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一读者地位之彰显

翻译活动是涉及到原作(或源语作品)、译作、原作者(或源语作者)、译者、读者在内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注重对文本(源语文本ST和译语文本TT)或对译者的研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读者关照的现象却鲜有论及。事实上 , 翻译活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 任何翻译作品都是为目的语读者服务的。所以, 译者在翻译时必定或多或少地要考虑读者的因素 , 对读者进行关照。

对读者进行关照的现象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接受美学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主动参与构建文本意义的积极作用 , 因而彰显出读者的地位。接受美学认为 , 传统的文学研究或以作者为中心 , 或以文本为中心 , 不仅忽略了读者能动地参与建构文本意义的积极作用 , 也割裂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只抓住了文学活动的一个维度 , 所以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其实, “作者、文本、读者”这三者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 读者在解读文本时, 决不是被动的受者 , 而是一个能动的主体 , 是文本的诠释者。一部文学作品一经作者创造 , 它便渴望读者阅读 , 希望与读者对话。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 因为翻译文本

(TT)意

义的实现也依赖于读者的阅读 , 译语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也主动地参与了翻译文本意义的建构。

二读者关照

在国内翻译界 ,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领域 , 的确都存在着一些关于译者对译语读者关照的争论。王佐良曾指出 : “传统的翻译理论总是围绕着译者或原作者 , 翻译界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考察一下读者 ,看看他们所关心的是什么 ?”马潇在《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面对目的语读者 , 与读者进行交流对话 , 使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入翻译文本中。

贺文照通过对汉唐佛经翻译以及对晚清时期西方政治及小

说译介情况的考察 , 得出结论 :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考虑读者的存在 , 这就是最基本的“读者关照”。读者关照以译语读者群的某些文化特征为参照 ,在具体的翻译活动

中 , 表现出一系列选择性的倾向 ,以满足译语读者群的需要 , 具有妥协性和进取性双重特性 :一方面向目的语文化妥协 , 表现为倾向于适应读者固有的习惯 ;另一方面又具有进取精神 , 向目的语读者输入新的异质文化 , 以便达到改变目的语文化读者群原有文化结构的目的。贺文照并没有分析译者“关照读者”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 抑或说译者是否借助于一定的翻译技巧来实现他们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

三读者观照与《苔丝》的翻译

翻译作品不仅体现了原作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 也体现出译者

所处的时代特色和译者自身的风格。此外 , 译者还应对其目的语 读者进行关照 , 因为翻译作品最终要指向其对象――读者 , 只有

得到目的语读者的认可 , 译作才有其可能存在的空间。 通过阅

读英国著名小说家 Tomas Hardy 的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的两个中译本 ( 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谷若的译

于他对 30-40 年代目的语读者的关照 , 采用了

方法;而孙法理的译本实际上采用了“异化”的方法 , 来关照新 时期全球化语境下的目的语读者。

张谷若是在 1935 年首次翻译《苔丝》 ,1957 年他又对此版 本进行了一些修改 ,他的译文是按照其“地道的原文 , 地道的译 文”理论来翻译的。这与当时接受环境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分不 开。当时, 人们刚刚脱离古板的文言文 ,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也只 处于初期 , “死译硬译”之风泛滥 ,他们对源语文化所知甚少 , 潜 意识中,汉语文化占主导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 , 张先生能够真正考 虑当时读者的接受水平和阅读需求 ,译出明白晓畅的译文 , 真是 难能可贵。他认为, “译书主要是给不懂原文的人看的 , 看译文的 人所得的感受 ,所起的反应 , 应该本和南京译林出版社的孙法理的译本 ), 笔者发现两部译作均体 现了两位译者对其目的语读者的关照 , 而且两位译者都借助了一 定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其对读者的关照 : 张谷若的译本基本上是出

归化”的翻译

与读原文的人是一样的”。当然, 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只能是近似 , 不可能完全对等。这就要求译者自己去把握。张先生不仅对原文的神韵、风格、内容、形式等了然于胸 , 而且运用大量的汉语俗语、四字结构和山东方言 , 照顾了汉语读者现有的认知能力 , 成功地为当时的汉语读者艺术地再造了地道、流畅的译文。请看下面的例子 :

“Some had beautiful eyes,others a beautiful

nose,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few,if any, had all.

