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第四章 声波
药学《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Phys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072602,140726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医学/药学/医检等专业学分:3总学时:48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医学专业课课程简介: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也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是通过较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为医学院学生后续学习现代医学打下必要、坚实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物理思想、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讲课形式兼顾PPT和板书,同时教学视频录像作为辅助手段,网络教学作为资源库和教学辅导手段。
选用教材:陈仲本,况明星.医用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必读书目:[1] 倪忠强,刘海兰,武荷岚.医用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选读书目:[1] 王振华.医用物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2] 李旭光.医用物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3] 程守洙,江之永,胡盘新.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D. Halliday, R. Resnick, J. Walker.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和医学紧密相关的知识的介绍,了解物理学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基本实验,基本思路。
掌握经典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医学专业课服务。
《医用物理学》 声波的基本性质

同一声压下,Z愈大,介质质元获得的振动速度愈小; 反之则反。
三、声强(intensity of sound)
定义:声波平均能流密度的大小 即声波的强度
I 1 u 2 A2 pm2 pe2 pe2
2
2u u Z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四、声的反射和折射
声强反射系数( rI ):反射波与入射波强度之比. 声强透射系数( I ):透射波与入射波强度之比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p
uA
cos t
y u u
2
声压幅值 pm uA
Vm A
有效声压
pe
pm 2
uA
2
uVm
2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二、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
Z
p
pm uA u 单位:瑞利 m A
Pa s m1
声阻, 仅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i (incidence); i(reflect) r (transmission)
垂直入射时:
rI
Ii Ii
Z Z
2 2
Z1 Z1
2
Ii Ii
Z1
I
Ir Ii
4Z1Z 2 Z1 Z2 2
Z2
Ir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2
rI
Ii Ii
Z Z
2 2
Z1 Z1
I
Ir Ii
4Z1Z 2 Z1 Z 2 2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机械波
次声波:< 20Hz 声 波:20-20000Hz (sound wave) 超声波:> 20000Hz
4.1 声波的基本性质
一、声压(sound pressure)
医用物理学第四章声波.

Vo
t时刻的波阵面 u
t+1秒时刻 的波阵面
公式归纳: 波源和观测者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共线。
u Vo ' S (u VS )
其中:波源静止
VS 0
观察者静止 VO 0
Vo u ' ' (1 ) S S u u VS ( 1 ) V (3) V
VS
S 波源 u
V0
O
周期、频率分别为
Ts . s
观察者
'
波源的速度为: V S 观察者速度:V0
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为:
'
1 波源与观察者均相对媒质静止
u ' S uTS
观察者 接收的频率就是波 源振动的频率 启示: u t时刻的波阵面 t+1秒时刻的波阵面 接收的 频率就 是接 收者单 位时间 内接 收到的波的个数
u
2 波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介质以速度
Vo 运动
A)观察者朝向波源运动
'
u Vo uTS
u Vo
VO
t时刻的波阵面
u
Vo (1 ) S u (1)
接收频率 提高!
