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课下雨了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感受雨天的不同氛围。

2. 学习词语“下雨了”,并能用儿歌、故事等形式进行表达。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下雨了》:学习儿歌,感受雨天的快乐。

下雨了,下雨了,小朋友们快来跳舞吧!雨滴落在土地上,滋养着小草和花朵。

2. 故事《小猪佩奇》:通过故事,了解下雨天的活动。

有一天,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在花园里玩。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开始下雨了。

佩奇和乔治躲在雨伞下,一起跳舞、玩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雨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儿歌《下雨了》,能积极参与雨天活动。

2. 难点:用语言表达下雨天的感受和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儿歌《下雨了》歌谱,故事课件《小猪佩奇》。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学儿歌《下雨了》(5分钟):教师教唱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讲解儿歌中的词语,如“下雨了”、“跳舞”等,让幼儿理解并运用。

3. 听故事《小猪佩奇》(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雨天活动。

提问:佩奇和乔治在雨天做了什么?他们喜欢雨天吗?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雨天的活动,如“下雨时你喜欢做什么?”、“雨天可以去哪里玩?”等。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5. 情景模拟(5分钟):教师准备雨具,如雨伞、雨衣等,让幼儿模拟雨天的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在雨天的感受。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雨天活动的积极性,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雨天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下雨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好下雨,可以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雨滴落下的速度等。

如果没有下雨,可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下雨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下雨的原因,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

同时,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例如:“你们刚才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听到了什么声音?”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用画笔、手工材料等制作与下雨相关的作品,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想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珍惜大自然3. 板书内容:(1)下雨的原因(2)雨水的重要性(3)描述下雨的情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1)画出雨滴、雨伞、雨衣等与下雨相关的元素。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如:“下雨了,我打着伞,穿着雨衣去上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下雨的原因和雨水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增加对自然现象的认识;2.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在下雨天的感受;3.学生能够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资源1.课程图书;2.播放音频或视频,展示下雨的场景;3.课堂实物(如雨靴、雨伞、雨衣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热身活动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对下雨天的一些概念进行联想和记忆。

例:在课室内放置蓝色的塑料布,从上方滴落水,让学生站在下方体验下雨天,提问“下雨天,你经历过什么?”让学生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授课活动(2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准确、生动地讲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步骤一:观察下雨场景(10分钟)播放下雨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观看场景、听声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下雨的形象和声音。

如:•“下雨天,天空是灰蒙蒙的,雨点像小针在打”;•“下雨天,天空像是一个很大的洗脸盆,水从上面慢慢流下来”;•“下雨天,雨声像是弦乐的音符,响彻在大地上”。

步骤二:讨论下雨的心情(1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下雨天的心情,周期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下雨的情感,增加语言积累。

如:•“下雨天,你有没有想过不去上学?”;•“下雨天,你有没有感觉很爽?”;•“下雨天,你有没有乘雨玩?”3. 课堂实践(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一:表演下雨的特效(5分钟)让学生拿手掌或其他物体产生下雨的声音,制造多种下雨的特效。

步骤二:小组讨论(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已学内容进行讨论,动手实践,锻炼表达的能力。

如:•小组讨论下雨天的三个不同场景和心情;•小组绘画展示自己对于下雨天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三:展示交流(5分钟)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下雨天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让学生实践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幼儿园《下雨了》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下雨了》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下雨了》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认识与雨相关的词汇,学会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的基本特点。

2. 学会使用与雨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3. 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的情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句子描述下雨的情景。

重点: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了解雨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雨伞、雨衣、雨靴、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与雨相关的词汇。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2)教师出示卡片,教授与雨相关的词汇,让幼儿跟读。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说出一个与雨相关的词汇,让幼儿举手抢答。

(2)幼儿用画笔、画纸等学具,画出下雨的情景。

4.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卡片拼出与雨相关的词汇,并尝试用句子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雨滴、雨伞、雨衣等词汇卡片。

2. 下雨的情景图片。

3. 幼儿作品展示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的情景,并用句子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与雨相关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雨中感受自然,观察雨后的变化,进一步了解雨这一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二章《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掌握有关雨的词汇,能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并运用描述雨的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关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如:“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的场景。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关于雨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描述雨的词汇3. 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小花们开心地喝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描述句子时表达不够完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雪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主动思考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下雨的过程和特点。

