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照影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编辑版pppt
36
经股动脉穿刺
编辑版pppt
37
穿刺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多选在股横纹下方约1-2厘 米,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穿刺点过于 靠近股横纹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 带,术后无法止血。穿刺点过低,则因 股动脉位置较深,且有动脉分支,不易 成功;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 易造成动静脉瘘
各种急救药品和输液泵
编辑版pppt
27
2、工作人员:
至少5名工作人员即术者和助手各1名、 护士1名、心电监护人员1名、放射线技 术员1名,需要全麻时,临时配麻醉师1 名
编辑版pppt
28
3、完善术前各种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和血型;
血生化全套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及电解质;
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 度;
编辑版pppt
31
8、术前一日行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 9、经桡动脉穿刺者行ELLEN试验 10、术前检查股动脉、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
况,以助手术并与术后对照 11、训练病人深吸气、憋气和咳嗽动作 12、术前嘱病人行平卧位排尿训练
编辑版pppt
32
13、对既往有过敏史者、碘过敏试验阳性、 心功能差及肾功能受损等病人
快速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编辑版pppt
22
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及电解 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编辑版pppt
23
病人身体状况不能接受和耐受该项检查 者
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其它原因
编辑版pppt
24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及规范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及规范

患者的准备和术前准备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和术前准备工作。这包括了 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及术前禁食等。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麻醉与导管插入
给予局部麻醉,将引导导管插入血管
造影剂注射
2
中。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中。
3
X射线摄影
使用X射线机进行冠状动脉影像的拍
导管拔除与止血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摄。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拔除导管并进 行止血处理。
手术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无创伤
尽可能减少伤害和感染风险。
高标准消毒
严格遵守消毒要求,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团队合作
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间的良好协作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1 血管损伤
及时处理出血点,进行血管修复。
2 过敏反应
监测患者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及规范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目的和意 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心血管检查,通过显像和观察冠状动脉,帮助医 生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影像设备和试剂的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使用特定的影像设备和试剂,包括X射线机、造影剂等。在 操作前,需要确保设备和试剂的准备完善,以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3 心律失常
4 肾功能损害
稳定患者的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心律失常 的治疗。
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采取必要 的保护措施。
术后监护和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护和注意事项的告知。这包括休息、饮食、用药等方面的建议, 以保证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 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 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 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 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 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20.锐缘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 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的定义:冠状动脉造影时, 投照体位以图象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即 从图象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 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 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 观测心脏 头位、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LAO) 45º + 头位(Cra) 20º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5.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术前准备
➢ 碘过敏试验、备皮 ➢ 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 血常规 ➢ 出凝血时间 ➢ 准备行PCI者,术前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应用华法令者,术前用肝素代替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镇静剂 ➢ 建立动脉通路
冠脉造影途径
股动脉途径 桡动脉途径
➢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 ➢腹主动脉以下血管病变,经股动脉途径困难或不可能 ➢出血出血高风险时经桡动脉途径出血并发症较少
侧枝循环
并发症及处理
心肌梗死
术前、术中保持肝素化,溶栓,或PTCA或急诊搭桥
冠脉内膜脱落或撕裂
操作轻柔,防止损伤,急诊PTCA
持续性冠脉痉挛
硝酸甘油和/或钙离子拮抗剂
空气栓塞
术中防止
持续心绞痛
注射硝酸甘油等
心律失常
对症处理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பைடு நூலகம்。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的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起源于右冠窦,沿房室沟下行 至后十字交叉处,分为左室后 支及后降支,供血范围占左心 室的25-35%。
➢沿途分支:圆锥支、窦房结 支、右室支〔锐缘支〕、房室 结支。
冠脉造影适应证
确诊: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功能损害 血管重建术前评价:左室功能;冠状动脉病变 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重建术预后
冠脉造影禁忌证
➢不能解释的发热 ➢未治疗的感染 ➢严重贫血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凝血功能障碍 ➢未控制的高血压 ➢洋地黄中毒 ➢卒中活动期 ➢对造影剂〔碘〕过敏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偏心、类似夹层病变
分叉病变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STEMI直接PCI(特别是置入DES)患者,应给予负荷量替 格瑞洛180mg,以后90mg,2次/日(I,B);或氯吡格雷600mg 负荷量,以后75mg/日,至少12个月(I,A)。
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具有更强和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且前者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5.2.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一 般情况下 ,患者应继续口服原有的常规用药 ,不必仅仅 为了介入操作而另加特殊药物。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
“心”畅无阻……
.
7、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
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
8、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 同时进行干预:
1)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痛 症状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

