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蜀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诗歌均为唐代诗歌,单元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与古人的情感世界。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
诗歌意蕴深厚,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律诗的格律特点、诗歌的深层内涵以及诗人的情感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体会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握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1.教材地位《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诗歌。
2.教学目标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梳理诗歌结构,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加强诵读,培养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2)体悟法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情感。
(3)讨论法通过交流与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理解和鉴赏诗歌,重在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歌节奏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情感。
1、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诗歌节奏韵律。
这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2、指明学生朗读并默写,纠正易错读音和易错字形。
3、学生再次集体朗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鉴赏分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
但在具体赏析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3、(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
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阳山中学高二语文组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蜀相》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习这册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教学单元的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还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而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
本首诗正写于他诗风最具代表的晚年时期,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范文,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思考、探究诸葛亮的形象及诗歌思想感情。
蜀相(杜甫)说课稿

蜀相(杜甫)说课稿蜀相(杜甫)说课稿一、引言蜀相(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咏史、咏怀为主题,深刻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本文将通过分析《蜀相》这首诗,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并对诗词的结构、表达手法等进行深入剖析。
二、创作背景《蜀相》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贞元六年(公元792年)创作的,当时杜甫正在东蜀(今四川省)任官。
这个时期正值唐朝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杜甫身世贫寒,亲眼目睹了官僚贪污、民不聊生的景象,他怀着愤慨和对社会的呼唤,创作了这首诗。
三、主题阐述《蜀相》通过描绘李冰(蜀相)的战功和其晚年的凄凉遭遇,表达了诗人思念过去盛世和对官僚腐败的不满情绪。
诗中明确指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是历史的常态,而人们的命运却在沧海桑田中如此相似。
四、结构分析《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分为四个四句联和一个三句联。
在结构上,杜甫采用了古人的传统体裁,同时巧妙的运用了平仄韵律,使诗词更加优美。
同时,在每个联的结尾都有“不怕明年月,拱卫名与利”这一句,使整首诗形成了一个回环的结构,加深了诗词的感染力。
五、表达手法1. 借古讽今:诗中提及了李冰和汉武帝,通过描写李冰的战功和其晚年的凄凉遭遇,暗示了唐朝官场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状,用历史的对比来讽刺当时的政治现实。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李冰的战功和晚年遭遇、月亮的变化和人生不变的命运等,凸显了人生无穷,江山易改的主题,以及官场的腐败现象。
3. 感叹句:通过使用感叹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六、审美价值《蜀相》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手法,成为了杜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既呈现出李冰的战功和贞节,也无声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同时,诗词优美流畅,表达准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七、结语通过对《蜀相》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我们深刻领略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蜀相》。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预设五个方面作以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六年级的孩子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般的诗歌的学习方法,诵读和结合资料分析应该问题不大。
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人物及情节也应该能够有所了解,相信孩子们对于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也会通过分析,理解诗人杜甫所表达的情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交流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通过收集资料,参与交流,体会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以及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3. 抓住重点字词,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这样的手法尝试表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杜甫借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自己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之情。
2. 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讨论交流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蜀相》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相说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
2.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
3.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读诗诵诗鉴诗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大自然的美。
2.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对作者隐晦情感的把握。
●解决办法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
建议学生课前完熟读甚至背诵6首诗,这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人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
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就这一点,教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自读课可把填补的任务交给学生。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
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
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
4.引导学生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学生活动1.课前预习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熟读这首诗。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2.课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诵读、鉴赏,思考、讨论。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课时安排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2课时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第二课时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
一、说教材《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沉,情感真挚,是杜甫律诗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对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爱国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所蕴含的深沉情感。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旅游,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寺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散文欣赏《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基于我对文本的认知和解读,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五首“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两个班级的学生还未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点拨。
三、说教学设计(一)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⑵学会联系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⑵结合课外诗歌作品进行对比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杜甫对蜀相深沉的敬慕之情和自己失意落寞的情怀⑵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⑴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⑵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人对蜀相深沉的敬慕之情、自己失意情怀和诗词的艺术创作手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说教学策略理学家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五、说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课前自主预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
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
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
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
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
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
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
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
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
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
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
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
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
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
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
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
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
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
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