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常用保持系穗期耐旱性测评及育性分析

合集下载

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生产面临着抗旱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寒地地区更为突出。

如何提高寒地水稻的抗旱性,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

寒地水稻的抗旱性筛选是提高水稻抗旱性能力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寒地水稻的不同材料进行筛选,可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旱性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的抗旱性能力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优化水稻的产量品质,才能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筛选方法对水稻抗旱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分析抗旱性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的抗旱性和产量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方法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筛选方法对水稻抗旱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分析抗旱性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联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不同抗旱性筛选方法对寒地水稻的效果,找出最适合该地区栽培的抗旱水稻品种。

2. 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各品种的优劣之处,为选取适合该地区种植的水稻提供依据。

3. 探究水稻抗旱性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联性,深入了解抗旱特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理。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寒地水稻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提升品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水稻种植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寒地水稻抗旱性的筛选方法以及产量品质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寒地水稻抗旱性筛选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培育具有抗旱性的水稻品种提供重要依据。

在干旱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而具有较强抗旱性的水稻品种则能够在干旱环境中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细胞生理研究

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细胞生理研究

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细胞生理研究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

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了气温升高、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日益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水稻品种的抗旱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科学难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细胞生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抗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抗旱性,也称耐旱性,是植物在干旱、高温等非生理条件下维持生长和发育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评价植物的抗旱性通常有三种方法:适应性评价、干旱生理指标评价和基因组学评价。

其中,适应性评价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表现来评估植物的抗旱性;干旱生理指标评价主要是通过测量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离子平衡和保护酶等指标来评价植物的响应能力;基因组学评价通过比较干旱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基因组学差异来研究和筛选抗旱基因。

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水稻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作物,其抗旱性差异很大。

在相同的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旱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湿润条件下,日本早熟品种Koshihikari的产量较高;而在干旱条件下,亚洲杂交稻中有些品种的产量比Koshihikari要高。

这说明不同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和干旱生理适应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水稻品种间抗旱性的细胞生理研究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外层,也是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第一个响应器官。

在干旱条件下,细胞膜的完整性会受到破坏,导致细胞内的离子失衡、渗透调节异常等现象。

因此,提高细胞膜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研究表明,水稻品种间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这是造成不同品种抗旱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较高的膜磷脂酰肌醇含量也与较强的抗旱性相关。

因此,通过修改细胞膜脂质组成和含量,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抗旱性。

水稻品种的离子平衡和调节水稻在干旱条件下往往会受到土壤水分减少和胁迫离子的影响,进而导致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失衡。

水稻抗逆性与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水稻抗逆性与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水稻抗逆性与适应性的研究进展作为全球温饱问题解决的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量与品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但是,水稻的种植环境易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高温、寒潮、淹水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水稻抗逆性与适应性是解决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一、水稻抗干旱性研究进展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量较大,干旱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水稻耐旱机理和筛选耐旱品种已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水稻抗旱能力与其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关。

近年来,利用网络根系统分析技术对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期中,根系的总长度、密度、深度等参数都会受到旱 stress 的影响,而这些参数都与水稻的耐旱能力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的抗旱能力有关。

例如,OsDREB1A 基因的表达量在干旱条件下明显升高,并能够提高水稻对干旱的耐受能力。

而 OsHKT1 基因的表达则与水稻对盐渍胁迫的耐受力有关。

二、水稻耐高温性研究进展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往往比干旱更严重,因为高温不仅会减缓水稻的生长速度,而且还会破坏其生理代谢。

研究发现,小RNA (siRNA、miRNA、piRNA)在高温胁迫下会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在受到高温胁迫时,OsAGO2 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上调,从而促进小RNA 的稳定性。

另外,组蛋白修饰也是调节水稻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发现,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 HSP70 基因的表达,从而加强水稻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

三、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研究进展淹水是水稻生长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

淹水不仅会影响水稻的气体交换,而且还会改变其生理代谢过程。

研究发现,水稻在胁迫环境下的 GABA 含量普遍会升高,而 GABA 能够促进水稻耐低氧的代谢过程。

此外,水稻中的一些转录因子也具有促进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作用,例如,研究表明 OsNAC5 基因能够调节水稻的气孔大小和数量,从而提高水稻在淹水环境下的生理代谢能力。

