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产线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生产线开题报告

生产线开题报告1. 引言生产线是指将不同的工作环节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连续的工作流程,用于完成产品的加工和制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产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开题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设计的生产线项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我们团队决定设计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
3. 项目目标我们的生产线设计目标如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精确的控制和检测系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方案描述我们的生产线设计方案如下:4.1 生产线流程我们的生产线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原材料处理、零部件加工、组装、质量检测和包装。
每个环节都将由相应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完成。
4.2 设备和技术应用我们将使用以下设备和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生产线设计:•自动化机械设备:包括搬运机器人、自动加工机床等,用于处理和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传感器,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质量检测设备:包括视觉检测系统、尺寸测量仪等,用于检测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4.3 数据分析和优化我们将使用数据分析和优化技术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线运行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故障率。
5.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设计和实施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结果:•生产效率提升:减少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产量。
•成本降低: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制造成本。
•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通过精确的控制和检测系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6. 计划和进度安排我们的项目计划如下:•需求分析和调研:完成日期为XX月XX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一」姓名:学号:专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20xx年xx月xx日本课题研究现状、意义、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研究的现状:21世纪,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波动幅度日益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苛刻,商业运转的复杂性不断提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品运转模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客户服务也从一般的服务向个别服务化转变。
在此背景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良好的客户服务。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物流客户服务就是使客户所订购产品的速度和可靠程度,尽管物流成本给人留下昂贵的印象,但对物流系统,真正激动人心的并不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是如何给其他的物流能力定位,以获得竞争优势,所以,一个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的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底地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研究物流客户服务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也是提高商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力求从物流客户服务的视角出发,强调客户服务对物流活动的影响,深入浅出地介绍客户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物流客户服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主要涵盖了物流服务、物流客户服务、3g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客户服务的新思路,以提高我国企业物流客户服务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研究的手段:1)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2)调查法: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企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3)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企业物流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柔性作业车间动态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柔性作业车间动态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制造企业对柔性生产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柔性作业车间的动态生产调度问题成为制约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柔性作业车间相较于传统作业车间灵活性更高,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生产需求,因此优化调度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关于柔性作业车间的生产调度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与优化算法的设计方面,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只考虑了静态环境下的调度问题,对于车间内任务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调度问题的影响缺乏充分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柔性作业车间的动态生产调度问题,以提高车间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三、研究内容1.柔性作业车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柔性作业车间动态生产调度问题的分析;3.基于智能算法的柔性作业车间动态生产调度优化;4.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5.研究成果总结与展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综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包括: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搜集和研究,总结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的发展历程、成果和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通过对某柔性作业车间实际调度情况的分析,确定动态生产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提供方法思路;3.将柔性作业车间的生产调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基于智能算法(例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进行求解,获得最优解;4.基于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所提出的动态柔性作业车间生产调度优化方法能够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推进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柔性作业车间的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进展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文献研究以及对某柔性作业车间的实际调度情况的分析,正在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智能算法的设计。
七、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环境下的柔性作业车间生产调度优化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效果。
