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与加强带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跳仓施工法。
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跳仓施工法有“抗”与“放”2个方面。
跳仓间隔7~10d,通过跳仓间隔释放混凝土前期大部分温度变形及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约束应力。
初凝后多次细致的压光抹平,消除混凝土塑性阶段的塑性收缩而产生的开裂。
在不增加胶凝材料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主要从控制原材料性能、优化配合比入手。
例如,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掺加矿粉或粉煤灰,以此减少用水量,降低水胶比;多次论证减水剂的掺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控制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
二、全面分层。
在整个浇筑段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做到第1层全面浇筑完毕后浇筑第2层时,第1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
浇筑第2层时,振捣棒务必要插入第1层,使层与层间形成整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
必要时亦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三、分段分层。
适宜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2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分层。
四、斜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
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2.3.1 温控指标规定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1℃;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2.3.2 温控措施除上述配合比原材料的控制方法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浇筑混凝土前用深井水冲洗碎石让其冷却;采用深井水作为拌合用水;在罐车、地泵管等输送工具表面包裹吸水材料并不断洒水降温。
“跳仓法”施工技术就这样做

“跳仓法”施工技术就这样做“跳仓法”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在后期收缩应力较小的阶段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阶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具体施工顺序是:先浇筑第一批即1-1~1-6,相隔不小于7d后再浇筑第二批即2-1~2-6。
“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
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跳仓法”施工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比优势显著:1)简化施工工序、可加快施工进度。
2)减少施工缝、有利于控制裂缝提升工程质量。
3)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跳仓法”施工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可采用60d 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
2)地下室外墙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其区格长度不宜大于40m,也可沿外墙30~40m设一条800mm施工后浇带,带的两侧采用钢筋网或钢板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同步浇筑,且不少于7d。
3)地下室顶板及地上楼板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分为各不宜大于40m 的区格,沿各自方向编号,各层及基础底板(包括墙体)不必在同跨内,可各自分区格(即其施工缝不必上下对齐)。
4)采用跳仓施工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满足有关的规范要求。
5)楼板也可以采用跳仓施工法,与基础底板施工方法相同,出于楼板厚度较薄的考虑,浇筑间隔时间可相应缩短一些,其实过去分段流水作业中已有这方面的经验。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技术的浅析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技术的浅析作者:刘亚刚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1期摘; ; 要:现今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过程中采用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情況非常普遍的。
跳仓法是一种新的施工方法,与传统的留置变形缝、后浇带等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程进度、质量、经济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介绍了跳仓法施工原理及要点,并与后浇带施工进行对比,论述跳仓法施工的先进性。
关键词:跳仓法;后浇带;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1; 跳仓法简述跳仓法施工是利用“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采取“抗放结合”的综合措施来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方法。
以大型筏板基础为例,具体施工方法:将混凝土浇筑体划分为体积大约相等的区块(一般边长不大于40m为宜),按照品字型排列的顺序浇筑(先按正品字型浇筑,后按倒品字形浇筑),且保证相邻区块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在7天以上。
先期浇筑的仓格内的混凝土在间隔期内部应力已释放,趋于稳定后再浇筑后期仓格的混凝土;后期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最终达到“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目的。
跳仓法与后浇带不同,是一种主动控制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方法“放”的原理是基于当前混凝土胶凝材料以水泥为主,水泥水化放热在混凝土浇筑后2-3天即达到最高值,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点温度后温度开始下降,7-14天后温度接近环境温度。
通过混凝土变形曲线可以较为明显的发现,在降温阶段前,混凝土已基本收缩完毕,体积趋于稳定,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温度曲线和变形曲线在前期基本吻合,这种特性是“放”的理论基础,并且也确定了“放”与“抗”的施工间隔至少为7天。
“抗”的原理则是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抵抗后期浇筑的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前期分仓浇筑的混凝土抵抗后期浇筑的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这就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变形、提高抗拉强度,如: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掺入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外加剂等;选择水化热较小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提高混凝土骨料的质量等级;制定完善的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养护措施等。
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

