌性贫血的同时,要尽量找出 贫血的原因,将失血、造血原料缺乏等易 于纠正的因素去除后,即可能改善甚至治 愈贫血。 • 癌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也可发生, 但较少见。
癌性贫血的治疗
• 中医中药治疗:
• 常用的中药:鹿角胶、首乌、当归、枸杞子、阿胶等。
癌性贫血的治疗
• 输血治疗:
• 输血是癌性贫血的常见治疗手段,可有效减轻患 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输血起效较快,多数患者在输血后当天即感症状 明显减轻,疲乏感消失。 • 一般对Hb<80 g/L或贫血引起明显症状而影响生 存质量的患者均应立即输血。(一些观点认为: 鉴于输血的负面影响,除非贫血已引起明显呼吸、 循环及神经精神症状,输血不应用于首选!)
癌性贫血

临床应用举例一
生血宝合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等
备注:对照组为复方阿胶补血颗粒 疗效评定标准《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组别 生血宝合剂 对照组
例数 54 18
痊愈 29(53.70%) 6(33.33%)
有效 22(40.74%) 6(33.33%)
无效 3(5.56%) 6(33.33%)
常用中成药
• 生血宝合剂 由制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桑椹、白芍、黄芪、 狗脊组成。功能主治为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用于肝肾不 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心 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 减少,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上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癌性贫血 等各种血细胞减少。
西医治疗
3.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糖 蛋白,主要由肾间质纤维细胞产生,与体内红系集落 (CFU—E)受体结合后能使其增殖分化,显著减慢红系集 落(CFU—E)的DNA降解速率,抑制CFU—E凋亡;EP0还能 与位于骨髓红细胞膜表面的EP0受体结合,促使红细胞集 簇形成单位分化成熟为红细胞。 EP0治疗癌性贫血的有效率达32.0%-85.0%,尤其是 对化放疗所致的贫血效果较好;其副作用较轻,主要为恶 心、呕吐、水钠潴留、关节疼痛等。
西医治疗
4.雄激素及其受体
雄激素治疗贫血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可能通过改 善骨髓对EP0的反应性而发挥疗效。雄激素的代表物质是 睾丸酮,其进入靶组织后,在靶组织内特异性酶的作用下, 还原成5α-双氢睾丸酮(DHT)和5β—DHT两种异构体,前 者能促进肾脏释放红细胞生成素,后者则激发休止期骨髓 祖细胞转入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期,从而促进造血细胞分化 增殖,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但长期使用雄激素也会引起毒副作用,例如肝功能损 害,雄性化作用,臀部肌肉多次注射后易出现纤维化、甚 至形治疗相关性因素 3.营养缺乏 4.急性或慢性失血 5.自身免疫性溶血 6.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及其导致的骨髓纤维化
中国肿瘤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

中国肿瘤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1.轻度贫血可用于生活和工作,但有些人在运动后感到疲劳和气促。
Mild anemia can be managed in daily life and work, but some people may feel fatigued and short of breath after exercise.2.中度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到疲倦,运动时会更加吃力。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emia may feel tired in dailylife and have more difficulty during exercise.3.重度贫血可导致严重的疲劳,甚至在休息时也难以缓解。
Severe anemia can lead to extreme fatigue, even difficult to alleviate at rest.4.临界贫血需要紧急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和心悸等严重症状。
Critical anemia requires urgent treatment, and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severe symptoms such as dizziness, nausea, and palpitations.5.轻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ild anemia are hemoglobin levels less than 130g/L in men and less than 120g/L in women.6.中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浓度在100-129g/L之间。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oderate anemia are hemoglobin levels between 100-129g/L.7.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00g/L。
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发表时间:2017-10-30T17:20:23.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作者:陈方姗[导读] 肿瘤相关性贫血又被称之为癌性贫血,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一种贫血症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参白扶正颗粒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参白扶正颗粒;肿瘤相关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25-02肿瘤相关性贫血又被称之为癌性贫血,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一种贫血症状,其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对于治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来说,发病率甚至能达到90%左右。