张译:他们里面,有的美目流盼 ,有的鼻准端正 ,有的樱唇巧笑, 有的身材苗条 ;但是兼备众美的 ,固然不能说没有 , 缺少得很。

孙译:有的姑娘眼睛漂亮 ,有的姑娘鼻子漂亮 , 有的则嘴唇漂亮,或身段漂亮 ,但是,全身上下无懈可击的即使不能说没

有 , 却也寥寥无几。

不难看出 , 张译中的四字成语“美目流盼”、“鼻准端正” , “樱唇巧笑”的运用使得姑娘们的形象生动、传神, 栩栩如生,而孙的译文中说来说去仅只是“漂亮” ,到底怎样漂

亮 , 却显得干巴巴的。当然 ,如果从忠实的角度讲 , 孙译更接近原文 , 但正是考虑到 20 世纪 30-40 年代汉语读者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文化审美取向 , 张先生才对他的译文进行了大胆的归化处理。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 , 读者的期待视野不是静止不动 , 而是会随着时间动态地变化 , 所以译者关照读者的不同倾向也随着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不同时期变化。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初期 , 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所知甚少 , 完全按照源语文本的语言结构和文化特点翻译而不照顾目的语读者现有的认知能

力 , 就会引起

读者的误解 ,进而影响译本的接受。此时, 译者所关注的是译文的可读性 , 倾向于向读者的原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靠近

, 如张谷若的译文。而随着外国文学作品不断被译进目的语文化, 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 译者在翻译时对读者的关照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以缩短目的语读者与译本之间的审美距离 , 他们会尽可能多地传达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如新时期全球化语境下产生的孙法理的译文 , 就竭力保留了源语语言文化特色。请看下面的例子 :

The village of Marlott lay amid the north-eastern undulations of the beautiful Vale of Blakemore or Blakemoor aforesaid-an engirdled and secluded regions for the most part untrodden as yet by tourist or landscape-painter, though within a four hours 'journey from Landon.(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 ' urberilles)

张译:前面说过的那个美丽的布蕾谷或者布莱谷 , 是一处群山环抱,幽静偏僻的地方 ,虽然离伦敦不过四个钟头的路程 , 但是它的大部分 , 却还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马勒村就在它东北部那片地带的中间。

孙译: 马洛特村坐落在前面说过的美丽的布莱克摩尔谷 (或称黑原谷 )东北,绵亘起伏的丘陵中 ,峰峦环抱 ,与世隔绝 ,这儿离伦敦虽然不过四个小时的路程 ,它的大部分地区却还是旅游者和风景画家足迹未曾到过的。

在句式上 ,张译语句短小精悍 ,表达自然、流畅 , 语序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 属归化。我们也不难看出 ,孙译要比张译更为省力 , 基本上保存了原文的语序 ,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异化长句 , 且带有定语从句的痕迹 ,如“丘陵”前面有 21个汉字的定语。虽然孙译不如张译流畅、自然 ,接近汉语 ,但也逐步被汉语读者所接受 ,因为前面所说 ,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动态的变化 , 那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自然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孙的译文正是在这种新的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 , 关照读者借鉴、吸收异质性文化的阅读需求而产生的。

通过对以上这些例子的考察 , 笔者认为从译者关照读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翻译 , 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译者关照读者 , 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 , 也说明了译者对读者动态的接受水平加以关照,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和认知能力 , 使译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得到读者的认可 , 从而弥合不同文

