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概念对环境史研究的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凭借其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早期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人道关注,到中晚期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学考察和哲学反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其深层原因,探索了其解决途径,并展望了人与自然真正统一的未来美好社会,形成了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建构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理论。

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首先使自然界人化。

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对象化过程。

以一种物质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这一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的过程,其结果则产生了获得人的本质的自然界。

这种获得了人的主观性、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就是所谓的“人化自然”,从外延上来说,就是纳入人类社会活动、纳人人的文化或文明之中的自然界,这种自然当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

它充分表明了人的主观性的超越性本质。

于是,自然界本身则成为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的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实践不仅是自然界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它们在实践中的统一就是社会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反自然性,主要体现在对待外部自然界和人自身的自然上。

就前一方面而言,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就后一方面而言,“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是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类需要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利用和保护。

马克思主义着重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保护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指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也是其独特之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关注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业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旨在全面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环境保护的关联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思想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下,我们需要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适合当代社会的环境保护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的思考与论述。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0 SD 10 2 ) 阶段 性 成果 。 8J700 1 的 中 图分 类号 :B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4 32 1)20 7 .5 收 稿 日期 :2 1— 1 09 0 1 0 ( 0 .0 1 4 01 0 0 0 1- 5 1
马 克 思 各 个 时 期 理 论 文 本 中蕴 涵 着 丰 富 的 “ 人 与 自然 关 系 ” 想 , 掘 其 中 内含 的 作 为 马 克 思 生 思 挖 态 思 想 逻 辑 主线 的 “ 与 自然 关 系 ”理 论 对 我 国建 人

发 展 史 就 是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 演 变 史 。 类 文 明 及 人
其形 态 的演 变首 先植 根 于人类 活动 方式 与 自然 的 关 系及其 演 变过 程 中 , 在人 类 文 明发 展 的每 一 阶 段 都 体现 出人 与 自然 之 间关 系 的变 革 , 以及 由此
引 起 的 人 与 自然 关 系 中 相 互 地 位 的 转 化 。因 而 ,
延续 和发展 的物质 载 体 , 一种 关 系是 后一 种关 前 系 得 以 建 立 和 发 展 的基 础 , 后 者 的 性 质 和 发 展 而 水 平 又 对 前 者 产 生 巨 大 反 作 用 。在 马 克 思 看 来 , 这两 种关 系是 相互 制 约 、 辅 相成 的 , 人 们对 自 相 “ 然 界 的狭 隘 的关 系决 定 着 他 们 之 间 的 狭 隘 的关 系 , 他 们之 间 的狭 隘 的关 系 又决定 着 他们 对 自 而
71 ・
蚕.大学学 2 1 H 耜 0. 1 2
然 界的狭 隘的关 系 ……” 现 实 生 活 中 ,当 我 们
在 祈 愿一 个 美 好 的 和谐 社会 时 , 们 总是 将 “ 我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和 人 与 人 的社 会 关 系 ”联 系 起 来 思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哲学体系,强调社会制度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环境保护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辅相成。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分析其实践意义和挑战。

1. 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视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强调,自然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环境,创造出社会财富。

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和利润追求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及科学规划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生态观的核心是矛盾统一论,即人与自然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存在统一。

在生态观的指导下,人类社会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践。

例如,中国将"生态文明"列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古巴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4. 马克思主义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但环境保护仍然面临挑战。

首先,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其次,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存在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跨国合作来解决。

同时,环境保护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意识提升,而这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教育的发展。

5.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环境保护理论的融合为了更好地应对当代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需要与现代环境保护理论相融合。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基 础
自然界其他物种 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 这样 人 自身在发展的同时,自 然界也是在不断更 新 ,才能够让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 从而实现 全球 自然生态环境 的持续发展 。 在这里我们 要首先确定一切 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 , 也就 是一切历史存在的第一个前提 , 这个前提就 是: 人们为 了能够创造历史 , 必须能够生 活 , 但是为 了生活 ,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 以及其他一些东 西。[ 3 】