t+1秒时刻 的波阵面
B)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
'
u Vo
u Vo uTS
Vo (1 ) S u (2)
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
痛阈曲线
频率在20--20,000Hz 以外的声波,无论声 强多少,人耳都听不见
(W/m2)
(dB)
听觉区域
频率在20-20000Hz以内 的声波,只有声强适度, 才能引起人耳听觉
医用物理学课件:第4章 振动和波、声

s2 A2 cos(t 02 )
2 1 (t 02 ) (t 01) 02 01
两个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相差分析
2 1 (t 02 ) (t 01) 02 01
0 2 1 称s2(t)超前于s1(t);
2 1 0 称s2(t)落后于s1(t) ;
s Acos(t 0 )
1 f
T
周期T :物体作一次完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频率f :周期的倒数f,单位时间内物体所作 的完全振动的次数。
cos((t T ) 0) cos(t T 0)
T 2π cos(t 0)
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频率的2 倍
2π 2πf
一、简谐振动方程 二、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三、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四、简谐振动的合成 五、简谐振动的能量 六、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七、例题、总结
一、简谐振动方程 simple harmonic motion equation
1、弹簧振子 2、简谐振动方程
1、弹簧振子harmonic Oscillator
2 1 π 可以先把 减去或加上2π 的整数倍,再按上
述方法确定相位的超前或落后 ;
位移、速度、加速度步调分析
s Acos(t 0 )
v
A
sin(t
0
)
A
cos(t
0
π 2
)
a A 2 cos(t 0 ) A 2 cos(t 0 π)
As
av
t
O
T/2
T
三、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T
3、相位 phase
• 相位的定义 • 初相位 initial phase • 相差 phase difference
声波

两种介质声阻抗相差较小,反射弱,透射强
两种介质声阻抗相差较大,反射强,透射弱
超声诊断: •人体内不同组织和脏器的声特性阻抗不同, 超声波遇到界面会形成回波。 •当脏器发生形变或有异物时,回波的位置和 强弱也发生相应改变。 •根据回波形成的超声图像进行诊断。
问题: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 在受检者的皮肤和超声探头之间涂 抹一层偶合剂。为什么?
逆压电效应:电 压力 电信号 超声波 电能 机械能 • 接收探头:正压电效应 • 发射探头:逆压电效应
超声成像技术 • 基于回波扫描技术 • 基于多普勒原理
•幅度调制
• 回波脉冲大小 决定显示器中脉冲的幅度; •脉冲间距离正比于 反射界面间的距离
A型超声原理示意图
A超应用于脑中线及脑肿物的诊断和眼科 疾病方面的检查中 在病灶深度、大小、脏器厚薄以及病灶的 物理性质等检查比较方便准确,但A超的回波 图只能体现局部组织信息,无法反映解剖 形态,现已被M超和B超取代。
I L lg 12 B 10
10-11…… 1
0
1 ……
12
L(dB): 0 10 …… 120
I I I L lg 12 B L 10 10 lglg 1212 (dB (dB ) ) 分贝 10 10 10
声强级越大的声音,听起来是否一定响呢?
三、响度 响度级
逆压电效应(发生)
在交变电场的作 用导致厚度的交替改 变从而产生声振动, 即由电能转变为声能。
正压电效应(接收)
由声波的压力变化使 压电晶体两端的电极随声 波的压缩(正压)与弛张(负 压)发生负电位交替变化。
逆压电效应
(I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
在交变电场的作用导致厚度的交 替改变从而产生声振动,即由电能转 变为声能
(完整版)医用物理学声波

B、c为常数
2 c
B
3、三要素(以机械振动为例)
振幅--振动中的 物理量变化时的 最大值。
周期和频率(圆频率) 周期--完成一个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
T 2 m
k
频率--一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 T 2
圆频率: 2 2 1
T
相位: (t )
y
'
u
y
vS
uVST
uTS VSTS
VST '
u
u VS
S
(3)
u t时刻的波阵面
t+1秒时刻 接收频率 的波阵面 增高了!
B)波源远离观察者以速度V运S 动
y
y
VS
' u VST
u uTS VSTS
VST
'
u
u VS
S
…….(4)
u
t时刻的波阵面
接收频率
t+1秒时刻 的波阵面
降低了!