水稻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水稻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水稻抗旱性状遗传分析一、背景介绍水稻是全球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季的来临常常导致水稻产量大幅降低,影响全球的粮食安全。

为了种植更耐旱的水稻品种,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究水稻抗旱性状的遗传机制。

本文将介绍水稻抗旱性状的遗传分析。

二、水稻抗旱性状1. 主根长度水稻的主根是决定水稻抗旱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旱的环境中,主根长度的增加会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遗传分析,发现多个主根生长相关基因参与了水稻的抗旱性状形成。

2. 蒸腾作用水稻能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的水分,从而维持植株正常的代谢活动。

在干旱的环境中,水分不足会显著降低水稻的抗旱能力。

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影响蒸腾作用的基因与水稻抗旱性状密切相关。

3. 叶绿素含量叶绿素是水稻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吸收植物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的能量。

在干旱环境中,水稻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水稻的抗旱能力减弱。

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叶绿素代谢的基因与水稻抗旱性状相关。

三、水稻抗旱性状遗传机制1. 基因定位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定位技术,将与水稻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基因在水稻抗旱性状形成中的作用。

2. 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分析,确定哪些基因对水稻抗旱性状的影响更大。

这些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稻抗旱性状的遗传机制,并为研究开发更耐旱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3. 表达差异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因在水稻抗旱性状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这些分析确定了哪些基因在干旱环境中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影响了水稻植株的抗旱能力。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水稻抗旱性状遗传机制是十分复杂的。

多个基因参与了水稻抗旱性状的发育和形成。

研究表明,遗传调控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而且能提高全球的粮食生产。

在探究水稻抗旱性状的遗传分析过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案,如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

水稻抗旱指标的筛选与鉴定的开题报告

水稻抗旱指标的筛选与鉴定的开题报告

水稻抗旱指标的筛选与鉴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稻欠缺水、受旱等问题成为制约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
因素。

因此,筛选和鉴定水稻抗旱指标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筛选和鉴定水稻抗旱指标,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筛选水稻抗旱性相关指标:运用参考文献和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对水稻抗旱性相关指标进行筛选。

2.设定水稻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水稻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长发育指标、形态结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等。

3.实验室检测和鉴定: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的干旱程度,进行水稻抗旱性相关指标的检测和鉴定。

4.田间试验:在水稻生长季节中,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观察和测量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对不同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
通过筛选和鉴定水稻抗旱指标,得出一套完整的水稻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水稻栽培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为深入探索水稻抗旱机制提供可靠的实
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耐旱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研究

耐旱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研究

耐旱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日益成为困扰各大农区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耐旱作物,探索具有良好干旱适应性的作物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研究是耐旱作物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种质资源的筛选种质资源是指可以为植物育种提供有用的、可遗传的遗传变异,并在实践中发挥潜在价值,并且与植物种群本身有相关性的一组植物物质。

为了筛选出具有耐旱特性的种质资源,研究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筛选。

首先,采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自然变异或品种资源,如抗旱性强、长芒13等。

其次,根据相关基因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在大量种质中鉴定和筛选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植株或品种。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遗传图谱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与耐旱相关的基因型,进而挖掘出拥有这些基因型的高耐旱性种质。

另外,基于化学、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可以对种质资源在干旱胁迫下的代谢物和蛋白表达等变化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对干旱适应性较高的种质。

耐旱作物的育种研究在筛选出耐旱种质资源之后,育种研究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育种研究相结合,是实现耐旱作物育种的关键。

育种研究可以从基因和表型两个方面入手。

从基因方面,育种者可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基于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学等的高通量筛选和排序,以快速鉴定和筛选出具有耐旱基因的种质材料。

此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也为干旱作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机会。

从表型方面,育种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水分和土壤环境等条件,对耐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表型鉴定,挖掘出具有耐旱表型的种质材料,并利用遗传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加速育种进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田间试验等方式,评价作物的实际生产性能和适应性,为作物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加科学和实用的依据。

