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拉普拉斯变换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1、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血药浓度-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2、隔室模型: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假设条件:(1)同一隔室中药物的分布处于动态平衡;(2)通常药物的消除和隔室间转运为一级过程4、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式:0[()]()()()stL f t f t edt F s f t ∞-===⎰①0[]()ststA A L A Aedt e d st SS∞∞--==--=⎰⎰(A 为常数)②[()][()]()L Af t AL f t AF s ==③121212[()()][()][()]()()L f t f t L f t L f t F s F s +=+=+ ④0()()[]()()()[0(0)]()()(0)stststststdf t df t L edt edf t ef t f t def S f t edt SLf t f dtdt∞∞∞∞∞-----===⋅-=-+=-⎰⎰⎰⎰⑤1[]tL eS αα-=+5、例题①计算L(t)1()ststL t tedt tdeS∞∞--==-⎰⎰1[]ststteedt S∞-∞-=--⎰2111[(00)]SSS=---=②计算L(t 2) 22201()ststL t t edt t de S∞∞--==-⎰⎰221[]ststt e edt S∞-∞-=--⎰12(2)ststtedt te dt SS∞∞--=--=⎰⎰32S=x 0为静注剂量解:∵[][]dx L L kx dt=- (0)[][]S L x x k L x-=- (0)()[]S k L x x +=0[]x L x S k∴=+查表得:x=x 0e-kt④求解微分方程a a a a adxk x kxdt dx k x dt=-=-解:对①[][][][][](0)0a a a a a a a a dx L L k x L kx dt SL x x k L x kL x S x k x k x k x x S k⎡⎤=-⎢⎥⎣⎦-=--=-∴=+对②[](0)00[]()a a a a a a a a a adx L L k x dt SL x x k x S k x Fx Fx x S k ⎡⎤=-⎢⎥⎣⎦-=-+=∴=+④→③得 00()a a k tkta a k ta k Fx x eek kx Fx e---=--=【x (0)=0】 ① 【x a(0)=Fx 0】 ②③④。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对于临床药学而言,药物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和个体差异等。
了解药物吸收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它受到血液循环、药物与蛋白结合、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药师需要了解药物分布的规律,从而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以及预测药物在靶组织的作用情况。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了解药物代谢的途径和速度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和肠道排泄。
了解药物排泄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肠道功能,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它能帮助临床药师了解患者的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
另外,它还能帮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从而指导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认为药物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药物动力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总结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临床药师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表现,从而指导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个体化用药和合理用药也是未来临床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药物动力学无疑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药剂学

5.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 生物利用度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 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 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 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可以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 对生物利用度, 对生物利用度,前者主要用于比较两种给 药途径的吸收差异, 药途径的吸收差异,而后者主要用于比较 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 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概 述
• 药物动力学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 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 基本任务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其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 过程均 存在“量时”变化或 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
• 双室模型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外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 中央室和 双模型则是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 周室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 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 肺等)组成, 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肝、肾、肺等)组成, 药物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 药物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血液中的药物可迅速 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动态平衡; 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动态平衡;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 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 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 的,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静止状态的肌肉 组成。 等)组成。这些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需经 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药物动力学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采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结合机体的具体情况,推测体内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求算相应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在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中,常在给药后按不同时间间隔采血作药物浓度测定,以了解体内药物动力学规律性。
也可测定尿液或唾液中的药物浓度来研究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当然也可以在给药后测定尿液或唾液中的药物浓度来研究药物动力学规律)。
因为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间呈平行关系。
相同的血药浓度在不同的科属动物中得出的药理反应极为相似。
所以研究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对了解药理作用强度的变化极为重要,这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三、基本概念 (一)隔室模型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
为了定量地研究药物通过上述过程的变化,首先要建立起研究的模型。
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称为药物动力学模型。
隔室模型是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十分复杂,要定量地研究其体内过程是十分困难的。
故为了方便起见,常把机体划分成由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单元构成的体系,然后研究一个单元内,两个或三个单元之间的药物转运过程。