4)波源及观察者同时运动
A)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
'
u Vo
VSTS
' VSTS u Vo
VS
uTS VSTS
u (u
Vo VS
)
S
…….(5)
VS u
t时刻的波阵面
t+1秒时刻 接收频率 的波阵面 增高了!
ir
Ir Ii
( Z2 Z1 )2 Z2 Z1
it
It Ii
4Z 2 Z1 (Z2 Z1)2
医用物理学(第四章__振动和波动及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原理)

(2)运动学
加速度
2
k a x m
k 2 ( ) m
d x 2 d 2x x 2x 0 二阶常微分方程 dt 2 dt 2
(3)振动方程
位移 x = Acos(ωt+φ) = Asin(ωt+φ+π/2) 其中: A--(振幅)、ω--(角频率)、 φ--(初位相)均为常数。
(3)固定t(t=t0),讨论y=f(x)—波形图→
2x y A cos(t 0 ) 2x A cos[(t 0 ) ]
即,波形图为t时刻的瞬时照片。其波形曲 线按余弦周期变化,它反映了波动具有 空间分布的周期性(当x为的整数倍时, 位相相同)。
(4)一般情况,y=f(t,x)
1 x 2 2 2 E p v A sin [ (t ) ] 2 u x 2 2 2 E Ek E p v A sin [ (t ) ] u
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 光波、无线电波、微波、X射线
机械波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有区别,但都是波,有着共同的规律。
最简单、最基本的波动-----简谐波
第四节
简 谐 波
(simple harmonic wave)
一、波的产生和分类
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三、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四、简谐波的能量与强度
一、波的产生和分类
1、波动的定义
振动在传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2、分类
横波:x u 机械波(水、声) (1)经典波 电磁波(电、光) 纵波:x // u
(2)物质波:现代物理基础之一
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医用物理学第4章课后答案

四、习题解答4-1 如果某声压幅值增加至原来的3倍,问该声波的声强增至原来的几倍?如果使声波的声强增至原来的16倍,声压幅值必须增大多少倍?解:(1)已知312=m m p p 由声强与声压幅值的关系公式up I mρ22=得93)(2222122122212212=====m m m mm m p p p p up u p I I ρρ (2)已知1612=I I 则:212212212)(m m m mp p p p I I ==,4161212===I I p p m m 4-2 距一点声源10 m 的地方,某声强级是20 dB,若不计吸收衰减,求:(1)距离声源5 m 处的声强级?(2)距离声源多远,声音会听不见了?解:已知10=r m 处,20=L dB,声强为1I 。
5=r m 处,声强为2I ,声强级为2L 。
(1)根据声强级公式0lg10I IL =,1210110lg 10lg 1020-==I I I , 10101-=I W/m 2对于点声源(球面波)在不计吸收衰减的情况下,22212144I r I r ππ=,222121I r I r = 10102212121042510100--⨯=⨯==r I r I W/m 226104lg 1010104lg 10lg 102121002=⨯=⨯==--I I L dB (2)因为 323121I r I r =,则41210312123101010100=⨯==--I I r r m,2310=r m 4-3 由许多声源发至某一点的声波强度是各声波强度的和。
如果有5个相同的喇叭同时广播,所测得的声强级较一个喇叭多多少分贝?解:已知一个喇叭广播的声强和声强级分别为I 和1L ,则5个相同喇叭同时广播时的声强和声强级分别为I 5和2L ,则两者声强级的差值为75lg 105lg 10lg 10lg 10lg1012010212====-=-=II I I I I I I L L L ∆dB 4-4 一个窗户的面积是1 m 2,向街而开,窗外的声强级是60 dB,问传入窗内声波的声功率是多少?解:已知窗户面积1=S m 2,声强级60=L dB 根据声强级公式0lg 10I IL =可得 1210lg1060-=I ,610-=I W/m 2 声功率为 6610110--=⨯==IS P W4-5 震耳欲聋的雷声声强级是110 dB,树叶微动声约为10 dB,问其声强比是多少?解:已知雷声声强级为1101=L dB,树叶微动的声强级为102=L dB, 根据声强级公式0lg10I I L = 二者声强之比为:21020121lg 10lg 10lg10I I I I I I L L =-=- 2121lg 1010010110I I L L ==-=- 10lg21=I I ,102110=I I4-6一列火车以30 m/s 的速度在静止的空气中行驶,火车汽笛声的频率是500 Hz,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可在气、液、固中传播。
