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地质年代时期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晚 早
同位素年龄(亿年)
0.025
0.65 1 1.36 1.90 2.25
晚 早
各类植物繁盛时期
新生代
被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共约
1.4亿年)
中生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晚
2.40 2.80 3.45 3.65 3.95 4.30 5 5.7
蕨类植物世代 (共约1.6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交,地球自然环境发生变 化,裸子植物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
- 根系和维管束发达
- 叶片角质层发达
- 受精作用不再依赖水的存在
更加适应 陆地生活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为全球第二个 成煤期
四.被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的发展与地球环境 - 晚白垩纪始,被子植物爆发 - 最发达,种类最多 - 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是对自然环境广泛适 应而产生多种变异的结果
改变地球气候条件,全球性降温造成丰富多样 的小生境
为动、植物的分化奠定的基石。绿藻可能就是 30万种现有高等植物的远祖
二.蕨类植物时代
约志留纪末期至二叠纪
植物离开大海,产生了以裸蕨为代表的第
一批陆生植物 蕨类植物向着发展孢子体的方向进化,苔藓植物 却是朝着发展配子体的方向演进 全球第一个成煤期
三.裸子植物时代
(1)细菌门(SCHIZOMYCOPHYTA)

细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小的生物。 细菌按形态特征区别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作用:很多种是严重影响人体和动物健康的异养型病菌, 也有些种类是可以进行特殊的细菌光和作用或化能合成作 用的自养型细菌。
(2)蓝藻门
1. 蓝藻是一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可进 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有机体有单细胞的群 体和多细胞丝状体等结构。 2. 分布很普遍,有些种类甚至出现于某些极端严 酷的环境中。 3. 许多蓝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当藻体死后释放 出较多的含氮化合物 ,为其他植物提供氮肥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地理学(共计5部分,共计1299页)_部分1

植物地理学(共计5部分,共计1299页)_部分1
植物地理学 Plant Geography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 第四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 ▪ 第五章 植物种群 ▪ 第六章 植物群落 ▪ 第七章 世界植被地理
第一章 绪论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 类型
– 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功能
•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来自细胞器——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是由单层膜围 成的管状、泡状或相互沟通的封闭的网状结构。内 质网膜可与外核膜相连,囊腔与核周隙相通。
植物对土壤的净化
• 吸收
监测环境
监测作用
监测植物
某些植物对有毒气 体十分敏感,当某些
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 的植物,可利用它们
有毒气体在低浓度时, 来监测有毒气体的浓
它就能出现受害症状, 度,指示环境污染程
反映出有毒气体的大 度,这种植物就称为
概浓度,可作为环境 污染程度的指示。
监测植物。
• 细胞质骨架
细胞器——质体(plastid)
•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 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 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 细胞特有的结构。
• 类型
– 叶绿体(chloroplast) – 有色体(或称杂色体,
chromoplast)
– 白色体(leucoplast)
基粒 类囊体
内膜 外膜
细胞器——线粒体(mitochondrium)

植物地理重点知识整理

植物地理重点知识整理

植物地理重点知识整理资环学院资环专业 20081170016 盛芝露第一章绪论一.植物地理研究对象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植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动物学一起合称生物地理学。

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与基本任务1.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2.具体内容包括:①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②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④岛屿植物种的拓殖和一些灭绝等。

⑤通过研究植被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三.1807年,亚历山大-洪堡德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使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 植物的分类1.植物分类的目的①辨别植物,给植物命名和描述②研究植物的亲疏同异,把它们分门别类,建立一个足以说明植物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的分种系统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①人为分类法A特征: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B人为分类法的贡献:对人类生活和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并为科学分类累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C人为分类法的局限性:a不够科学,其结果可能会给植物分类带来混乱,b不符合植物界的自然发生和发展c不能反映植物间的亲缘关系②自然分类法:A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形状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B实例•——恩格勒系统:根据假花学说建立,将柔荑花序类植物作为原始的类型。

•——哈钦林系统:根据真花学说建立,认为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分别平行演化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克朗奎斯系统:根据真花学说建立,认为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为起点③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区别人为分类法是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分类,而自然分类法是依据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后者更科学,更符合自然界的自然发生和发展,更能反映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3.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 4.植物的命名双名法:林奈创立。