化间的差距 ,实现更高层次的跨文化交流。

从事翻译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入门篇】

译者入门篇-如何有效提升翻译水平? 翻译行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它存在的种类多,应用的范围广,致使很多人都想在翻译行业闯出一片天。当我们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中,才发觉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略有点骨感,普通译者工作并不好做。薪资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如何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也是译者更为关注的,毕竟薪资是别人给的,能力才是自己的。 首先翻译不是查字典进行逐字逐句的词组翻译。 翻译不是查字典进行逐字逐句的词组翻译,真正的翻译必须是懂得语法结构的,因为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觉得不好翻译的词。比如有些是英文中的这个概念可能在中文里并没有专门的词汇来表达,例如counterpart,往往需要根据语境来翻译;有些是这两年用得越来越来多的流行词,字典上的释义不能准确表达其意义,专业圈儿里好像又没有统一的翻译,比如benchmark,这时候就只能翻翻以前的译法,尽量保持一致。所以翻译经常会需要通过一定的语法结构与语境进行翻译,而这也更有利于翻译准确性提升。 其次切忌眼高手低。 因为所处环境与人际圈等因素,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我的翻译水平很高了,译作已经相当完美了。但是当你过1个小时或者过一天再回头看译文时,往往你又会发现一些新的可供完善的地方。在日常翻译工作中,其实每个看似简单的句子都蕴含很多翻译的细节和思维,不要看似简单,就忽略它,翻译高效输入相当重要,需要彻底弄透彻每一个词的用法,每一个句型和语法点,坚持精品翻译,发现阅读文章的问题点,真正能达到庖丁解牛、抽丝拨茧。坚持几年,翻译水平会有极大的提升。 再次不要相信任何速成法。 如果你碰上好的翻译老师作为点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很多,但是这只是说明你可能掌握了一定翻译思维了,但是碰到新的领域,还需要积累新的词汇和句型,所以,翻译是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千万不要说20天就让你从零基础过度成为三级或者二级译员的说法,而且如果你是有抱着这种想法去学习翻译,那你也得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态度。 最后,坚持大量的翻译训练也是有效提升翻译水平的重要途经。 翻译是一种双向活动,尤其在笔译时不仅考验自己对外语、母语的领悟能力,更考验的是对文字的把握能力。中翻外时,外语词汇、文法、固定用法掌握不扎实,外翻中时,对中文的文字驾驭能力不足,词穷,文不达意,你的翻译作品自然也无法成为佳作。翻译是杂家,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任何材料,不仅要“吃”进去,还要能“吐”出来。即能将原文理解吃透后,通过其他语种二次输出成文。我想厚积薄发,用在翻译这个行当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你想通过翻译训练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想获得一些额外收益,不妨去找一些笔译或口译兼职做做。 Hitranslator译者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译者能力展示平台,只要你有意向从事翻译工作或者想通过兼职翻译来锻炼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那么你都可以来免费体验。【微信公众号/Hitranslator智能翻译】 我们期望前来体验的你是这样的: 1、从事翻译工作0~3年的,对于翻译工作仍抱有极大的热情与能力提升的渴望; 2、希望通过锻炼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可以获取一定的回报,让自己的付出更具有 价值; 3、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较强的责任感,你能够对于你接取的每一份翻译订单认真、 负责的按照客户要求去完成。 你在Hitranslator翻译平台能获得什么呢? 1、翻译经验积累:通过大量的作品翻译,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与积累较好翻译作品; 2、客户资源积累:通过平台可以接触到更多客户,逐步拓展客户资源;

