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课时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教师版)1 练习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教师版)1 练习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有哪些?答: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亚州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这些地区纬度较低,离海洋较近,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小。

2.亚马孙平原人口为何稀疏?答:亚马孙平原由于过度湿热,森林茂密,不适宜人的居住。

有哪些?答:有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中测聚落。

2.聚落根据其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

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的分布较为稠密,社会经济活动较为集中,对周围地区的开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分布规模上比城市聚落要小〔大或小〕,分布较城市而言是更加分散〔集中或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者是交通线路分布。

市在环境开展过程中会遇到例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6.聚落的开展一般存在一些开展阶段,城市大多数是由乡村演变过来的。

在聚落的演变过程中,聚落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更加齐全。

7.在河流的交汇处〔如武汉〕以及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在交通线沿线或交汇枢纽处也容易形成较大的聚落〔株洲〕。

说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对聚落的影响交大。

后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B.聚落可以分为城市、集镇、乡村三种根本形态C.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城市一般是由农村演变过来的D.城市与农村相比,其规模更大,功能较少是〔 D 〕A.城市中人口规模较大,主要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边农村的开展有促进作用C.城市居民生活相对拥挤,用地紧张,城市病严重来人口进入,防止城市变得更加用急列城市病中,与人类资源浪费有关是〔 B 〕4.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 〕市与其处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相关的B.在河流的交汇处和入海口容易形成大规模城市,因为水源充足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条件较差D.干旱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水源5.以下有关聚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A.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有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读下“聚落景观图片〞,完成6~7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习题

《世界的聚落》习题一、基础题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2、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

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3、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A、陕西省和四川省B、江苏省和云南省C、陕西省和云南省D、山西省和云南省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①地势平坦②土地肥沃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8、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 D北京中关村9、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0、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二、综合题说一说“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提高题读图完成下列内容:(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地形以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状。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 练习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 练习

编号:dl-----017 班级:姓名:【课前预习】1、聚落的形态: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主要形式包括和。

世界各地的居民有着不同的,这些居民即能适应当地的,又与居民的密切联系。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人类珍贵财富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是、、、、。

3、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开展的主要因素有〔〕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4、以下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C.荒原地区5、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C.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织,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织,车辆很多【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结合实际说明城市居民聚落乡村聚落居民房屋道路教育条件信息流通快慢物质娱乐生活城市乡村2、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拟小。

地区的名句墙体相对薄弱,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整的排水系统。

二、选择题3、以下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B.肥沃的平原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4、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B.是为了表达民居特色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拓展训练】一、选择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织,网线密集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4、某地的民居屋顶比拟平,是因为:气温较低B.气温较高C.降水丰富D.降水贫乏二、综合分析题〔选做〕1、试分析说明加拿大的房屋是高耸的?2、比拟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因纽特人的冰屋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民居建筑风格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因纽特人的冰屋3、你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基础性作业】1.下列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车辆多,高楼多C.城市里有池塘,还有很多果树D.乡村里车辆、商店、学校多,道路纵横2.我国南方民居的屋顶比较陡,表明该地区可能( )A.气温比较低B.气温比较高C.降水比较少D.降水丰富3.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属于我国山西省的是( )A.丽江古城B.平遥古城C.皖南古村落D.威尼斯城【拓展性作业】聚落的建筑形式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文化的一面“镜子”。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 )A.湿热的东南亚地区B.寒冷的南极地区C.干旱的撒哈拉沙漠D.高寒的青藏高原5.这种聚落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宗教信仰B.风俗习惯C.气候特点D.地形条件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 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B.地形C.气候D.河流7.一般情况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可能发展成城镇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综合性作业】8.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和两大类。

图1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2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角度分析,其共同点是。

(3)图3所示,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处,理由为。

(4)从上题分析来看,是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5)C处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家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基础性作业1.B2.D3.B拓展性作业4.A5.C6.D7.A综合性作业8.(1)城市乡村城市乡村(2)乡村沿河分布(3)B 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更大(4)先有乡村聚落。

