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作文指导
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立意

02
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 意
寻找寓言故事的主题
确定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01
首先需要从故事中提炼出主要角色和事件,了解故事的基本情
节。
识别故事中的关键转折点
02
关键转折点通常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也是主题的体现。
总结故事的核心信息
03
在分析完角色、事件和转折点后,需要总结出故事1
02
03
总结词
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 情节和深刻的道理,对读 者进行道德教育和智慧启 迪。
道德教育
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正面形 象和反面教训,引导读者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 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智慧启迪
寓言故事通过隐喻和哲理, 启迪读者的智慧,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 中的各种挑战。
从现实生活出发,挖掘寓言故事的启示
总结词
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为出发点,通过挖掘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和启示,寻找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出发,思考如何运用寓言故事 中的智慧和启示来解决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寓言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可以获得新 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选择寓言故事时,应考虑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便更好地进行 审题立意。
注重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为审题立意提供依据。
按照审题立意的步骤进行写作
01
02
03
04
梳理故事情节
对寓言故事进行梳理,明确故 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以及
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寓言故事的特性
总结词
隐喻性
寓言故事具有隐喻性、哲理性和教育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
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分清故事的主客体,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
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入手,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拓展和联想,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材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淡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能够正确读、理解、背诵和借鉴寓言中的句子。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能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1.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寓言故事中的句子背诵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提前阅读和理解《寓言两则》这两个故事,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理,并准备好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读懂故事内容,并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新课的目的] 寓言故事是传递道理和寓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寓言故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道理和寓意。
因此,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两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先阅读一遍,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些寓意和道理。
2. [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将两则寓言故事的标题和故事主要内容展示在黑板或课件上,然后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则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步骤二:阅读故事1. [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并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合作交流] 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观点。
步骤三:理解寓意和道理1.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两则故事中有哪些特殊的人物和情节,这些人物和情节分别代表什么寓意和道理。
2. [小组合作]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寓意和道理,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全班讨论]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每个寓意和道理,然后进行统一的总结。
步骤四:背诵并借鉴句子1. [背诵示范] 教师对两则故事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示范,并鼓励学生一起跟读。
2. [组织背诵] 教师让学生分组背诵两则故事中的关键句子,并互相检查和纠正。
六年级语文素材-作文指导:老鼠开会 全国通用

作文指导——老鼠开会(扩写一则寓言故事)一、趣味小故事从前,猫和老鼠并不是冤家,可是有一天,有一只猫要去钓鱼,老鼠也跟着去。
老鼠边走边打着鬼主意:“哼!我不能让猫钓到鱼,否则他就有吃的,我就没吃的,我必须想个办法。
”猫刚要把鱼钩扔下去时,老鼠连忙阻止:“不行啊,你不能把鱼钩做成弯的啊,要做成直的。
”猫说:“为什么?”“你听说过姜子牙吗?听过,干什么?他是用针钓鱼的,你的鱼钩是弯的,是钓不到鱼的。
”老鼠又说道。
猫信以为真,把钓钩弄成直的,开始钓鱼。
猫钓了很久也钓不到一条鱼,猫问老鼠:“怎么还没有钓到鱼,是不是你骗我?”老鼠说:“钓鱼要有耐心,你这么没耐心是不可能钓到鱼的。
”猫钓了三天三夜还没钓到鱼,就快饿晕了,可老鼠早就跑了。
这时,一只老虎走过来,看见猫躺在地上,连忙给他东西吃。
猫醒了,老虎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猫诉说了经过。
老虎听了哈哈大笑,对猫说:“你上当了!”猫问:“姜子牙不是用针钓鱼吗?”“姜子牙钓的鱼可是和你的不一样啊!”猫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猫和老鼠就势不两立了。
二、名师来审题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老鼠们因深受猫的侵袭,十分苦恼。
于是,它们在一起开会,商量用什么办法对付猫的骚扰,以求平安。
会上,各有各的主意,但都被否定了。
最后,一只小老鼠提出在猫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只要铃铛一响,就知道猫来了,大家就可以逃走了。
它们一致通过这个办法。
这时,有一只始终一声不吭的年老的老鼠站起来问大家,派谁去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
大家一下子傻了眼。
1.认真阅读《老鼠开会》这则寓言,想想这篇故事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想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适合扩展描写。
2.联系你所看过的动画片或听过的童话故事,以及你对老鼠的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想想它们会想出哪些对付猫的办法,它们是怎样在会上发表建议的。
三、写作小秘籍寓言故事是要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或受到某种启示,这个道理或启示可以直截了当地在故事的结尾处点明,也可以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还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寓言两则》语文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背景本次语文教学针对初中生,属于九年级教学。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整体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内容的先后顺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了解寓言故事的构思,掌握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