浅谈外事翻译的特点及对外事翻译人员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531759.html, 浅谈外事翻译的特点及对外事翻译人员的要求 作者:张梦婕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益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外事活动越来越多,与世 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英语翻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受到人们的重视。要做好外宣翻译,应充分了解有关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同时注意翻译策略。本文将对外宣翻译的特点及要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外事翻译;翻译特点;翻译要求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1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互相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合作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常态,而翻译则架起了一座人类思想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社会的变化也时时刻刻影响着翻译活动。作为一项具有专业性的翻译领域,外事翻译日益显其重要性。由于外事翻译中处处彰显我国的外交态度和政治立场,因此外事翻译不同于其他普通翻译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外事翻译中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给国家带来不良后果,有损我国的国家尊严。 一、外事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外事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方针的桥梁。 1.政治性:外事活动无论大小,都涉及本国政府的立场,地位和政治态度。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本国政府的政治立场,避免出现歧义现象。外事翻译首先要具有政治上严肃性,这就意味着在翻译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和政治有关的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外宣翻译。我国的政治主权及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统一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常常会在外事活动中提及。如果翻译人员政治敏锐性不强,一个小的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损害国家尊严。 2.时事性:外宣翻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时事政治的及时掌握。翻译要做到精准,就要及时掌握本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中,一些细节也要关注。如中方要根据对待其他国家的观点立场在发表言论时注意用表示不同感情的词汇。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万正发 (1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8)3 摘 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体再现又是翻译标准的核心。对翻译标准文体理论的系统再认识,有利于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从而明确文体学对翻译标准确立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标准;文体特征;文体再现 On Tran sl a ti on St andards from the Angle of Stylisti cs Abstract:Regarding translati on standards,the key point of translati on theory,the p resent article syste m ically analyzes the theory of translati on standards in style.It points out rep r oducti on motivati on of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arget language,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y2 listic study t o translati on standards. Key words:translati on standards;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style rep r oducti 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0920053202 1.引言 翻译标准和原则,在翻译界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很多翻译标准都提到了对文体的要求。Tytler在Princi p les of Translati on中提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征;奈达在Translati 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也提出: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言中再现源语信息[1];我国学者严复的“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也表达了对翻译标准文体论的探讨。 2.文体探微 文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英语style 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原指古人在蜡板上写字用的一种用金属或骨头制作的“笔”。随着时间的推移,style一词的词义不断扩大,以至《牛津英语词典》曾在该词下面列出26个义项。[2] 现英文Style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它包含文体、语体和风格等方面的意思。因此stylistics这个词便译为“文体学”、“语体学”或“风格学”。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重要理念。一些学者曾指出运用文体学确立翻译标准的意义,并作出了一些精辟论述,集中在语体、语言常规与变异以及语言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对文体所蕴涵的意义不够系统和全面。根据泰特勒、奈达等学者翻译标准中的要求,文体style至少应包括语体、文类体裁、功能文体、修辞与篇章等多个层面。 3.文体多层面对翻译的要求 3.1语体(f or mality) 语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与语域即使用语言的主体、场合和情景相关。语体在作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描写话语环境、展示人物身份、反映社会文化、体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等。译者应了解作者的语体使用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去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值。如:[3] a.H is bel oved parent has j oined the heavenly choice. b.H is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 way. c.H is father died yesterday. d.H is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t. 根据所表达的拘谨、正式、商议及随意等不同文体,宜分别译为: 他慈父已登仙界。 他亲父已去世。 他父亲昨天过世了。 他的老家伙已经翘辫子了。 对语体的翻译须辨析词汇所归属的语体等级,以做到选词准确。词汇的语体色彩除了可以在相关词典中查找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环境推断,注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语体使用相应的语言,完成不同语体之间的对应翻译。翻译标准文体理论体现在语体上贵在“信”,即保持原语与译语在语体上的一致性。 3.2.翻译与文类题材(types of writing or genre) 35 第24卷 第9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 CHUAN C OLLEGE OF E DUCATI O N 2008年9月 Sep.2008 3收稿日期:2008205211  作者简介:万正发(1982—),男,湖北监利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东北大学 学历学位翻译模板

(学位证) Academic Degree Certification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student Duan Jie, female, born on 27th March, 1988, has studied a 4-yrar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11, majoring in Automation. The student has duly completed the program and graduated. A Bachelor Degree of Science is hereby conferred on the student through ver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PRC Regulations of Academic Degrees. President: Ding Lieyun Chairman of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ate: 30th June, 2011 Registered Certificate No: 1014542011201129

