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大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小学语文课外大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一)选择题
1、三毛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怎么没的?
A、买吃的 B、买衣服了 C、看杂耍时被偷了 D、买玩具了
2、三毛为什么被关进了监狱?
A、偷东西 B、打赤膊 C、帮小男孩顶罪
3、叔叔在监狱里给三毛和小癞讲什么故事?
A、苦儿流浪记 B、白雪公主 C、光明世界 D、圣诞老人
4、小癞一共进了几次监狱?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3、三星题:勤动笔墨读活图:独立完成读书摘记,(巡视时,优秀作品的孩子站着,以便汇报)
三、拓展阅读空间
1、孩子们,我们今天所看的故事,只是这厚厚一本书中的薄薄几页,希望课余时间,孩子们能够运用老师的方法,再次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
2、孩子们,当我注意到教室里那些小蜗牛时,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看~(幻灯片),看到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几十本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你们的愿望,那么,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学校图书室,看~欢迎你们前去借阅!如果这还不能满足你的求知欲,那么,就去这里吧——上虞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一定是书虫们的天下!老师期待着你们,因为书籍,而变成宇宙的主人!加油!
5、三毛偷的棉花最多,爷叔奖励他什么?
A、玩具车 B、一个大饼 C、一个钱币 D、一支香烟
6、为什么好不容易偷到了钱包却又还给失主?
A、里面有药方和当票 B、里面没钱 C、里面有一张全家福
7、三毛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当小偷了?
A、偷不到钱被爷叔骂 B、经常被警察抓进监狱 C、就算穷也要穷得清白
8、三毛都做过了哪些工作? (多选题)
“体会内涵读深图”
1、故事读懂了,还要把故事读得生动,听老师来读故事。
2、老师也想听你们来读一读,不仅要读得生动,而且,要边读边思考:三毛宁可(),也不()。

幼儿园《三毛流浪记》教案情感熏陶与成长启示阅读

幼儿园《三毛流浪记》教案情感熏陶与成长启示阅读

幼儿园《三毛流浪记》教案情感熏陶与成长启示阅读幼儿园《三毛流浪记》教案情感熏陶与成长启示阅读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针对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三毛流浪记》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三毛流浪记》的阅读,幼儿可以接受情感熏陶,获得成长启示,从而在情感和品德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情感熏陶——爱、责任与勇气1. 爱的重要性在《三毛流浪记》中,作者通过描述三毛和他的狗小白之间的感情,向幼儿们传达了爱的重要性。

无论是三毛对小白的关心、照顾,还是小白对三毛的忠诚、守护,都展现了爱与被爱的美好。

而正是这份无私的爱,使得他们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并理解爱的真谛。

2. 责任心的养成在故事中,三毛为了救回小白而踏上了充满艰险的旅程。

这种为了责任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可以让幼儿们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讨论情节,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懂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 勇气与自信故事中三毛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危险,最终成功救回了小白,这展现了他的勇气与自信。

幼儿园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引导幼儿们去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对待生活中的挑战,培养他们的勇气与自信心。

三、成长启示——友情、团结与自立1. 友情与团结在《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自己的困难时刻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说明了友情与团结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团结合作、理解关爱和友谊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2. 自立自强小白在面对危险时,也展现了自立自强的品格。

这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引导幼儿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推荐优秀儿童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介绍书中主要人物、作者,激发课外阅读《三毛》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书中故事背景与学生现有的生活感知相距甚远,穿越6、70年,切身地走近三毛,体味三毛的生活。

四、课前准备:教师购买,并阅读《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

五、教学流程:1、有奖竞猜: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册漫画书,猜猜看?(获奖励:课下老师的这本借给同学)2、出示图书。

《三毛流浪记》生:三毛、三毛师:你认识他,谈谈你的这位三毛小朋友!(形象: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