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是指在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跳仓浇筑的方法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该工法在大型市政工程、工业厂房、桥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便利。
二、工法特点1. 适用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平整、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如大型地下车库、防洪堤坝、桥梁等。
2. 施工效率高:采用跳仓浇筑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质量好:该工法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紧密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4. 施工过程可控: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5. 可持续发展:该工法采用的机具设备和技术手段相对成熟和先进,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适应范围广泛,适用于大型市政工程、工业厂房和桥梁等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别适用于具有施工周期紧迫和施工效率要求高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浇筑施工工法基于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工程需求,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施工过程:1. 合理的浇筑顺序: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浇筑顺序,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跳仓浇筑技术:采用跳仓浇筑技术,通过输送泵将混凝土均匀地送至施工现场,然后使用跳池机将混凝土连续进行跳跃浇筑,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混凝土质量控制: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4. 施工过程监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控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施工人员、准备机具设备、搭建施工场地和准备混凝土原材料等。
简述跳仓法施工

简述跳仓法施工“跳仓法”施工现场示例1、“跳仓法”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早期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阶段,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在后期收缩应力较小的阶段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阶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2、“跳仓法”施工工艺(以下图示例为例):“跳仓法”施工顺序示例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各分为不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具体施工顺序是:先浇筑第一批即1-1--1-6,相隔不小于7d后再浇筑第二批即2-1--2-6。
“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
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3、“跳仓法”施工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比优势显著:(1)简化施工工序、可加快施工进度;(2)减少施工缝、有利于控制裂缝提升工程质量;(3)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4、“跳仓法”施工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可采用60d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2)地下室外墙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其区格长度不宜大于40m,也可沿外墙30-40m设一条800mm施工后浇带,带的两侧采用钢筋网或钢板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同步浇筑,且不少于7d;(3)地下室顶板及地上楼板也可采用跳仓施工法,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分为各不宜大于40m的区格,沿各自方向编号,各层及基础底板(包括墙体)不必在同跨内,可各自分区格(即其施工缝不必上下对齐);(4)采用跳仓施工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满足有关的规范要求。
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工法(2)

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工法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体积庞大,普通的施工工法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具体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跳仓法施工工法是一种应对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施工需求的解决方案。
其特点包括:采用模块化工艺,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结构稳定性好,适应各类气候条件;施工效率高,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跳仓法施工工法适用于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大型水池等。
该工法在处理超长超宽结构的同时,还具备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结构需求。
四、工艺原理跳仓法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强度钢模板作为支撑架,通过移动支撑架的方式来完成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支撑架布置方案、选择适当的支撑材料和连接方式、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质量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施工工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五、施工工艺跳仓法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支撑架搭设、混凝土浇筑和支撑架拆除三个阶段。
在支撑架搭设阶段,需要根据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理的支撑架布置方案,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支撑架的搭设。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质量,确保混凝土能够完全填充结构空间。
在支撑架拆除阶段,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合理选择拆除时间,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六、劳动组织跳仓法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包括搭设支撑架的施工人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人员等。
同时需要协调施工人员之间的协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跳仓法施工工法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机具设备,包括支撑架,用于支撑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搅拌机和泵送设备,用于混凝土的浇筑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跳仓法施工要注意什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跳仓法施工要注意什么什么是跳仓法跳仓法是由中国著名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提出和推广的,王教授提出“抗与放”的设计原则,正是基于这个原则,跳仓法施工对于减少超长、超厚、超薄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效果显著。