(毕业证) Certification for Ordinary Higher Learning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Duan Jie, female, born on 27th March, 1988, has studied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11, majoring in Automation, and has completed the requirements as stipulated in 4-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is hereby granted graduation. President: Ding Lieyu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ate: 30th June, 2011 Registered Certificate No: 101451201105006129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翻译能力及其研究_杨志红

2010年11月第31卷第6期 外语教学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E d u c a t i o n N o v.2010 V o l.31N o.6 翻译能力及其研究 杨志红1,王克非2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 要:翻译能力研究对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概念,并对翻译能力实证研究模式、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于开展基于英汉语的翻译能力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翻译能力;实证研究;过程;成品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10)06-0091-05 A b s t r a c t:T h e s t u d y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o m p e t e n c e p r o v i d e s g r e a t b e n e f i t s f o r t r a n s l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t e s t i n g.T h i s p a-p e r b e g i n s w i t h a r e v i e wo f d i f f e r e n t n o t i o n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o m p e t e n c e,f o l l o w e db y a d e t a i l e dd i s c u s s i o no f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m o d e l s,t o o l s a n df i n d i n g s,w h i c hs e r v e s a s v a l u a b l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i n 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t r a n s l a t i o n c o m p e t e n c e;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p r o c e s s;p r o d u c t 1.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翻译人才、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院系或翻译院系的教师都会认识到,翻译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分析和认识翻译的能力,对于提升翻译教学水平和翻译测试效能,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可是我们的翻译研究虽然每年有近千篇论文产生,涉及翻译能力研究的论述却很罕见,也不够深入。对于1)翻译能力的性质、构成;2)翻译能力的发展;3)翻译能力的研究途径等问题,我们还不能给出满意的回答。 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不可指望一举解决。本文综合国际文献讨论翻译能力及其研究途径,希望能理清思路,激发更多更好的研究。 2.什么是翻译能力? C h o m s k y提出了抽象的“翻译能力”概念,而H y m e s 提出了“交际能力”一说,认为必须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定义语言能力。在翻译领域,从最初以C a t f o r d为代表的纯语言学研究路向发展到后期逐渐重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翻译行为离不开特定的情境,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译者本质上是“交流者”(H a t i m &M a s o n1997),因此研究者普遍认同翻译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能力(P A C T E2000:101;C o l i n a2003:25)。现实生活中的翻译活动来源于信息传递的需求,要求译员不能拘泥于语言结构本身,而要充分考虑交际活动的各项要素:如交际意图、对象、情境等,使译文不仅符合语言规则,而且符合交际要求,从而达到交流目的(B e l l1991:42)。 作为交际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翻译能力不仅指掌握翻译的知识,也指如何进行翻译的技能。P A C T E指出翻译能力是翻译所需的内在知识系统和技能,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部分,尤以后者为主,并强调在实践中发展翻译技能(2000:102-103)。然而,认识翻译能力的关键是搞清楚其与双语能力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立场: 1)翻译能力是双语能力发展的衍生物 H a r r i s(1977)、H a r r i s&S h e r w o o d(1978)基于对双语儿童的研究,提出“自然翻译”的观点,认为随着双语能力的发展,翻译能力自然就会发展,其实质是将翻译能力视为双语能力的衍生物。 随着对翻译活动本质了解的进一步加深,H a r r i s等人的观点已经遭到了学界摈弃,同时也不被翻译行业所认可。美国翻译者协会明确指出双语能力并不是翻译能力的充分条件,双语者尽管语言能力出色,但是并不一定具备在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①。另外,从翻译教学的角度来看,翻译能力研究的出发点在于为译员培训、翻译教学服务,如果翻译能力只是双语能力的衍生物,那还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翻译教学吗?这种观点似乎无益于翻译学科的独立与发展。 2)翻译能力完全不同于双语能力 Wi l s s(1982:58,转引自P y m2003)提出翻译需要的是和传统单语能力不同的一种语际“超能力”。这样一来,就将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并列起来,两者成为完全不 · 91 ·

