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参考答案:一、1.A2.C3.B4.C5.C二、1.语录2.丘、仲尼、春秋、儒3.仁4.虎兕龟玉5.为政以德三、1.把……作为2.岂不、恐怕3.通“欤”,语气词4.危:站立不稳。

颠:摔倒。

四、1.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个助手呢?3.远方之人还不归附,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4.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啊!五、1.“夫子”指季氏。

由(子路)与求(冉有)足季氏的家臣。

2.指攻打颛臾一事。

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指代战争。

3.成语:“祸起萧墙”。

修辞方法:借代,以“萧墙之内”代指鲁君(古代只有人君宫内有萧墙)。

课文翻译: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二人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恐怕这应该责备你了吧!颛臾,已故的周天子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疆土早在我们鲁国最初被封时的`疆界之中,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忠心耿耿的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二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譬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不去搀扶,何必还要那个助手呢?你的话是错误的。

老虎犀牛从木笼子中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冉有说:“颛臾,城郭坚固而兵甲精锐,而且离季孙家的采邑费(今费县附近)很近。

现在不去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得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有国者)还是大夫(有家者),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须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应担心境内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定地生活。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为”的不同意思,写在横线上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②③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尔是过与.?()⑵何以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知识梳理案答案:一.给加点的词注音:冉(rǎn)有颛臾(zhuān yú)社稷(jì)焉用彼相(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固而近于费(bì)萧墙(xiāo)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5、是谁之过与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典型问题案答案:一、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 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二:重点虚词突破虚词而的用法1.而(1) 连词,表转折。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亦去之。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1.是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六、重点虚词1.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何以.伐为?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何以伐为?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翻译句子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答案:一、使动;“来”,使……来;“安”,使……安。

二、①是古义:此;今义:与否反义。

②家古义: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③陈力古义:施展;今义:陈列。

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⑤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此话出自《论语·季氏》一章。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和答案的形式,探讨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和启示。

练习题一:季氏将伐颛臾,为何会引起这样的行动?答案:季氏将伐颛臾,是因为季氏家族对颛臾地区的资源和利益有所觊觎。

他们希望通过武力征服颛臾,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

练习题二: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否正当?答案: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不正当的。

他们以武力侵犯他人的领土和权益,违背了和平与公正的原则。

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受到谴责。

练习题三:颛臾是否应该被季氏征服?答案:颛臾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拥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对颛臾人民的侵犯和剥夺。

颛臾应该保持独立,并且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练习题四:季氏将伐颛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反思权力和利益的关系。

追求权力和利益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当和合理。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权。

练习题五:如何避免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重演?答案:要避免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重演,我们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

法律应该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自由,确保公平和正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明白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

练习题六: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对我们个人有何启示?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权力和利益往往会让人迷失自我,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智和公正的判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平与和谐的环境,不去侵犯他人的权益。

练习题七:如何用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来解读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可以引起我们对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侵犯他人权益的问题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权力和利益而不择手段。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亦去之。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1.是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过②过犹不及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六、重点虚词1.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何以伐为?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何以伐为?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翻译句子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答案:一、使动;“来”,使……来;“安”,使……安。

二、①是古义:此;今义:与否反义。

②家古义: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③陈力古义:施展;今义:陈列。

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⑤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1.是①正确②此③表判断 2.疾①疾病②痛恨③快④痛苦⑤加强⑥嫉妒 3.止①停止,指辞职②制止、阻止③只 4.见①见到②接见③参见④被⑤通“现”⑥见识 5.过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错⑤责备⑥错六、1、于①对②在③从 2、以①把②凭③表目的的连词七、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③介词结构后置④介词结构后置⑤宾语前置⑥省略句《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练习篇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②是社稷之臣也①无乃尔是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③是谁之过与)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3.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5. 尔是过/与/过与②无乃/①无乃/尔是 /过与④无乃/尔/是③无/乃尔/是过/与二、基础考查)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下列各组词(sì) 下脚料(jué) n) 虎兕排山倒海(dǎo) (L A.论语ú B.买椟还珠(dú) 搜罗(shōu) 撒手锏(jiǎn) 啼饥号寒(háo)C.颛臾(zhuān) 社稷(jì) 落不是(lào) 畏葸不前(sī)D.冉有(Rǎn) 独处(chǔ) 乐陶陶(táo) 荦荦大端(luò)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D.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覆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子见夫子乎③不患寡而患不均④时有患疟疾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2优化方案练习】语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一模块季氏将伐颛臾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既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之,则安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 B.②③④.③④⑤ D.①③⑤解析: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挖空训练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句
式:)。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句式:)?
夫颛臾,昔者
...(),且在邦
..()东蒙主
..()先王以为
域之中矣,是社稷
..()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
..()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兕.()出于柙.(),龟玉
..()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 )无寡.( ),安无倾.
()。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
..()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拜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句式:状语后置句;有事,发动战争)。

”孔子曰:“求.(冉有)!无乃尔是过与(句式:固定句式,无乃……与?恐怕什么吧!宾语前置句,过是尔;过,责
备)?夫颛臾,昔者
..(把……作为)东蒙主
...(主管祭祀蒙山..(以前)先王以为
的人),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
..(社,土地神;稷,谷神;社稷,代指国家)之臣也。

何以伐为(固定句式:何以……为,为什么要讨伐?)?”
冉有曰:“夫子欲之
..(要这样),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
.....(施展才能)就.列(走向、担任),不能者止。

’危而不
持.(盲人遇到危险了不去扶持),颠而不扶
....(将要颠倒不去搀扶),则将焉.用彼相.(焉,哪里;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矣?且尔言过.(过错)矣。

虎兕.(独
角犀牛)出于柙.(关猛兽的木笼子;出于柙,状语后置句),龟玉
..(龟甲和玉器)毁于椟中(句式:被动句,在椟中被毁;椟,匣子),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城墙坚固)而近于.(引出动作的对象)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忧患)。

”孔子曰:“求!君子疾.(痛恨)夫舍.(回
避)曰欲之
..(这样)而.(却)必为(给)之辞(找借口)。

丘(孔子)也闻有国有家者.(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盖均无贫,
和.(和睦)无寡.(减少),安无倾.(倾覆)。

夫如是
..(像这样),故.(依旧)
远人不服,则修(整治)文德以来.(使……来)之。

既.(之后)来之,则安.(让……安定)之。

今由.(子路)与求.(冉有)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臣服),
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
....(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
于邦内(干戈,兵器,代指战争;状语后置句)。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
..(宫廷之内)之内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