植物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植物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历史成分:根据植物区系内的各个成分在区域内出现的时间序列确定区系的组成。历史成分对于分析区域的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成分:是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这类成分对于研究一个植物区系的历史及其所经历的气候变化有极大意义。
植物区系相似性:p47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p61图表:
丰富的植物种类
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入侵物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外来物种的入侵。
物种形成方式三种:
异地(域)物种形成
发生的条件:一个物种的种群因为地理环境改变(例如造山运动)或种群本身发生改变(例如种群的迁出)而被隔离;
隔离的种群会在基因型及/或表形上发生趋异,原因为:隔离的种群与原本的种群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或各自发生遗传漂变,又或各自的基因池发生突变。
双名法: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基本形式是:属名+种名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由非纤维素多糖和氨基酸结合物构成;无细胞核结构;无性生殖:细胞分裂;包括细菌和蓝藻
地衣:多年生,是自养型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真菌共生体;提供光合产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根据形态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先锋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很强
苔藓植物: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无完善的输导组织,无根的分化——植株矮小;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世代交替——有性繁殖世代+无性繁殖世代,分别形成配子,形成孢子;多生于潮湿的环境,在苔原、泥炭沼泽或高山可能成优势种;分为苔纲、藓纲

植物地理

植物地理

第一章植物类群特征1、分类单位:按等级高低顺序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2、种: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

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不断的发展演化;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种间生殖隔离使各个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品种:是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而不是植物分类中的一个分类单位,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

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品种是物种适应性的倒退,满足了人们的经济需求,导致了物种与环境协同进化过程的中断。

4、植物的命名:双名法由林奈创立。

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种名(种加词,形容词,形容该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一个字母小写;斜体)=命名人姓氏(缩写;正体)5、植物们的划分1)孢子植物(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裸藻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2)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原核生物(细菌门蓝藻门)真核生物(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裸藻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高等植物——有胚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低等植物——无胚植物(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裸藻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6、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低等植物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维管束构造;⑶雌性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的;⑷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高等植物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⑶雌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⑷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长成新植物体。

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成熟后脱离,形成新配子体。
整理课件
胞芽
②有性生殖:雌雄异株
Gametophytes(配 子体) of
Marchantia(地钱 属).
The antheridia (精子器)(a)
and archegonia (颈卵器) (b)
are elevated on
stalks above the
thallus.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两个精子分别与卵 和极核结合的现象),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祖先的证据。
整理课件
孢子体高度发达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生活习性有自养、寄 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生、盐碱地的植物。内 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组成。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雌雄配子体极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无独立生活能
雄生殖托:盾整理状课件
雌生殖托:伞形
葫芦藓
葫芦藓(藓纲)
繁殖 雌雄同株
雄器苞:产生精子器的枝,形状象小花; 精子器、侧丝外包有苞叶。
雌器苞:产生颈卵器的枝,象顶芽;颈卵器、侧丝外包 有苞叶。
颈卵器 颈部: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有一串颈沟细胞; 腹部:壁由多层细胞构成,有一个卵细胞。
整理课件
2. 蕨类植物: 有真正的根、茎、叶和 维管组织的分化发育。
Gametangia(配子囊) of Marchantia(地前属), a liverwort.
Details of several archegonia(藏卵器)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整理课件
地钱属(苔纲)
繁殖 ①营养繁殖:胞芽(生于叶状体背面的胞芽杯中)
同型叶:同一植株上的叶没有明显分化,兼有营 养和生殖的功能。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物种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种内的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产生新个体,不同物种见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根本原则: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态学、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基因特征等一系列相似性。

基础:进化论。

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木本到草本等,呈螺旋状进化分类系统:在发展和修正过程中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必要时每个单位分出亚级或一些辅助单位。

如科一级可以分出亚科,族等。

种可以分出亚种。

4植物的命名(例子+格式)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统一的命名法规,给每个物种制定的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通用林奈双名法。

二名法(又称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二名法是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的某一物种的学名,是林奈(Carl von Linne, 瑞典人,1707~1778) 首创。

二名法命名的种名中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南京丽藻Nitella nanjingensis Han et G. X. Wang桃Prunus persica L.银杏Ginkgo biloba L.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用三个拉丁字表示亚种或变种的命名法。

