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合集下载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
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药学
雕版印 刷术
辉煌的 隋唐科学 技术
天文 历算
建筑
一、天文历算和数学
1、刘焯——皇极历(当时最先进的立法) 2、一行——(1)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2)大衍历 3、数学: 王孝通——《缉古算经》
二、建筑——赵州桥 1.建造者:李春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
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 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依据 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二)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

1、中央官制: 2、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 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 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 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且三省的 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 长官大都品级较低,完整的相 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 2).唐朝发展完善 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大创造,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 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 度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考: 制的进一步完善). 中拟、门驳、尚执行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为后世所沿用;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 3、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采取的措施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
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

结果 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国力不断上升。
开元盛世


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主要政绩 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2、大力发展生产; 3、限制佛教; 4、实行募兵制; 5、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评价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 二个盛世局面。
(二)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

1、中央官制: 2、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 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 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 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且三省的 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 长官大都品级较低,完整的相 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 2).唐朝发展完善 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大创造,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 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 度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考: 制的进一步完善). 中拟、门驳、尚执行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为后世所沿用;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 3、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2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 (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
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3
(二)唐代的社会状况
❖ 1.唐代历史的分期 ❖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3.唐代的社会矛盾
16
晚唐诗歌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 ❖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
“小李杜”之称。 ❖ 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
闲适淡泊的情调。 ❖ 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172、唐代散文概况Fra bibliotek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1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
1.1.2初唐后期诗歌
❖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 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 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 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 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 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 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隋唐时期-PPT课件

隋唐时期-PPT课件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的看法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正确?
两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途径不同。 ②材料二中日本学者认为先进的唐王朝是采取军事的、政治的 高压手段,建立一种与邻近国家的君臣关系,促使唐文化圈形 成。 ③材料三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的先进文化对周边国 家有强大吸引力以及唐王朝主动对外传播文化。 ④材料三的观点更正确。
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
三 省 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行)
六部
门下省
(审议)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 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 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 的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 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 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远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 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镇,藩镇割据局面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文德治国
文化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隋游春图)阎 (步辇图)吴(送子天王图)、莫高窟。
化 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对周边国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各国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将唐文化传播到欧亚 各地。 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唐都城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 都市。

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柳 公 权 《 玄 秘 塔 碑 》
张旭 《肚痛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自叙帖》
阎立本 《步辇图》
【2008 山东】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户部:掌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
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握典礼事务及学校、科举之事。 ➢兵部:掌握全国军卫、武官选拔等。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名称
时期
察举制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2012天津高考】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 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 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 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 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 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 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唐朝中外交往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 崇客礼,令先老、后孔,末后释。
——唐高祖李渊《先老后释诏》
佛道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龙门石窟 之卢那舍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 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 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课件(共94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课件(共94张ppt)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扣题眼:观察表格可看出,直接参与“安史之乱”的河朔型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数量
很少。中央对中原、边疆、东南型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型藩镇形成制约,维
护了边疆安全。 析错点:东南型藩镇是朝廷的赋税之地,其余藩镇赋税多为自负盈亏,不能反映出藩镇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材料中只有河朔型藩镇和中原型藩镇互防,并未反映出其相互攻
。(4)演变过程
唐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 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的 议政场所是政事堂。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 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这 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构运转。
唐太宗时期: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 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 执行相职。
伐;藩镇割据本身是对中央集权的一种挑战。 【答案试解】 D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4、隋唐政权的更迭: 5、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1) 民族关系
咸海
回纥
外兴安岭与库页岛 靺鞨
突厥

大海


唐朝少数民族分布和疆域图
南诏
南海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 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 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朝
581
618
907
阶段特征:
时期 起止时间和朝代 总体特征 政治
经济
581-618-907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全面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政治 清明、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民族、对外交往频繁

隋唐时期PPT课件

隋唐时期PPT课件
11
对外关系特征(对外开放)
——对外交通发达;外交空前繁盛
(一)概况
1、与亚洲国家:新罗、日本、南亚(印度) 中亚(波斯)、西亚(大食)
2、与欧洲:东罗马帝国
3、与非洲
载体:海、陆丝绸之路
12
(二)唐代外交繁盛的原因——规律认识
①经济文化的发达;②开明的外交政策; ③和睦的民族关系; ④交通发达; 开明:开放地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 宗教信仰。
④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科举制在隋唐创立并能在封建社会中得以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封建思想发展的需要 B.庶族地主阶级人数增大
C.完成封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D.封建经济发展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7
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