SMT柔性制造系统中车间排产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SMT柔性制造系统中车间排产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SMT(表面贴装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SMT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高度自动化、高灵活性的制造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中调整、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SMT柔性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车间排产优化,它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SMT柔性制造系统中车间排产优化,通过对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任务、设备资源和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研究内容1. SMT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SMT柔性制造系统中加工任务的排产优化3. SMT柔性制造系统中设备资源的利用优化4. SMT柔性制造系统中生产流程的优化5. 基于实际数据的SMT柔性制造系统车间排产优化案例分析四、研究方法1. 研究现有文献,学习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经验2. 离线仿真实验,根据SMT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流程,建立仿真模型,对排产方案进行模拟实验,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3. 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建立模型,利用现代优化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五、研究意义1. 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柔性生产能力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 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六、预期结果1. 确定SMT柔性制造系统中车间排产的优化方法和策略2. 建立SMT柔性制造系统车间排产优化的仿真平台3. 提升SMT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 推动SMT柔性制造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七、参考文献1. 《SMT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黄一鸣等2. 《柔性制造系统中车间排产的优化方法研究》,赵勇等3. 《基于网络的SMT柔性制造系统车间排产优化系统设计》,高志英等4.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SMT柔性制造系统车间排产优化研究》,何笑等5. 《SMT柔性制造系统车间排产优化方法研究》,邵峰等。
毕业设计(论文)-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加工实践[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加工实践[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9e1a23240c844768eaeee9.png)
沙洲职业工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加工实践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班级:08电子(1)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6月沙洲职业工学院毕业实习(论文)任务书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注: 1、此表一式三份,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2、设计(论文)类别是指设计、论文,性质指应用型、理论研究型和其他。
摘要柔性电路板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
本文主要围绕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实践过程介绍了各个工位的基本情况。
从一张普通的铜经过各个工序逐渐变成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细节,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异常的处理,都一一详尽叙述,并附有必要的图片说明。
在简述柔性线路板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柔性线路板的加工工艺。
关键字:柔性电路板,电子产品,生产实践Abstract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as also known as soft plate.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is made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which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do not have. This paper center arou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introduc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ach station. The production details from normal copper to the various kind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operating specifications of each process, notes and exception handling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necessary explanation was provided also.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was illustrated on focus.Keywords: flexible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products, production目录第一章概述 0第一节电子行业发展概况 0第二节柔性线路板的基本发展历程 (2)第三节所在实习单位及工作岗位情况简介 (3)第二章柔性线路板概述 (6)第一节柔性线路简介 (6)第二节柔性线路板种类 (6)第三节柔性线路板优缺点 (7)第四节柔性线路板的结构 (8)第五节柔性线路板的用途 (8)第六节柔性线路板的实践制程 (8)第三章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加工实践 (13)第一节下料 (13)第二节白光区 (18)第三节冲床 (21)第四节层压 (25)第五节钻床 (28)第六节镭射 (31)第七节湿工艺 (33)第八节检验及功能测试 (40)第四章心得体会 (43)致谢 (44)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电子行业发展概况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柔性制造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柔性制造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制造体系,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制造业。
它以柔性和自动化为特征,能够快速调整生产线,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篇论文将介绍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机器和设备整合在一个生产线上,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任务和需求进行快速调整,提高生产灵活性。
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FMS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可以适应各种产品的生产,包括小批量的个性化产品和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它能够根据订单数量和种类自动调整生产线的配置和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FMS还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在设计柔性制造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对生产任务和需求的充分了解,包括产品种类、数量和工艺流程。
其次是对各种设备和机器的选择和配置,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
第三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包括自动化调度、工艺控制和故障诊断。
最后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包括设备的安全保护和防护措施。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个柔性制造系统,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将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产品种类和数量。
然后,我们将选择适合生产任务的设备和机器,并进行配置。
接下来,我们将设计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系统,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调度和故障诊断。
最后,我们将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其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
预计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设计方法和过程、实施方案和实验结果、总结和展望等。
通过对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和验证,我们希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柔性制造系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生产线柔性化计划报告

