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期南阳市部分高中期中考试二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09―201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09―201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09―201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09―2010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卷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二卷答案写在答题试卷上。

完卷后交机读卡和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基础题(36分,每小题3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两靥(yàn)蹩进(bì)面面相觑(qù)肩胛骨(jiǎ) B、央浼(měi)搭讪(shàn)瞥了一眼(piě)刽子手(kuài) C、赝(yàn)品坻(chí)石踉踉跄跄(liàng)箍(gū)桶匠 D、愀(qiǎo)然颤抖(zhàn )酾(lì)酒临江牛犄(jī)角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冠冕堂皇杯盘狼藉食不裹腹执著服贴 B、掎角之势坐镇指挥神志不清窥伺宣泄 C、铤身而出蜘丝蚂迹莫名其妙两迄厮打 D、无精打彩孽根祸胎纨绔子弟放涎兑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①死而有知,悲不几时。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予得专而名焉。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雨城区第七届龙井山桃花节于3月20日拉开帷幕,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但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C、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D、有人送了他一顶“漏斗户主”帽,也就只得戴上了,横竖不要钱。

1978年决分以后,帽子不胫而走,当时他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

河南省南阳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河南省南阳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河南省南阳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淳朴委曲求全哀声叹气投笔从戎B.披靡趋之若鹜晴天白日恣意妄为C.娥眉得鱼忘签扶摇直上出类拔萃D.倏忽踌躇满志形单影支天理昭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美轮美奂....,金黄闪光的服饰,整齐完美的动作,神秘幽雅的气氛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B.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

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C.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较大,外贸企业首当其冲....。

能否化危机为机遇,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

D.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早了,等于拔苗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珍贵的恐龙蛋窝化石的流失令我国科学家十分痛心,他们呼吁国家采取措施进行干涉,设法追回流失的化石,并阻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B.朝美双方战略层面的决策思维是否在调整,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真正关键点。

C.山东全运会火炬已成功点燃,随后将在全国进行为期60天的传递,沿途将开展各种庆祝仪式,火炬传递将于2009年10月15日结束。

D.北京首起饭店“开瓶费”官司以消费者得到法院的司法支持而告终。

近日,法院判决饭店返还向王先生加收的开瓶服务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古代的兄弟排行则以“伯”“仲”“叔”“季”为序。

B.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称别号。

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姜夔号“清真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C.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滕王阁序》中称洪都“星分翼轸”即是一例。

2009年秋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2009年秋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南阳市八校协研2009-2010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12页。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敕.造 (chì) 嫡.亲(dí) 忖.度 (cǔn) 瞋.视(chēn)B.寒暄.(xuān)朱拓.(tà) 新正.(zhēng) 负疚.(jiù)C.石栈(..zhàn)吮.血(shǔn) 阻塞.(sài) 恬.然(tián)D.聒.噪(guō)喟.叹(kuì) 蛊.惑(gǔ) 汲.取(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钝响蹒跚深山野墺宽宏大量B 臂膊诡秘咀嚼赏鉴消遥自在C 执拗崔嵬仓皇失措哀声叹气D 迁谪悯然年长色衰喜笑怒骂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是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试卷说明: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C(“减少对自然能量……”说法错,减少的是“空调或采暖提供的能量”)A(“目的之一”不合文意,原文是“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掩蔽所’”。

)D(“难题”之说判断没有按照,属于无中生有。

)D(宰:掌管)A(皆为表转折连词)B(③为通过假设进行否定,⑥为赞誉梅尧臣)D(“自知之明”“没有资格”“偏爱”等说法都不妥,后二分句为强加因果。

)(10分)(1)(4分)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每分句1分,句意顺畅1分)(2)(3分)而彭祖如今独因长寿闻名,一般人跟他比,这不是很可悲吗?(每分句1分,关键词“特”“匹”译错一个扣1分)(3)(3分)我想遵从皇上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顺从本身内心的想法(在家照顾祖母),但申述又不被准许。

(关键词“奔跑”“笃”“告诉”“不许”译错酌情扣分。

)9.(4分)①用大雁起兴,由雁及人,引发对本身被贬荒远之地的慨叹;②大雁能“至此回”,而诗人却不能归,二者形成对比,反衬出诗人被贬南行、回归无期的痛苦表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5分)颈联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江潮初落、江面安静的画面,一幅是山林暗淡、瘴气弥漫的迷蒙景象。

(2分)前一幅画面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波澜,后一幅画面烘托出诗人凄苦、惆怅、深感前途迷茫的复杂表情。

(3分)(意思对即可)11.(7分)(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4)外无期功强劲之亲(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12.(21分)(1)(5分)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E给1分,选AC不得分。

(2)(4分)①好伴侣怀特对祖母赞誉性的介绍初步改变了丹尼尔对祖母的看法;②丹尼尔跟随祖母在大森林里的所见所闻(或:与祖母的一场对话)使他对祖母的草木知识、治病本事以及村人对祖母的信任有了深入真切的了解,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上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试卷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期中试卷)命题人单位:卧龙寺中学姓名:杨虹(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ì)殒身不恤.(xù)确凿.(zuó)蛊(..gǔ)惑B.口讷.(nèi)同仇敌忾.(kài)赧.(hǎo)然酒肆.(s ì)C.镌.(juān)刻惩一儆.(jǐng)百偌.(ruò)大呆.(dāi)板D.菜畦.(xí)蓄意炮.(páo)制脑髓.(suǐ)自诩.(x ǔ)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毕竟脍炙人口冥玩不灵卓尔不群B.摧毁慰藉共商国是珊珊可爱C.渲泄拾掇源远流长诒笑大方D.渡假村标新立异闻过饰非原气大伤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2)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法 .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此后的是人们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4)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A.防止以至/保证奥秘移植B.防范以致/保障奥妙移植C.防范以致/保证奥妙种植D.防止以至/保障奥秘种植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完克林顿自传《我的生活》之后的第一反应时,做美国总统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既要和可能受反对党控制的国会斗,又要无时无刻....回应充满敌意的媒体。