因此,肿瘤相关性贫血也能够当做是衡量患者预后的标准之一。
本文主要是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中符合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3.61)岁;24例肺癌,19例胃癌,18例结直肠癌,6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38例轻度贫血,35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
癌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癌性贫血的治疗 方法
针对病因的治疗
A
B
C
D
针对肿瘤的治疗:通过 手术、化疗、放疗等方 法,控制肿瘤生长,减
轻贫血症状。
针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治 疗:通过输血、促红细 胞生成素等方法,促进
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针对营养不良的治疗: 通过补充铁、叶酸、维 生素B12等营养素,改
善贫血症状。
针对感染和炎症的治疗: 通过抗生素、抗炎药等 方法,控制感染和炎症,
中医药治疗:如补气养血、
06 活血化瘀等,有一定疗效,
但需辨证施治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处理
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进行治疗, 不要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防止病情恶化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 等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副作用处理:出现副作用时,及时与医 生沟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缓解和处理
02
贫血影响肿瘤 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
03
贫血可能导致 肿瘤治疗中断 或延迟
04
纠正贫血有助 于提高肿瘤治 疗的效果和耐 受性
贫血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01
贫血可能导致肿瘤 生长速度加快
02
贫血可能降低肿瘤 对化疗药物的敏感 性
03
贫血可能增加肿瘤 转移的风险
04
贫血可能降低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 期
添加文档副标题
癌性贫血
CONTENTS
01
癌性贫血的概 述
02
癌性贫血的相 关疾病
03
癌性贫血的治 疗方法
癌性贫血的概述
定义和分类
01
癌性贫血:由癌症引 起的贫血,是癌症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rhEPO)治疗癌性贫血的最佳时间、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临床纳入我院7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症并伴有非髓性贫血患者,化疗前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100~120g/L。
根据患者rhEPO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早使用组与晚使用组。
早使用组在化疗的同时即给予rhEPO皮下注射,晚实验组在Hb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化疗前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100~120g/L;②Kamofsky 评分(KPS)≥70者;③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者。
1.3排除标准①伴有骨髓转移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入组前1个月曾使用激素者;④缺铁、叶酸缺乏、溶血以及胃肠道出血等导致贫血者;⑤入组前1个月曾接受rhEPO注射或输血者。
1.4方法患者化疗方案均以顺铂/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
早使用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即给予rhEPO()皮下注射,每次剂量150U/kg,3次/w;晚使用组:当患者Hb0.05)。
治疗治疗0~4w、5~8w、9~12w,早使用组患者Hb 水平均明显高于晚使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ct水平未见差异(P>0.05)。
治疗治疗0~4w、5~8w、9~12w,早使用组患者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晚使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早使用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晚使用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差异无显著性(x2=0.13,P>0.05)。
主要不良反应为低热、皮疹、乏力以及食欲下降等。
3讨论目前研究显示,高于生理水平的EPO浓度可以显著促进血红细胞的造血速度,能够特异性刺激形成红细胞的早期祖细胞[5]。
因此,给予癌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rhEPO,能够有效降低以及预防因贫血加重肿瘤的缺氧而使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体输血
不仅减少围术期用血量、节约库存血,避免 异体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传染病的可能性,还 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延长 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安全性高、方便有效、 禁忌症少,逐渐成为外科手术中的常用技术。
(三)细胞因子
