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经》两首之二

合集下载

14《诗经》两首

14《诗经》两首

14.《<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诗经》的爱情婚姻诗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千百年来,人们为之共鸣,为之落泪。

《静女》和《氓》这两首诗是《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的名篇,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爱情婚姻的态度;两首诗分别运用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手法,体现了《诗经》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及艺术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诵、赏析,品味诗歌语言;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讨古代人民对于爱情婚姻的态度,感受真诚纯洁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及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学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写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诵、赏析,品味诗歌简洁而准确的预言;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真诚纯洁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女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真诚纯洁的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二.检查预习:1.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二).教学目的一、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二、学习两首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三、体会两首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设想一、学诗重在熟读背诵,一定要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吟唱中和艺术美。

二、两首诗表现手法同中有异,可作比较式讲解。

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学习《伐檀》,重点体味古代奴隶们在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强烈的责问和讽刺中所流露的愤懑不平的情绪。

学习兴的用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高二时,我们学习过一个诗歌单元,从形式看,除了毛泽东同志的《诗二首》外,其余的都是新诗。

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新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格律的束缚,自由灵活,易学易懂。

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初写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指出,要学好旧诗,因为新诗是从旧诗发展来的。

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现在,我们就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学起,先学第1首:《伐檀》(板书)二、疏通课文。

1.《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板书)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3)《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板书)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上册 《诗经》两首·涉江· 示例之二

上册 《诗经》两首·涉江· 示例之二

上册 《诗经》两首· 涉江· 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涉江教学目的 一、学习屈原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会朗读古诗的方法,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运用想象、比喻、衬托等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抒情诗,让学生反复朗读去体会作者悲愤交加、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和《楚辞》的句式特点。

二、通过指导古诗朗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诗中难读难懂的字词句。

会翻译全诗。

三、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时数 2 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和《诗经》相比,屈原的作品抒情性很强,个性也很强。

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 时代开始。

《涉江》这首诗,我们主要想用朗读的形式来学习。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1 学生默读全诗,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 订正读音。

学生给下列字注音。

3 学生轻声读全诗,读准字音。

二二读。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读顺全诗,理清结构。

1 结全诗划分部分。

全诗是按行程次序记叙的,分 5 部分,分别是涉江前第 1 段;涉江途 中第 2、3 段;入溆浦第 4 段;山中独处第 5 段;尾声第 6 段。

2 请五位学生分读 5 个部分,其余学生在以上学生读错的地方作上记 号。

3 讨论。

学生集体纠正读错的地方。

4 学生齐读全诗,做到顺畅、准确。

三三读。

要求了解兮字的特点、作用、读法。

1 学生自由朗读第 1 段,思考①兮字在诗中的位置有哪几种?兮字的 位置不同在句中作用有何不同?②兮在整句中起什么作用? 2 学生讨论。

明确 ①《涉江》中兮的位置有三种。

第一种在句中,如,被明月兮珮宝璐 ,这个兮起情感的缓冲作用,不可读断,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第二种在上一句话的末尾。

如,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中的兮表语意未尽,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读时声音可适当延长。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蒹葭》第一节 : 以蒹葭起兴 , 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 , 难于追寻。 第二节 : 以蒹葭起兴 , 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 , 难于相见。第三节 : 以蒹葭起兴 , 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 , 难于寻觅。
四、课文阅读题
( 一 ) 《关雎》 1、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 , 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 分)
(《关雎》 中“关关” (叠字 )形容 J、鸟叫声 ,“窈窕” (叠韵 )表现淑女向美丽 ,“参差” (双 声 )描绘水草的犬态 ,“辗转” ( 叠韵 )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既有与谐的声音 ,又有
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 、“萋萋”、‘采采” (叠字 )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 ,为下文“溯洄从
窈窕淑女 , 钟鼓乐之。 翻译 :
关关与鸣的雎鸠 , 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 就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 , 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 , 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 , 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 , 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 , 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 , 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 , 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 , 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 , 翻来覆去 , 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 , 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 , 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 , 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 , 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蒹葭 : 芦花一片白茫茫 , 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 , 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 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 ,( 那人 ) 仿佛在河的中央。
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 , 完成问题。 (4 分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收录了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诗歌。

其中的《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是最早的篇章之一。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两首诗歌为主题,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分析中,将从文化、历史和个人角度出发,对这些诗歌进行解读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国风·周南·桃夭》这首诗。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桃花与女子的比喻,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独宿”、“不得志”等词语,描绘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同时,诗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爱情观念的特点,即男女之间的羁绊和相互依存。

这种依存和思念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也是《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感表达。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国风·周南·关睢》这首诗。

这是一首描写友情的诗歌,作者通过表现周南与关睢之间的情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作者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深厚,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注重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这两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情感丰富和内敛的特点。

与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情感不同,中国古代文化中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和间接。

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在这种文化中,情感表达常常是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这也为后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两首诗歌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在《桃夭》中,作者通过描绘爱人在异乡的情景,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男子远行经商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使得许多妇女在家中独守空房,感受到了别离带来的孤独和无助。

而《关睢》中则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在面临别离时依然保持深情厚谊。

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原文+译文《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诗经》二首①关雎②关关雎鸠③,在河之洲④。

窈窕⑤淑女⑥,君子好逑⑦。

参差荇菜⑧,左右流之⑨。

窈窕淑女,寤寐⑩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⑪。

悠哉悠哉⑫,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⑬。

参差荇菜,左右芼⑭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⑮。

①选自《诗经注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

雎,读jū。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jiū)]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美好的女子。