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10d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将建筑物地基或大面积混凝土平面机构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
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d,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可不留后浇带。
跳仓法技术跳仓法施工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是在在不设缝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主要技术(1)利用"抗放兼施、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经分析科学划分"跳仓块",采取材料、结构、施工管理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
(2)长墙配小直径、高密度水平钢筋置于主筋外侧,底板加铺钢筋网,以增加混凝土抗裂能力。
(3)选择低收缩性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4)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混凝土坍落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变形。
(5)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现温控。
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加草袋保温的综合养护措施尽快回填覆土,以达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降低约束应力。
本成果所进行的裂缝控制理论分析,包括强度及变形分析。
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并非线性关系,超长结构的混凝土裂缝是可控的。
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设变形缝和后浇带,利用不加任何膨胀剂的常规混凝土采取"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确保了工程抗裂安全度,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施工方法具有创新性,突破了国内规范中地下长墙变形缝许可间距的规定。
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2)

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的施工开始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控制和防止土地的沉降和裂缝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通过合理的工艺原理和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地的沉降和裂缝的产生。
二、工法特点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的特点包括:1. 结合了跳仓法和膨胀加强带技术,发挥了两种工法的优势。
2. 通过预埋带裂缝控制材料,控制土地的沉降和裂缝的产生。
3. 工法简单,施工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工程。
4. 可适用于各种土地条件,包括软土地质和固体地质。
三、适应范围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合:1. 土地沉降较为明显的地区,如城市地下管线敷设、地铁隧道施工等。
2. 对于软土地质和固体地质中的地下工程,如基础设施建设、桥梁工程等。
四、工艺原理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跳仓法通过改变土地的应力分布,减小土壤沉降的范围和程度。
2. 膨胀加强带技术通过预埋带裂缝控制材料,对土地进行加固和增强,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通过采取这两种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地的沉降和裂缝的产生,保证施工过程的成功。
五、施工工艺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如下:1. 土地勘测与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确定施工工艺和工法,并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2. 跳仓法施工:根据工程要求,在施工区域进行跳仓法的施工,改变土地的应力分布,减小沉降范围。
3. 膨胀加强带施工:在土地上预埋带裂缝控制材料,并进行加固和增强,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通过以上施工工艺,能够确保土地的稳定和安全,满足工程的需求。
六、劳动组织跳仓法+膨胀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施工工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 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 与加强带施工工法: Large super-long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concrete temperature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GB20010-2002 requirements, must be in the floor, floor and wall with multiple settings after pouring belt, the shrinkage of the mass concrete stability after pouring concret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ntrac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non structural wall, floor cra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pouring bel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extend the period of a project, and easy to cause som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1.前言为克服后浇带施工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并将后浇带改为加强带的做法,并自90 年代开始经过十几项大型、双层地下室、深基础地下工程的施工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经验,特汇成此工法。
该工法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2009)并有所创新与改进。
该工法于2011年通过了江苏省建筑工程XX局,XX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技术所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工法对在更大的范围应用中提供了实例范本,其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特点2.1加强带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施工,大大缩短了结构施工工期。
2.2加强带消除了后浇带所容易造成的混凝土接缝不严密、错台、接搓明显的质量通病,利于保证地下室工程质量。
2.3加强带克服了后浇带容易积水,积集建筑垃圾增加施工难度的弊病,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4加强带有利于避免混凝土因温度引起的收缩性非结构性裂缝。
2.5加强带的采用利于工程综合效益的获取。
3.适用范围适用于超长,超深等大型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
