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数学-小升初专题复习3-式与方程-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式与方程》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式与方程》。
具体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方程的检验以及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意义。
2. 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买书”的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方程的定义,解释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意义。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定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4. 方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小明还剩12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但在课堂中,对于方程应用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方程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六年级复习课《式与方程》教案

课题:《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一、教材分析《式与方程》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的第一大块《数与代数》第三小节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对六年级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也是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因此要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和大纲要求去把握本节内容的教学。
在第一大块前面复习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后面的是《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三个内容。
《式与方程》不仅仅是小学数学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也是中学后续学习的基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应详细展开复习,应分开两个课时复习更佳!第一课时: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
第二课时: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体系,复习巩固熟练用字母表示数,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原理,会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3、进一步理解基本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方程和代数意识。
(第二课时)三、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知识。
难点:灵活熟练解方程。
关键:灵活表达四、教学过程《式与方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一、练习一我会填。
1、学校买来3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0元。
⑴3a表示;⑵50b 表示 ; (3)50-a 表示 ; (4)350a b +表示 ;(5)如果45,6,a b ==则350a b += ; (6)你能根据上面的练习,也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2、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是m ,那么最小的一个是 。
3、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a ,则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4、请用字母表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5、请用字母表示你所熟悉的一个运算律: 。
【操作及教学意图】 1、学生练习。
(“练在讲之前”!及时收集学生练习情况,以便 “讲在关键处”!) 2、学生练习反馈。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式与方程》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下总复习第七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式与方程单元总复习学科数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复习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点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
指名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引出本课复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
知识梳理一:用字母表示规律。
1、出示例题1:(1)淘气利用圆片摆出下面的图案。
第n 个图案用多少个圆片?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说一说,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概括地表示规律。
(2)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这个式子表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汇报。
指名说一说。
通过合作学习,总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概括地表示规律。
通过说一说,总结哪些规律能利教师很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一个边长是ncm的正方形,面积是n²cm²。
(2)一个方阵,每排n 人,有n排,共有n²人。
2、典例训练:按如下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填表。
知识梳理二: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问题:说一说:可以用字母表示哪些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用字母可以表示:(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4)用字母表示规律知识梳理三: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提出要求: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讨论用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量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字母表示计算方法:知识梳理四: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今天,我们将对式与方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通过复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式与方程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法则和方程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五章《式与方程》中的各个小节。
这些小节包括:1. 代数表达式:包括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
2. 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的解法等。
3. 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代数表达式的各种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灵活运用。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复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各个小节的重要概念和例题。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解题过程的展示。
3.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式与方程的概念,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2. 代数表达式的复习:回顾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巩固记忆。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熟练掌握解法。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熟练掌握解法。
5.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式与方程的复习1. 代数表达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2.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解法3.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解法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多项式?A. 2x + 3B. 2x^2 3x + 1C. 2x^3D. 2x^2 + 3x答案:B2. 填空题:(1)3x^2 2x + 1是一个____(整式/单项式)。