第四章 声波
3.声强 (声波的强度) 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 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
I
1 2
u 2 A2
1 2
Zv
2 m
Pm2 2Z
单位:J﹒s-1 ﹒ m-2 = W ﹒ m-2
I 与Pm2成正比, I与Z反比
第四章
反射与折射
Z1
Z2
Ii
Ir
It
单位:N·m-2
第四章 声波 2.声阻抗
介质质点振动速度幅值: vm A
声阻抗: 声压幅值Pm与速度幅值Vm之比。
Z Pm uA u
vm
A
Z u
单位:kg﹒m-2 ﹒ s-1
是表征介质声学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第四章 声波 几种介质的声速和声阻抗
介质
空气(0 ℃) 空气(20℃) 水(20 ℃)
关于 u
•波速:与介质和波的类型有关而与波源无关 或换言之:
波一旦从振源发出就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而以介质给定的特定速度在介质中传播。
•波的频率:介质中某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波的频率是波源振动的频率,与介质无关
•波长:一个完整波在介质中沿波线展开的长度。
关系式 u 是介质中某点三量的关系。
u
u u
40
39000
=40000Hz
u o u u 40 40000 =41000Hz
u s
u
例题:一观察者坐在带有喇叭的车上,喇叭
连
续
地
发
出
频
率
为300H
的
z
声
波
。
车
以5.56m
/
s
的速度向着一面积很大的垂直墙面运动。设想
墙面的声能吸收系数很小。问:1观察者接收从 墙面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频率是多少?2观察者
频率(HZ)
1000HZ的听觉域:I =10-12 ~ 100 W/m2
二、声强级
声强每增加10倍,人耳听觉才改变1倍左右; (采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
标准参考声强:I0=10-12W/m2
声强级: L lg I I0
单位:贝尔(B)
L 10 lg I I0
单位:分贝(dB)
1B=10dB
2 波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介质以速度 Vo 运动
A)观察者朝向波源运动
VO u
t时刻的波阵面
' u Vo
u Vo
uTS
(1
Vo u
)
S
(1)
t+1秒时刻 的波阵面
接收频率 提高!
B)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
u
VO
t时刻的波阵面
' u Vo
u Vo
uTS
第四章 声波
例题
如果超声波经由空气传入人体,问进入人体的声
波强度是入射前强度的百分之几?如果经由蓖麻油 (Z=1.36×106kg/m2s)传入,则进入声波的强度又是 入射前强度的百分之几?
解:② Z1= 1.36×106kg/m2, Z2= 1.63×106kg/m2
∵
ir
Ir Ii
(1.36 106 (1.36 106
等响曲线:
痛阈曲线
120方
在听觉域中把不同频 率、不同声强,响度相 同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60方
旧单位: 新单位:方
听阈曲线
0方
①1000HZ纯音响度级与声强级(dB)数值相同 ②同一等响曲线具有相同的响度级
例题 面积为1平方米的窗户开向街道,街中有频率
为1000Hz的声源在窗口 的声强级为80 dB,则每秒 钟传入窗口声波的能量为( )J,若街中有频率 为1000Hz的声源在窗口 的声强级各为80 dB,则这 两个声源同时传到窗口的响度 级 为 ( )方。
V0 周期、频率分别为 Ts. s
观察者
O'
波源的速度为: VS
观察者速度:V0
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为: '
1 波源与观察者均相对媒质静止
' u u uTS S
观察者
接收的频率就是波 源振动的频率
u t时刻的波阵面
t+1秒时刻的波阵面
启示:
接收的频率就是接 收者单位时间内接 收到的波的个数
脂肪 肌肉 密质骨
钢
声速 u