1.EPO:虽然可以提高Hb水平,改善贫血、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但近几年,这类药物越来越受到质疑 (1)使用者患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服用药者,且 服药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最高可达未服药者两倍,增 加患者死亡率。 (2)刺激肿瘤生长,在对乳腺非细胞肺癌、头颈部癌、淋巴癌以 及宫颈癌患者中,发现EPO类药物可缩短患者总体生存率, 并可能增加肿瘤进展或复发的风险,可能不利于预后。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IL-11 4.血小板生成素(TPO)
科学合理输血意义重大: 术前测血细胞比容(Hct)是输血重要指标 当 Hct>0.33时可输晶体液, Hct<0.33时才输血。 益处:既可改善肾功能,减少术中红细胞的丢失量, 又能维持动脉血氧、血凝时间、血小板、APTT、 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确有必要输血时,应大 力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以减少输血后导致 的肿瘤复发。
2.血小板输注
肿瘤患者、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放化疗期间常常出 现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血小板的输注可纠正患者因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丧失引起的出血,但仍有同种免疫 和传播疾病的危险。 当肿瘤患者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需要输注 血小板。肿瘤患者血小板的输注应考虑其个体化,对 于强烈的放化疗患者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可输注辐照的机采血小板。
癌性贫血的输血进展
佟 丽 2013年12月6日
主要内容
♣ ♣ ♣ ♣ ♣ 癌性贫血的概述 癌性贫血的原因 癌性贫血的负面影响 癌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癌性贫血的治疗
概
述
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它可能伴随癌症的发生,也可能伴随癌 症的治疗,其临床发生率可高达50%以 上,晚期几乎100%的患者伴有贫血。 贫血可影响肿瘤治疗,降低患者的生 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恶 性肿瘤及其相关性贫血(简称癌性贫血) 受到临床的重视。
1. 肿瘤引起人体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发生了以分解代谢为主的负氮平衡; 2.有很多因素导致机体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等营养物质的相对或绝对不足,造血原料缺乏从而导致 贫血; 3.肿瘤生长导致身体营养消耗增加; 4.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由于放疗、化疗等治疗的实施也加 重了病人的消化道反应,更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 120(男) / <110(女) <90 <60 <30
根据上述标准,诊断癌性贫血并不难。但在癌性贫血的治疗上还是面临困境 。
五、癌性贫血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对症处理:
(三)抗凝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五)输血治疗:
(五)输血治疗:
1.输血是癌性贫血的常见治疗手段,可有效减轻患 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输血起效较快,多数患者在输血后当天即感症状 明显减轻,疲乏感消失。 3.一般对Hb<80 g/L或贫血引起明显症状而影响生 存质量的患者均应立即输血。(一些观点认为: 鉴于输血的负面影响,除非贫血已引起明显呼吸 、循环及神经精神症状,输血不应用于首选!)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主要从三方面看 (1)临床止血效果和出血时间 (2)血循环中血小板计数增加 (3)血小板在患者血循环内的存活时间。临床上出 血停止以及出血时间缩短就说明血小板输注有效 。然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 输注无效(PTR).
PTR的处理:(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方法) (1)非免疫因素: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输血治疗的负面影响
(1)输血可引起许多并发症,20%的患者可出现输血反应 ,还可增加肝炎、艾滋病、梅毒、人T淋巴细胞病毒等病 原体感染机会。 (2)多次输血后患者体内常产生抗体,导致输血后Hb水平 维持时间缩短,还可致血色病。 (3)因极少数肿瘤患者输血后可发生血型变异,故对恶性 肿瘤患者检查血型时,除正定型、详细询问输血史外,必 须进行反定型,以免错输血造成不良后果。 (4)输血可以导致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可能促进肿瘤生 长,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也就说,虽然改善了患者的 生活质量,可能是以缩短生存期为代价的。有资料表明, 肺癌输血治疗者比不输血者的5年生存率低。
2.缺氧导致细胞周期受阻,从而降低对增殖期细胞有作用的化疗 药物的疗效。 3.缺氧使组织细胞外呈酸性环境,可影响抗癌药物的细胞内外分 布。 4.慢性缺氧可增加多种生长因子及基质降解的表达,使内皮细胞 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诱导多种促凝因子的表 达,使得转化的肿瘤 细胞易于浸润和转移。
四、癌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成分输血 1.红细胞的输注
恶性肿瘤患者的Hb的含量与5年生存率成正相关, 即在正常范围内Hb越高,生存时间越长。原因是增加了 血氧含量,肿瘤细胞更有效地氧化,从而加速了肿瘤细 胞的变形坏死。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确实需要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 ,要尽量避免输注全血,尤其是含有白细胞的血制品, 目前经过辐照的成分血,因淋巴细胞被灭活,输血的不 良反应相应减少,大大降低了输血风险。
三、癌性贫血的负面影响
(一)疲劳