2.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3.掌握整体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内的先后顺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例如:“有一个学生小明,他在考试时,因为没有好好听讲,考了一个很低的分数。
如果你是小明,当你发现考试成绩时,你是怎么做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
2.理解寓言让学生阅读两则寓言故事《乌龟与兔子的竞赛》和《赛龟与赛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让学生发表对故事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分析寓言针对学生对寓言故事理解的情况,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环境、事件及故事的结构和内容先后顺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掌握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写作寓言让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并自行构思故事情节,通过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故事的构思,并指导学生构思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组织方式,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5.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并发表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感受。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总结和反馈,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掌握了寓言故事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先后顺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篇一: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教学目标】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教学难点】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1、虚构2、有故事结构因素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基本格式】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
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
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方法一:对比列举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如材料: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
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练一练)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
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练习(共4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烧水的秘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
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
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暗含学会放弃、减去浮躁、灵活变通、改革创新之意!”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目标青年人难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树立了太多目标、不切实际,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暗含能力不足、准备不足,所以不能把水烧开。
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要么勇于放弃、灵活变通,要么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女娲造人(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古代的神话中,女娲是最伟大的神灵之一,她创造了人。
据说女娲制造第一个人时,让人的两条腿共同分担体重。
但这个人只能站立,一抬腿就摔倒了。
于是她在制造第二个人时,把双腿都加粗了一倍。
女娲这次很满意,第二个人在她面前走动起来。
女娲说:你把你的哥哥背出去吧。
但背起来时,他们一同摔倒了。
女娲明白,他的腿还是太细,应该让他的一条腿能负载双倍以上的体重。
这样他能走,还能负载起超过自身的重物,要知道生活的负担可能更重。
女娲明白得太晚,因为她已经制造出了两个残疾人。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寓言作文素材

寓言作文素材1. 《狐狸和葡萄》:哎呀,你看那只狐狸,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上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它拼命地往上跳,却怎么也够不着。
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看到那些特别渴望的东西,努力了却还是得不到。
难道我们就要像那只狐狸一样说葡萄是酸的吗?不是的呀!我们要继续想办法去争取。
2. 《乌鸦喝水》:那只聪明的乌鸦啊,面对半瓶水,它没有放弃,而是叼来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最后喝到了水。
这多像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呀!就像乌鸦一样,只要努力总会有办法的,对吧?3. 《龟兔赛跑》:记得那只兔子吗,自以为跑得快就轻敌睡觉,结果被慢吞吞的乌龟超过了。
这像不像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有优势就不努力了,到最后却输得很惨。
我们可不能学那只兔子啊!4. 《狼来了》:那个放羊娃一次次喊着“狼来了”欺骗大家,最后真的狼来了却没人相信他了。
这就像我们不能撒谎,不然等真遇到事情时,就没人帮我们了,是不是?5. 《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救了冻僵的蛇,却被蛇反咬一口。
这多让人气愤啊!这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要看清楚对象,不能盲目善良呀!不然会害了自己的。
6. 《画蛇添足》:那些人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却非要多此一举去给蛇添上脚。
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做事已经很好了,却还要弄些多余的,反而把事情搞砸。
我们可得吸取教训呀!7. 《东郭先生与狼》:善良的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恩将仇报。
这多让人寒心啊!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坏人伤害我们呀!8. 《小马过河》:小马不知道河水深浅,听了别人的话后犹豫不决。
最后自己一试才知道河水其实不深不浅。
这不就和我们一样嘛,很多事情要自己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呀!自己体验了才知道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若从“石头”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保持本色之美 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 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不阿,有骨 气,有气节有等等。
• 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 立意: • ①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 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 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 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 ,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 ②在保持本色之美\个性之美的同时,学会圆 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 ③世界需要多元,水中的石就服务水,山上的 石就装点山。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 有所用
