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城的推动作用;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生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城区业区探究点一 城市化 【探究材料】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5. 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变”?在我国 主要有哪些类型?
1、定义: 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2、类型: 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 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
1. 世界城市化进程 有何突出的特点?
1400 1300
1750
8.拉各斯(尼日利亚)
9.加尔各答(印度)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占阿根廷总人 1280 口的30% 1270
1230
读右图,结合 P37、38阅读材料, 思考:
1.从20世纪70年代 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 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 城镇发展迅速。试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230
870 670 550 530 500 490 480
1.纽约(美国)
2.伦敦(英国) 3. 东京(日本) 4 .巴黎(法国) 5 .上海(中国)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7 .芝加哥(美国) 8 .莫斯科(前苏联)
9 .加尔各答(印度) 10.洛杉矶(美国)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 变动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 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2.2.2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 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Biblioteka 业河北辛集中学工业化
人以值第 数及中二 中工比产 比业重业 重就不产 不业断值 断人上在 上数升国 升在的民 的总过生 过就程产 程业,总 。
河北辛集中学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市工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出现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城市服务业发展
河北辛集中学
三、城市化的特点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回答P39活动第1题
原因(推拉理论):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河北辛集中学
三、城市化的特点
表现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 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三产逐渐转移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河北辛集中学
一、城市化
意义
1. 提升区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2. 改善产业结构
3. 与工业化相互促进 4. 利于科技、文化扩散 5. 利于对外开放交流
河北辛集中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早
速度
趋缓 逆城市化
水平
高
城市发展
大中小城市 比例比较合理 少数大城市规模 膨胀,中小城市 发展缓慢
河北辛集中学
发展中 晚 国家
快
低
我国城市化进程
A、1949年,城市化水平为10.6% B、建国初期,城市化速度较快
C、20世纪60-7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河北辛集中学
区位分析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I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要求: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4.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乡村人口88.7%11.3%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乡村人口60%40%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归根结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水平速度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高慢晚低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带城市化水平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课题研究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由此可见: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
2.城市化的表现有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是区域的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不仅可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2)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市化的过程正处于上升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四、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高中地理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 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 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 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
Page 12
城市化过程中: 1.什么是“推力〞和“拉力〞? 2.推、拉力分别包括哪些因素?
Page 17
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Page 18
4. 城市化的开展要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 经济越兴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开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Page 19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快,呈加速开展的态势
城市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开展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 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兴旺国家为70.2%,开展中国家为29.2 %,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构造的关系看, 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 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 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 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美国
中国
64%
10.6%
74%
26.41%
观察上表,答复以下问题:
1.纵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开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展快)
2.横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开展 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原因:兴旺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开展水平 也高,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早,因而城市水平较开展中国家高; 而广阔的开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生产力水平 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低,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晚,开 展时间短,一时难以超越,因而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39
最新2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错误的是( D ) A.发展中国家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三)中国的城市化
☆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9.1%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的 根本出路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诸多方面的要求
P40活动
2、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 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 速度也越快。如果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超出本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 的特点,反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
三、城市化特点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工业化早
达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 城市化水平高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 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发 展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起步晚,发展快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化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特点
西安市的城市范围
西安市的城市范围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 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标志
城市人口____比__重______上升 _劳__动__力___ 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___规__模_______扩大
主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城市化
3.城市化的意义 ①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 ④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⑤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城市化
4. 乡村——城市转型
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 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 三是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1990年)
发 达 国 家 的 逆 城 市 化 现 象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环境质量差
人口迁移
农村环境质量好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密度大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堵
人口流失
郊 人口总量少
区
劳动力老化
化
Hale Waihona Puke 农业投资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农田荒废
生活设施建设
发
展
中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的拉力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高 医疗服务好 社会福利水平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家舒适 社会地位提高
人口迁移
农村的推力
维持生计困难
城
劳动力过剩
市
就业机会不足 就医不便
化 公共设施不齐全
升学与升迁不易
生活品质低
社会经济地位低
自然灾害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国
家
的
城
乡
移
“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
民
“滞后城市化” ——亚洲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起步 目前 发展 城市人 时间 速度 水平 口比重
早
慢
高
大
晚
快
低
小
其他特点
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
城市发展 不合理
谢谢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农业的持续发展 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
城
工业的快速发展
创造更多的
市
第三产业的发展
就业机会
化
结论: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三、城市化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缓慢发展
5.1%
加速发展
二战结束
现在
50%
空前发展
28%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60
15 11 72 45 20 44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变缓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很快
城市化的起步
发 达 国 家 : 18世纪 发展中国家: 二战之后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75%
40%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速度 3.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
年份
世界人口(亿)
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城市人口(亿)
比例(%)
总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比例(%)
1960年
30
10 5 50 20 3 15
1980年
45
12 8 67 33 6 20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