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2006年第1期总第129期  外语学刊 FORE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6,N o.1 Serial N o.129 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陶友兰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提 要: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以许渊冲“三美”的标准,通过“三化”策略,来剖析成功的译诗中运用的一些补偿方法,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克服文化差异,最低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亏损”。 关键词:接受美学;读者;古典诗歌;文化因素;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6)01-0093-05 1 引言 中国是个诗歌的王国,尤其是古典诗歌,或质朴刚健,或清新绮丽,风格各异,出神入化。因此许多英语学者或汉学家都很醉心于汉诗英译这片园地,乐此不疲地把这一文学中的奇葩介绍给英语读者,借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丰富异域文化。如今,《诗经》、 《楚辞》、 《唐诗三百首》等都有了很好的译本。可是,由于“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钱钟书1996:80)”,“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同上)”。古典诗歌的翻译更是如此。由于中国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它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文化底蕴等方面与现代作品不一样,所以说古诗的翻译更具有挑战性,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沟通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受众。 质量是翻译的生命。“一首好诗,如果译者没有将其精髓和风貌和盘托出,就会影响该诗在所译语言中的档次,损害诗人在译本读者中的形象。 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可能会因为译本的质量问题在另一批读者中无端降格”(高嘉正1999:24)。“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钱钟书1996:81—82)”。所以,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互换,同时肩负着对原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使命。尤其是诗歌翻译,译诗者在素养上要具备诗人和译者的双重资格,“译者对于原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欣赏;出乎其外,故能理解。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施颖洲1959:207)”。 就诗歌的翻译标准而言,许渊冲提倡的形美、音美和意美,江枫力求的形神皆似,黄杲昕发展的以顿代步,辜正坤创立的多元互补,都各有特色,在传达诗歌的神韵、意境、节奏、韵律等各方面各有所侧重。郭建中教授在陈刚《西湖诗赞》的《序》中说:“译诗之难,尽人皆知,其中译古诗尤难。但是,翻译的目的不同,读者的对象不同,翻译所遵循的标准和运用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本文将根据接受理论中读者中心论的观点,来剖析古诗英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处理,以便译语读者能“知之”、“乐之”、 “好之”。 ? 3 9 ?

英语简历中关于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

英语简历中关于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 想要成功求职,一份完美的简历是非常重要的。英语简历如今已成为不少单位招人的评判准则之一,好的英语简历能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写作英文简历时必不可少的就是翻译自己的学历,你知道中国的学历该怎样翻译成正确的英语吗? GLOSSARY OF CHINESE TERMS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结业证书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毕业证书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肄业证书Certificate of Copletion/ Attendance/Study 教育学院College/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中学Middle [Secondary] School 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 [upper secondary level] 师范专科学校Normal Specialised Postsecondary College 师范大学Normal [Teachers] University 公正书Notarial Certificate 专科学校Postsecondary Specialised College 广播电视大学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中等专科学校Secondary Specialised School

自学考试Self-Study Examination 技工学校Skilled Workers [Training] School 业余大学Spare-Time University 职工大学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大学University (regular,degree-granting) 职业大学Vocational University

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从译者对读者的关照角度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 一读者地位之彰显 翻译活动是涉及到原作(或源语作品)、译作、原作者(或源语作者)、译者、读者在内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注重对文本(源语文本ST和译语文本TT)或对译者的研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读者关照的现象却鲜有论及。事实上 , 翻译活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 任何翻译作品都是为目的语读者服务的。所以, 译者在翻译时必定或多或少地要考虑读者的因素 , 对读者进行关照。 对读者进行关照的现象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接受美学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主动参与构建文本意义的积极作用 , 因而彰显出读者的地位。接受美学认为 , 传统的文学研究或以作者为中心 , 或以文本为中心 , 不仅忽略了读者能动地参与建构文本意义的积极作用 , 也割裂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只抓住了文学活动的一个维度 , 所以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其实, “作者、文本、读者”这三者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 读者在解读文本时, 决不是被动的受者 , 而是一个能动的主体 , 是文本的诠释者。一部文学作品一经作者创造 , 它便渴望读者阅读 , 希望与读者对话。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 因为翻译文本