______评
定授官
_____选官
选拔方式:地方______ 演变为_____选拔
选拔形式:趋向_____化, 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___、____、____的原则
5
1.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 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军事:拥兵自重,对抗中央.
影响
(1)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907年)
(2)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9
二、隋土地唐制度—时推行期___经____济_. (繁荣) 耕作方式:________(便于翻耕深浅,节省劳力)(见下) 灌溉工具:创制了_____(__朝,长江流域,节省人力) 水利工程:开凿了________.(见下)

优选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共17张PPT)

优选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共17张PPT)

三、商邸业店的:发兼展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
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 隋)唐:由于政治统一的、金融农机业构手早工六业七发百展年、。大运河开通、采 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⑴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 注达:。不是玄宗前期的年号,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通宝: ⑵流 多草有晚年通市严期,的进格“直宝一管市至货步理”明。发,的末据展空管,间才说理逐上废四制渐市除个度演坊已,字变分经对是成隔不古欧地、能货阳方时适币询商间应的的业上经发墨中市济展宝心只的;影,能发唐白响先展前天巨后,期定大流一城时。行些市开成了城中放为一市对;后千出市唐
现了“夜市” 。 世货币的范式。 ⑶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
都会。
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 钱”(类似汇票)。
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 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 位。
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 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________、王维 孟浩然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曲辕犁 (有何特点?)
以____________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盛唐 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
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李白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修:
(2)制瓷业 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⑴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⑵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往往指定年纪较轻品级较低的官 员担任职务,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要例 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等名号。尚书省长官地位最高,权最重, 常遭皇帝猜忌,有时甚至虚设。
中央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地方
州(郡) 县
1).隋朝时形成和确效立率;
隋文帝综合魏晋相权以一来分的为官三制,,且三在省中的央长确 立了三省六官被部大分制都割度品,级避较免低了,权完臣整独的揽相大权权,
2).唐朝发展完善 有利于加强皇权;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
唐太宗时,进创造一,步是明我确国划官分制史三上省的的重职大权。
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
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
省。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
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 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依据 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思考:隋唐的科举制与九品 中正制相比有何特点?
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注重门第。
思考:
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三省的各自职的能进为是一后什步世完么所善?沿)用. ;中拟、门驳、尚执行
2、三省间相互关系君如主何专?制权力在相一互定牵程制,度互上为补充
3、如何评价三省受六到部三制省的?制约 。
材 料:
唐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 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特点: 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
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
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 (结合经济、政治角度分析)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 地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设
• 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 • 2.广设仓库 • 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 4.修筑驰道:北方两条大道
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6、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
唐的开国和治世与动乱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朱温废帝
②科举制实行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扩大统治基础;
③科举制虽扩大了官吏的标准,但仍是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根本上是 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
汉、唐选官制度的比较:


选拔的实方质:自把下官而员上的的选拔权收中央政府分 法和途归径中央推,荐加强中央集权。科考试
反映西专汉制至主东义汉中前期央:集才权制以才能(主
第四章
隋唐时期社会 概况和文化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政权的更替: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581年-618年
文帝(杨坚)
大兴
(西安)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西安)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隋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率军攻入建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 思想,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隋的奠基;政 治统一和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 劳动。
表现: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 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唐太宗的政绩
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天可汗”) 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 二个盛世局面。
安史之乱:
755——763年,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 乱,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 下平叛。唐朝由盛到衰。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增加,节度使辖区 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藩 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 军事上拥有武装。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民带来 深重灾难。
陆通达)
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采取的措施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 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
结果 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国力不断上升。
开元盛世
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主要政绩
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2、大力发展生产; 3、限制佛教; 4、实行募兵制; 5、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评价
标准 能和度品的德加;强。
要是考试成
东汉后期:出身门第 绩)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 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 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 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 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 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 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 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1).隋朝形成和确立
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 六部制度 2).唐朝发展完善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3).宋元的演变
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宰相办事机构“中书门 下”,其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 设三司掌财政。
(二)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发展演变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 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