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下面我将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词义在作品中的传递。

1. 贾鸣凤作品中的“城外女人”,身世不显赫,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但是她并不向命运低头,不想沦为“穷亲戚”,竭力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她过早地离开了家乡,投身于歌舞事业。

然而,她的一时冲动和侥幸心理似乎都背离了她的初心,拉下了她赢得别人尊重的大好前途。

她虽然逆来顺受,但在环境巨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暴躁易怒,甚至是冷血残忍。

她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社会中边缘化人群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价值,从而突出了一个人在历史变动中保持人格尊严的难度、矛盾与挣扎。

2. 甄嬛甄嬛是卓文君的女儿,早在她五岁时,便被四爷一眼相中。

可谓是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人。

她是一个聪明、有心机却不失天真的女子,在宫廷中富有智谋,却不作恶,屡破屡立。

而她周身散发的无尽的妩媚,令所有男人都不自觉地倾心于她。

无论是善意的,还是算计多端的,都围绕着甄嬛异常地打转,她那深婉、圆润的语调往往能疏通最复杂的桥梁。

她最后通过自救终能够获得自由,赢得了生命的另一个可能。

她形象的传递在表现了一个皇宫妇女在历史环境中的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展示了一个天真却不失智慧的女性形象在宫廷和人类世界中的多重角色。

3. 冯玉祥冯玉祥是作品中陪伴了贾鸣凤度过余生的一个男子。

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知青出身。

然而,他的成长和人生轨迹完全没有脱离自己的命运轨迹。

他以后虽然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自己的老板,但是他自由的时代缺乏自由。

他的形象塑造中,也渗透了很多反映时代之矛盾的元素。

他身体的自由与精神的束缚,既是个人命运的残酷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困境的写照。

他在作品中是一个个体的象征符号,触及了一个时代的灵魂痛楚和文化矛盾,同时也是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质量的期许。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红河学院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现当代文学》课程期中论文考试单位:教师教育学院考试日期: 2013 年 10 月 31日论文 (总分共100分)浅析《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廖天英【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描绘女性形象的画谱。

她集中而深刻地刻画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透露出深广的时代内容。

塑造了众多为了生活奔波,为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奔波的女性,同时阐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爱情、婚姻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这主要归因于每一位女性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有所不同,进而每一位女性所表现出来特质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处理“围城”的态度都是对“围城”的留恋与徘徊,揭示出了40 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然而她们又折射出时代新女性在面对生活的独立。

【关键词】女性形象;“围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嘉柔Analysis of "Fortress Besieged" female charactersLiao Tianying Abstract:"Besieged City" is a depiction of female image painting. She intensively and deeply portraying the female images of that era, which revealed the essence of times. Creating many for life, for love, marriage, family, career rushing women,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people in the face of love, marriage and processing mode is also different, whic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each woman from their cultur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is different, and every woma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attitude in dealing with the "siege" is hovering on the "siege" of being reluctant to part with, reveals the 40's Chinese intellectual women's survival and fate, but they also reflects the new era of female life in the face of the independent.keywords:the image of women;"Besieged City";Miss Bao;Su Wenwan,;Tang Xiaofu,;Sun Jiarou【正文】一、冲破世俗观念,但是又庸俗、堕落、玩弄男人于鼓掌之中的鲍小姐鲍小姐是作者在《围城》中开篇提及的唯一一位具有独特形象的新女性。

解读围城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

解读围城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

解读围城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作者:周倩指导老师:孙逸诗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此书发表之后引起重大反响,主要讲述了在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40年代那段动荡的时代中方鸿渐婚姻爱情人生的围城。

而其中四个主要的女性角色是围绕方鸿渐而塑造的。

正如钱钟书本人所说,故事和人物虽然都是虚造的,但有人物是稍有真实人物的影子。

本文通过解读其中这四位女性角色的形象,找出可以勾画出当时社会的女性的思想形态。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主要女性形象解读正文:一、“开放”、堕落的“朱古力美人”鲍小姐鲍小姐是全书唯一一个受到作者正面批判的人物,同时也是方鸿渐婚姻爱情人生围城的开端。

她只穿绯红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毕竟是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这是鲍小姐在书中的形象。

鲍小姐有未婚夫,但却依然在留学时寻欢作乐,而方鸿渐就是她在留学过程中的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说是她在外寻求欢乐的最后一个对象。