变种(variety, var.)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 flabelliformis5植物界的大类群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共同特征: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也没有内质网膜,DNA未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简单的环形分子,没有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 植物分类系统与方法 2. 植物的系统进化
1. 植物的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 界 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 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色植 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3. 分类等级与分类单位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英文 kingdom phylum(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ales -aceae 词尾 -phyta
种 Species
分类单位举例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i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属: 李属 Prunus 种: 桃 Prunus persica
系统发育分类与系统
恩格勒系统(1897):认为葇荑(读作ti)花序类植 物(即木本植物中花单性、无花被、花序轴柔软者, 如杨柳科)为双子叶植物种的原始类型; 哈钦松系统(1926):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化, 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1954) 系统和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柯朗奎斯特(A. Cronquist,1958)系统。他们都承认木兰目的原始 地位。 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木兰目不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种的含义
种(Species)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起源于共 Species)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同祖先、 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 体; 它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它有一定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 分布区。 分布区。 判断种的标志是: 判断种的标志是:一个种的个体不能与另一个 种的个体进行生殖亲合, 种的个体进行生殖亲合,即使结合也不能产生 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亦即种与种之间存在着生 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亦即种与种之间存在着生 殖隔离。 殖隔离。
①属名
拉丁文古老的名字, Rosa(蔷薇属) (1)拉丁文古老的名字,如Rosa(蔷薇属); 希腊文古老的名字, 苏铁属) (2)希腊文古老的名字,如Cycas(苏铁属); 反映该属特征的名词, 三叶草属) (3)反映该属特征的名词,如Trifolium(三叶草属); 纪念某个名人; 观光木属) (4)纪念某个名人;如Tsoongiodendron(观光木属) 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的; 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的; (5)植物产地,如Fokienia(福建柏属); 植物产地, 福建柏属) 改造某一属或另加前缀和后缀形成, ( 6 ) 改造某一属或另加前缀和后缀形成 , 如 Pistacia 黄连木属) 银鹊树属) (黄连木属)可以换位成Tapiscia(银鹊树属) 方言拉丁化, 荔枝属) ( 7 ) 方言拉丁化 , 如 Litchi ( 荔枝属 ) 是广东方言荔 枝的音译。 枝的音译。
种内单位
亚种( ssp.): ):是种内个体在 亚种(subspecies, 缩略为 ssp.):是种内个体在 地理和生殖隔离初期所形成的群体, 地理和生殖隔离初期所形成的群体,有一定的形态特 征和地理分布区,亦称“地理亚种” 征和地理分布区,亦称“地理亚种”。
粳稻
糯稻
变种( var.): ):与原种不存在地理 变种(varietas, 缩略为 var.):与原种不存在地理 隔离,但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有1 个性状的差异。 隔离,但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有1-2个性状的差异。系统 进化理论认为,变种实际上是同种不同基因型的表现。 进化理论认为,变种实际上是同种不同基因型的表现。
品种
品种(cultivar,缩略为 cv.): ):不是植物分类学 品种(cultivar,缩略为 cv.):不是植物分类学 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 实践中经过选择培育而成的, 实践中经过选择培育而成的,多基于生物学特性 和经济性状的差异,如植株高矮, 和经济性状的差异,如植株高矮,花或果的实的 大小,色、香、味,成熟的迟早等。如月季花有 大小, 成熟的迟早等。 许多品种,苹果、西红柿等瓜果的品种。 许多品种,苹果、西红柿等瓜果的品种。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
