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整理与复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专题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专题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3.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专题卷一、仔细推敲,选一选。

(每小题4分,共20分)1.买一支1.5元的中性笔,只用一张人民币付款时,不可能找回()元。

A.2.5B.8.5C.18.5D.98.5 2.莉莉本周收集了21节废旧电池,比张诚收集的2倍少5节,张诚本周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如果设张诚本周收集了x节废旧电池,则列式错误的是()。

A.2x-5=21B.2x+5=21C.2x=21+5 D.2x-21=53.暑假,淘气的哥哥骑自行车去旅行,下面是他几天骑行的路程。

他平均每天骑行()千米。

A.92B.45C.69D.554.下列可以列式为248÷62的数学问题是()。

A.修一段长248米的路,已经修了62米,还剩多少米B.水果店进了62千克苹果,买梨用去了248元,每千克苹果多少钱C.小轿车每小时行62千米,行248千米需要多少小时D .1套桌椅248元,买62套这样的桌椅一共需要多少钱5. 10 kg 小麦可磨出8.5 kg 面粉,1000kg 小麦可磨出多少千克面粉?下面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8.5÷10+1000B .1000×(10÷8.5)C .8.5÷(1000÷10)D .8.5÷10×1000二、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3分,共21分)1.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差与减数的比是3∶5,这个减法算式是( )。

2.一辆汽车每行驶100千米大约耗油8升,这辆汽车每行驶1千米大约耗油( )升,每升汽油大约可供这辆汽车行驶( )千米。

3.小刚有一本科技书,共60页,他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60%,第三天应从第( )页开始看。

4.一根铁丝,剪去它的25,还剩3米。

若剪去25米,还剩( )米。

5.一辆汽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于23:40从北京出发开往石家庄,于第二天凌晨3:25到达石家庄,北京到石家庄大约有( )千米。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

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说课稿教材分析:本综合应用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面值的一些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同时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铺垫。

接下来出示了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规定,使学生了解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

如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不同等等。

并通过两位学生根据具体信件确定邮资的活动,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

第二,信函质量(重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8—11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教具学具:邮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思考: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调查一下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并收集一些常用的邮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与数学有关的事件,初步感受我国的邮政情况。

]二、课始汇报、讨论:1、交流欣赏邮票的感受:欣赏普通邮票。

(出示课件,典雅的音乐声中,色彩缤纷的邮票缓缓出现,其中有老师收集的、教材呈现的。

)2、了解邮票的作用和类型:你平时使用过邮票吗?你喜欢集邮吗?你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说说你课前调查的情况。

(同桌互说,课堂交流。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一)5、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千米,4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3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6、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

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二)1、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已经有90979种鸟类消亡,比现在鸟类的10倍还多769种。

现存鸟类多少种?22、小学生的书包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20,否则会严重妨碍骨骼生长。

王明同学的书包重5千克,体重30千克,他的书包超重吗?为什么?3、一种报纸,如果一个月一订,没有优惠,每份10元;如果一年一订,可打九折,订阅一份这种报纸,一年一订比一个月一订节省多少元?4、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预计2013年将增加1/6,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亿?6、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小时?(三)1. 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奥运代表团获得金牌32枚,比银牌数的2倍少2枚,获银牌多少枚?(用方程解)2. 甲乙二人共同生产540个零件,他们共同生产了5个小时后,还差25个没生产,已知甲每小时生产45个,乙每小时生产多少个?3、“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把522个果冻按人数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知五年级有84人,六年级有90人。

那么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个果冻?4、某校要建一座教学楼,计划投资380万元,实际比计划节省10%,实际用了多少万元?5. 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3米。

如果每立方米小麦大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6. 某茶叶店绿茶1千克售价98元,每买1千克赠送0.1千克,李叔叔要买2.2千克绿茶,应付多少钱?7. 一个圆柱形量杯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10厘米,把它装满盐水后,再倒入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面有多高?(四)1、某加工小组计划加工一批零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北京五日游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北京五日游教案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教学内容教科书P107~108。

教学目标1.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初步形成制定行动方案的意识,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制定规划的必要性,学会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制定规划的必要性,学会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介绍北京的旅游名胜。

