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原君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名师精编--《原君(节选)》课件2(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名师精编--《原君(节选)》课件2(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段:第一段从君主的起源说起,开宗明义,阐明君主的职分 在于为天下“兴利”“除害”;第二、三段是对后世君主贪 暴专制的抨击,指明君主是天下最大的祸害;第四段首先着 眼于批驳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语文•选修(中国源自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宋儒理学关于君主“如父”“如天”的谬论,肯定人们把专
制君主“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是合理的,然后从君
主自身和利害关系进行剖析,指出君主们视天下为私产,结 果只能导致一幕幕不是自身被杀,就是祸及子孙的“崩溃之 血肉”的惨剧,而要避免这种惨祸,就必须明乎为君的职分。 纵观全文,四个段落的分论点虽然各自有所侧重,却始终围
绕着一个中心论点,那就是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这也是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 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 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亡后隐居 著述,屡拒清廷征诏。与孙奇逢、李骻 并称三大儒。学问广博,对天文、算术、 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 究。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 术史《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 风气。著有《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 《南雷文案》等。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明夷待访录》写于明代灭亡之后,意在为以后的汉族 新政权拟定法制,是写给将来的君主看的。《原君》是该书 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主旨所在。“原君”就是“推论为君 之道”的意思。文章在阐明君主职分的基础上,着重抨击了
后世君主的专制独裁,表现出可贵的民主主义思想。原文四

原君(节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原君(节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原君 (节选) -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了解《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学习《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础能力和方法。

•能够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古文阅读的解读和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课堂热身:唐诗歌赏析2.介绍《原君》的作者和背景3.了解《原君》的故事情节4.分析《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通过让学生欣赏唐诗歌的方式,带入古代文学氛围,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讲解法:通过讲述和阅读文本,介绍《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3.分析法:通过文本解读和分析,带领学生深入掌握《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原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深入探讨《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3.教学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知识点串联法:通过对第一课的复习,将学生带入更深入的探讨,阐述《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和技能。

3.案例讲解法: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运用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作业点评,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反思。

教学方法1.实践应用法:通过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点评解析法:通过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反思总结法:通过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 作业安排和评估方式作业要求1.重点摘抄:选取《原君》中的两个重点段落,进行摘抄和注释。

2.作文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考,写一篇《原君》的读后感。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品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1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2,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3,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4,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原君》ppt课件

《原君》ppt课件
原君

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纣 王
秦 始 皇
朱 元 璋
黄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际 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南雷, 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并称三大儒。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 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 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 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 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 响。
思想与成就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 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 原 臣》)。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 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 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 还有《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案》等著作。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 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 犹夫人之情也。
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 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 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 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 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 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 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 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君》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品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1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2,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3,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4,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原君_大学语文教案教案

原君_大学语文教案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原君》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2. 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原君》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 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作者黄宗羲及其作品《明夷待访录》。

2. 提出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课堂讲解1. 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2. 介绍作者黄宗羲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3.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2)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五、课堂总结1. 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强调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二、课堂讲解1. 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举例、排比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 强调本文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黄宗羲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思想特点。

2. 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三《原君》教案优质范文3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原君》教案优质范文3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原君》教案优质范文3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优质教案模板热度:2020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三《原君》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原君》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积累文言知识;学习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探究其现实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认识黄宗羲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时数 2课时。

01导读:积累常识1. 齐背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2.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返回
相关评论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 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年前,则真极大胆 之创论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返回
作者介绍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 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今明伟)人。黄宗羲是明清之际 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 学家。 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家。父亲黄尊素为明万历四十 四年进士(1616),明熹宗时的御史,东林名士,因弹劾阉 党魏忠贤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年仅十九 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当时,崇祯即 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 纯等,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其事轰动海内外 。
作者介绍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哲学 的本体观上,致力于阳明心学的总结、修正和改造,明确提 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气一元论”,这是他最可贵的贡 献。在他七十五岁时完成的学术巨著《明儒学案》中对明朝 三百年间各个学派的学术思想作了系统的、完整的介绍和评 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的大作。黄宗羲八十四 岁那年,《明文海》问世,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部著作, 共四百八十二卷,参考明朝各家文集二千多种,费时二十六 年。 黄宗羲著作极为宏富,据统计,他一生的著作有六十余 种,一千三百余卷,数千万字。黄宗羲努力著述同时,还在 宁波、绍兴、海昌等地讲学、培养学生,是浙东学派的创始 人。清朝著名学者万斯同、万斯大、阎若璩等,都是他的学 生。
返回
扩展阅读