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 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 模式,才算有效。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 模式,才算有效。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用作 新种描述、命名和绘图的标本。 新种描述、命名和绘图的标本。 学名的有效发表的条件是必须在出版的印刷品, 学名的有效发表的条件是必须在出版的印刷品,并可 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 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 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使用,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使用,但历史上 惯用已久,可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通过作为保留名。 惯用已久,可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通过作为保留名。 例 如 某 些 科 名 词 尾 不 是 -aceae , 如 伞 形 科 ( Umbelliferae ) 也 可 写 为 Apiaceae , 禾 本 科 ( Gramineae ) 也 可 写 成 Poaceae , 豆 科 Leguminosae)也可写成Fabaceae Fabaceae。 (Leguminosae)也可写成Fabaceae。
4. 植物的命名
拉丁文与拉丁名 双名法 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学拉丁文
不同语言对同一植物的称谓不同,同一种语言 中也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科学需要统一 的语言; 拉丁语已经是一种“死语言”,不会发生变化; 古罗马时期遗留了大量的拉丁文书籍; 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规定拉丁文为世界通 用的语言。
拉丁字母
自然分类法与自然系统
J. Ray(1703)在《植物的分类方法》一书中,以一复杂的 系统处理了18000种植物; 林奈(Linnaeus)根据雄蕊的数目和离合情况将植物分为24 纲; 法国植物学家A. L. Jussien(裕苏)于1789年在《植物属 志》中发表了一个比较自然的系统,成为现代系统的奠基 人,他将植物分成无子叶、单子叶、双子叶三大类,并认 为单子叶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
字母 Aa Dd Gg Jj Mm Pp Ss Vv Zz 名称 [a:] [de] [ge] [jot] [em] [pe] [es] [ve] [zeta] 读音 [a:] [d] [g] [i] [m] [p] [s] [v] [z] 字母 Bb Ee Hh Kk Nn Qq Tt Xx 名称 [be] [e] [ha] [ka:] [en] [ku:] [te] [iks] 读音 [b] [e] [h] [k] [n] [k] [t] [ks] 字母 Cc Ff Ii Ll Oo Rr Uu Yy 名称 [tse] [ef] [i:] [el] [ou] [er] [u:]
人为分类法与人为系统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谷、菜、果、木五部,草分11 类,木分乔灌等6类。 提奥夫拉斯图 (Theophrastus) 《植物的历史》:乔木、 灌木、半灌木、草本四类;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离瓣花 和合瓣花之分;并注意到了子房的位置; 马格纳斯 布隆非尔
(Magnus)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Brunfels) :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③命名人
命名人的姓氏位于种加词之后, 命名人的姓氏位于种加词之后,一般超过一个音节时 要缩写, Bunge缩写位 Bge. 缩写位Bge 要缩写 , 如 Bunge 缩写位 Bge. 。 特别著名的植物分类 学家可以只写其一个字母, Linnaeus(林奈) 学家可以只写其一个字母,如Linnaeus(林奈)缩写 为 L.。 et” 如 果 命 名 人 为 两 人 , 则 在 两 个 人 名 中 间 加 “ et” 如果作者多于两人,则用“ al” ( “ 和 ” ) ; 如果作者多于两人 , 则用 “ et al” ; 有时两人名中间用“ex” 表示前一人是命名人, 有时两人名中间用“ex”,表示前一人是命名人,后 一人是著文公开发表这个种的人。 一人是著文公开发表这个种的人。 一般属名和种名用斜体书写,而命名人缩写用正体。 一般属名和种名用斜体书写,而命名人缩写用正体。 在一些生态学的书籍中,命名人缩写通常被略去。 在一些生态学的书籍中,命名人缩写通常被略去。
②种名、变种名、亚种名
而种加词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用以形容植物的外部 种加词 形态、颜色、气味、生境特征和被发现或主要 分布的地点。 对于变种,则须再加上变种名,如蟠桃是桃的 变 种 , 它 的 拉 丁 名 为 Prunus persica.var. compressa, 其中var.是varietas(变种)的 缩写, compressa (扁的)是蟠桃的变种名。 亚种与变型的命名与变种类似,它们的缩写分 别是ssp.和f.。

蟠桃
变型( f.): ):为形态和个别性状变异比较 变型(forma, 缩略为 f.):为形态和个别性状变异比较 小的类型,通常只有一个性状的差异。 小的类型,通常只有一个性状的差异。变型通常见于栽培植 物中,如碧桃为桃的变型,其花为重瓣。 物中,如碧桃为桃的变型,其花为重瓣。
梅贵稀不贵繁,我们的祖国是繁荣昌盛、繁花似 锦; 梅贵含不贵放,我们的祖国是改革开放; 梅贵老不贵嫩,我们的祖国英姿勃发,不是老气 横秋的模样; 梅贵枯不贵荣,枯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的祖国是 欣欣向荣,梅花的寓意比牡丹差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