她曾和方鸿渐说过:“方先生,你叫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的相貌和他像极了。

”她虽被当时船上众人所嫌弃和谴责,但从她对自己魅力的那种自信中可以看出,她确实有极容易引诱人的魅力和自信的资本。

就这样她公然和方鸿渐在船上的夹板调情,晚上私通。

但这似乎都是鲍小姐的一种习惯的社交方式。

而在船快抵达香港的时候,鲍小姐“翻脸比翻书还快”,在方鸿渐称呼她为“黑甜”、“朱古力美人的时候”她却挖苦冷落方鸿渐,和苏文执亲热起来。

船靠岸之后,她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一个半秃顶,带大眼镜的黑胖子。

她和方鸿渐发生的种种,被视作道德观念中不检点的女性代表,受到作者的正面批判。

但实际上,这个被作者和其他小说人物否认的放荡女性形象,是否那么开放呢?汪太太在文中曾经有一言:“女人出来做事,无论地位有多高,还是给男人利用,只有不出面,用太太或情妇的资格指使男人。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他的“钱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围城》更是家喻户晓,仅这一部书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围城中的男权主义研究,但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唐晓芙是作者用笔墨较少的人物形象,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晓”是早晨,“芙”是荷花,也就是说她像早晨池塘里刚出水的荷花那样纯洁美好,也确实是这样,刚出场便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书中这样描述“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颜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正是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唐晓芙是活泼开朗,美丽善良而又大方聪明的,她直言直语,不矫揉造作,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得到的理想中的女孩子,可这种美好却是稍纵即逝的,当方鸿渐终于和苏文纨划清界限时,他和唐晓芙的爱情也结束了,唐晓芙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她的家庭,她的交际圈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缺少压力和打击,一旦苏文纨把方鸿渐的一切都告诉她时,她便完全相信表姐,而变得束手无策。

她本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这也看出她倔强的一面。

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11],而这也成了方鸿渐一生的遗憾。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

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和感情上的经历,描绘了40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部分场景、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界崇洋媚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几位女性角色的性格分析,从几个视角上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进行分析研究。

一、围城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一)苏文纨大家闺秀苏文纨是头一个出场的,而且从一出场就显示出她的强势来,有着女博士的学位,打扮斯文讲究,就连她的长相,在作者的描述下也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强势来:“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一个“硬”字,从一开篇就注定了苏文纨做人做事,乃至恋爱过程中都固守的强势地位。

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苏文纨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赵辛楣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方面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当然,她自有她强势的资本,家境好,学历高,长相就算不是什么大美人,也还至少是“眉清目秀”的。

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资本,自然会以为全天下都应该是她的,全天下的男人就算不为她哭泣,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自己一路追求更高的目标,回头的时候才发现年纪已经见长,这时候找对象就不得不放低了点标准,倘若换作从前,方鸿渐之流也入不了她眼,方鸿渐最终却却拒绝了她。

苏文纨最终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是没有底的”。

其实却不然。

首先,苏文纨早已列入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攻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这样就更一步解释了“围城”的象征。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中女性形象分析《围城》对女性人物的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的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的、妩媚风骚的、孤高冷静的和工于心计的。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爱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的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的旅途中的当然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看出作者对她的褒贬的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英国人看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的引力,以为这是地道的东方美人。

”这绝对是对她的讽刺。

鲍小姐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的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的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的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的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和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的约束,公然地和方鸿渐在船上的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全然忘了家中的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是学医的,所幸也没弄出什么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的态度立时冷下来,热情地投入未婚夫的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她在寂寞旅途的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是可怕的。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的爱情纠葛。

苏文纨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书中是这样描述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的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个⼥性形象钱⽼⼀部《围城》,刻画了多个⼥性形象,其中⼜数唐晓芙、孙柔嘉、苏⽂纨三⼈作者⽤⼼颇多,这⼏个⼥性形象,也是我们每个⼈⽣命中都会遇见的。

唐晓芙是作者最钟爱的⼀位⼥⼦。

作者夫⼈杨绛先⽣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物,不愿意把她嫁给⽅鸿渐。

”作者温情脉脉地赋予了唐晓芙其他任何⼥性⾓⾊都没有的好条件。

她拥有让⼈眼睛⼀亮的美貌和清纯⽓质,甫⼀出场,作者就不吝拿出⽆尽的好话来赞美她,篇幅实在有点偏⼤:“唐⼩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着⼀般⼥⼈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新鲜得使⼈见了忘掉⼝渴⽽⼜觉嘴谗,仿佛是好⽔果。

她眼睛并不顶⼤,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都⽢⼼变成⼥⼈头插的钗、腰束的带、⾝体睡的席,甚⾄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齿。

她头发没烫,眉⽑不镊,⼝红也没有擦,似乎安⼼遵守天⽣的限⽌,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之,唐⼩姐是摩登⽂明社会⾥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孩⼦。