【精】《式与方程》精品教案

《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全过程,利用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1)梳理知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师: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计算方法师:你能举例说明吗?生: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s=vt总价=单价×数量 c=an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c=at(2)字母表示计算方法:a b +a c =ac b +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生:长方形 周长 c=(a+b) ×2 面积:s=ab正方形 周长 c=4a 面积:s=a 2平行四边形 面积 s =ah三角形 面积 s=ah ÷2梯形 面积 s=(a+b)·h ÷2圆 周长c=πd=2πr 面积 s=πr 2(4)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2. 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式与方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式与方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算术式的概念;2.能够根据问题的要求,列出算术式;3.能够初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重点1.算术式的概念及其用法;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以及小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式”与“方程”的概念。
2. 讲解2.1 算术式的概念及其用法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算术式吗?”让学生自己尝试回答。
然后通过更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式是由数字和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算术式,老师可以列一些例子,例如:5+3、8×2、4-2等等,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常见的方程问题,例如:“班里有一部分同学去游泳,还有5个人没有去,请问这个班有多少人?”,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的形式,并通过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可以适当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算术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由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因此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低。
在讲解算术式和方程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拓展知识,例如多项式、二次方程等等。
此外,在练习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类型不同、难度适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求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辨识方程。
2. 解方程: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简单的不等式的方法。
3. 方程的应用: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求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辨识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求解。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列方程求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黑板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2. 新授:讲解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求解。
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方程的方法3. 方程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思考题:如何用方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求解。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详细补充和说明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识别方程:要能够识别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形如`ax + b =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移项: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至等式的另一边,得到`ax = b`。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式与方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式与方程》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代数式的书写和简化方法。
2. 理解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的解法。
3. 灵活运用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复习:重点复习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包括整式、分式和根式的表示方法,以及代数式的简化。
2. 方程的复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强调方程解法的逻辑性和步骤的严谨性。
3. 不等式的复习: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探讨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4. 综合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式与方程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代数式的简化、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典型例题、练习题、黑板。
学生准备:笔记本、草稿纸、计算器(可选)。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对式与方程的兴趣。
2. 复习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和简化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
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解集的表示。
3. 深化理解:通过精选例题,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点评和讲解,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综合应用:出示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
板书设计1. 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和简化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解集的表示。
4. 实际问题中的式与方程应用。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1. 基础练习:代数式的简化,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
2. 综合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7岁,当小明x 岁时,爸爸的年龄可以用(x+27)来表示,(x+27)还可以表示爸爸比小明大27岁的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1)路程用s 表示,速度用v 表示,时间用t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 。
(2)总价用a 表示,单价用b 表示,数量用c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 ; 。
(3)工作效率用a 表示,工作时间用t 表示,工作总量用c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 ; 。
(4)收入用a 表示,支出用b 表示,结余用c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 ; 。
3、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1)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运算性质减法性质 : ()c b a c b a +-=-- 除法性质:()c b a c b a ⨯÷=÷÷ 商不变性质 :b a b a =÷ →()()ban a n a =⨯÷⨯ 或 (b 、n 均不为零)比不变性质:b a b a =:→()()ban b n a =⨯⨯:或 或 (b 、n 均不为零) 比例性质:d c b a ::=→bc ad =(3)计算公式 周长(C ):C 正方形= C 长方形= C 圆= 面积(S ):典例S 正方形= S 长方形 = S 三角形= S 梯形= S 平行四边形= S 圆= 体积(V )V 正方体 = V 长方体 = V 圆柱 = V 圆锥= 4、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数与数相乘是,乘号不能省略。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要先用括号把含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的名称。