1.肿瘤患者对能量需求的增加,而代谢底物 相对不足 2.肿瘤代谢产物对正常物质代谢的损害及对 肌肉的损害(如细胞因子,抗体) 3.紧张、害怕、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 共同导致了肿瘤相关疲劳的产生。贫血导 致患者疲劳加重,且很难缓解。
(二)加快肿瘤进展
贫血可以加重肿瘤细胞的缺氧。 1.在缺氧状态下,肿瘤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点突变、基因 扩增、染色体异常以及多倍体形成——基因组不稳定 性增加,新基因突变体形成,进一步加快肿瘤进展。 2.在缺氧时,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达 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表达,——使缺 氧细胞的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细胞得以存活并进一 步增殖。 3.缺氧可以引起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如:NF-kB 和AP-1)这些可以促进肿瘤的存活和侵袭转移。
其中: 前列腺素E2(PGE2)和IL-22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对特异性免疫的抑制表现在输血后组织相容性复合 物(MHC)异常,使T淋巴细胞不能发挥有效的功能;
此外: T淋巴细胞与输血时形成的抗原或抗体产生的新 抗原,参与竞争结合抗体即所谓抗独特型抗体;y 因此,通过抑制Th淋巴细胞降低IL-22,使淋巴 细胞的刺激应答和抗体产生减少。 1.输血导致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改变 2.输血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 免疫功能降低 3.输血使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表达异常 4.其他
(三)影响治疗效果 1.缺氧可以增加DNA修复酶、多药耐药转运蛋白(MDR)的表达, 从而使肿瘤对放射线、某些类型的化疗药物以及光动力学治疗 产生抗拒。
Glaser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放化疗前血红蛋白(Hb)≥145g/L者的完全缓解率 (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Hb<145 g/L者。 Fein等发现,喉癌患者放疗前Hb>130g/L者的2年生存率为88.0%,Hb≤130 g /L者为46.0%。此外,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肺癌、前列腺癌、口腔癌及其 他头颈部肿瘤中均有类似发现。
(一)肿瘤导致出血 出血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如: 肺癌病人的咯血;鼻咽癌病人的涕中带血; 胃癌病人的呕血和黑便;直肠癌病人的便血 ;膀胱癌病人的血尿;子宫和子宫颈癌的阴 道出血;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 可导致全身多部位多脏器出血。临床上不少 肿瘤病人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而就诊。
(二)肿瘤引起的营养不良
NCI:美国癌症研究所
癌性贫血的诊断标准(Hb值)(g/L)
分级
0
严重程度
1
2 3 4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NCI标准 WHO标准 >110 100-110 95-110 80-99 80-94 65-79 危及生命 <65
普通贫血的诊断标准(Hb值)(g/L) 分级 严重程度 标 准
1 2 3 4
(三)EPO绝对或相对不足 a:正常时血中EPO受肾组织氧分压影响,低氧和 贫血是EPO升高的主要因素。肿瘤患者多有不 同程度的组织缺氧、贫血都可刺激EPO产生。 b:肿瘤患者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血管加压 素等不同程度升高,刺激血清EPO升高 。 c:TNF、IL-1、γ-IFN等可降低红系祖细胞CFUE对EPO的反应能力,使机体靶细胞上的EPO受 体对EPO产生耐受,使EPO受体对EPO刺激阈值 提高,EPO不能充分利用。
若存在血小板消耗性增加的因素,如发热、败血症、 DIC、脾大等,建议增加血小板的输注的次数;若使用某 种药物与血小板开始减少相关时,可以考虑停用此药选用 其他替代性药物来治疗。
(2)免疫因素:
可采用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紫外线和 r射线辐照、免疫抑制及血浆臵换等方式来处理。
3.血浆的输注
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常常引起凝血因子缺乏,临床表现 为出血,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剂量为 10-15ml/kg,维持剂量为5-10ml/kg。为减少输血反应提倡输注 经过辐照的血浆。 输血浆对免疫系统抑制最为明显,这是因为血浆中血浆中 可使血液中NK细胞的数目减少或活性降低,因而导致游离的残 余肿瘤细胞存活率相应增高,使肿瘤患者预后不佳,所以,患 者输血需谨慎,尤其避免输血浆。
(五)肿瘤骨髓浸润性贫血 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破坏骨髓造血微 环境受到,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干扰造血 功能而引起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患者常常合并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的减少及白细胞的增加,外周涂 片可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六)肿瘤治疗Biblioteka 关性贫血定义:即肿瘤发生、发展中引起的慢性贫血。 ①直接抑制红细胞生成。γ干扰素(γ-IFN)、白介 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是抑制红细胞生 成的特异性细胞因子,其升高可直接或间接抑制 体内红系祖细胞(CFU-E)生成,导致红细胞生成减 少,引起贫血。 ② 破坏铁的利用和分布。恶性肿瘤患者多数血清铁 降低,但骨髓铁染色正常,说明其贫血是铁利用 障碍,而非铁缺乏。其可能机制为肿瘤促使炎性 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诱导白细胞产生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与铁结合,妨碍铁的分布与利用。 ③恶性肿瘤患者对EPO的反应性降低。据报道多数恶 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贫血患者EPO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