淑,美、美好。

⑦[好逑(hǎo qíu)]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⑧[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流,这里指捞取。

⑩[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寤寐(wú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⑪[思服]思念。

服,思念。

⑫[优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⑬[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⑭[芼(mào)]挑选。

⑮[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涉及了《诗经》的两首篇章,这里为您列举一下这两首诗经的一些知识点:
1. 《关雎》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爱情诗,通过男女之间的对话,描绘了相思之情。

- 描述了在旧时节日祭祖之际,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 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婚姻制度和恋爱观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回文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完整。

2. 《羔裘》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赞美诗,是一首以颂扬豪华和荣耀为主题的诗歌。

- 描述了国君到达盛大宴会的场面和各种豪华的礼物。

- 通过描绘盛宴和礼物的奢华,表达了国君的权威和尊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较为完整。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语文》中,《诗经》的两首篇章《关雎》和《羔裘》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诗经,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风格,还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差错) 差错) (水势很大 的样子) 的样子) (溅湿, 溅湿, 浸湿) 浸湿)
(没有定准) 没有定准)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没有,无) 没有, (早起晚睡) 早起晚睡)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顺心,满足)
乘彼垝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连词: (毁坏、倒塌/墙)(连词:来) 毁坏、倒塌 墙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借代:住在复关的人) 一边……一边) 借代:住在复关的人) 一边……一边) ……一边 (
以我贿迁。
(灾祸) 灾祸)
(介:用)
(财产) (介:把) 财产)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润泽的样子) 叹息/于通吁) 润泽的样子) 叹息 于通吁) ( 于通吁 (沉溺) 沉溺)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解脱, (通脱/解脱,脱身) 通脱 解脱 脱身)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落) (往)
(约数,指不确 约数, 定的多数) 定的多数)
4.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 个什么样的人? 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 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 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 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 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 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 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 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 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 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 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 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桑树叶子落下了, 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 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 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 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 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
情节
感情基调
热情
恋爱
幸福
婚变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决绝
归纳小结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 从恋爱到被遗弃 的经过, 的经过,批判男 子的负心,揭示 子的负心, 当时不合理的婚 姻带给妇女深刻 的痛苦。 的痛苦。
。 无知农家小伙子, 无知农家小伙子, 怀抱布匹来换丝。 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找此借口谈婚事。 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 送你渡过淇水西, 到了顿丘情依依。 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 不是我要误佳期, 你无媒人失礼仪。 你无媒人失礼仪。
登上那堵破土墙, 登上那堵破土墙, 面朝复关凝神望。 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 复关遥远不得见, 心里忧伤泪千行。 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 情郎忽从复关来, 又说又笑喜洋洋。 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 你去卜卦问吉祥, 卦象吉祥心欢畅。 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 赶着你的车子来, 把我财礼往上装。 把我财礼往上装。
亦已焉哉!
(止,了结) 了结)
3. 第三部分(6章节):自省后的感受、决心。 第三部分( 章节):自省后的感受 决心。 章节):自省后的感受、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 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中,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决绝) 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自身) 伤心) 自身) 伤心) (
2. 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第二部分( 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1)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也落后 )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 的变化,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的变化,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一下 这种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 用自然现象起兴, 以桑起兴, 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用自然现象起兴, 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 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 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 以桑设喻, 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 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 诗又以桑设喻 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 福而至痛苦。 福而至痛苦。 其中,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以“鸠”无食桑葚喻 其中,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无食桑葚喻 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 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 年长色衰。 年长色衰。
二、自主学习:
诵读的节奏: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蚩蚩,抱布贸丝, 来贸丝, 我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不是) 走进、 (非,不是) (走进、靠近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子无良媒。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拖延) 拖延) 子无怒, 为期。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愿,请) (介词 ,把。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白头偕老当年誓, 白头偕老当年誓, 如今未老生怨愁。 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 淇水滔滔终有岸, 沼泽虽宽有尽头。 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 回想少时多欢聚, 说笑之间情悠悠。 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 当年山盟又海誓, 哪料反目竟成仇。 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 不要再想背盟事, 既已恩绝就算了。 既已恩绝就算了。
古典诗歌(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14 《诗经》两首 诗经》
卫风 氓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诵读课文, 诵读课文 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 的现实主义风格。 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重点、 重点、难点具体分析
1. 第一部分(1~2章节):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第一部分( 章节)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章节 ①概括两人的性情。 概括两人的性情。 男:急躁、任性; 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②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请根据他们的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性情,想象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性情,想象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情节 章节 恋爱 一、二章 婚变 三、四、五章 决绝 六章
情感 基调
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清醒 刚烈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 《氓》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婚前: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婚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 静言思之 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 受尽屈辱, 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女之耽兮, 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 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 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 言既遂矣, 二三其德” 甚至凶暴起来。 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2、 本诗采用怎样的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 以“我”(女主人公 的口吻叙述, )的口吻叙述,采用 对比写法。 对比写法。 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 叙事抒情更能引起人 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 情。
分析解决
3、诗中女子的形象。 、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 挚的追求、 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 无辜被弃、无奈, 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温柔、
(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 格特点? 男:三心二意、不体谅人、暴躁 女: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共同,一起) 共同,一起)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诚恳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代誓言) (第三人称,他) 这,代誓言) 第三人称, ( (通 “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