3、走进《三毛流浪记》师:是啊,在解放前的旧中国,政府腐败,社会混乱,穷苦的人特别多,吃不饱,穿不暖,那些没有父母,无家可归的儿童生活更是悲惨。

《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起因于一个令张乐平刻骨铭心的悲剧故事。

1947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

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温暖自己。

此情此景,使画家黯然神伤。

当时张乐平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可怜这3个孩子,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怔怔地在那里呆立了许久。

回家后,张乐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

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

看着收尸车上垂下的孩子的摇摆的手臂,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

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画家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

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4、师讲述第一页《孤苦伶仃》5、作者的故事。

师:三毛之父----张乐平张乐平原名张昇,1910年11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

三毛流浪记阅读教案

三毛流浪记阅读教案

《三毛流浪记》读书推荐课一、认识三毛1、三毛是个孤儿,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

如果讨不到东西,那只能整天饿着肚子。

不仅这样,他还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身上到处都是伤疤。

2、感悟《三毛流浪记》是一部描写旧社会的漫画,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吃不饱,穿不暖。

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3、感恩作者张乐平作者张乐平,张先生笔下的三毛,诞生于1935年.内容就是三毛流浪在街头喜怒哀乐,悲欢离和的故事.二、分享老师的阅读:1、《三毛流浪记》让人们引起对社会的反思。

在我的记忆里,有两篇故事最能反映当代的社会的普遍现象,第一篇故事是:“三毛和小男孩外出捡破烂,路遇一个大伯,送来一堆罐头、礼盒,并叫三毛他们拿着这些食品拍照,照完相,大伯突然露出凶相,一把夺过三毛和小男孩手中的食品,赶他们走。

三毛和小男孩的照片被贴到救济社的门口,原来是救济社的社长要为自己歌功颂德,把三毛他们找来作假证,三毛和小男孩气愤极了,拿出笔,把照片上的三毛和小男孩都改成社长的样子,还画了一只手,写上‘都是他’三个字,指向社长的照片。

”第二篇故事是:“有钱人家的小孩有书读,可是却吵着不肯上学。

他的妈妈好言规劝不管用,小孩竟然扔下书包一溜烟跑了。

三毛指指自己,对那个妈妈说:‘我要读书!让我去读吧!’妇人别过身,恶声恶气的叫到:‘快滚!’”2、孩子们感知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童年。

看张乐平漫画版,看拼音辅助版,对二年级的孩子都很好。

漫画版增强孩子的判断理解能力,图文并茂更有感染力。

拼音配合文字的,可以巩固孩子的拼音知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三、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三毛流浪记》交流分享课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1、每个人说两个三毛的故事2、推荐1个小组来讲讲三毛童年的悲惨故事3、同学们产生共鸣的故事,共同回味,深刻记忆。

《三毛流浪记》阅读交流教学2

《三毛流浪记》阅读交流教学2

《三毛流浪记》阅读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享阅读《三毛流浪记》第51——100页的心得,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书中的好词好句,并圈画出来。

3.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三毛和老渔夫爷爷一起打鱼,可是老渔夫爷爷被大兵打死了,三毛变成了流浪儿。

他来到了上海,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他救了小男孩,小男孩的父母收留了他。

三毛会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吗?我们继续交流。

二、走进三毛师:好,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

我们分成4大组,哪组知道的小朋友多,就请哪一组,每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不扣分。

1.三毛用什么来自制“啤酒”?(肥皂沫和水)2.三毛上学成绩如何?3.三毛因为什么被学校开除?4.三毛为什么又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5.三毛蹬着什么卖报?(儿童滑板车)6.三毛买了蒲扇干什么用?7.三毛摆摊干什么挣钱?(擦皮鞋)8.三毛把辛苦要来的钱给了谁?(假乞丐)9.谁没收了三毛的工具箱和藤椅?10.三毛学拉车,可是结果怎样?11.谁收留了三毛?(小男孩的父母)12.三毛的钱怎样会被偷的?(看杂耍时)13.三毛到一家什么店当学徒?(印刷店)14.三毛在印刷店里的生活怎么样?15.你想对三毛说什么?三、积累好词师:小朋友们看了这本书,有没有觉得书里用到了很多的四字词语?下面也是分成四人一组,找一找课文里的好词,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好词最多。