4、求代数式的值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
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例题一、(1)温度由25℃下降t ℃变为( )℃。
(2)a+a+a+a 写成乘法算式为( )。
(3)一个正方形周长为C,它的边长为( )。
(4)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用去了d 元,平均每千克苹果( )元。
(5)a 、b 、c 、d 四个自然数互不相等,a 最大,d 最小,且dcb a =,则d a +比c b +____。
(6)小林把(15+☆)×4,错算成15+☆×4,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得数相差( )。
变式练习一、1、学校有男生x 人,女生人数比男生的3倍少20人,女生有( )人,女生比男生多( )人。
2、小明今年a 岁,爸爸(a+28)岁,再过x 年,爸爸比小明大( )岁。
3、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姚明共投中a 个3分球,b 个2分球,罚球还得了3分,在这场比赛中,他一共得了( )分。
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一个为a ,这三个自然数的和是( )5、每袋面粉重a 千克,每袋大米重b 千克,8袋面粉和ba c+5袋大米共重( )千克。
7、a 、b 、c 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并且c b a >>,则( )cb +。
(填“>”或“<”)8、一个三位数,它的个位数是a ,十位数是b ,百位数是c ,那么这个三位数应记作( ) 9、比a 的2倍多2.4的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当a=2.7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10、找规律,看看字母各代表什么数。
1、3、5、a 、9、11、13 ( ) 5、10、15、b 、25、30 ( ) 99、88、c 、66、55 ( ) 1、2、4、7、11、x 、22 ( )11、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等于4,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一个奇数,而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那么这四个数的乘积是 。
例题二、1、当a=10,b=30时,b a 22=( ) A 、 -10 B 、70 C 、1702、老刘a 岁,小陈(a -20)岁,再过b 年后他们相差( )岁。
A 、 20岁 B 、 b +20 C 、 a -20+b3、若9a 是最大真分数,则a=( );若9a是最小假分数,则a=( )。
A 、9 B 、8 C 、7变式练习二、1、下面4组中,( )组的两个式子的结果是相同的。
A 、27和7×2 B 、b ×b 和2b C 、a ×a 和a 2D 、C +C 和C2、2x 一定( )x 2。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3、丁丁比昕昕小,丁丁今年a 岁,昕昕今年b 岁,2年后丁丁比昕昕小( )岁。
A 、2 B 、b -a C 、a -b D 、b -a +24、小麦m 岁,小乔比小麦大2岁,比小兰年轻4岁,小兰的年龄是( )岁。
A. 2m+4 B. m+4 C. m+65、3个连续偶数,最小的一个是a ,最大的一个是( ) A 、a+2 B 、a+1 C 、a+4 D 、2a6、小丽比妈妈矮a 厘米,爸爸比小丽高b 厘米,已知a>b ,爸爸和妈妈比身高,正确的情况是( )A、爸爸比妈妈高(a+b)厘米 B、爸爸比妈妈高(a-b)厘米 C、妈妈比爸爸高(a-b)厘米 D、不能确定谁高 7、一件商品原价a元,先涨价10%,又降价10%,现在这件商品的价格是( ) A、a B、10%a C、0.99a D、90%a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m,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式子是( ) A、5m B、5×10+m C、10×5×m D、m×10+5例题三、计算1、去括号(主要是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和加减法的运算性质)=+)(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2、应用上面的性质去掉下面各个式子的括号,能进行运算的药进行运算 =--)3(5x =+-)1(27x=++)123(4183x x =--)312(36x x x 变式练习三、计算 =+++)62(31)43(21x x =--+)212(21)58(41x x课堂练习1、判断(1) a ×4可以写成a4. ( ) (2)(b +a )×7就是7(b +a ) ( ) (3)b +2可以写成2 b. ( )(4)5xy 就是5(x +y ) ( ) (5)b ×b 就是2b ( ) (6)1×a 简写成1a ( )(7)当1>a 时,813813>⨯a 。
( ) (8)一个数a ,它的倒数是a1。
( )2、填空1、比比a 的2倍多2.4的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当a=3.5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2、要使得2(a+2)的值是20,则a的值是( )3、一本笔记本a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它的3.5倍,一支钢笔比一支笔记本贵( )元,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一共要( )元、4、小强在玩一种计算游戏,游戏的规则是。
例如:。
=( );如果的结果是最小的质数,那么x=( )。
3、解答题下图是小明家的客厅和厨房的平面图。
(a )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b )当B=6时,求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 大多少平方米?知识点二:简易方程1、等式的含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用“=”连接。
如4+9=13.2、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
若a=b 那么有a+c=b+c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等的非零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 (c≠0)3、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却不全是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5、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2)去括号-------------------分配律(3)移项----------------------等式的性质1(4)合并----------------------分配律(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6)验根----------------------把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例题一、判断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3x+3>10是方程。
()4.2b+5是方程。
()例题二、解方程1、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57575575=-=-=-+=+x x x x 解:3399345345443543=÷==+=+=+-=-x x x x x x 解:我们把一个数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的过程,叫做移项,注意把一个数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时,原来是加的变成减,原来是减的变成加号。
2.典型的例子及解方程的一般步骤263173731317137==-==++==-x x x x xx 解: 5.0147714147147=÷====÷x x x xx 解:1134656453)32(2532)32()53(=-=+-=+-=+=-÷+x xx x x x x x x 解: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2346641097237102937)5(2)3(3)6167(6)5(2)3(36167)5(3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1.去分母;(应用等式的性质,等号的两边同时乘以公分母)2.去括号;(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及加减法运算律)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方程左边,不含未知数的移到方程右边)4.合并;(就是进行运算了)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6.检验;(把求出来的x 的值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进行运算,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变式练习、解方程1、5364+=-x x2、7321=÷x3、 2048433=-⨯x4、3)13()511(=-÷-x x5、 12)2(3=+x6、756+=x x7、3234+=-x x 8、41313197+=-x x9、x x 6159107-=+- 10、36)43(9=-÷x11、2)63()52(=-÷+x x 12、36)4331(9=-÷x13、178312+=-x x 14、44.632.25⨯=÷x15、()415.012=-÷x 16、37615=-x17、)43(31)35(21x x -=- 18、7)5.0(4+=+x x19、1)32(63=--x 20、1)15(61)32(31=--+x x21、 x x 2]32)21(2[23=+- 22、7.08.223=+-x x23、 144334=-+-x x 24、 1)23(5)14(3)12(7-+=---x x x25、22)]2(49[2)7(3=----x x 26、5.6203:%18x =课堂练习、一、判断1、方程是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