师:你喜欢外出旅游吗?你都去过哪里?【学情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

【学情预设】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激起旅游的兴趣,逐步认识到“行万里路”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2.创设情境,揭示本课学习的内容。

师:快放暑假了,小明期待着假期与爸妈参加“北京五日游”。

爸爸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吗?(板书课题:北京五日游)二、合作交流,设计行程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初步感受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为学生自主参与创造条件。

1.合作交流,明确设计行程及计划的准备工作。

教学笔记师:同学们都有过外出旅游的经验,那你们觉得帮小明做旅游行程计划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学情预设】预设1:需要考虑去几个人,去几天。

预设2:需要最新北京旅游地图、高铁时刻表等。

预设3:要了解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要参观哪些景点。

预设4:要知道各种项目的费用。

如交通费、食宿费、景点门票费、购物费用等。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予以肯定和鼓励。

经过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要设计一份合理的方案。

师:想一想,要设计一份合理的方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的汇报,小结:①设计行程表;②确定要游览参观的项目;③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件:《整理和复习》(共18张ppt)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件:《整理和复习》(共18张ppt)
3.正确选择。
A
B
综合应用
(3)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 A. 高一定相等 B. 侧面积一定相等 C. 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 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综合应用
问题一
底面
底面
底面的周长
底面
底面

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圆柱的高。
圆柱的展开图
底面的周长
圆锥的特征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底面
O
r
h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 侧面是一个扇形。
问题一
顶点
问题二
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底面
底面

侧 面
底面
底面

底面的周长
S表面积=S侧面积+2×S底面积
综合应用
(1)做一个圆柱形烟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2)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给这个水箱配一个盖子,应选铁皮为( )。(单位:分米) A. B. C.
——
0.5cm
4.5m
——
10dm
1m
40cm
2dm
1cm
314dm3
6280cm3
1.1775m3
2.198m3
10.048dm3
282.6dm2
3140cm2
10.676m2
综合应用
1.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
8.5×4×3=102 (dm3)
( )2×3.14×5=251.2(cm3)
8 2
综合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一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说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2.填空。

25×6+75×6=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说板书如下:(1)①102×4②102×45③……=(100+2)×45 =102×(40+5)=100×45+2×45 =102×40+102×5=4500+90 =4080+510=4590 =4590(2)①32×27+32×73②32×27+32×73③……=32×(27+73) =864+2336=32×100=3200 =3200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小学毕业升学系统总复习
专题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数量关系:
⑴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结余=支出 支出+结余=收入 ⑵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⑶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⑷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经典举例。
⑴、某修路队要修一条长1320米的路,已经修 了12天,平均每天修60米,剩下的要在8天内完成, 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剩下多少米? ÷ 要在几天内完成?
总长 — 已修的米数
分析法
每天修的 已修的天数
⑵ 、燕燕看一本故事书,原计划每天看24页, 10天可以看完,实际上8天就看完了,实际每天比 原计划多看多少页?
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天比原计划多看多少页?
实际每天看多少页?— 原计划每天看多少页?
共多少页?÷ 实际8天看完
每天看24页× 10天看完
专题二:行程问题 1、常见的数量关系:
⑴ 、一个物体运动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⑵ 、两个物体运动 ①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②、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例1、一列长90米的火车,要通过一座长150米 的大桥,火车的运行速度是每秒15米,火车多长时 间可以通过这座大桥?
2、经典举例。
⑴、驾驶员小张从A地到B地送货,出发3小时后 因车多不便,停车半小时。为了按时交货,小张每 小时多行5千米,继续行驶4小时恰好准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的距离。
⑵ 、甲和乙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 5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两人在距两地中点50米处 相遇,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⑶ 、甲、乙两名同学从学校去少年宫,甲每分 钟走7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乙走了4分钟后,甲 才开始走。甲要走几分钟才能追上乙?
注意: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⑷、行船问题
顺水流速=航速+流速 逆水流速=航速—流 例:一条船从上游甲港速开往下游乙港,航速为 每小时15千米,4小时到达。已知流速为每小时3千 米。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若流速、航速不变, 返回时要多少小时? ⑸、过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