” 作者为她安排了优越的家庭环境,⽗亲是⼀个事业有成的律师,还有苏家这门阔亲戚,家庭开明,风趣,“爸爸妈妈对我姐妹们绝对信任,从不⼲涉,不检定我们的朋友。

”她回到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她没有经历世俗社会的侵扰,正处于刚上⼤学的纯真年代,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学因战事内迁,她停学在家半年,现在也计划复学”,有时间可以专⼼⽤于恋爱,她见过世⾯,不⼟⽓,每天进出的都是苏家的沙龙。

作者还赋予了唐晓芙处⼦的圣洁。

虽然苏⽂纨说她⼿⾥握着⼤把⼤把的男朋友,但从作者的叙说中我们却能看出她的不经⼈事。

她的爱情观是原⽣态的,“我爱的⼈,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等待我”。

这个听起来类似于现在的⼤款征婚,要求⼥⽅不仅⽆性经历,甚⾄是⽆情感经历,但后者是掌握强势话语权的⼈的强势要求,前者却是未谙⼈事的处⼥的爱情期盼,唐晓芙的爱情观正在趋于成熟中,当⽅鸿渐站在⾬中,她已经抛弃了这⼀幼稚的观念,可是作者却决定在这个时候终⽌叙述:她“看得⼼溶化成苦⽔,想⼀分钟后他再不⾛,⼀定不顾笑话,叫佣⼈请他回来。

浅谈《围城》中的女性悲剧

浅谈《围城》中的女性悲剧

浅谈《围城》中的女性悲剧对外汉语王奕《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钱钟书最成功的文学创作。

小说的故事是从主人公方鸿渐于1937年乘船回国开始,主要讲述方鸿渐回国后经历事业上的一波三折,和在爱情方面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

作者用幽默辛辣的讽刺,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活画了30年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的辛酸人生。

这本书涵盖了太多意义和丰富知识。

《围城》象征着方鸿渐的人生观,实际上也代表作者自己的。

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关于《围城》的人物分析都是集中在主人公方鸿渐身上。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这位具有丰富喜剧表象的悲剧主体,可是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女性形象也并不是简单的点缀和陪衬,她们大多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似乎除了唐小姐,似乎都不是什么好女人。

这些女性在钱钟书细致入微的刻画中像极了跳梁小丑,对她们的嘲讽让人们忽略了她们身上的悲剧色彩,但钱钟书在讽刺这些女性时也为她们的悲剧命运发出无奈的叹息。

围城是一个悲观人生的象征,在城里徘徊的不仅仅是方鸿渐一个人,《围城》里的女人们也是在城里城外的矛盾中挣扎,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样值得同情。

小说里的女性几乎都是知识分子,但她们各不相同的出身和经历,也成就了她们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鲍小姐的无情与放浪,苏文纨的虚荣与媚俗,孙柔嘉的狡猾与心计,唐晓芙的纯真与幻想。

但是对于她们悲剧命运起着决定意义的还有一个统一的大环境,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混乱矛盾的时中国。

这时的中国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正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崩塌,女性解放的思想开始出现,但这种意识并不够彻底,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封建体制的遗留还在继续迫害着女性。

书中的女性们学习了中西文化,她们追求人格价值和理想生活,而她们却无法摆脱旧有的宗法制度,无法摆脱颠沛流离的动荡时世,也无从解放自己的迷惘情绪。

这样的大环境就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鲍小姐这个人物只在小说第一章出现,却对方鸿渐的命运起到关键性作用,她是间接导致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失败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姓名:彭维勇摘要:从众多研究《围城》中女性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形象进分析,其结果多是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极少从女性的视角来洞察女性。

在吸收、融合、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试着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来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当然,虽然本文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但不是强调要与男性对抗或与男性搞分裂主义,只是想要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话语权。

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启示读者去读经典作品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尤其提醒女读者应该要客观理性的去读经典作品,以期避免中男权思想的毒。

关键词:男性偏见、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形象前言《围城》是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于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它曾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

它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包含着对恋爱婚姻的讽刺和评论——婚姻如同一座被围困着的“城堡”,里面未必就是幸福。

许多研究者和作者一样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围绕在方鸿渐周边的女性,在鄙视方鸿渐懦弱的同时也鄙视和同情那些将婚姻视为救命稻草的女性们。

同为女性,从女性读者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也听到了她们无辜的呐喊声。

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她们,注定已不再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成长于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下的,她们又不得不内化了关于婚姻的一些传统文化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和方鸿渐有莫大关系的那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被塑造得各有特点。