在药物动力学中把这些小单元称为隔室(亦称房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可看成是隔室间转运,这种理论称为隔室模型理论。
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为了简化处理过程,常将那些分布转运速度相近的组织和器官划归为一个室。
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还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如其油/水分配系数,与各组织的亲的力等。
例如对于一个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药物,脑属于中央室,而对于一个极性较大的药物,脑则是周边室。
1.单隔室模型 单隔室模型是把机体视为由一个单元组成,即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迅速地分布于可分布到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并立即达到分布上的动态平衡,成为动力学上的所谓“均一”状态,此时,可视机体为单隔室模型或单室模型。
药效动力学 pd-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效动力学pd-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与药物剂量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对于药物研发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效动力学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药物的药效特性和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从而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在临床治疗中,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们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频率,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分布情况,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被排除体外的过程。
药效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主要通过体外试验模拟体内条件,研究药物在体外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而体内实验则在动物或人体上进行,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来了解药物的药效特性。
此外,药效动力学研究还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药效动力学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个体间的差异、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此,未来在药效动力学的研究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研究方法,以提高药物研发和治疗的效果。
药效动力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同时也对药物行业和临床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引言部分首先对药效动力学进行概述,阐述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其次,对文中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展示后续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药效动力学的讨论,增加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临床药代动力学概述

采样点旳拟定
一种完整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涉及 药物各时相旳采样点,一般在吸收相至 少需要2-3个采样点, 峰浓度附近至少 需要3 个采样点, 消除相至少需要 3~5 个采样点。一般不少于11~12 个采样点。 应有 3~5个消除半衰期旳时间,或采样 连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旳1/10~1/20。
Css,max=FD/Vd(1-e-τ) Css,min=FD e-τ/Vd(1-e-τ) Css,avg(Cp)=AUCss/τ= (FD/CL)/τ DF(%)=(Css,max - Css,min)/ Css,avg×100%
屡次静脉注射给药
MTC MEC 静脉注射屡次给药血药浓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曲线
总面积=各间隔时间内梯形面积和
AUC0n=(1/2)(C1+C2)(t2-t1)+ (1/2)(C2+C3)(t3-t2)
+ + (1/2)(Cn-1+Cn)(tn-tn-1)
AUC0: 以 最 小 二 乘 法 先 求 , 再 按下式算出
AUC0= AUC0n+ Cn/
总清除率
(CL, Total body c1earance)
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次给药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屡次给药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进食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药物代谢产物旳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药物旳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经过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药物 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实测值), Cmax(实测值),t1/2,对Ⅱ、Ⅲ、Ⅳ期临 床研究旳用药方案提出提议。
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 时,药物分布所需要旳空间,常以L/kg表 达
药理学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肾功能
肾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 会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和能力。
肝功能障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功能障碍会 影响胆汁排泄。
年龄
儿童和老人的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的排泄 速度较慢。
遗传因素
某些药物的排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与遗传 因素有关。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量。
胆汁检测
通过收集胆汁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胆汁排泄的情况。
皮肤排泄研究
通过皮肤分泌物的测定,可以了解某些药物通过 皮肤排泄的情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制剂因素
药物的剂型、制备工艺、辅料等 也会影响其吸收。例如,药物的 溶解度、溶出速率等会影响其在 体内的吸收。
80%
生理因素
胃肠道的pH值、胃排空速率、肠 道蠕动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药物 的吸收。此外,人体的新陈代谢 和排泄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给动物用药,观察其体内 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了解药 物的吸收特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可以制定合理的 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促进新药研发
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者并进行优化。
保障用药安全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为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屏障
如细胞膜、血脑屏障等生理屏障限制某些药物的 分布。
药物分布的研究方法
0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88
➢辅料
稀释剂
分散、吸附
粘合剂
延缓崩解
崩解剂
溶出
润滑剂
疏水性 崩解、溶出
表面活性剂 促进、延缓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99
➢工艺
提取精制:有效成分的质量、数量 制备工艺:有效成分的分散状态 成型工艺:有效成分的释放、溶出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300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小肠表面积极大,即使是弱酸药物,吸收仍然较好
酸酸碱碱促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020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2.溶出速度
--固体制剂 崩解(分散) 溶出 吸 收
--溶出是难溶性药物的限速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11
溶出方程(Noyes- Whitney方程)
ddct S•K•Cs