(TT)意 义的实现也依赖于读者的阅读 , 译语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也主动地参与了翻译文本意义的建构。 二读者关照 在国内翻译界 ,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领域 , 的确都存在着一些关于译者对译语读者关照的争论。王佐良曾指出 : “传统的翻译理论总是围绕着译者或原作者 , 翻译界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考察一下读者 ,看看他们所关心的是什么 ?”马潇在《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面对目的语读者 , 与读者进行交流对话 , 使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入翻译文本中。 贺文照通过对汉唐佛经翻译以及对晚清时期西方政治及小 说译介情况的考察 , 得出结论 :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考虑读者的存在 , 这就是最基本的“读者关照”。读者关照以译语读者群的某些文化特征为参照 ,在具体的翻译活动 中 , 表现出一系列选择性的倾向 ,以满足译语读者群的需要 , 具有妥协性和进取性双重特性 :一方面向目的语文化妥协 , 表现为倾向于适应读者固有的习惯 ;另一方面又具有进取精神 , 向目的语读者输入新的异质文化 , 以便达到改变目的语文化读者群原有文化结构的目的。贺文照并没有分析译者“关照读者”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 抑或说译者是否借助于一定的翻译技巧来实现他们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

学历学位中英文翻译对照

美国学校提供的学位有很多种,依所学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位。以下列出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中较常见的学位: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博士学位。而有些领域的博士课程会有不同的学位名称,如D.A.(Doctor of Arts)、Ed.D.(Doctor of Education)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学管理硕士。 M.A.(Master of Arts)硕士;B.A.(Bachelor of Arts)学士: 两者皆属于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的领域,如文学、教育、艺术、音乐。 M.S.(Master of Science)硕士;B.S.(Bachelor of Science)学士: 两者皆属于理工、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等。 Associate Degree(副学士学位): 读完两年制小区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所得到的学位。 Dual Degree(双学位): 是由两个不同学院分别授与,因此得到的是两个学位。 Joint Degree:为两个不同学院联合给予一个学位,如法律经济硕士。 major 主修 minor 辅修 大家要搜索自己的专业, 请按 ctrl + F 打开搜索窗口, 然后输入关键字查询 学士 Bachelor of Arts B.A. 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Education B.A.Ed., B.A.E. 教育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Computer Science B.A.CS 计算机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Music B.A.Mus,B.Mus 音乐艺术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Social Work B.A.S.W 社会工作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B.Eng., B.E 工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Social Science B.Eng.Soc 社会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anagement B.Eng.Mgt 管理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udies B.E.Sc., B.E.S 环境科学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B.S 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B.S.B., B.S.Bus 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S.B.A 工商管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B.S.Ed., B.S.E 教育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B.S.Eng., B.S.E 工程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Forestry B.S.cF 森林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ine B.S.Med 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al Technology B.S.M.T., B.S.Med.Tech 医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 B.S.Nurs 护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trition B.SN 营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 B.S.S.W 社会工作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echnology B.S.T 科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B.CS 计算机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pecial Science B.CSS 计算机特殊理学士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B. Arch. 建筑学士 Bachelor of Administration B.Admin. 管理学士