4. 工艺原理将混凝土结构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2009中的规定间距,划分为分段施工“跳仓区”的施工缝,待整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用特种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加强带施工,使混凝土温度应力在得到释放后及时得到有效补偿,从而清除超长结构不间断连续施工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引起的非结构裂缝。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流程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分仓区f加强带封网处理f浇筑结构混凝土f浇捣加强带f混凝土养护5.2操作要点5.2.1分仓区: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2009。
规定: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
不出现有害裂缝:1 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2 后浇地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小于7d, 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5.2.2加强带的留置: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02规定,确定加强带位置,如表1所示。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1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 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 50现浇式55 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 40现浇式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结构装配式40 30现浇式30 205.2.3加强带封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必须先将加强带部位进行充分圭寸闭,膨胀加强带宽2〜3m带两侧布置5mm勺密目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 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余浆流入加强带内,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网两端分别绑扎在钢筋上。
膨胀加强带内增设10%水平温度加强钢筋,与膨胀带方向垂直布置,两端伸出膨胀带2m,分别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固定。
具体做法如图1 所示:图1 密目钢丝网5.2.4浇捣加强带混凝土:待两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束并达到1.2N/m m 2强度后,即可浇筑加强带混凝土。
浇捣前先清理预留带中余浆杂物,淋水湿润,绑扎上皮钢筋后,由一端或两端浇捣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微膨胀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黏稠度较大,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浇捣密实,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表2 混凝土强度等级膨胀剂掺加纤维必须高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个等级且不小于C30PNC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掺量按规定一般为3%〜6% HDC或CTA PP聚丙烯纤维)掺量按规定一般不少于0.9kg/m35.2.5 加强带混凝土养护加强带混凝土养护至关重要,必须充分作好养护,浇捣结束,表面初凝后即喷洒养护剂,及时覆盖塑料膜,并每天喷水养护且不少于14d。
5.2.6 为保证加强带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即挂网封闭f清理湿润f绑扎上皮钢筋f浇捣密实特种混凝土f强化养护混凝土5.2.7 膨胀加强带的作用:膨胀加强带的设计强度比相邻的混凝土设计强度提高5〜10MPa即提高1〜2个等级,从而提高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在此部位开裂,膨胀加强带内混凝土的膨胀剂比带外其他混凝土掺量高一些,产生较大膨胀,而两侧混凝土的膨胀率较小,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膨胀区,从而补偿相应的收缩曲线。
6. 材料与设备6.1 材料6.1.1圭寸闭材料:密目金属网5m M 5mm 5 =1.5mm6.1.2 特种补偿混凝土:高于大体积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且》C306.1.3 微膨胀剂:PNC6.1.4阻水材料:BW-96止水条,3厚钢板止水带(均按设计规定)6.1.5防开裂纤维HDC或CTA PP聚丙烯纤维)(均按设计规定)主要参数及性能:纤维长度》15〜19mm密度0.9,熔点160〜170C,燃点590C,抗拉强度580〜780MPa杨式弹性模量370Mpa 抗酸、碱腐蚀能力强,导电、导热性能低,符合规范要求。
6.1.6 养护材料混凝土养护液;HL-401型混凝土表面混凝剂(或M9塑膜养护剂)混凝土塑料薄膜:黑色最佳6.2 设备与机具6.2.1混凝土浇筑机械:HT606.2.2混凝土震捣: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6.2.3钢筋加工机械7. 质量控制7.1加强带的留置必须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02 规定要求。
7.2按规定绑扎好带内钢筋。
7.3加强带混凝土必须采用特种高性能有微膨胀补偿功能的混凝土。
7.4加强带采用低碱硅酸盐水泥,必须加强养护,减小混凝土收缩。
7.5地下壁墙处的加强带尚应作好接缝处防水处理,如浇筑混凝土前敷设好BW-96止水条或钢板止水带7.6采取措施做好地下室顶板外露部分及外墙面保温。
7.7及时做好外墙防水与回填。
7.8必要时做好混凝土测温记录。
8. 安全措施8.1劳动组织:挂网封闭:1-2 工日/10m3 浇筑加强带:1-2 工日/10m3养护:2工日/10m38.2 安全注意事项;8.2.1 封闭挂金属网时防止扎手;8.2.2注意安全用电,作好接地零漏电保护装置。
8.2.3地下壁墙处做好支撑加固,安全上下人员。
8.2.4作好安全通道及四口“五临边”防护。
9. 环保措施9.1保持现场文明清洁,及时清理混凝土废弃物。
9.2作好钢筋加工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9.3及时回收利用搅拌机或洗机水,防止漫流。
9.4作好养护膜的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9.5搅拌时防止噪声污染。
9.6张拉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作业时,油泵、千斤顶等设备应放置在隔油布上,避免由于油的泄露而造成环境污染。
9.7混凝土和预应力施工时的废弃物应及时分类清运,保持工完场清。
10.效益分析10.1经济效益10.1.1 施工效益1、采用加强带替代后浇带后,消除了后浇带内积水和垃圾清理用工,据测算3〜4工日/10m3。
2、采用加强带加快了模板周转,可节省重复支模、拆模费用35〜50元/10m3,直接经济效益节约为125〜175元/10m3。
10.1.2设计效益设计上可节省后浇带设计图纸数量与工时和可能产生补强处理的费用, 增强了设计人员取消后浇带的信心, 有利于提高地下工程设计水平。
10.2技术质量效益10.2.1采用加强带后,地下底板、壁墙接缝处强度高,密实性好,表面平整光滑,地下室底板与壁墙连为一体, 及时进行防水处理和封闭回填, 质量明显优于后浇带混凝土,消除了后浇带施工容易造成的质量通病。
10.2.2缩短了工期。
由一般60 天后浇筑后浇带缩短为与大体积混凝土同步施工,尤其是地下工程,防水、回填可同步进行,节省了后浇带处理造成的时间耽搁,在缩短工期,保证地下工程提前完成方面,效果特别显著。
10.2.3加强带施工提高了地下工程的科技含量,使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充分利用。
11.工程实例(以下实例仅供参考)(1)济南燕柳花园1号楼,长度92.10m, 1999年施工;(2)济南国华经典E、F 楼,长度各78m,2000 年施工;( 3)济南国华经典A 楼,长度85m,2001 年施工;(4)济南国际会展中心C座,长度130m(底板厚1.2m) , 2003年施工;( 5)济南经四路人防地下商场,长度400m,2000 年施工;( 6)济南银座地下商城,长度126m,1993 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