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根据这四位女性的成长及生活背景剖析她们的情感世界及形成的女性形象,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对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男性偏见进行指证,认同和赞扬她们为追寻“幸福”所做的努力。

从而还原她们也是正常人,而且是正常的女人的形象,为她们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和话语权,从而启示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不应该顺从作者的男权思想来完全否定她们。

一、男性偏见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从认识到逐步了解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几位女性,都是通过方鸿渐的眼睛和思维来看的,她们的最初形象也是在方鸿渐的视角下形成的。

所以无形中我们会受男权思想的影响,导致不能客观理性、公平公正的看待她们。

欧化、卖弄风情的鲍小姐。

据说钱钟书先生给她取名时也因“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给她取名为鲍小姐。

最初,还没看到鲍小姐的人,从苏小姐嘴里我们就得知她已有未婚夫,文中外貌的描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红的指甲”【1】,这“局部的真理”给人以一个轻浮女子的印象。

其实正如书中所说在那么热的热天,这是很合理的装扮,同船的外国女人也是那样穿着。

在作者笔下她似乎是一个只有情欲的人,在船上的短暂的时间里,还通过各种熟练的技巧诱惑方鸿渐。

她与方鸿渐甲板上在大庭广众下借烟卷来接吻的行为,作者还以大段文字来解释这不是方鸿渐的错。

她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还主动到方鸿渐房间偷情,连方鸿渐也怪鲍小姐行动不检,似乎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妇德的。

这样一个庸俗的女性形象,似乎不值得人同情和深入了解。

但是作者对她为何选择方鸿渐,为何一夜情后不理方鸿渐,这些心理描写都没有。

只是一开始就从男性视角对她的性感形象描写,后来更是揭露在她的不良行为下方鸿渐体会到的受挫感,从头至尾似乎她都没有申辩的机会。

相反的,方鸿渐可以“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负责任”的享受鲍小姐“无言”的主动。

温文尔雅,沉吟不决的苏文纨。

她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而且家里有钱有势。

但她将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看的金贵,她习惯于被追求而又绝不答应追求。

她是人人向往的最理想的情人,在方鸿渐眼里她能做的只是一个最理想的女朋友。

她看到方鸿渐追求庸俗的鲍小姐也不理自己,她暗地里看不顺眼鲍小姐,嘲笑她的行为。

可是,这时她也意识到,“漂亮衣裳一直舍不得穿压在箱子底,过了几年拿出来却发现潮流变了,料子虽好,但款式不新了”【2】,所以她在方鸿渐的短暂船上恋情失意时送去“温暖”以此期待方鸿渐的追求。

她后来处心积虑的给方鸿渐制造追求自己的机会,期待他能与追求自己多年的赵辛楣决战胜出。

没想到的是方鸿渐喜欢的竟然是自己的表妹。

最后她没有选择爱慕她已久的赵辛楣,而是选择了“圆脸肥短身材”的曹元朗。

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这一切从方鸿渐的视角来观察,似乎都是她咎由自取。

因感情过于真挚而受伤害的苏文纨似乎没有辩解的余地,当然作者也没有给她多余的笔墨来解释,更没有审视和批判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不合理指控。

这就使得读者再次陷入了男性的偏见中,其实如果跳出方鸿渐的描述,单看她的话语和行动,便会发现男性视角下对她的不公正之处和作者对方鸿渐的偏袒。

一个不会被轻易取得的高傲青年女子——唐晓芙。

她看上去是一个无情的化身。

虽然她随心意的戏弄方鸿渐,但从方鸿渐眼里看出她是唯一个被作者和方鸿渐认同的美丽女子。

她的天真直率,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苏文纨不让她接近,她偏接近,偏和方鸿渐见面谈话,谁知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爱河。

对爱情她想要占领“我爱的人,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我。

”【3】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她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及苏文纨的挑拨,使她和方鸿渐终究未果,似乎作者也觉得是一种遗憾。

孙柔嘉似乎是一个集情欲、卖弄风情、冷漠三者于一身的泼妇。

她是文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作者不惜笔墨的采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她与方鸿渐之间的婚姻。

从她出现在到三闾大学的路上到与方鸿渐结为夫妻,这一路走来,通过方鸿渐的视角和作者的描述,使她在这段并不圆满的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虚伪、做作、工于心计。