从制度设计看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李伟《船山学 刊》2006年02期)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辨析 (赵瑛 《华夏文化》2006年第2期 ) 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程志华 中国儒学网) 《君道》(荀子) 《君道》(邓牧)
返回
相关图片
黄 宗 羲 画 像
黄 宗 羲 塑 像
原 君
黄宗羲在宁波白云庄授徒讲学。开创了浙东学派的一代学风。
原 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 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 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 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 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 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 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 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 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 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 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 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 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 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 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 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 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 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 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 明之矣。
返回
一、引经据典,以史明理。 全文几乎通篇都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国君的职能,审视国君对国家、对 社会所起的作用。为了论证“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观点,文章列举许由、务 光、尧、舜、禹的例子;在阐明“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 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道理时,文 章又援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言语,并直接批评“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而当论证是否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治国前 提时,文章则列举桀、纣的暴政,从反面阐述道理。 二、对比鲜明。 如:三代君与“后为人君者”对比,批判了后者的专制统治,得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将国君“爱其民”与国君“不爱 其民”的不同结果做对比,表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 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之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固其所也”的态度。通过对比,加深了对“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民贵君轻”的深沉呼唤。
返回 返回
内容述评
本文激烈抨击了封建帝王 “家天下”思想,揭露他们“屠毒天下 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己私 欲的罪恶,并从理论上驳斥了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敢于反对专制、 挑战君权,尽管作者未能从社会制度上认识产生封建暴君的渊源,而 只是在肯定君主制的前提下提出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但是,文章敢 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的胆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标志 了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从正面引出做国君应抛弃一己之私欲而为 天下谋福利的标准,揭露封建帝王为满足一己私欲所犯种种罪恶。 第二段(3自然段)分析原因,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 的观点。 第三段(4自然段)分析国君爱其民与国君不爱其民的不同结果, 批判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 第四段(5自然段)大声疾呼君要“明乎为君之职分”表明以 “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的主张。
返回
主要作品
《南雷文》 《南雷诗历》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匡庐游录》 《思旧录》 《明文海》
返回
补充注释
《明夷待访录》一书计十三篇。“明夷”本为卦名, 为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卦象为“离下坤上”。“明” 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从卦象上看,太阳 处“坤”即大地之下,是光明消失,黑暗来临的情况。这 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也是对太阳再度 升起照临天下的希盼。“待访”是等待贤者来访,让此书 成为后人之师的意思。另外,“明”就是太阳,亦称为 “大明”,暗合“大明朝”;“夷”有“诛锄”之解,又 有“视之不见”之解,暗含作者的亡国之痛。该书通过抨 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 “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 可贵的!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
返回
作者简介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 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官僚 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 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 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 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 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 风。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 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 案》等。今人陈乃乾据《南雷文案》、《南雷文》、《南 雷文约》、《南雷余集》各刻本所载文章,分类重编,名 《黄梨洲文集》。 返回
黄宗羲讲学处(宁波)
康熙七年(1668),思想家黄宗羲应万泰等人之邀,到宁波白云庄(史称"甬上证人书院")授徒讲学。开创了浙东学派的一代学风。
黄宗羲墓
黄宗羲墓
返回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 进步意义? 二、 文中运用的对比方法,对凸显主旨有什 反对封建帝王 “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 么作用? 君而已矣”。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 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 通过对比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的 弊端,加深对“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批 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判,从而使文章的主旨牢固地树立起来。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点
作者 简介
背景 简介
译文
内容 述评
艺术 赏析
思考 练习
资料 链接
退出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 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 发展的情况。 二、了解民主启蒙思 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 想,能对作者反对专制、 挑战君权,变革独裁的改 良愿望作出正确评价。
返回
教学重点
一、分析本文的主要 观点及其在当时的进步意 义。 二、分析本文的论证 方法。
作者介绍
黄宗羲一生长期坚持自然科学研究,撰写了二十余种科 技类著作,在天算、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著有 《授时历故》、《春秋日食历》、《回回历假如》、《气运 算法》等。他倡导走出书斋进行实地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与顾炎武同开一代新学风。 甲午之变后,黄宗羲高扬民族气节,投身于武装抗清的 斗争,并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康熙三年,五十四岁的黄 宗羲完成了一部启蒙主义杰作《明夷待访录》。这本书猛烈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提出 “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批判了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 全书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黄宗羲一直隐居乡间,清廷诏 征博学鸿儒,聘他预修《明史》,他三次坚辞不就,致力于 探讨经国济世的实学,整理和研究祖国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