翻译人才浅析

翻译公司对于翻译人才教育培养的期望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给翻译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导致了翻译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揭示了翻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出现的矛盾, 讲述了翻译公司对翻译专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探求翻译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的对策,反映了翻译公司对于翻译人才教育培养的期望和诉求。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ates tha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with swift and violent increase to the translators’ requirements, it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or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ety, narrat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requirement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staff from the translation company, searches for the countermeasure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graduat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reflects the expectation and appeal of the translation company to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staff.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翻译人才培养社会需求职业素质要求期望和诉求翻译产业与翻译教育结合 KEYWORDS E 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nslator’s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Expectation and appeal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industry and MTI 一、翻译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产生了矛盾 1.经济全球化发展急需优秀翻译人才 中国在迅速向前发展,作为制造品出口大国,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会更加紧密,中国对中东、中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的能 源和矿产也更加依赖,国际交往的加强对翻译工作提出更多、更严格的 要求。

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修订版)中国的学位制度

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修订版)中国的学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结业证书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毕业证书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肄业证书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Incompletion/ Attendance/Study 教育学院 College/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中学 Middle[Secondary] School 师范学校 Normal School[upper secondary level] 师范专科学校 Normal Specialised Postsecondary College 师范大学 Normal[Teachers] University 公正书 Notarial Certificate 专科学校 Postsecondary Specialised College 广播电视大学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中等专科学校 Secondary Specialised School 自学考试 Self-Study Examination 技工学校 Skilled Workers[Training] School 业余大学 Spare-Time University 职工大学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大学 University(regular,degree-granting) 职业大学 Vocational University 继续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国际成人教育协会(ICAE:InternationalCouncil for Adult Education). 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高等专科学校,各地有不同翻译。比如,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江西省高等专科学校 Jiangxi Province High Training Schoo l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Zhengzhou Junior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中国的学位制度Academic Degrees System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three-tiered academic degree system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sisting of bachelor's,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s. A cademic degrees cover philosophy, economics, law, math, education, literature, history, science, engineering, medicine, management and m ilitary science. Bachelor's Degree Bachelor's Degree shall be conferred after students complete the undergraduate study according to teaching plan, pass graduation review an d have no failure record in any course or thesis. 学士学位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和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合格,授予学士学位。

现代国内文学翻译的建议

现代国内文学翻译的建议 归化与异化之争自翻译活动出现就一直存有。最初的直译与意译之争 使归化与异化之争初现端倪。大规模翻译活动出现之后,归化与异化 的交锋日趋激烈。归化与异化之争雏形乃是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佛经翻译关于文质的讨论大致可分为3种意见:一种主张直译 (偏于质),如道安;一种主张意译(偏于文),如鸠摩罗什;一种 是折中(主张文质相兼),如慧远。从中古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看, 基本上是由质趋文的。 也就是说尽量的用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佛经的意义,从文化角度 来说就是趋向于归化。19世纪70至90年代,是我国翻译外国文学的 初始阶段,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人物掀起了翻译出版西洋文学的高潮。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文人志士意 识到救国必先强民的道理,并将译介西洋小说视为教育民众的工具。 当时林纾等人虽然看到了西方列强在物质层面的强大,不过他们内心 仍然保持着本土文学和文化上的优越感,把西方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这样的文化态度反映在文学翻译上,就是高度归化式的翻译盛 行一时。1919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我国文学翻译进 入了第二个高潮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学文化的落后地 位已经有了深刻的体察,他们也在思考中国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文 化的何去何从问题。当目的语文化处于国际文化的边缘,属于弱势文 化时,翻译文学在目的语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翻译者多采用异化式翻 译策略,为引进新的文化因素甚至不遵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规范。这 个时期,在鲁迅等文化巨匠的带领下,很多翻译家和作家从外国文学 作品中吸取营养,以达到改造文化、丰富汉语语言、改造社会的目的。鲁迅主张译语要保持原作的洋味,“宁信而不顺”。他的这些见解具 有很大的超前性,在当时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也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导致一定水准的生硬翻译风。因为语言上过度注重欧式的结构, 令人难懂,鲁迅的译作在当时没有得到主流读者群的认可。相反,和 他实行翻译理论论战的梁实秋,以及张谷若、朱生豪、傅东华则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