四、布置下周阅读任务:下周我们的阅读任务是第101——150页,希望同学们继续边读边圈画好词。

三毛流浪记导读课

三毛流浪记导读课

《三毛流浪记》交流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2.采用“答题游戏”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二、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学生们能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及时反馈读书的信息,并能让大家都能说来听听。

三、教学难点:由浅表的画面读到深层的更多的内容,了解丰满的三毛形象,学着自由地谈阅读后的感想。

四、课前准备:课下认真读《三毛流浪记》。

五、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检查读书情况。

1.最近大家都在看《三毛流浪记》是吧,看得爱不释手了的有么?看了好几遍的是谁?是怎么看的呀?2.表扬那些认真读书的好孩子们。

(二)阅读分享。

答题游戏,按大组开始。

答出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

1.抢答题:本书的作者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当时三毛有多大年纪?三毛一直最想做的是什么?2.填空题(可以翻看自己的书):三毛都干过什么事?卖报、擦皮鞋、卖艺、做乞丐、推黄包车、印刷厂当学徒工3.讨论题:(合作交流,共同寻找)书中有还哪些人物?善良的、可恶的、可笑的。

人物?三毛的故事是在跟很多人的接触中发生的,看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主人公,目光还要投向他周围的人:老渔夫、小癞子、壮汉师父、印刷长的老板、老板娘……4.谈论题:(每组推荐成员轮流发言)你觉得三毛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师今天要透露一个秘密,真正会看书那些人呀,看书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看人物的经历上,还会停下来思考人物所要表达的一种精神。

这么可怜三毛,他身上还有很多好品质呢?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发现他的好品质了吗?三毛帮助过哪些人?可以出示: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的人,因为()。

评评张乐平的漫画!内容上说得够多了,画面呢?有没有意见呢?你还读过这种类似的书籍吗?(三)评判每组得分,红花奖励获奖小组的同学。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交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每个学生可以选讲一个故事或者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读后感。

三、教学难点:阅读的快乐与收获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幼儿园文学鉴赏教案《三毛流浪记》

幼儿园文学鉴赏教案《三毛流浪记》

幼儿园文学鉴赏教案《三毛流浪记》文章教案:《三毛流浪记》幼儿园文学鉴赏一、引言1. 介绍《三毛流浪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题2. 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欣赏优秀文学作品2. 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1. 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刻画、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让幼儿感受文学魅力2. 培养幼儿对于生活、友情和亲情的理解和体验四、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梳理a. 介绍三毛的生活遭遇和流浪经历b. 描绘三毛与小狗的情感交流与成长c. 引导幼儿思考关于友情与亲情的意义2. 人物刻画欣赏a. 介绍三毛和小狗的性格特点b. 分析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和想法c. 引导幼儿感受并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喜爱和认同3. 语言表达学习a. 思考故事中的经典语句和优美段落b. 学习描述情感和环境的生动词句c. 带领幼儿用图画或表演来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五、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利用情境、图画或音乐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2. 情感体验法: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情感体验3. 多元表达法:引导幼儿通过听、说、读、写、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学习六、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利用图片或仿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背景2. 故事欣赏:播放故事录音或老师讲述,引导幼儿聆听故事3. 讨论互动: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讨论4. 表达展示: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小品等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记录,包括情感体验、言语表达和作品创作等方面2. 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性的评价八、拓展延伸1.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三毛流浪记》,共享阅读心得2. 组织幼儿进行相关手工制作,如制作小狗面具或故事场景模型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和反馈2. 调整并完善教学方案,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十、结语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 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观点和理解:《三毛流浪记》以简洁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表达,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幼儿园亲子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毛流浪记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增强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2.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毛流浪记的故事情节。

2.阅读《三毛流浪记》并发表感言。

三、教学方法1.教师演示法。

2.小组讨论法。

3.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请家长带来一些宠物猫的照片,并让幼儿分享关于猫的趣事和经历。