总之,耐旱作物的种质资源筛选和育种研究是实现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关键。

水稻回交后代抗旱性鉴定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回交后代抗旱性鉴定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回交后代抗旱性鉴定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水稻是我国主食作物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

然而,由于我国南方气候多变,常年遭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水稻产量波动较大。

因此,提高水稻的抗旱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回交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其可以让水稻具有更好的抗逆性能。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水稻回交后代进行抗旱性鉴定研究,为我国水稻抗旱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目的1. 探究回交水稻后代的抗旱性状表现及其遗传规律。

2. 分析回交后代抗旱性状与亲本的遗传关系,为后续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三、研究内容1. 选取不同抗旱性的水稻作为亲本,通过标准回交法获得回交后代。

2. 对回交后代进行抗旱性鉴定,采用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可溶性蛋白含量(SSC)、丙二醛含量(MDA)等指标评估水稻的抗旱性。

3.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回交后代抗旱性状与亲本的关系,确定回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四、研究方法1. 亲本选料:选取不同抗旱性的两个水稻品种作为亲本,以分别进行回交。

2. 回交:采用标准回交法获得回交后代。

3. 鉴定:对回交后代进行抗旱性鉴定,评估水稻的抗旱性。

4. 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回交后代抗旱性状与亲本的关系,确定回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五、预期成果1. 确定抗旱性较强的水稻亲本,为后续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2. 探究回交后代的抗旱性状表现及其遗传规律,为水稻抗旱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亲本选料、回交,获得回交后代。

第二年:对回交后代进行抗旱性鉴定。

第三年: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回交后代抗旱性状与亲本的关系,并确定回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完成论文撰写及答辩。

七、研究意义本研究在探究水稻抗旱性状的遗传规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提高水稻抗旱性提供实际可行的育种方法。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杂交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推动我国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

水稻旱作栽培试验示范及结果分析

水稻旱作栽培试验示范及结果分析

水稻旱作栽培试验示范及结果分析一、材料与方法水稻旱种品种为“95―34”。

地点分布在北镇市五粮乡,分三点对比,综合评价。

4月下旬播种,机械播种,亩播种量9kg,垄距40 cm,播幅5cm,条播,以本地区水稻栽培模式为对照。

除草剂采用丁草铵0.25kg/亩,除草醚0.25kg/亩、农思它0.2kg/亩,兑水100kg,播种后7d喷施,实行土壤封闭。

调查内容为与产量相关性状、物候期、成本和经济效益等。

二、结果与分析1.有灌水条件地块此地块在北镇市五粮乡棚间,有灌水条件,水稻旱种播种期为4月28日,此品种为“95―34”,生育苗为145天左右。

为中熟水稻品种,旱种时生育期比水稻要晚10天左右,每个生育期时期比正常水稻要晚一些。

但抽穗后灌浆成熟比正常水稻要快一些。

旱作水稻成穗率、穗长、成粒率低于正常水稻。

产量相差160.8kg。

但在大旱之年,产量比较可观,这得益于此片旱稻是种植在蔬菜大棚间,在自然降雨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浇棚菜的水源条件,从而产量没有受到影响。

水稻旱作用水量少,只要充分利用小型的水利资源和发挥旱灌设施的潜力,有少量水资源如方塘、小井就可以发挥出水稻旱作的优势。

2.无灌水条件地块此地块附近无水源可利用。

结果成苗只有原来的一半,穗数更是少得可怜,而且受干旱影响,生育期延迟,到8月23日处暑只出10%的穗,株高只有40cm。

水稻一生中有两个阶段对水稻敏感期。

一是发棵至分蘖期,这个时期如果田间土壤水分亏缺,会影响水稻生长速度和分蘖进程,使水稻生长量不足,个体与群体发育不良,造成先天不足;二是水稻幼穗分至减数分裂期,如果土壤发生严重缺水导致干旱,则对水稻影响极大。

其中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的分临界期,如果此时田间发生水分亏缺,将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和穗分化,最后,造成减产。