(m/s) 3.32×102 3.44×102 14.8×102 14.0×102 15.7×102 36.0×102 50.5×102
密度ρ (kg/m3)
1.29 1.21 988.2 970 1040 1700 7800
声阻抗ρu (kg/m2s) 4.28×102 4.16×102 1.48×106 1.36×106 1.63×106 6.12×106 39.4×106
(1
Vo u
)
S
(2)
接收频率 t+1秒时刻 降低了! 的波阵面
3 观察者不动,波源相对介质以速度 Vs 运动
波源运动时,波的频率不再等于波源的频率。这
是由于当波源运动时,它所发出的相邻的两个同相振 动状态是在不同地点发出的,这两个地点相隔的距离 为VSTS,TS为波源的周期。 y
(2) 当Z1<< Z2或Z1>> Z2时, Ir Ii; It 0。
Z1 Ii
Z2
It
Z1 Ii
Ir
Z2
第二节、声强级与响度级
一、听觉区域
引起人耳听觉的声波
与频率有关(声调)(20--20 kHz) 与声强有关(响度)(10-12--1 W/m2)
听阈: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剌激量(最低可闻声强)
公式归纳:波源和观测者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共线。
'
u (u
Vo VS
)
S
其中:波源静止 VS 0
观察者静止 VO 0
'
'(1uVo )
u VuS
SS
VS ((13)) V0
二者相互靠近 VS .VO取正值代入
二者相互远离 VS .VO 取负值代入。
波源Βιβλιοθήκη 观测者第四章 声波 (Sound wave)
声波:频率( )在20Hz—20000Hz之间
的机械波(纵波),能引起人的听觉。 超声波(Ultrasonic wave):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Infrasonic wave):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次声波 特点:频率低、能量损失少。
声波
设入射波强度:Ii
反射波强度:Ir 透射波强度:It
强度反射系数:
ir
Ir Ii
(Z2 (Z2
Z1 ) 2 Z1 ) 2
强度透射系数:
it
It Ii
4Z1Z 2 (Z2 Z1)2
ir it 1
第四章 声波
例题
如果超声波经由空气传入人体,问进入人体的声
波强度是入射前强度的百分之几?如果经由蓖麻油 (Z=1.36×106kg/m2s)传入,则进入声波的强度又是 入射前强度的百分之几?
L 10 lg I 80 I0
I0=10-12w/m2
I=10-4w/m2 E=I. t .s
L 10 lg 2I 83dB I0
第三节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多普* 多勒普效应勒是效由应生:在因德波国的源奥或地观利测物者理相学对家多介普质勒运 (动jo,ha而nn使do观pp测le频r 1率80与2-波185源3 频)率发不现的同.的现象。
声强(dB)
0 10 20 30 60~70 90 140 170
例题
1、某马达开动时产生的噪声声强为10-7 W/m2, 求①开动一台马达,其噪声声强级为多少dB?②同时 开动两台马达,其噪声声强级为多少dB?
解:①∵ I1= I = 10-7 W/m2 ,I0= 10-12 W/m2
∴
L1
10 lg
与地球、海洋及大气的大规模运动有关。如火山爆发、地震、 大气湍流等都有次声波产生
第四章 声波 一、声压与声强
声波在空气中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P x
1.声压:在某一时刻,介质中某一点的压强与
无声波通过时的压强之差
P uAcos[(t x) ]
u
2
声压幅值: Pm uA
vs<0
vs>0 vo >0
vo<0
第四章 第三节 多普勒效应
波源 α
vo
观测者
β vs
u vo cos u vs cos
多普勒频移: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接收频率 与发射频率之差
频移 0
第四章 第三节 多普勒效应 补充例题
1、当一列火车以96km/h的速度由你身边开过, 同时用2kHZ的频率鸣笛时,问你听到的频率是多少?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解:① Z1= 0.0004×106kg/m2, Z2= 1.63×106kg/m2
∵
ir
Ir Ii
(0.0004 (0.0004
106 106
1.63106 )2 1.63106 )2
0.999
∴
it
It Ii
1 ir 1 0.999 0.001 0.1%
1000HZ的听觉域:
L = 0 ~ 12 B L = 0 ~ 120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