2.呈现教材教师向幼儿介绍《三毛流浪记》的故事梗概,并进行互动问答,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3.阅读教材教师将故事的有趣部分和重要情节混合编排,诱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然后由教师朗读,幼儿跟读,阅读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几分钟的感言,他们可以说说自己喜欢故事的哪一部分或者对三毛小猫的感受和想法。

5.总结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幼儿总结本次阅读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以及适当导向幼儿进一步思考。

6.拓展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有关动物保护的绘本,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动物保护和爱护动物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教案。

2.《三毛流浪记》一书。

3.幼儿园课堂。

4.绘本等相关教学资料。

六、教学评价1.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2.幼儿对于动物保护意识有所提升。

3.小组讨论中幼儿的表现表明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建议1.教师可适当加强文字板块,让幼儿感受文字的魅力。

2.教师可通过一些小游戏和情景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一课时马琳【教材分析】《三毛流浪记》是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

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伙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毛流浪记》深受儿童喜爱,是本学期我们二年级学生的共读书目。

故事中三毛孤苦无依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新鲜有趣、生动感人,符合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而三毛那在极度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更易激发起儿童浓厚的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博得他们最大程度的认可。

【教学目标】1. 通过读书交流,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2. 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3. 通过绘本阅读交流,知道《三毛流浪记》这部经典漫画的创作背景和令人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进一步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教学准备】《三毛流浪记》图画书、课件【教学策略】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课堂上,教师将扮演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作任何的发挥、讲解,只是引导看、想、说、评,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有效地提升;学生是读书交流活动的真正主人,是学习交流的主体;在引导看、想、说、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看书好习惯,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人人手里都有一本《三毛流浪记》,因为这本书是我们这学期的共读书目,很多小朋友早就看完啦。

这本书好看吗《三毛流浪记》真是本很好看的书,还被拍成了动画片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2.播放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片头曲,学生欣赏。

3.小朋友们,刚才放的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交流)4. 看来大家认真阅读,对三毛的流浪经过已经了解得很清楚啦,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进行《三毛流浪记》的读书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片头曲,观看结束让学生汇报看了片头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之中。

二、知识竞赛,以赛促读1. 为了了解大家的读书情况,老师决定咱们先开展一个有关三毛流浪的知识竞赛。

下面宣布比赛规则(课件出示):(1)比赛分三轮:选择、填空、抢答。

前两轮按序号每组必答。

后一轮,由老师读题,宣布“开始”后抢答,违规无效;(2)全班按座位分为四大组,组员每答对一道题,就能得到奖品,并给所在组加一颗星。

答错,由其他组员回答,得奖品不加星;(3)最后评出优胜组,组员人人可得奖。

2. 开始进行前两轮竞赛。

(课件逐题出示:八道选择、四道填空)选择题——(1)三毛是()。

①有父母的孩子。

②孤儿。

(2)救三毛的老渔夫()死的。

①生病②被大兵开枪打死③淹死(3)三毛是()到上海的。

①自己走②搭车(4)三毛到了上海,()饭吃。

①马上有②根本没有(5)因为(),三毛被小男孩父母收留了。

①长得可爱②见义勇为救了落水的小男孩(6)师傅带着三毛练功卖艺,三毛生活()。

①很幸福②很痛苦(7)三毛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是()。

①做梦②真的(8)爷叔叫三毛他们去偷钱包,最后,三毛()。

①成了小偷②没有偷填空题——(1)三毛在河中喊救命,(老渔夫)把他救了,并(好心收留)了他。

(2) 在印刷店当学徒,三毛要干(生火做饭)、(看孩子)、(洗衣服)、(扫地)等杂活。

(3)为了不让警察抓走偷大饼的男孩,三毛主动承认,而被关进了(监狱)。

在那里,他认识了(小癞)。

(4)在流浪街头的日子里,三毛为了挣钱,到报馆(当报童卖报),拿扇子(给别人打扇),摆摊(擦鞋),跟黄包车夫(学拉车)……3. 第三轮:抢答。

(1)你了解作者张乐平的情况吗请你说一说。

(指名回答,评价)(相机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书的序、跋两部分的内容)小结:小朋友,我们拿到一本书,要读封面,读作者,读序言,读后跋,因为这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前,先通读这些内容,从中可以获得很多的重要信息,有利于顺畅地读懂正文内容。