发展节水稻作,要全面、正确理解水的含义,绝不可以认为水稻旱种就是完全依靠自然降水,而忽视水稻固有的水分生理特征,只顾节水而影响水稻正常生育质量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室的顶部用透明尼龙薄膜覆盖以防干旱处理期间雨水 的干扰 , 水泥槽排灌方便。 选生育期 60~80 d 的保持系 , 分 期播种力求始穗期一致 (±2 d), 直播前用浸种灵 (10%二硫 氰基甲烷乳油 , 泰州梅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浸种 48 h, 清洗后在 30℃条件下催芽 , 芽谷播种 , 每盆 20~25 粒 , 分次间苗至每盆 3 株。盆栽用土为稻田壤黏土 , 经晒干粉 碎过筛后每盆定量装 15 kg, 按土∶肥 =1 000∶ 1 施入市售 豆饼肥作基肥 , 为防止稻株徒长倒伏 , 全生育期不再施肥 , 手工除草并按需防病治虫。 试验所用塑料盆高 40 cm、上端直径 30 cm, 在靠盆 底部的侧面开直径 2 cm 的小孔并配橡皮塞 , 用于干旱处 理时排水及堵渗。将塑料盆放在水泥槽的土中 , 令土没过 塑料盆排水小孔 5 cm 左右 , 以求盆内土壤含水量基本一 致。从图 1 可知 , 随排水干旱进程 , 土壤水势与土壤持水 量呈线性变化。土壤饱和持水量为 50.2%(水土比 ), 届时 水势为 0 kPa;随排渗水及土壤棵间蒸发与稻株蒸腾 , 土 壤持水量渐降 , 土壤水势渐增 , 至排水 15 d 后 (干旱处理 结束 ), 土壤持水量下降至 1.5%, 相应的土壤水势为 47 kPa;排 (渗 )水后 5~6 d, 各参试保持系清晨叶尖停止吐水 , 相继出现剑叶卷叶 , 继而萎蔫及叶尖枯黄 , 进而全株各叶 片 失 绿 黄 枯 , 这 时 的 土 壤 持 水 量 为 13%, 土 壤 水 势 为 18.5 kPa, 此与前人研究水稻发生干旱胁迫时的水势及 土壤萎蔫系数相仿 [8-9] 。总之 , 干旱处理系渐进过程 , 前 5~6 d 仅为水分渐进亏缺 , 5~6 d 后进入干旱胁迫状态 , 且 伤害日渐加深。 1.3 干旱处理的时期 张瑞珍等 [16] 研究了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熹, E-mail: wangxi359@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lxtao@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09-05-19;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9-08-26.
本研究由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 (06-03-01B), 国家公益性行业 ( 农业 ) 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NYHYZX07-001), 浙江省重点项目 (2008C22073, 2009C32048), 浙江省三农五方项目 (SN2008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871473)资助。
第 12 期
陶龙兴等 : 我国水稻常用保持系穗期耐旱性测评及育性分析
2297
1
1.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 II-32-B、中优 -B、优 1-B、
处理 , 第二期简称开花期干旱处理。 处理时期为孕穗期 (期间平均温度 36.7℃ , 相对湿度 64%), 开花期 (期间平均温度 34.6℃ , 相对湿度 66%), 穗 期 (期间平均温度 35.7℃ , 相对湿度 65%)。干旱处理时拔 出塑料盆排水小孔的橡皮塞 , 使其迅速排水 , 自然干旱 , 塑料盆中的水势变化如图 1。 1.4 土壤水分测定与干旱胁迫指数计量 1.4.1 土壤水势测定 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制的负压式土层湿度计(张力计)埋于盆栽土层 15 cm 处, 逐日记录土壤水势 , 单位 kPa[9-10]。 1.4.2 土壤持水量测定 与土壤水势记载同步进行 , 取 15 cm 深土壤 , 以 105℃烘 24 h 称重 , 计算水土比 , 单 位为 %[7]。 1.4.3 1.4.4 结实性状 干旱胁迫指数 将单穗以粒重分实粒、秕粒、空粒 , 未经排水干旱处理的 “ 水育 ” 稻 在 40℃条件下烘 24 h 后分别称重 [12-13]。 株为对照 (A), 经排 ( 渗 ) 水干旱处理的盆栽稻株为干旱处 理 (B), [(A 结实率 B 结实率 )/A 结实率 ]为干旱胁迫指数
[14]
中 9-B, 四川内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内香 85-B、内香 II -B, 以及 902-B(IR69902, IRRI)、 K22-B (四川省农业科 学院育成 )、 菲改 -B (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 成 )、 博白 -B (广西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 )、 珍汕 97-B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院育成 )、协青早 -B (安徽省广德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 )、金 23-B (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育成 )、 V20-B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育成 )等 14 个保持系。 1.2 盆栽试验环境条件及干旱胁迫监测 盆栽试验在四边通风的露天网室盆栽场水泥槽进行 ,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6, China
Abstract: By monitoring soil moisture using both soil moisture meter and soil sampling method, we evaluated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maintainer lines at panicle stag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aintainer lines K22-B, Jin 23-B, and II-32-B were drought-insensitive at panicle stage, while Zhenshan 97-B, Zhong 9-B, and Xieqingzao-B were drought-sensitive; (2) the tested maintainer lin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drought stress at flowering stage (from pollen filling stage to spikelets filling stage) than at booting stage (from meiosis stage of pollen mother cell to pollen filling stage); (3) drought stress at booting stage mainly injured the spikelet fertility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ss index and percentage of unfilled grains (r = 6988**), and drought stress at flowering stage injured both the fertility and plumpness of spikelets, the percentage of unfilled grains and the percentage of non-fully filled grains exhibi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tress index (r = 0.7660** and r = 0.5230 respectively); (4)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drought tolerance at panicle stage and grain sett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normal condition. Keywords: Rice maintainer line; Drought stress; Stress index; Flowering stage 我国水情脆弱 , 人均淡水年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 平的 1/5。作为一个农业用水大国 ,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 可用淡水资源的 80%, 其中稻作年耗水量又占农业用水 量的 68% , 亦即我国每年稻作耗水量占年淡水资源的 1/2。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表明 , 我国稻作生产仍然处于 “吨 水斤粮 ” 低生产效率状态 , 水资源高消耗已不堪重负 , 发 展稻作节水是我国干旱缺水 “ 三北 ” 稻区的权宜技术和重 要目标 。在维护粮食安全前提下 , 革新稻作技术 , 节制 灌溉用水 , 维护生态安全 , 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的战略一环 。在当前水资源紧缺条件下 , 发展稻作节 水技术和革新水稻灌溉制度是当务之急。 一些重要的技术
我国水稻常用保持系穗期耐旱性测评及育性分析
陶龙兴