• ①找准自己的位置;②要量力而行; ③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④人贵 有自知之明;⑤切不可忘乎所以; 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⑦选择适合 自己的方式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 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 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到游泳培 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 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 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 训班的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你们四 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嘎嘎 嘎。”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 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 松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啊,兔子学不 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 人在凡尘游(议论文54分) • 当一颗石子从棱角分明变得平滑细腻,它 便有机会走进人间;当一个少年从血性方 刚变得圆通稳重时,他便能很好地融入社 会。(引:与材料联系,精妙的引出话题 )
• 我一直以为人要学会圆通。在大千世界里 ,生活的纷繁复杂,利害牵连不得不让我 们巧妙地为人,巧妙地处事,既将事情办 得妥帖又不正面与他人起冲突。我也一直 以为人必须坚持操守、守住本心。处事圆 通却不失正直,为人圆通却不失严谨。外 表圆通,内心纯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阐释自己的观点)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 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 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 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 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 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 牧羊人抓应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乌,牧 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 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如果说“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 美、个性之美,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那些 刚直不阿、有骨气、有气节的人,那么“ 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 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可以有以下立意: • 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 • 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 得成熟、稳重等等。
• 人在凡尘,处事圆通,为人正直才有可能发 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点:总结分析并再次 点明自己的观点) • 当一颗石子从棱角分明变得平滑细腻, 它便有机会走进人间;当一个少年从血性方 刚变得圆通稳重时,他便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结:前后呼应,结束话题,但完全与首 段重复,是本文的一大败笔,如果与首段不 重复有变化就好了)
• 我从未怀疑过阮籍公开对抗朝廷的态度。 身为曹氏宗亲的他,不计任何功名利禄, 隐身于市井,只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官员 上门拜访,他无动于衷,依然沉醉在叮叮 咚咚的锻铁声中。道不同,不相为谋,既 非知音,不如归去。他丝毫不忌讳以一个 平民的身份对抗官府,态度决绝,毫无顾 忌。(析例一:以历史人物正面分析棱角 分明的个性)
•
我也从未怀疑过岳飞誓死抗金的精神。贺兰山阙 ,狼烟四起,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坚毅的表情传 达出与金贼势不两立的决心。只是为了守卫边疆, 只是为了保卫祖国,十二道金牌横陈案几,此时, 却不能理会君王召他回朝的旨意。或许他也有顾忌 ,可是在如豺似狼的金兵阵前,他割舍不下这片令 人怜惜的国土,望着这片热土,潸然泪下。他再也 不愿意离开,即便是死,也要壮烈地死在阵前。“ 精忠报国”四字已经深深地渗进了他的骨髓。(析 例二:以历史人物正面分析棱角分明的个性)(以 上两段都以正面历史人物为例。举例太过单一,如 果能够从正反两面进行剖析就更好;而且,作为议 论文,过于散文化的语言,会造成文体不清的错误 )
• 首先第一步是注意理出对象。要考虑的是材 料中有几个对象?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何 者是主要的?何者是次要的?是并列关系, 是对比关系,还是递进关系的?此则材料中 有五个对象,兔子、狗、松鼠、青蛙和仙鹤, 兔子在文中是主要的对象,狗是次要的,松 鼠是陪衬兔子的,而青蛙和仙鹤是评论者, 是对兔子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按照记叙文常 规,我们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兔子和评 价者”,主要对象是关键,“评价者”是核 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把握了此则材料的 方向。
• 简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能从材料中解读 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外表圆通,内心纯正 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人在凡尘,处事圆 通,为人正直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 值。见解深刻,在审题立意上堪称典范之 作。而且能引用历史人物进行评说,看出 作者的深厚历史文化涵养,着实令人惊叹 。如能注意,将锦上添花。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 体肤糙励,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 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 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 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 头么?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 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原因还不够,因为寓意 类供料作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告诉 兔子怎么样的,因此还要到第四步,应该 把这种核心原因上升推及到普遍,也就是 要从物上升到人的高度,即人应该怎样, 那么这则材料的主旨才真正抓住了。所以 这则材料的主旨最后就应该是——每个人 都是各有优势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发挥 出他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发展长处;同时 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凭主观意 志去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但可以培养人的 多种适应的手段,也就是达到避短的目的。
• 我从未怀疑过他们的品质与精神,一种遗世独 立、遨游天地的孤傲,一种比天高、比海深的 救国救民的情怀。只是我希望他们在坚持操守 、坚持信念的同时能够圆润一些,圆通一些。 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支撑着民族的精魂 。但是如果他们如哥白尼一样,坚持日心说的 同时却不与宗教神学对抗,直到死后才发表观 点的话,或许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对于历史 的价值将会上升千倍万倍。(从反面评说,人 不仅要棱角分明,还需要圆润,进一步阐释自 己的观点)
• 其次是第二步要注意这些对象做了 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带来了什 么问题或者好处。比如这则材料讲 的是,兔子会跑,是冠军,而不会 游泳,虽学而不会,结果是很苦恼, 而青蛙和仙鹤对这个事情有肯定也 有否定。至于其他就是狗和小龟学 会游泳增加了一种生存的本领。
• 第三步就是要从结果中去推导原因。这种 对原因的推导是把握材料核心的关键一步, 应该是理性的,有时供料中会有所体现, 有的供料作文没有提示。比如此则材料就 设置了青蛙和仙鹤这个对象的评价,实际 上就是原因,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探究, 要知道每一条原因应该都是材料中的一个 角度核心,新材料作文中讲角度就是这个 要求。就这则材料而言,原因有几条:第 一原因是兔子先天的缺点是改变不了,不 能违背规律;第二原因是要学会充分发挥 优势;第三原因是学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 种,不能只是限定一种模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