B.在孟加拉国中部的纳拉扬甘杰地区,常常是数十人挤在一条小船上,横渡梅格纳河的一条支流,由于这种小船渡费低廉,许多当地村民选择他来往于河的两岸,渡船上人员严重超载现象屡.见不鲜...。

2009年高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修正版

2009年高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修正版

XCSG2009--2010学年上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设计:高亚飞(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1.D(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2.B(理:纹理);3.C4.D5.B(庄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6)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7)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8)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划横线的必须翻译准确)(二)现代文阅读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9分)9.C(以“发生过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显然不行。

10.D(淡水尽管“可再生”,但“并非无穷”。

)11.A(B项指出的是未来压水战争的可能而非短缺的现状。

C项他们的观点不无道理,并不是短视可笑。

D项原文无此信息)2.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2-15题。

(20分)12、(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

(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

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13、(1)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

(2)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

14、(1)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写出三项即可)(2)抒发了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加强语势,形象活泼。

15、ACF(B项判断是错误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

D项表述是一种牵强附会,从文中看不出作者把那青草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内容。

南阳市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及答案

南阳市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及答案

2017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B(A“眸”读móu,C“掣”读chè,D“杷”读pá)2、D(A慢—曼,B艳—妍,C换—幻)3、D(“独树一帜”不能用来形容人。

)4、A(B“世界……是……时代”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对这部”前应加“观众”;D语序不当,“不仅”和“还”的内容互换。

)5、C(白天燃的烟叫燧,晚上燃的火叫烽。

)6、D(“鉴”为意动用法,以……为鉴。

)7、C(逃跑)8、B9、A10、D(“暗中给元军送礼”错,只是筹备了降礼。

)11、(10分)(1)(5分)拿这件事来追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关键词“诘”“示”“狱”“直”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5分)你们平日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关键词“居”“或”“何以”各1分,宾语前置句“不吾知”1分,句意通顺1分。

)12、(11分)(1)(5分)CE(C“很是无奈”“焦急不安”分析不当,E“悲观和消极避世”说法不当。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6分)此句表面写景,写出了夜深江上风平浪静的景象。

(2分)其实景中融情,是作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契合的产物;此景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情景交融。

(4分)(意合即可。

)13、(7分)(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14、(20分)(1)(3分)B(“撮合”不当,邻居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结合,并未“撮合”。

)(2)(6分)①“古镇”“古井”“古老的平房”“房子格局多年未变”,这种社会环境暗示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很陈旧,难以改变;②为主人公提供与其性格、思想相吻合的特定生活环境;③为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作品主题作铺垫。

2009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1

2009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1

2009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刘洪波“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

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

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

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

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

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

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

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

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

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

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

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

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秋期南阳市部分高中期中考试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学校:方城一中命题人:陈志方审题学校:南召一中审题人:赵若飞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生交卷时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稔知(rěn)弱冠(guàn)拯救(chěng)轻鸢剪掠(yuān)B.霰雪(xiàn)蕴藉(jí)星宿(xiù)一傅众咻(xiū)C.投奔(bân)毗邻(pí)精髓(suǐ) 罄其所有(qìng)D.榫卯(shǔn)梵文(fán)鼙鼓(pí)不落窠臼(k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洗练豆蔻年华城阕春霄苦短B.坍缩皇天后土祚簿食不果腹C.陨首风驰电掣辐射轻歌蔓舞D.迄今倚马可待押韵唉声叹气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A.《堂吉诃德》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但时人并不理解塞万提斯的苦心孤诣,只当它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逗笑”之作。

B.在学习生活中,成绩优异者大都能达到心无旁骛、得鱼忘筌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C.温州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且还香飘万里。

在今年8月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温籍选手陈慧佳超水平发挥,夺取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4.下列各个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B.阅兵,通常是指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进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C.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中国古典诗歌不但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着我们去创造新的诗歌艺术、新的民族文化,而且它以独特持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去欣赏品味。

5.下列语句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1)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2)濠上观鱼,非鱼非我;梦中化蝶,亦蝶亦周(3)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4)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A.钱钟书庄周陶渊明白居易B.钱钟书李白苏东坡白居易C.沈从文李白苏东坡杜甫D.沈从文庄周陶渊明杜甫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

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

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

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

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

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

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

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

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

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

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

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

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

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

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

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

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

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

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6.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没能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牡丹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大气磅礴,彰显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唐代精神。

C.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D.梅花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牡丹与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牡丹意象内涵固定而单一,梅花的文化内涵则异常丰富。

C.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更替是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梅花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性审慎,不妄交游。

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

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

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

周文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

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

周文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

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

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

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

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假节、瓜州刺史。

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

出为襄州刺史。

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

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

”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申徽传》,有删改)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D.计君之咎,实不容诛容:抵消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①遂叱而缚之②门虽设而常关C.①慨然怀愧,因赋诗②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1.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