尽管她初次在船上亮相时是女学生的胆怯与幼稚,但赵辛楣却发现她刁滑的很,就像鲸鱼张开了口等方鸿渐自动送上门。

到达三闾大学后,孙柔嘉仍是事事向他请教的黄毛丫头,“黑夜独行”时,方鸿渐想要靠拢时才发现原来她很有主见。

订婚后,更让方鸿渐柑橘似乎有了女主人,在结婚后,他再也不能称心傻干事了,这时他才发现赵辛楣的话事对的——工于心计的女人。

这时他已深陷“围城”总的来看似乎方鸿渐成了这段婚姻的受害者,是他被围在了城里,其实跳出文字,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男性偏见过重,孙柔嘉这一路辛苦的走来,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条件跟着方鸿渐四处辗转,为了挽救这段婚姻的破裂,她也极尽所能的忍受着方鸿渐的懦弱无能。

作者却从中看到的是她的自食其果,悲剧自导自演,似乎毫无同情之说。

我们从方鸿渐的视角和钱钟书的笔墨里看到了这四个人组成的现代中国的自由女性的群像,虽然在钱钟书的描绘中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恭维和憎恶女性,但是跳出书外我们不难看到在对她们的描绘中体现出来的男性偏见。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是指将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理论基础,把女性文学话语作为切入点,想要对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进行拆解,从而建立起女性的话语体系。

它不是要提倡女性与男性对抗,而是争取女性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平等权;当然更不是要与男性搞分裂主义,而是想要在了解女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男性相处共创美好未来。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自身对于其作为与男性之间平等的主体存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角色一直是被隐没和忽略的,她们没有自我意识且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

五四时期开始,女性才逐渐被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慢慢地也开始觉醒。

在《围城》的序中,钱钟书说他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而那类人是人,他们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既然是人,对于女人,那就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来认识她们。

《围城》写的是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的女性,她们四个都是接受了新知识、外国文化的知识女性,她们作为冲出封建枷锁的女性,她们都殷切的希望自己能在情感和婚姻生活上获得自主权。

她们是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独立的女性。

她们既不是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束缚,也不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荣的寻常女子,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不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再从传统的观念视角下来看她们。

虽然作者是男性而且通过方鸿渐这一男性的视角给我们描述的她们,但我们应该客观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正确看待她们,给她们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新的定义和诠释:寻求欲望自主探索型的鲍小姐“贞节牌坊”在古代成为好女子,好妻子的象征,它在精神上成为女性身上无形的枷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女性的身体一直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在传统观念里,它只有圣母与荡妇之分。

五四时期的到来,使女性性爱意识得到了觉醒,接受西方性解放意识,而这些意识觉醒的女性们,自觉面对性别自我的旅程,则意味着她们真正长大成人了。

海龟回来的鲍小姐在女性意识觉醒,则体现在她的性爱意识方面。

从她出现时艳丽的衣着外貌我们看出她的形象是热烈而焕发的。

客观的来看,和船上另外两个外国女人一样,在热带热天这是最合理的装扮,所以这并不能说她伤害了中国的国体。

男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对女性肉体的欲望而看的“心头起火、口角直流”【4】还笑称她为“局部的真理”,其实这正是那些男学生男性欲望的映射。

鲍小姐在性爱面前不仅主动、大胆,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当时那个时代,一般人的性爱意识觉醒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

鲍小姐从小的成长经历让她从思想和行动上易于接受外国的性爱观。

她生长于澳门,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

从小被父母差唤贯了,心眼儿变得伶俐,更懂得机会得靠自己找,快乐也得自己去寻的开朗性格。

她天生的“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5】这般美丽面容和“纤腰一束”的姣好身材更给她增添了信心。

她明白自己的地位,如果没有人帮助她,她将永远摆脱不了被差唤去“打杂”“看护弟弟妹妹”的女佣人的命运。

所以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找到了出洋的机会。

很明显她并不爱他的丈夫,但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仍然选择了他。

她得到出洋留学的机会,那是现实人生规范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新的环境和新的性爱观则能使她变得像真正的女人,她既是自我精神迷恋的外露也是对自我的寻找。

况且她是学医的,她在英国留学的这两年让她找到了短暂的快乐。

方鸿渐的出现只是给她实现自我更新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她重新找到了性别的差异感和窒息已久的自我。

正因为如此,在一夜情后,当她将要重新回到既定的婚姻生活中时,也就意味着她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的理性规范中,她改变了对方鸿渐的态度,将身心收拾整洁,准备见未婚夫。

而方鸿渐在这场以性爱为目的的恋爱中,显得似乎懦弱了。

这样“放荡”的一个女子,却让方鸿渐放弃温文尔雅的苏文纨选择喜欢她,虽然据作者描述是方鸿渐经不住诱惑,但是可以看到这其实是方鸿渐本能的男性欲望在作怪。

当鲍小姐说他像自己的未婚夫时,他听了“又害羞、又得意”,作者的旁白更将方鸿渐心中不负责任的欲望表露“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力而不必旅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