活基础就是要 以物质为前 提的。 道德从人类
践关系 , 其首当其冲就 是劳动关 系。而人与
自然 和谐 的环 境哲学 也正是 首先从 劳动范 畴 中发展起来 的。唯物史观认为 :“ 我 们首 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 也 就是一切历史 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 : 人们为了能够 ‘ 创造历史 ’ , 必须能够生活 。 但是为了生活 , 首先就需要吃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穿 以及其 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 满 足这些需 要 的资料 。即生产 物质生 活本 身 ,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 , 一切历史的 种基本条件 , 人们单 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 须每 日每时去完成它 , 现在和几 千年前都是 这样 。 ”[ 4 】 因此人们通过 劳动满足 自身生存 的物资 资料 生产 构成 了人 类历 史的第 一个 前提 , 而人与 自然和谐的哲学 思想 的落脚点 首先在于劳动实践 , 这也是马克思人化 自然 观的立足点。

的实践 中获得其存在的依据, 那 么同时实践 的根本就是人 的劳动 , 人的劳动的本身就应
该 成为生态哲学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 这正如 恩格斯指 出: “ 劳动加上 自然界才是一切财 富 的源泉 ,自 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 ,劳动把物 料转变为财 富。 ”【 2 】 这就是说要我们超越于 人类 中心主义和非人类 中心主义 , 树立起一 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 自然观。 ( 二 )马克思生态 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时代 , 是人类的一种大趋势 , 也就是超越以往 的旧 农业文明和传统工业文 明的必然趋 势, 从人 类生存的永恒性 和可持续性出发 , 生态哲学 就要 求人类 既要重 视人类 自身发展 的一 些 物质生活条件和生存权利 ,同时还应该 注重

浅谈环保与马克思主义

浅谈环保与马克思主义

浅谈环保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环保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忽视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分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往往被忽视和牺牲。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使得对环境的破坏成为无法回避的结果。

这种市场经济思维的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灾难。

二、环保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理念。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社会主义理想中,人们的根本利益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一致的,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可持续共存。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公平与环境公平的统一。

环境问题不应仅仅视为一种自然资源的问题,而应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

只有在消除社会不公的基础上,环境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科学与技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创新往往被用于推动经济发展,并未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而在社会主义理论中,科学与技术应该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保实践在实际环境保护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也得到了一些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倡导。

例如,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实施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等。

另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四、环保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伴随着环境保护的需要。

因为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及其意义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凭借其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早期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人道关注,到中晚期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学考察和哲学反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其深层原因,探索了其解决途径,并展望了人与自然真正统一的未来美好社会,形成了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建构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理论。

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首先使自然界人化。

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对象化过程.以一种物质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这一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的过程,其结果则产生了获得人的本质的自然界。

这种获得了人的主观性、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就是所谓的“人化自然”,从外延上来说,就是纳入人类社会活动、纳人人的文化或文明之中的自然界,这种自然当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它充分表明了人的主观性的超越性本质.于是,自然界本身则成为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的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不仅是自然界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它们在实践中的统一就是社会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反自然性,主要体现在对待外部自然界和人自身的自然上。

就前一方面而言,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就后一方面而言,“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

马克思“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应当对环境负责,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从根本上引发了对人环境教育的重视。

人环境教育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教育,旨在启迪人们的生态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与环境和谐共生。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马克思的“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推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环境教育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倡导人与环境共生共荣的理念,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环境教育、人与环境关系、人本观、环境观、当代意义、和谐发展、指导作用、共生共荣、理念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产生的一种革命性思想,其基本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阶级斗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进而改变自身。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造者,人的价值和尊严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变、对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索。

这些思想对马克思的人环境教育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 人环境教育关系的重要性在《人环境教育关系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概念对环境史研究的意义
房小捷
环境史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史学分支学科,首先要解决的是环境的社会历史性问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新阐释的“对象性关系”概念,为认识和把握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石。

人类的“对象化”活动使得自然完成了“人化”的过程,从而演变成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自然,为环境史的诞生和“环境史”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提供了根本前提。

处于对象性关系中的人与自然,其矛盾从来就有。

在人类史中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史,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萌生与确立、普遍化与危机两个阶段,并正在孕育更生与和解的第三阶段。

要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性,开展环境史学研究,就应当在“对象性”关系视域中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坚持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性和环境史中的人类主体性,将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文化问题等联系起来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