影响因素:减小粒径 升高温度 振摇或搅拌 改变pH 成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22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3.粒径
粒径↓,比表面积↑,溶出速度↑,吸 收↑
使难溶性药物吸收增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33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4.多晶型
熔点 溶解度 溶出速度 吸收 稳定性
稳定 高
小
型
亚稳 定型
• 胞饮、吞噬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9
三、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药物因素 剂型因素
机体生物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100
影响因素(一)
生理因素
1.胃肠液pH值 2.胃排空 3.胃肠蠕动 4.食物 5.循环系统 6.胃肠分泌物及粘膜内的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选择题
1、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 B.与首次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无关 E.与机体生理病理条件无关
2、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A.时间 B. mg/时间 C. ml/时间 D.L E.时间的倒数
3、清除率的单位是:
A.L B.mL/h C.mg/L·h D.L/kg E.mg/h
4、零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是:
A.半衰期是常数 B.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C.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D.药物的消除速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体内酶饱和时的体内过程
5、以下哪个不属于隔室模型的特点:
A.隔室模型因是按组织器官划分的,所以具有生理意义。
B.隔室模型是相对近似的概念
C.隔室是将分布速度相近的组织器官划分为一个隔室
D.隔室模型具有客观性
E.隔室模型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二、是非题
1、若消除半衰期为2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
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2h。
2、一种药物同时给予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各为6h和9h,因为9h较长,故给药剂
量应该增加。
3、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给药是为消除个体差异。
4、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5、消除速度K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6、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是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7、因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取决于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因此,血药浓度越高,治疗
作用就越强。
8、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
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9、线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0、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某药物清除率数值大,说明该药物清除
快。
11、按一级清除的药物,无论半衰期长短,到达稳态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半衰期个
数都一样。
12、饱和消除过程的药物的稳态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2
1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之一是其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4、依据药物浓度-时间的转运规律,把组织上一些可以加以区分的不同部位加以组
合规定为隔室。
15、单室模型药物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下降20%,那么在脏器及体液和组织中
药物浓度也下降20%。
16、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表明药物分布越广泛。
17、消除速度常数具有加和性。
18、药物总清除率为肾清除率与非肾清除率的总和。
三、填空题
1、药物动力学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是()。
2、吸收是指药物由机体用药部位进入()的过程。
3、消除包括()与()过程的综合效果。
4、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与药物浓度(或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过程叫()过程,
其一般微分方程为()。
5、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0.10h-1,则半衰期为()。
6、根据消除速度常数的加和性,可用公式()表示。
7、体内药物按一级消除,若消除99.22%需要()个T1/2。
8、表观分布容积可定义()与()比值。
9、总清除率计算公式为()。
10、药物在体内转运在体液组织间瞬间达到平衡,此药物属()室模型药物。
四、简答题
1.生物半衰期的概念。
2.隔室模型的概念。
五、论述题
1. 试述0级、1级线性动力学及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2. 常用的速率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3. 隔室模型有什么特点?
4. 地高辛的半衰期是40.8h,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
3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E (3) B (4) E (5) A
二、判断题
(1) T (2) F (3) T (4) T (5) F
(6) F (7) F (8) T (9) F (10)
T
(11) T (12) F (13) F (14) F (15)
T
(16) T (17) T (18)
T
三、填空题
1. 隔室模型 2、体循环 3、代谢、排泄 4、一级速度 dx/dt=-kx
5、6.93h 6、K=Ke+Kb 7、7 8、体内药量、 血药浓度 9、
CL=KV 10、单
四、简答题
3. 生物半衰期的概念。
某一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 隔室模型的概念。
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 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
的部分用隔室来表征,把药物体内过程描述为各隔室间药物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药物动力学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五、论述题
5. 试述0级、1级线性动力学及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半衰期与剂量无关;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
比;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零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药物的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浓度无关。恒速静脉滴注、
4
控释释药、酶饱和。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时间取决于剂量的
大小。
非线性动力学是当药物浓度较高而出现酶或载体被饱和时的速度过程。特点是生物半衰期随
剂量的增加而增加;AUC与药物吸收的量不成正比关系;
6. 常用的速率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常见的速率常数有ka:吸收速率常数;k:总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时间消除剩余量的百分数;ke:
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mn: 转运速率常数;k10: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速率常数;k0 :零级滴注(或
输入)速度;km:为米氏常数。
7. 隔室模型有什么特点?
抽象性,隔室也叫房室,完全是从速度论的观点理解,即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
要的时间来划分,而不是从生理解剖部位来划分的,因而不具有解剖学的实体意义。
近似性,严格说,机体对于任何药物向不同部位转运均应存在速度上的区别,则应划分出许
多隔室,这样使隔室模型的数学处理变得十分复杂。所以一般将速度相近的部位划分到一个
隔室。
客观性,一定的体内过程必定对应一定的隔室模型。
相对性,隔室数与设备、取样点、取样时间有关。
8. 地高辛的半衰期是40.8h,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
由 K=0.693/T1/2 得: K=0.693/(40.8/24)=0.4076 (d-1) ,即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40.7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