(5)不合理。

因为C处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且影响河流中下游水质。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一、选择题1.〔2021•五华区模拟〕下面有关修建与外地自然环境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西北亚的高架屋--下层通风防潮,与外地干冷的气候特点有关B.西亚的房屋墙厚窗小--能防风御寒,与外地冷湿的气候特点有关C.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于寓居,与黄土直立性强和枯燥的气候特点有关D.因纽特人的冰屋--有利于保温,与外地终年冰冷的气候特点有关2.〔2021•通州区一模〕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实质的区别是〔〕A.修建样式 B.消费活动 C.降水多少 D.交通方式3. 〔2021•南漳县模拟〕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目的,以下地域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长江三角洲地域保管传统的水乡面貌和较为完整的古修建B.北京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鼎力撤除四合院和胡同C.香港和澳门由于地狭人稠,增加绿空中积树立高层修建D.西南平原北部地域为了添加粮食产量继续大面积拓荒4.聚落的方式主要包括( )A.乡村与集镇B.村庄与集镇C.乡村与城市D. 城市与集镇5.以下做法有利于维护聚落文明和世界文明遗产的是()A.有人在古修建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为了招徕游客,在旅游景色区大兴土木,树立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番开放石窟,限制观赏人数D.某历史文明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修建群6.有关聚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聚落是指只要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寓居、生活、休息的场所7.以下哪些天文条件有利于聚落的构成〔〕A.地形坎坷、资源贫乏B.土壤肥美、水源充足C.交通方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8.〝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画的是典型的〔〕A.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B.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C.我国西北地域的乡村聚落D.我国青藏地域的乡村聚落9.以下关于聚落维护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维护,将招致无法挽回的损失B.应尽力维护那些具有传统特征的、民族特征的聚落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关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撤除,以利于美化环境10.以下关于维护世界文明遗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封锁,制止游人观赏B.撤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观赏C.为顺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D.中心是对优秀传统文明的维护11.〝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挺拔〞,这种房屋主要散布在什么地域〔〕A.炎热多雨地域B.冰冷多雨雪地域C.暖和枯燥地域D.暖和多雨雪地域12.形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缘由是〔〕A.居民人口的多少B.占空中积的大小C.休息消费方式的差异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二、13.〔2021•延庆县一模〕暑假里,延庆区的中先生小刚参与了〝行走壮美中轴线,品味魅力北京城〞的研学活动,阅读研学手册中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各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现在江津城区得以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人口数量增多B.交通快速发展C.水质明显改善D.气候风调雨顺读“我国某城市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2 . 图中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人口C.河流D.工业3 . 在城区内可以见到些带十字架的尖顶宗教建筑,这种建筑与哪种宗教有关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 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5 . 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下图为4处“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 图中,以渔业生产方式为主及工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是A.甲、乙B.乙、丙C.丙、甲D.丁、乙7 . 城市与乡村根本区别是A.生活方式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消费观念的不同D.住宅密度的不同8 . 有关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B.城市基本上都分布于空气流通,少受严寒和酷暑侵袭的地方C.聚落多分布在降水多的雨林地区D.城市的分布对于气候和水源等自然因素存在要求,对地形则不存在要求张欣是美术爱好者,下图是他绘制的上海市与华北某农村素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 关于上海市与华北农村景观差异的正确描述是A.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华北农村低B.上海市房屋密度比华北农村低C.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华北农村发达D.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华北农村保护得好10 .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差异是A.生产方式不同B.商业水平不同C.人口多少不同D.建筑形态不同11 . 下列有关聚落的正确叙述是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C.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D.富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应加以保护12 . 如图中,属于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景观的是()A.B.C.D.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练习新版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练习新版湘教版1

《世界的聚落》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的居民要紧从事耕耘B. 乡村的居民要紧从事打鱼、砍木、等生产活动C. 乡村的居民确实是从事放牧D.乡村的居民别离从事耕耘、放牧、打鱼、砍木等活动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不同B.城市里有很多水池,种了很多果树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3. 聚落散布比较密集的地域,一样位于()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域B.河流上游地域C.高山地域D.丘陵地域4.聚落的形式要紧包括( )A.乡村与集镇B.村落与集镇C.乡村与城市D. 城市与集镇5.下列做法有利于爱惜聚落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行风光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馆C.敦煌博物馆对外连番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6.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7.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土壤肥沃、水源充沛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8.“小桥流水人家”所刻画的是典型的()A.我国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B.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C.我国西北地域的乡村聚落D.我国青藏地域的乡村聚落9.下列关于聚落爱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爱惜,将致使无法挽回的损失B.应尽力爱惜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彼此作用的结果D.关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10.下列关于爱惜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数封锁,禁止游人参观B.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C.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完全改造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爱惜11.“衡宇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挺拔”,这种衡宇要紧散布在什么地域()A.酷热多雨地域B.严寒多雨雪地域C.温暖干燥地域D.温暖多雨雪地域12.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不同的缘故是()A.居民人口的多少B.占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D.地形和气候的不同二、连线题东南亚地域四合院北极地域厚墙小窗的衡宇黄土高原水城威尼斯高架屋北京冰屋西亚地域窑洞三、简答题1.你以为下面的做法是不是正确?说出你的理由。

世界的聚落练习设计

世界的聚落练习设计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 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城市中的入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B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 规模较大的乡村居民点叫小城市
D 规模较小的乡村居民点叫村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 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
C 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 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坑
二、将下列各地的建筑特色及与其相关原因连起来
①减少环境污染青岛市区的绿化、美化
②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北京修建了许多立交桥
③扩大城市化区域青岛附近将建几个新城
④改善城市环境北京限制重工业污染
个性练习设计
请看以下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窑洞的图片,试分析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
A.少数B.大多数
C.约有一半左右D.极少数
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土壤肥沃,适于耕作B.地形平坦
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
3.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D.冰缘地区
4.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
B.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
C.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5.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6.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A.山谷里和河流两岸B.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C.十分炎热的森林里D.交通闭塞的地方
7.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8.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9.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10.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读图题
下图反应一个村庄演变为城镇的四个阶段和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的四个阶段。

仔细观察,分析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小城市又是怎样扩展成为大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道路和形态有哪些变化?
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

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三、简答题
1.居民临河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宗教寺院一般在什么地方选址?
答案
一、选择题
1.C2.ABCD3.A4.D5.D6.B7.A8.B9.C10.BD
二、综合题
1.人口数量增大、密度高,房屋的密集度增大。

农舍、牲畜棚圈发展成住宅区。

2.房屋的密集度继续增大,高度增高。

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

3.由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变为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沿海港口等地。

三、简答题
1.题中所述地区有利于部落形成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在高山少有或没有部落的地区选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