符冠富


乐明凯

熹*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浙Fra bibliotek杭州 310006
要 :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和取土烘干法双重监控盆栽试验的土壤水势变化 , 观测我国 15 个常用水稻保持系的穗
期耐旱性和育性特征。 结果表明 , K22-B、 金 23-B 及 II-32-B 等保持系为穗期干旱胁迫钝感材料 , 而珍汕 97-B、 中 9-B 及协青早 -B 等为穗期干旱胁迫敏感材料;参试保持系在开花期 (花粉粒充实期到小穗灌浆初期 )比孕穗期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期到花粉粒充实期 , 15 d)对干旱胁迫更敏感; 保持系孕穗期干旱胁迫主要伤害颖花育性 , 其胁迫指数与空壳 率 正 相 关 (r = 0.6988**), 开 花 期 干 旱 胁 迫 不 仅 伤 害 颖 花 育 性 并 影 响 小 穗 充 实 , 其 胁 迫 指 数 与 空 壳 率 正 相 关 (r = 0.7660**), 也与秕谷率正相关 (r = 0.5230);穗期耐旱性与其正常生育条件下的穗部结实性状不具直接相关性。 关键词 : 水稻保持系;干旱胁迫;胁迫指数;开花期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9, 35(12): 22962303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DOI: 10.3724/SP.J.1006.2009.02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