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

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手术。

医学专题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医学专题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右冠状动脉 近段 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dòngmài)发出处或右冠第一
个弯曲部
中段 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 发出处
远段 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左前降支动脉(DÒNGMÀI)分段
近段 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duì jiǎo)支发出处
状动脉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 盈和清除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左心室造影(ZÀOYǏNG)
左心室造影可在冠脉造影前和冠脉造影后进行(jìnxíng), 多数情况下是在冠脉造影后行左心室造影
无明显(míngxiǎn)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好
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无明显影响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很少引起窦性抑制和房室传导阻滞 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价格昂贵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压力测定(CÈDÌNG)及压力曲线
左心室造影前后需测定(cèdìng)左心室压力及压力曲线
正常的左心室压力曲线呈高原型曲线 正常左心室收缩压为90~140(平均130)mmHg,左心室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1.2 正常(ZHÈNGCHÁNG)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guānzhuàng-dòngmài)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
大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
容积计算(jìsuàn)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RAO 20 足位 2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AP足位 35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RAO 10足位 25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RAO 0 头位 4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RAO 30 头位 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右冠脉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右冠脉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右冠脉
RAO Cranial – distal LAD, circumflex marginal branches and septal perforators RAO Caudal – proximal LAD, straightens the proximal circumflex short left main Left Lateral – proximal LAD, to eliminate overlap of the diagonals LAO Cranial – proximal LAD, origin of the proximal diagonals origin of the circumflex, distal right coronary LAO Caudal – proximal left main coronary, origin of the circumflex origin of the LAD, and ramus intermedius.
辅助体位
开口 体部 远端
LAO-足位 RAO-足位
AP-足位 AP-足位
LAO-头位
RAO-头位
LAO-足位
RAO-足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前降支
血管节段 常规体位
辅助体位
近段/开口 RAO-足位 中段 远短 AP-头位
AP-头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目的
左冠状动脉造影时第一幅造影我们想了解什么? 有无左主干和LAD与LCX近段病变! Cardiac Cath. Increased risk < 1yr, >60 years > Class III L main (10x risk) LV dysfunction (<30%) RF/ DM / CVA / COPD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目的
LAO 45°
LAO 6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目的
充分显示病变的性质与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目的
充分显示病变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基本概念
横断面
30°RAO 60° LAO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基本概念
头位 足位
图象增强器
远端/PDA
PDA-PLB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病例1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病例2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病例2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病例3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病例4
LAO 45°
RAO 40°/CAUD33°
RAO 8°/CAUD33°
RAO 40°/CAUD33°
直立位
LAO
ROA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基本概念
头位
LAO
RAO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基本概念 足位
LAO
ROA
体位和解释* ——基本概念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
左冠状动脉
RAO+足位 AP+头位 RAO+头位 LAO+足位 LAO+头位
右冠状动脉
LAO AP+头位/轻度+RAO RAO
AP-足位
RAO-足位
LAO-足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右冠脉
血管节段 开口/近端 中段 常规体位 LAO-头位
辅助体位 侧位 (90-110)
AP-足位 侧位 LAO-足位 AP-头位 AP-足位 侧位-头位
LAO
RAO-轻度 LAO-头位 RAO 轻度
我思 故我行!
Knowledge makes me powerful
傅国胜 663100 13605800707 fugs@
冠状动脉造影
——投照位的规范与选择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心内科 傅国胜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目的
冠状动脉行走是立体的,但有一定规律,动脉粥样斑 块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出,某一节段的血管通过特定的投 照位能充分显示 规范的投照位对初学者便于掌握,避免遗漏和低估血 管病变,以及忽略病变血管与相邻血管的关系 便于疗效评估与对照,特别是做定量分析时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50 头位 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40 足位 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45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AP头位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AP头位 30
LAO-足位
LAO-足位
LAO-头位
RAO-头位
AP-头位
RAO-头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回旋支
血管节段 常规体位
辅助体位
近段/开口 RAO-足位 LAO-足位 中短 远段 RAO-足位
AP-足位
LAO-头位
AP-足位
LAO-头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40 头位 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RAO 45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90 头位 1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常用投照位影像
LAO 90 头位 1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左主干
血管节段 常规体位
图象增强器
X-线管 X-线管
L Main
RAO 30o
OM
SN CX S CB RV AcM PL
D
D
S OM PD LAD D
室间隔平面
房室沟平面
RCA
LAO 60o
SN RCA CB
L Main CX LAD OM D D PL OM
房室沟平面
RV S AcM
S
D
室间隔平面
PD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