(2)你知道书中主人公为什么叫三毛(3)三毛为什么要流浪他在哪个城市流浪(4)当时的上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有着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

因此,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检测阅读效果、拓展阅读层面的最好手段。

选择、填空、抢答三轮知识竞赛,就有效检查了学生对画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捕捉到学生初始阅读所得的基本信息。

三、抓住重点,交给方法1. 从刚才的知识竞赛,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非常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

还记得上学期老师教给你们的一个读书好方法吗看完书,合上书,放在胸口,闭上眼想想书里写了什么觉得最有趣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再打开,不是一页一页看,而要有重点的细细地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静思默想,书中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简单交流。

)2. 看,老师选了一组图,咱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

(课件出示:三毛下水捉鱼的一组情境画面)怎么品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出示卡片读:图文对照——读懂、读出问题——读深、展开想象——读活),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读这几幅图。

(1)看第一幅图,读懂了什么(老渔夫捉到了两条大鱼,叫三毛乖乖在船上等着,他去用鱼换米。

)(2)看第二幅图,读出了什么问题(三毛本来在船上的,可是现在,只见船舷上放着三毛的衣服,却不见他的人,河水中还泛着波浪,三毛是因为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呢还是怕拖累老渔夫而自杀了呢)(3)看第三、四幅图,想象到了什么(老渔夫用大网兜捞起了三毛,三毛怀里还抱着一条跟他一样大的活鱼。

三毛会高兴地说什么老渔夫会说啥)3. 这个方法学会了吗看这幅图,请你展开想象运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讲讲这图上发生的故事。

(课件出示:旧社会国庆节那天的一张图片)(这天是旧中国的国庆节。

人们正在游行庆祝。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身穿漂亮的衣服,趾高气扬地舔着棒棒糖,他故意对这三毛说:“哈哈,小瘪三,看见没,这棒棒糖可甜啦,好吃得不得了,你吃过没有啊如果你肯跪下来学狗叫,我就把糖给你吃。

怎么样”三毛赤裸着上身,捂着咕咕直叫的肚子,愤怒地看着那小孩,说:“收起你的臭糖,我宁可饿死,也不学狗叫!)4. 小结:相信小朋友们用今天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再去读读《三毛流浪记》,一定会收获更多!设计意图:读书贵在得法。

在浩如瀚海的知识海洋中,没有科学的方法是难以扬起理想的风帆的,尤其是刚刚开始阅读的学生,更需要教师扶手前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方法的指导,一步步的引导,力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

四、分析形象,感悟生活1.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从三毛的所作所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指名交流)2.说三毛的品质要说得有根有据,请你用(课件出示)“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的孩子,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指名交流:聪明机智,正直善良,勇敢乐观,见义勇为等)3.假如三毛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生交流:)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对某种品质要说得有根有据,这是再一次对学生读书内容的检测。

用“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的孩子,因为()。

”这样一个开放的句式让学生试说,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是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性的设计。

最后以“假如三毛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为话题,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请看这是曹清扬小朋友看了《三毛流浪记》之后写的读后感,请她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学生朗读)2.小结:小朋友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书,不仅要记得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还要记得写一写读后感,把自己的感受、看法等写下来,这样你才算真正会读书、读懂书啦!3.最后,向大家推荐张乐平爷爷创作的三毛系列作品:《三毛迎解放》《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三毛从军记》等,希望小朋友们课后去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诱发全班学生写读后感的情趣,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向课外,从而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附:板书设计图文对照读懂三毛流浪记(读书交流)读出问题读深展开想象读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