3.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下雨了》2.道具:雨伞、雨衣、小雨靴3.图片:天空、云朵、雨水、小动物4.音乐:《小雨点和大雨点》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雨伞、雨衣、小雨靴,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故事分享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下雨了》,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小动物们会害怕下雨?它们是怎么解决的?3.情境体验教师出示天空、云朵、雨水等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邀请幼儿穿上雨衣、雨靴,模拟下雨的场景,让幼儿体验下雨的乐趣。

4.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如:天空阴沉沉的,云朵黑黑的,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来。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喜欢下雨,因为可以听到小雨点的声音;我不喜欢下雨,因为会淋湿衣服。

5.情感体验教师播放音乐《小雨点和大雨点》,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点和大雨点的不同,如:小雨点轻轻地跳,大雨点重重地跳。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的经历,让家人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家长陪伴幼儿观察天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下雨主题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语言表达作品。

3.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小小气象员”角色,让幼儿扮演气象员,观察天气,预报天气。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下雨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故事分享、情境体验和语言表达等环节。

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通过家园共育和区域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妙。

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下雨啦》含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下雨啦》含反思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下雨啦》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1、能愉快地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跟念儿歌。

2、体验诗歌活泼、愉快的童趣,感受小动物们躲雨时的有趣情景,并能模仿儿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3、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教育小朋友下雨天要懂得撑伞,爱护身体。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PPT。

2、《下雨啦》录音。

3、实物:伞活动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老师说:"小朋友这是什么啊"(出示雨伞)幼儿:"雨伞。

"老师:"那什么时候会用到雨伞呢?"幼儿:"下雨时候""出太阳时候"老师:"对,出太阳的时候可以用雨伞,下雨时候也可以用雨伞,但是呢,小动物们没有雨伞,可以淋雨吗?"幼儿:"淋雨会感冒"老师:"那他们下雨的时候怎么办呢,你们帮他们想想躲雨的'办法?"幼儿:"……"老师:"你们真棒,想到了为小动物躲雨的办法,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雨的时候,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躲雨的。

"二、学习儿歌1、理解儿歌。

(1)教师出示ppt,请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有大树、蘑菇、荷叶、青蛙、小蚂蚁、小虫子)提问:A、"有哪些动物朋友"(蚂蚁、青蛙、虫子)B、"他们都待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呢?"(蘑菇、荷叶、大树、树叶、花)。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围绕“下雨了”这一主题,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雨天的乐趣,了解雨的形成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雨天的氛围,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学习有关雨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积极互动、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PPT、录音机、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以一个关于下雨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引导幼儿学习有关雨的儿歌,加深对雨的认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下雨了”主题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雨伞、雨衣等。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成果,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4. 团队活动(10分钟)组织室外活动,让幼儿穿上雨衣、雨靴,在雨中体验乐趣,观察雨天的景象。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

老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下雨了》2.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3. 有关雨的儿歌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天景象,并用一句话描述。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小草等元素,描述为:“下雨了,小草在雨中跳舞。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察雨天,记录下你们的发现,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雨天的发现:“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课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课下雨了教案
活动准备1、故事相关的图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没有雨伞,怎么办呢?”(幼儿讨论)二、激发说话欲望,潜意识感知目的字 1.“放学啦,小白兔、小黄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儿园门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们没有伞,怎么办呢?”(出示字卡“伞”) 2.出示图片一:“兔妈妈来了,小白兔是怎样回家的?”(出示字卡“顶”、“蘑菇”) 3. 出示图片二:“小黄狗顶着什么伞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 出示图片三:“青蛙妈妈带来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觉得怎么样?”(出示字卡“荷叶”) 5. 出示图片四:“娃娃的`妈妈没有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她想想办法。

”(出示字卡“折”、“手帕”)三、完整讲述,进一步感知目的字1. 教师启发:“小动物们回到了家会怎么样?我们看着图来
编一个故事,把小动物们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样都编进去,好吗?” 2. 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3. 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适当指点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戏“买雨伞”,巩固目的字提供音乐、背景,创设下雨天的情景。

“我们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买什么伞?快去挑选吧!”(雨伞后面有字)五、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1.教师启发:“刚才小朋友自己编了一个故事,现在,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听一听,我是根据什么讲的?”(教师边看文字边讲故事) 2. 幼儿尝试阅读大图书。

六、延伸活动幼儿边阅读小图书,边用颜色笔将认识的字圈出来。

活动效果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活动构思巧妙,达到了“识字、讲述、阅读”的和谐统一。

设计说明夏天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焦虑,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文章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

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二、愿意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三、认识“顶、蘑菇、伞、芭蕉、荷叶、折、手帕”等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