生产线柔性化计划报告一、引言作为一个制造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柔性化生产技术的运用便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司生产线柔性化计划,为企业制定实施柔性化生产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背景我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目前主要产品有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设备。
产品种类多且生产数量大,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
加之市场需求十分灵活,生产周期周期也不稳定。
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所以提高工艺柔性、设备柔性、人工柔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柔性化生产方案1. 工艺柔性化工艺柔性化是从设计产品中考虑生产工艺的柔性性,使得同一生产线可以制造多种不同的产品。
从长期展望来看,工艺柔性化是企业实现生产模式智能化、数字化的关键。
针对单一产品生产线实施工艺柔性化需要考虑产品间工艺相互影响与调整。
同时在生产线规划时,需要考虑每条生产线应具备消防、通风等共同条件,不可将所有工序集中在同一生产线上,导致一旦生产出现故障,整个生产线将无法运转。
2. 设备柔性化设备柔性化是指生产所用的设备具备生产不同型号、样式和数量产品的能力。
实现设备柔性化的关键是设备模块化。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可以直接购买具备生产柔性的机器设备;当企业规模变大时,更适合小型化的模块化设备,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
设备柔性化操作流程复杂,设备要求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及操作能力要求也同样高。
同时在设备维护中需要建立相应智能化设备维护和管理体系。
3. 人工柔性化人工柔性化是指企业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使得员工可以迅速地适应生产线的变化,并有能力完成不同产品的生产。
人工柔性化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人员培训、激励等方面。
人员培训需要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在人员培训中一刀切。
而员工的激励措施要建立长效机制,例如通过考核、奖励等方式,让员工完成所需工作。
柔性制造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FMS。
它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扣辅助制造系统相结合,利用原有产品系列的典型工艺资料,组合设计不同模块,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具有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模块化柔性系统。
另一方面是实现从产品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特别是管理层次自动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在这个大系统中,柔性制造系统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动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主要涉及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系统完成一个工件的拆卸、分拣工作,模拟一个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
首先由供料站提供原料,运输站将其送至加工站加工,然后送至装配站进行安装,最后由分拣站进行分拣。
设计以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系统各机构的采用了气动驱动、变频器驱动和步进(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等技术。
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每一工作单元由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连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所以,本设计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控制和变频器技术等。
目录第一章概述 (5)第二章总体介绍 (6)一.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组成 (6)第三章上料单元 (7)一.上料单元的基本功能 (7)二.上料单元的组成 (7)三.接线端子及主令部件 (8)四.上料单元PLC运行程序 (10)五.上料单元的PLC地址分配 (15)第四章冲压单元 (16)一.冲压单元的组成原理 (16)二.面板接线说明 (18)三.冲压单元PLC运行程序 (20)四.冲压单元PLC地址分配 (26)第五单元落料单元 (27)一.落料单元的组成原理 (27)二.面板接线及说明 (28)三.落料单元的运行程序 (30)四.落料单元PLC地址分配 (35)总结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7)第一章概述二十世纪以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研究和制造了成千上万种自动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军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周明. 现场总线控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PE68。79.
【2】陈在平,岳有军. 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3】甘永梅,刘晓娟.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瞰】.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PE154. 169.
【4】邬宽明. 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1 1, PP. 125. 128.
【5】侯维岩,费敏锐. PROFIBUS 协议分析和系统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 PE64. 78.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3、现在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线,221柔性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代表了一系列企业生产线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所学知识拓展思路,认真探讨与钻研221柔性生产线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对于日后生产过程中所遇问题能够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此控制系统以1个SIEMENS S7-300 PLC和 7个S7-200 PLC作为控制核心。S7-300为主站,7个S7-200 PLC作为从站,各站之间使用ProfiBus-DP总线进行通讯。S7-300主站采集各从站数据,协调各站运行,并为上位机的监控程序提供数据。7个从站分别完成对落料单元;喷涂烘干单元;加盖单元;顶销单元;检测单元及链条传送单元;成、废品分拣单元及废品输送单元;提升单元及仓库单元的控制。系统的供电、启停等操作通过各站的操作面板进行控制。
毕业生产线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创作)开题报告书
一、选题的目地、意义
1、结合课堂讲授内容,理论联系实践,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主站与从站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从站与各个单元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做毕业设计,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展和深化知识。培养自己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题完成进度计划
1、2014-01-10~2014-01-29: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2014-02-07~2014-02-21:整理资料,选择设计方案,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3、2014-03-07~2014-03-17:根据控制要求,编写控制流程图
4、2014-04-07~2014-04-17:主电路及主要辅助电路设计
5、2014-04-18~2014-04-28: I/O地址分配,绘制功能图,编写程序
6、2014-04-29~2041-05-10:整理并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7、2014-05-11~2014-05-31:完善毕业设计,准备进行毕业答辩
四、设计条件简介
1、了解S7-300 PLC 、S7-200 PLC系统控制模块的使用,以及它们在柔性生产系统中的作用
2、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以及机房查询检索所需的相关资料来完善课题的设计和绘制
3、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需要向知道老师请教
五、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适应当今市场订单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换线频繁,柔性生产线的灵活性,积木式组合结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产品变型过程,让生产及时恢复。它的优点在于柔性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高,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产品质量高,运行灵活且应变能力比较大。因此,柔性生产线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来广,它的出现会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